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研究
肖新乐 陈建兵
摘 要:为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以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为标准,培养适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池州学院为例,分析了池州学院与池州市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所需专业群之间的契合度,为池州学院今后的专业调整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同类型高校提供可借鉴的专业建设路径。
关键词:专业群;学科;地方经济;应用型本科;本科教育
为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持续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战略任务精神,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相关意见,强调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一批对区域和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与此同时,安徽省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动服务省域产业发展,构建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2020年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考试和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有序开展并逐步扩大本科院校与优质高职院校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地方政府政策规划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优质高职院校之间如何联合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而服务,这中间的契機在哪里?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可以得知,与地方产业链(群)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群至关重要。那又如何对接?本文以池州学院为例,来探讨分析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从学科专业群的构建、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从而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导向与策略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导向
2018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情况介绍中强调,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各省通过招生计划的增量倾斜、存量调整,支持转型高校及时科学调整专业布局,扩大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打造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要求扩大今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主要由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安排面向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导向的确定逻辑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知,对于地域性特点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学科专业结构的建设需要按照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做出合理调整,重点以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引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的主要地域与就业层次,最终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1-5]。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策略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出发点,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地方经济发展为背景,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的共赢发展[6]。常见的方向有三个方面:首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从地方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势、人才需求等出发,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专业优势、科研实力等,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打造个性特色的办学模式。其次,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目标,而人才的培养要与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把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列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创建学校培养人才和地方需求人才相适应的环境[7]。最后,建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契合地方发展战略需求,在协同创新中探寻新生长点。要积极参与地方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参加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以更好地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池州学院适应池州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实例分析
(一)池州市产业链(群)及对接专业群
池州市作为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
据2019年池州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9个行业利润总额超亿元,合计利润51.8亿元,占全部工业利润的91.8%。在池州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价值链打造产业链,实现主导产业由多点支撑向产业集群转变。结合政府的发展策略,不难看出,池州市经济发展产业链规划重点囊括了旅游、半导体、非金属材料、绿色农业、大健康产业、智慧城市建设以及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七大产业链,而不同的产业链(群)需要不同的专业集群来支撑,如支撑旅游产业链的专业群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群、计算机类专业群、物流管理类专业群、食品类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及服务类专业群、健康产业类专业群、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类专业群。针对池州市的七大产业链(群)所涉及的专业集群,可归纳为以下19个,包括了旅游管理类、计算机类、材料类等。如图3所示。
而所谓的专业群,是围绕核心专业,将相近或相似关系的专业进行整合而组成的一个集合[8]。每一个专业集群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专业,而且需要相近的专业来支撑,如旅游管理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是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涉及文化产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结合不同的产业链所需以及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不同的专业集群匹配的相关专业进行了分选,具体如图5所示。
(二)池州学院专业群现状
学校根据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需要,立足池州,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大力气整合相近学科专业(方向),努力构建与地方产业群(链)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结构。紧跟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专业,设置新增专业。在学科专业建设以及专业集群的打造上努力与池州市的产业链所需专业集群相匹配。目前学校共有57个本科专业,涉及14个专业群,包括旅游管理类专业群、材料类专业群、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等。具体如图4所示。基于旅游管理类专业群的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市场营销、法语、商务英语;基于材料类专业群的专业有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详见图6。
(三)池州市产业链专业群与池州学院专业群契合度分析
如上所述,池州市产业链所涉及专业群共有19种,如图3所示。而池州学院所有专业形成的专业群可以分为14种,其中旅游管理类、计算机类、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等13种专业群与池州市产业发展所需专业集群契合,匹配度达到68.4%。而对于池州市经济发展所需的食品类、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类、健康产业类、自动化类、医学技术类以及生物技术类6个专业群,学校暂无对应的专业可以支撑,不能为相应企业发展和池州市经济发展服务。从专业群所需支撑专业来分析,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例来说,学校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骨干,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完全可以满足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诚然,还存在一些专业群的建设力度不足,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三、专业群及专业建设建议
选池州学院作为池州市唯一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高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需积极调整并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凝炼学科方向,依据地方产业链的发展,对学校学科专业链进一步优化,从而更好地与地方产业链进行有效对接。如何在如今共建共享的环境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这也应是池州学院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从池州学院历年的招生专业调整得知,学校结合池州市的产业链(群),对学科专业结构做出了适时调整,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群,如电子信息类、旅游管理类、材料类。但和池州市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群相比较,还是有所欠缺。目前,拥有专业群与池州市产业链(群)所需专业群匹配度接近70%,还存在一定距离,而且有一部分契合的专业群中,没有核心专业支撑。在专业群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专业群构建体系有待优化。专业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部门联动过程中缺乏协调沟通,学校以及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其次,专业群人才培养地方特色不凸显,与省内其他院校的专业群同质性较明显。在专业群的建设中,有很多专业群与省内其他高校重复性较多,而且没有较大的竞争力。最后,基于专业群的产业链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有待丰富,专业群课程体系还需要持续的优化,课程内容需进一步贴近岗位实际,新工科、新商科、新农科、新医科等几个方向的开发力度还要加大。
针对池州学院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常态化对话协作机制。基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以及目标导向,企业对人才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规划对高校的目标导向影响很大,学校可以每年定期与企业通过年会的形式,召开专业群的校企对接会,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群的建设,促进专业群和产业群更好地契合发展;②构建地方特色型专业群。为区别省内其他院校的专业群,在池州市的特色产业链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群。学校可以利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契机,通过定向课题的立项、研讨,拓展专业群的建设课题,带动学校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就池州市产业链(群)发展所欠缺的专业群来说,主要集中在以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骨干的食品类专业群;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类专业群;以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主干的健康产业类专业群;以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为重点的自动化类专业群;以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专业为核心的医学技术类专业群以及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专业为依托的生物技术类专业群。在以上六大类专业群所涉及的主要专业中,我校暂无涉及。故在以后的专业调整过程中,可以有倾向性地靠拢,优先开设以上专业群所相关的专业,比如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从而更好地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契合;③做强、夯实现有专业群。针对旅游电子信息类、旅游管理类、材料类,让其专业群支撑专业更加突出发展,带动专业群类其他专业,做到以点带面;④改造课程体系,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聚焦课程体系改造。一方面要强调支撑作用,深度梳理课程体系设置,强化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另一方面要突出应用功能,实施“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大力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增强课程应用性。学校可以在池州市产业规划发展的基础上,将专业群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推动新工科、新商科所需的课程体系优化。同时,推进所缺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和建设,如以现代农业技术与健康产业为本的新农科和新医科。
四、结语
依托地方经济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基础和初衷,一切以培养适合企业发展和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高校专业群的建设基础之上,通过对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产业链和专业群的分析,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一步引领和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增强地方高校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要与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契合,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但在契合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契合度的把握还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如专业群的缺少、核心专业和支撑专业的协调发展、专业课程体系的不完善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后期建设的过程中,把握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建立完善的契合框架体系及机制,从而使契合研究及契合实践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現。
参考文献:
[1]吕秋君,车承军,叶树江,等.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导向研究[J].教育探索,2015,(6):64-66.
[2]陈光磊,张婕.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转型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3):66-72.
[3]陈跃泉.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6):43-47.
[4]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3(6):42-48.
[5]王岌,刘渝.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5):10-12.
[6]王淑冬,王伟.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2):16-18.
[7]朱政.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2015,11:243-244.
[8]董淑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26-30.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对接区域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研究”(2018jyxm0761)
作者简介:肖新乐(1984— ),男,汉族,硕士,池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功能膜材料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