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板台车施工长大箱涵技术
胡开东
摘要: 针对武汉动车段框架箱涵长大的工程特点,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采用了移动模板台车进行施工的工程实践,本文进行了施工技术总结。
关键词:武汉动车段;模板台车;框架箱涵;技术
总结
1 工程概况
武汉动车段工程起点里程为DCDK0+000,终点里程为DCDK2+830,全长2.83Km,最宽处为520m,是全国最大的动车段工程。该项目框架箱涵共有4座,共计1576.68横延米。最短涵洞为345.55m,最长涵洞为517.84m。孔径为3m。合同要求的节点工期仅为2个月,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采取移动模板台车做内模,组合钢模做外模的施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框架箱涵施工技术
2.1 施工工艺
涵洞施工顺序:先主体后附属,先主体框架后出入口。
2.2 主要施工方法和要点
2.2.1 基础施工
涵洞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预留20~30cm厚辅以人工清基。涵洞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查。报验合格后,立即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混凝土封底。
基坑开挖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外设挡水埂,坑内设环形排水沟、集水井随时抽除集水),防止基坑遭水浸泡、地基条件恶化。
2.2.2底板施工
在已施工垫层上精确放出涵身两侧轮廓线、保护层定位线及中心线,利用4m长的方木或木板按钢筋间距做沟槽,便于底板及边墙钢筋的定位,确保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
第一次钢筋绑扎完毕后,按1m间距布设Φ50mmPVC管拉杆预留孔,预留孔位于倒角以上10cm,用于固定外模。检验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模板安装,在模板拼缝位置用槽钢做横肋连接,并用撑杆加固。模板的中心线及各部位尺寸线检验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底板及腹板底部肋角以上50cm)。浇筑过程中技术员和试验员全程旁站,如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直至解决问题。
2.2.3边墙及顶板施工
底板及腹板底部肋角以上50cm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即可绑扎边墙和顶板钢筋,报检合格后架立边墙和顶板模板。边墙和顶板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内模采用移动模板台车,外模采用组合钢模,其顶部及底部由直径Φ28mm拉杆固定,内外模独立加固。安装模板时,模板拼缝内、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接触边缘均贴双面海绵胶,且施工缝用砂浆处理,防止漏浆。人工配合机械安装,以槽钢、钢管、蝶型卡钩头螺栓等作为加固铁件。内模台车及外模板安装及支撑结束后,在砼浇筑前对内模台车及外模板支撑、节点连接及模板垂直度进行检查,保证涵身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致因人或小型机具作用产生变形。
模板和支架安装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边墙和顶板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由拌合站提供,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至现场,根据地形条件采用溜槽或吊车吊装入模,边墙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交替进行、捣固密实,顶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交替进行、捣固密实。混凝土浇筑时的分层厚度控制在35cm左右。顶板混凝土严格控制标高,横坡和平整度,并注意覆盖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14天。
沉降缝处设3cm厚、与涵洞相应横断面等宽等长的沥青木板(此做法可有效控制涵节长度)。为了便于涵洞内侧面5cm厚的沉降缝施工,沥青木板制作时,提前采用3cm×5cm×(涵洞内侧对应长度)的木条与沥青木板拼组成沉降缝板,施工沉降缝弹性胶时再取出,减少木材及沥青的用量,节约施工时间。
2.3混凝土、钢筋等工艺施工注意事项
2.3.1 钢筋施工
钢筋制作,应根据下料的长度合理搭配,选择原材料(尤其是螺纹钢筋)的长度,以至减少或优化施工中搭接及焊接情况。加工主筋、箍筋时,在符合现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取允许误差内的负值,以便钢筋安装时上下、左右侧保护层的厚度得以保证。钢筋不宜提前过早时间加工,以免钢筋的生锈情况,应合理安排且不影响施工。如果在特殊情况下,钢筋确实要长时间暴露,宜在钢筋骨架表面喷涂水泥浆加以保护。
2.3.2 模板施工
模板安装时遵循先内侧后外侧。
内模采用定制模板台车,长12.5m、每隔1.5m设计一个内支撑架,面板厚6mm,主骨架大梁采用12×0.3×0.15mH型钢,连接板厚12mm;外模选用组合钢模与台车配套使用。合模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优质的脱模剂,确保涵身的外观质量,刷过脱模剂的模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须补刷。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等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模板台车及外模进行第一次拼装时,接缝处用双面海绵胶条相连接,压缩海绵胶带的厚度至最小厚度,以便控制接缝的宽度,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现象。内外模接缝外侧(不与混凝土接触的一侧)端部必须设置槽钢或方木固定。底板混凝土施工时,为防止倒角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模板上浮现象,应在倒角模板下边缘钢丝拉结,使模板增加一个向下的拉力。钢丝应1m设一道垂直于模板,布置连接点固定应设置在基础以下,使混凝土施工时模板不出现模板上浮现象。
2.3.3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是涵洞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85mm为宜,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应采取快插慢出,以便消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但时间不能过久,防止过振。混凝土入模厚度为30~40cm为宜。出口侧基础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梅花式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振捣;边墙可采用“一”字形振捣方式。
2.4 沉降逢、防水层施工
在涵洞施工中,沉降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施工前,首先取出预留在沉降缝的木板,把弹性胶填塞平整、顺齐。将拉杆孔处理后,进行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按以下工序进行:基层表面整修和清理→各节点处理(凿除沉降缝内侧深5cm隔板)→板缝处理(嵌聚氨酯弹性胶)→铺贴沉降缝处防水卷材→第一层打底涂刷防水涂料→检查各部位质量及修补→第二层涂刷→涂刷至所需厚度→保护层。
基层表面的泥土、浮浆、油污等杂物和污染需清除干净,低凹破损处需用砂浆补平,基层表面要求平整、干燥、干净。基层阴阳角部位全部做成圆弧形。
沉降缝内侧嵌缝部分凿除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缝内清扫干净,聚氨酯弹性胶嵌缝应密实饱满,嵌缝内侧应与涵身内侧密贴、平顺。
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3 结束语
移动模板台车施工长大框架箱涵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1模板台车整体性好,稳定性强。通过计算,仅在外模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拉杆,利用台车的整体性,内模无需钻孔布置拉筋,避免拆模以后留下大量的拉筋孔需要处理,影响涵洞的外观质量。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拉筋。
3.2模板台车只需在第一个施工段使用前,拼装合格到位,保证各个模板缝符合要求,打磨平整。在后续使用时只需与上一次浇注的砼涵身紧密接触,通过对支撑丝杆进行调节,就能确保其垂直度、平整度及水平标高符合设计及现行规范验标的要求。
3.3当完成每一个施工段混凝土浇注,需要移动模板台车进入下一个施工段时,只需将支撑丝杆按一定顺序微调内收,使模板脱离已浇注混凝土面,而不必将模板逐一拆离台车骨架。
3.4对于模板台车周转,台车每4天可以完成(从钢筋安装至拆模)一个施工段,而组合钢模则需要7~10天时间。
总之,采用模板台车与采取满堂支架法施工相比,有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铁路站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
[4]《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杜永昌主编,-北京:科学献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