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激励管理研究

张剑超



摘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成复杂,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IPD模式具有“互利共赢,分险共担”特点,激励IPD联盟内各方收益的一体化。为了使IPD项目参与方得到与绩效相对应的风险收益补偿,同时为应对参与方对承担高风险的畏惧,加大高风险承担的鼓励,改进了风险收益补偿模型中对高风险承担的激励。大幅提升高风险区的收益补偿,对于高风险项目,参与方也应承担除了项目正常利润和间接管理费用之外的风险损失,但参与方承担的风险损失小于风险收益,通过高风险收益、低风险损失承担,激励参与方积极性主动承担高风险,减少为高风险承担而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IPD模式 工程项目 风险分担 激励管理 绩效收益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志码:A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构成复杂,参与单位多、投资大、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比如DBB(Design-Bid-Build,设计/招投标/建造模式)、CM(ConstructionMagement,建造管理模式)及DB(Design-Build,设计/建造模式)等已经不能胜任。传统交付模式背景下,工程项目中存在大量的错误、设计变更、费用超支、工期拖沓、协调滞缓、效率低下等问题。美国劳工部统计得知,从1964年到2003年,建筑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持续下降。从资金压力方面出发,PPP模式也有被采用,但风险控制困难,例如英法海峡隧道项目的失败,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多承担了无法控制的风险。
以往交付模式,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作精神。业主为了减少成本,承包商为增加利润,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有对立想法。当风险发生时各个主要参与方之间相互转嫁风险。追逐利益的目的不同,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会隐瞒错误和问题,如果问题爆发,各方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推脱责任,解决问题障碍重重。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参与方对风险、动机和对方行为的感知的差异,致使发生问题后的风险分担划分变得较为复杂,会妨碍项目成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有各自的赢利目标,彼此之间构成复杂的合同关系,他们往往通过合同转移各自的风险。而实践证明,只有建设各方加强信任,将利益对抗发展为团结协作,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建设资源,减少冲突,实现共赢。
为了有效弥补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不足,增强在建筑业市场中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IPD模式增强了各方之间的信任,使信息在各参与方之间得到有效交流,各参与方会从大局利益出发,协同合作,使项目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身为建筑律师美国学院的成员以及项目集成交付(IPD)特别工作组成员之一的HowardW.Ashcraft曾说,“IPD领先传统项目交付模式好几个光年”。
IPD是一种关系型合同方法(见图1),该方法有利于协调团队成员利益,可统筹集成各成员工作使项目绩效和成果达到最佳状态。IPD的报酬结构遵循项目联盟模型,它的目标是激励IPD联盟内项目各方收益的一体化。如此,各参与方均以项目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各参与方的努力,可以减小项目变更和节约成本。David c.Kent通过研究发现,IPD模式对减少工程变更,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效果明显,各项指示可减少约70%,材料使用提高32.4%,安全事故减少21.6%。
1IPD模式特点与风险分担原则
IPD模式的主要特征:互利共赢、尽早定义项目的目标、设计阶段强化、核心参与方早期介入项目、沟通顺畅、科技化程度高、协同决策与创新、互相信任、民主的组织结构与合作方式。IPD模式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各参与方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消除业主、承包商、设计方之间在传统模式下的对立情绪,从而最大化的建立合作关系,使项目风险得到大幅度降低。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立足于各方共赢与集成化管理。
IPD模式通过将项目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与项目产出相关联,项目各方相互协作共同管理风险也使得IPD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更小。各方能否获得奖励取决于项目最终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Patrick J.OConner,h认为,IPD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个,分别是人、过程和承诺。这里人指的是对团队的选择,过程指的是对团队的管理,承诺是对团队的激励。通构建激励补偿机制使IPD项目各参与方得到与绩效相对应的风险收益补偿,各参与方合理分担风险。风险分担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贯穿项目的整个合同期。同时,风险分担是风险责任或利益的划分过程,具有激励功能。
由于各参与方在风险分担之间和收益分配上面的要求不同,为防止出现不可预估的风险或是承诺不能兑现的情况,IPD模式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对各参与方皆公平的风险分担方案,来提高各参与方之间合作的效率。各参与方需要做到以下五点:参与方主动或愿意承担风险;各参与方应该正确识别、评价各种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应该主动承担风险;各参与方具备管理风险的能力;参与方具备抗风险能力。对于每一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任务分配,从全局角度出发,总体降低各个参与方风险承担成本和处理风险的备用金。项目前期谈判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评估IPD项目可能存在风险,并且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案来保证风险分担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合理的分配利润可有效的激励各参与方识别、分析风险的积极性,并且能够主动地将风险定量化和制定相应措施。
在考虑到IPD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定义IPD模式风险分担的原则,如共担风险的原则,风险偏好,风险与收益对等。此原则是秉承能者任之思想。
2PD模式风险分担与收益关系
2.1IPD项目风险收益补偿模型
IPD项目联盟采用“资金池”,即目标价值设计(Target ValueDesign,TVD)。项目的直接成本由业主支付,成本若超出目标成本,则在協议中事先规定的幅度内的超支由有潜在受益的非业主成员负担;成本若少于目标成本,则在协议中事先规定的幅度内的节约由参与方共享。在TVD的基础上,将项目的结果与各方的利益挂钩,进而实现IPD的“一切以实现项目目标为最终目标”。项目联盟采用不诉讼条款,即除故意违约外,项目联盟各方一致同意放弃任何与项目联盟成员的索赔。所以,在项目联盟的参与方之间没有争端解决机制。
常用的IPD项目风险收益补偿模型,最终收益分配基于三部分:L1成本,包括项目的直接成本和管理费;L2费用,包括项目利润和项目间接管理费属于可变收益;L3风险,受项目参与方对项目目标的贡献影响。由于有些项目未知因素多,具有高风险,风险失损往往超过了项目的正常利润和间接管理费之和,这部分损失作为项目共赢的参与方也应适当承担,承担这部分高风险的参与方也得到更高的收益,此时的参与方具有保险公司的功能,但其比保险公司对风险更具有控制力。此时的IPD项目风险收益补偿模型,如图2。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将IPD模式的激励补偿机制模型细分以下五种:如果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则实际奖金一目标成本一最终成本+最初奖金;如果目标成本<实际成本,但目标成本+最初奖金>实际成本,则实际奖金=最初奖金-(实际成本-目标成本);如果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则实际奖金=最初奖金;如果目标成本+最初奖金=实际成本,则没有任何激励补偿,即实际奖金=0;如果目标成本+最初奖金<实际成本,则没有任何激励补偿,且风险损失支付>0。
2.2收益与风险关系的建立
IPD项目的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紧密关联。王玉洁提出IPD模式下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认为各方的收益与其所提供的投资额成正比;各方的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成正比。虽然,承担风险就有收益,但在现实的项目运作时,参与单位对风险的评估和可控能力有限,不敢贸然承担过多的未知风险,往往在项目风险承担任务划分时各参与方十分谨慎,大多本着稳中求胜的观念,对于没有十分把握的分险避而远之。风险承担任务分配时,参与者积极性不高,易形成相互推诿局面。
本文认为应提升高风险区域的收益补偿。将各方收益划分为:成本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收益(见图3),各方的成本投资收益与其所提供的投资额成正比(见图4),而风险承担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关系(见图5)。
由图5可知,横坐标正值为承担风险R,负值为风险损失s;纵坐标正值为奖金J,负值为罚金F。将风险分为低风险区(0-R1)和高风险区(R1-R2)。R1对应的奖金为J1,在低风险区(O-R1)范围内,奖金J与承担风险R呈线性关系。J2为项目的最高奖金,其对应的风险值R2,在高风险区(R1-R2)范围内,奖金J与承担风险R呈非线性关系,既当承担风险超过R1后,奖金随着承担风险值增大而迅速增多。罚金F1为图2中L2(项目的正常利润和项目的间接管理费用之和)的最大值的相反数。风险失损S1为罚金F1的偿还值,两者相等。在低风险失损(0-S1)范围内,罚金F与风险损失S呈等比例关系。在低风险损失区域(0-S1),表示罚金从项目的正常利润和项目的间接管理费用中扣除,参与方不用额外支付罚金。S2与R2为相反数,既发生最大风险损失S2时,其对应的罚金为F2,且F2 概括风险承担激励方法,当承担低风险时,收益与风险值成正比;当承担高风险时,低风险区域的收益与风险值成正比,而在高风险区域,收益与风险值成非线性关系,迅速提高。且远大于收益时,承担单位要承受不盈利,甚至亏损的风险,此时风险应对应更高的收益。
2.3Shapley利益分配模型
夏普里(Shapley)值法可应用于项目中的各合作方的利益配计算,由ShapleyL s.在1953年提出。夏普里值法模型如下:
在项目利益分配时,应该充分考虑利益各方的投入资源和承担风险。王德东等在夏普里值法基础上给出了考虑资源投入和风险承担的改进法。将利益方i投入资源j的实际投入资源设为aij,设定资源j的重要系数wj,可通过历史经验或专家打分得到。
3结论
一是IPD模式使核心参与方早期介入项目,与业主一同定义项目的目标,共同辅助设计完成,参与方之间沟通顺畅,具有协同决策与创新的能力,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交付模式。
二是IPD模式具有“互利共赢,分险共担”特点,使IPD项目参与方得到与绩效相对应的风险收益补偿,对项目成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三是参与单位对高风险的承担持有畏惧观念,不敢贸然承担过多的未知风险,加大高风险承担的激励,对参与方积极承担高风險具有鼓励作用。
四是本文的风险承担激励方法,当承担低风险时,收益与风险值成正比;当承担高风险时,低风险区域的收益与风险值成正比,而在高风险区域,收益与风险值成非线性关系,迅速提高。且远大于收益时,承担单位要承受不盈利,甚至亏损的风险,此时风险应对应更高的收益。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