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视角下的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算体系优化
李瑶 许淼
摘要:在国家统计口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精准调研和深度研究,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武汉市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了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武汉市现有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及要求的新指标体系,将新经济指标纳入进来,最后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对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指标体系 交通运输 新经济 经济统计 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50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频繁,统计任务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统计工作改革,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对部分统计制度方法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的更新与发展使得原本的核算体系已经无法囊括现实的问题,因此,对原核算体系的更新与重建显得迫在眉睫。伴随着武汉市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武汉市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与其他经济产的交互影响以及其行业自身发展的状况都应在行业核算中得以体现。
1 武汉市现有统计指标存在的不足
通过合理的统计调查方式,科学的调查手段,以及有效的核算范围确定,武汉市的交通运输行业核算已经能够反映行业发展多个层面的发展现状,并与国家统计要求指标趋向一致。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特点。
1.1尚未全面反映城市交通的新发展
交通运输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因此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等多方面都与传统交通运输业存在着显著差异。传统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分类注重宏观层面,侧重于反映交通运输業内生产状况和综合运输状况,而现代道路交通运输业更多的是强调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注重基础性服务、先导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与公共性服务。而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下,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尚无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需求,故而无法衡量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需求。
1.2尚未涵盖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业态
从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反映行业发展总体规模的总量指标较多,反映行业运行效率及价值量的指标较少。反映运输工具水平的指标较多,反映运输信息系统配置水平和组织管理的指标较少。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等并未得到全面涵盖,先进的信息系统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1.3指标尚未充分体现绿色交通要求
交通运输业会对从多方面对环境造成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运输从业者和交通使用者都需要为其行为承担责任,单纯的统计行业内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更会造成对发展现状的片面认知和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1.4对市内交通、出行体验关注不够
2016年,武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79.77%,已实现城镇化。但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市内交通的关注明显不足。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指标都偏向宏观角度,这样的指标在统计和收集过程中可能较为方便,但从导向性和前瞻性考虑,统计指标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评估现有水平的标准,也应对行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新的指标体系应适当纳入从使用者交通评价的标准,既能够较好的与交通使用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一致,又有利于拉近统计体系和交通从业者和使用者的距离,让公众对统计数据产生认同感。
1.5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应用有待深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出行已经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的行业变革浪潮中,新兴智能交通行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技术不足导致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交通运输产业难以催生出更多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为突破瓶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挖掘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IT产业发展的焦点,其影响也可以为新兴的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发展的契机。
2 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心体系
在国家统计口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精准调研和深度研究,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武汉市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据理论分析和已有统计数据情况,设计新的核算指标体系。本研究主要从交通运输业传统发展视角、新兴发展与可持续性视角以及交通运输效益视角构建新的指标体系,综合全面体现了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的真实价值和地位。
2.1指标体系结构优化
武汉市原有交通运输行业核算指标体系是以传统运输业为基础,关注运输业的发展物质基础水平和总体经济量,存在着核算体系不完备,核算范围狭窄,核算内容单一等问题。为全面核算武汉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更好地反映其经济效益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整体的贡献,以及有效衡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整合原有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核算范围进行拓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前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描述核算,对武汉市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将一级指标分为行业发展水平、行业管理效率、行业创新程度。
通过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基础的有效核算能够对目前行业的规模进行有效而简洁的描述,行业发展水平是对行业进行统计核算的基础;通过对运输管理和运输效率的有效核算能够充分反映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能够促进行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和提升;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创新发展的战略,也就是要改变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资源特性和环境特性,从而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从基础到发展水平到发展前沿和创新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目前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使武汉市交通运输核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2统计口径与计算方式优化
2.2.1“四路一邮”原生产业指标体系优化
“四路一邮”具体包括水路、陆路、铁路、航空以及邮政五大部分,是交通运输行业最为重要与基础的组成部分。下文就新旧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优化后的指标进行部分说明。
原武汉市交通行业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生产设备、产值、产品产量、安全质量、生产设备利用率、劳动工资、物资供应、财务、价格这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交通运输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因此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指标之间的主次关系。而同级指标之间的主次关系、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确认。而在现有的一级和二级指标设置中,均存在指标之间重点不清晰的问题,不利于后期绩效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呈现。
現阶段参考原指标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传统交通行业(四路一邮)指标体系一到三级(见表1、2、3)。其中,优化指标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行业管理效率以及行业创新程度三个大方向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近况进行了整体描述和概括。从行业发展水平从行业概况、基础设施、运输规模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行业概况主要从行业总量与从业人员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陆路干线网络覆盖水平、轨道网水平、港口水平、机场水平、邮政干线网络覆盖水平、城市公共交通这六个方面。行业管理效率是从“运输管理”和“运输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其中,“运输管理”包括“设施维护水平”和“基础运营水平”;“运输效率”包括了“国际客运服务水平”“农村公共客运覆盖水平”“区域客运服务水平”“货运与物流水平”和“运输实载率”。四级指标在三级指标的基础方向上,对四路一邮的业务结构、业务规模以及发展增长进行了详细建模。
2.2.2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创新
近年来,受益于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指标体系核算日益落后于现实的核算要求,因此在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各方面的资料,充分考虑了武汉市交通运输新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
武汉市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两个方面: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创新程度。行业发展水平指标的设立主要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评估,用于评估新经济业态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增加值。行业创新程度主要用于评估新经济业态对武汉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包括智能、快捷、普及等方面。综合两个指标即从新经济自身和新经济对其他的影响共同评估武汉市交通运输业新经济业态指标。
二级、三级、四级指标则分别进一步细化一级指标的评估思路:行业发展水平指标主要表现在运输规模指标上,评估交通运输规模即评估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最终落实到四级细化指标为三项:共享单车行业增加值、共享汽车行业增加值、城市内短途快递服务人员的收入增加值。分别对应了共享单车、网约车和线下物流行业的产业增加值。在行业创新程度方面,智能交通发展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是需要重点评估的。因此三级指标细化为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化水平、运输与服务信息化水平、设施运行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分别考量了设备和服务的产业改进。出行服务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交通运行实时信息可查询率、公交卡一卡通覆盖率、网约出租车比例三个方面;运输与服务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跟踪覆盖率、沿海沿江港口EDI系统覆盖率、交通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三个方面;设施运行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高速公路ETC车道流量占比、普通国省公路重要节点监测覆盖率、内河干线航道船闸ETC覆盖率三个方面。
3 武汉市交通运输指标创新点
由于原有的指标体系难以表示现有的交通运输业情况,难以覆盖新兴增长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线上-线下物流行业等方面,同时原有的交通信息化设施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便利,相关的产业创新和效率改进在必须合理的在指标中体现出来,因此本报告创新提出了武汉市交通运输的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
首先,加入了新经济的产业增加值,体现了新经济业态的发展趋势和规模。为新经济在交通运输业的贡献增加了位置。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贡献率和普及情况做了评估,体现出信息化设备对交通的贡献率,从而评估新经济业态的具体指标。最后,增加了服务效率的评价指标,如在线实时交通可查询、在线办理率等指标都体现了交通运输业新经济业态的效率改进。总而言之,在武汉市交通运输业评价中加入新经济业态评价指标和合理的和必要的。是对新经济业态发展的体现和就有指标体系的改进。
4 结论与展望
新的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统计核算体系增加了新经济的核算,鉴于相关数据尚未提供,并且采集周期较长,采集较为繁琐。因此文本根据其他与武汉市经济体量相当的省市对新经济的统计调查结果为依据,估算武汉市新经济增加值的区间。上海的“新经济”统计是通过企业每个月联网直报的统计数据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并进行分类整合计算得出的,每个类目都有具体的指标性数据。上海市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82.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807.75亿元,增长2.7%;服务业增加值2374.51亿元,增长6.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6年增加值为9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9%,这较高的增长率得益于对新经济的相关核算。若武汉市具有同样的增长率,则在增加了新经济的新核算指标体系下,保守估计则会增加86亿元,交通运输业总量则会达到541亿元。
新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新经济形态。推动交通运输业“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是充分发挥“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建设中部交通枢纽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市民出行、提高交通出行体验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新经济的出现,不仅为社会带来的新的交通服务形式,也在重新定义传统的交通运输统计核算方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核算体系要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才能成为反映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参数,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向导。
参考文献:
[1] 武旭,胡思继,崔艳萍,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0- 14.
[2] 王红扣.我国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
[3] 何建伟,曾珍香,李志恒.智能交通系统实施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1):84- 84.
[4] 朱敏.城市智能公交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5] 罗君君,刘有军.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2):67- 70.
[6] 曹亚丽.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經济适应性研究[J].城市地理,2016(5X):206.
[7] 刘锋.鄂湘赣三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6.
[8] 逯一辰,章洁.湖北省船舶运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水运管理, 2017,39(2):16- 18.
[9] 叶三薇.湖北省交通运输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
[10]王燕妮.湖北省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1]雷怀英.基于DEA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50- 53.
[12]房继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7(4): 24- 25.
[13]王峥.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4]孙萌萌.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11): 195- 195.
[15]刘凌.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16]丁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6,39(4):82- 85.
摘要:在国家统计口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精准调研和深度研究,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武汉市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研究了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武汉市现有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及要求的新指标体系,将新经济指标纳入进来,最后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对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指标体系 交通运输 新经济 经济统计 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50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变动越来越频繁,统计任务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进统计工作改革,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对部分统计制度方法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的更新与发展使得原本的核算体系已经无法囊括现实的问题,因此,对原核算体系的更新与重建显得迫在眉睫。伴随着武汉市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武汉市整体经济的推动作用,与其他经济产的交互影响以及其行业自身发展的状况都应在行业核算中得以体现。
1 武汉市现有统计指标存在的不足
通过合理的统计调查方式,科学的调查手段,以及有效的核算范围确定,武汉市的交通运输行业核算已经能够反映行业发展多个层面的发展现状,并与国家统计要求指标趋向一致。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特点。
1.1尚未全面反映城市交通的新发展
交通运输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因此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等多方面都与传统交通运输业存在着显著差异。传统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分类注重宏观层面,侧重于反映交通运输業内生产状况和综合运输状况,而现代道路交通运输业更多的是强调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注重基础性服务、先导性服务、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与公共性服务。而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下,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尚无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需求,故而无法衡量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需求。
1.2尚未涵盖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业态
从现有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反映行业发展总体规模的总量指标较多,反映行业运行效率及价值量的指标较少。反映运输工具水平的指标较多,反映运输信息系统配置水平和组织管理的指标较少。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等并未得到全面涵盖,先进的信息系统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1.3指标尚未充分体现绿色交通要求
交通运输业会对从多方面对环境造成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运输从业者和交通使用者都需要为其行为承担责任,单纯的统计行业内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更会造成对发展现状的片面认知和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1.4对市内交通、出行体验关注不够
2016年,武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79.77%,已实现城镇化。但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市内交通的关注明显不足。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绝大多数指标都偏向宏观角度,这样的指标在统计和收集过程中可能较为方便,但从导向性和前瞻性考虑,统计指标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评估现有水平的标准,也应对行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新的指标体系应适当纳入从使用者交通评价的标准,既能够较好的与交通使用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一致,又有利于拉近统计体系和交通从业者和使用者的距离,让公众对统计数据产生认同感。
1.5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应用有待深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出行已经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的行业变革浪潮中,新兴智能交通行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技术不足导致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交通运输产业难以催生出更多的新应用和商业模式,为突破瓶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挖掘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IT产业发展的焦点,其影响也可以为新兴的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发展的契机。
2 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统计核心体系
在国家统计口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精准调研和深度研究,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武汉市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武汉市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据理论分析和已有统计数据情况,设计新的核算指标体系。本研究主要从交通运输业传统发展视角、新兴发展与可持续性视角以及交通运输效益视角构建新的指标体系,综合全面体现了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的真实价值和地位。
2.1指标体系结构优化
武汉市原有交通运输行业核算指标体系是以传统运输业为基础,关注运输业的发展物质基础水平和总体经济量,存在着核算体系不完备,核算范围狭窄,核算内容单一等问题。为全面核算武汉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更好地反映其经济效益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整体的贡献,以及有效衡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整合原有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核算范围进行拓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前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描述核算,对武汉市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将一级指标分为行业发展水平、行业管理效率、行业创新程度。
通过对交通运输业发展基础的有效核算能够对目前行业的规模进行有效而简洁的描述,行业发展水平是对行业进行统计核算的基础;通过对运输管理和运输效率的有效核算能够充分反映行业的发展水平,并能够促进行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和提升;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创新发展的战略,也就是要改变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资源特性和环境特性,从而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从基础到发展水平到发展前沿和创新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目前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使武汉市交通运输核算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2.2统计口径与计算方式优化
2.2.1“四路一邮”原生产业指标体系优化
“四路一邮”具体包括水路、陆路、铁路、航空以及邮政五大部分,是交通运输行业最为重要与基础的组成部分。下文就新旧指标进行分析,并对优化后的指标进行部分说明。
原武汉市交通行业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生产设备、产值、产品产量、安全质量、生产设备利用率、劳动工资、物资供应、财务、价格这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交通运输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因此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指标之间的主次关系。而同级指标之间的主次关系、重点与非重点之间的关系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确认。而在现有的一级和二级指标设置中,均存在指标之间重点不清晰的问题,不利于后期绩效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呈现。
現阶段参考原指标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传统交通行业(四路一邮)指标体系一到三级(见表1、2、3)。其中,优化指标从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行业管理效率以及行业创新程度三个大方向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近况进行了整体描述和概括。从行业发展水平从行业概况、基础设施、运输规模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行业概况主要从行业总量与从业人员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陆路干线网络覆盖水平、轨道网水平、港口水平、机场水平、邮政干线网络覆盖水平、城市公共交通这六个方面。行业管理效率是从“运输管理”和“运输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其中,“运输管理”包括“设施维护水平”和“基础运营水平”;“运输效率”包括了“国际客运服务水平”“农村公共客运覆盖水平”“区域客运服务水平”“货运与物流水平”和“运输实载率”。四级指标在三级指标的基础方向上,对四路一邮的业务结构、业务规模以及发展增长进行了详细建模。
2.2.2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创新
近年来,受益于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指标体系核算日益落后于现实的核算要求,因此在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各方面的资料,充分考虑了武汉市交通运输新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
武汉市交通运输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由四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分为两个方面: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创新程度。行业发展水平指标的设立主要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评估,用于评估新经济业态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增加值。行业创新程度主要用于评估新经济业态对武汉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包括智能、快捷、普及等方面。综合两个指标即从新经济自身和新经济对其他的影响共同评估武汉市交通运输业新经济业态指标。
二级、三级、四级指标则分别进一步细化一级指标的评估思路:行业发展水平指标主要表现在运输规模指标上,评估交通运输规模即评估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最终落实到四级细化指标为三项:共享单车行业增加值、共享汽车行业增加值、城市内短途快递服务人员的收入增加值。分别对应了共享单车、网约车和线下物流行业的产业增加值。在行业创新程度方面,智能交通发展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是需要重点评估的。因此三级指标细化为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化水平、运输与服务信息化水平、设施运行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分别考量了设备和服务的产业改进。出行服务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交通运行实时信息可查询率、公交卡一卡通覆盖率、网约出租车比例三个方面;运输与服务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跟踪覆盖率、沿海沿江港口EDI系统覆盖率、交通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率三个方面;设施运行信息化水平最终落实在高速公路ETC车道流量占比、普通国省公路重要节点监测覆盖率、内河干线航道船闸ETC覆盖率三个方面。
3 武汉市交通运输指标创新点
由于原有的指标体系难以表示现有的交通运输业情况,难以覆盖新兴增长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线上-线下物流行业等方面,同时原有的交通信息化设施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便利,相关的产业创新和效率改进在必须合理的在指标中体现出来,因此本报告创新提出了武汉市交通运输的新经济业态指标体系。
首先,加入了新经济的产业增加值,体现了新经济业态的发展趋势和规模。为新经济在交通运输业的贡献增加了位置。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贡献率和普及情况做了评估,体现出信息化设备对交通的贡献率,从而评估新经济业态的具体指标。最后,增加了服务效率的评价指标,如在线实时交通可查询、在线办理率等指标都体现了交通运输业新经济业态的效率改进。总而言之,在武汉市交通运输业评价中加入新经济业态评价指标和合理的和必要的。是对新经济业态发展的体现和就有指标体系的改进。
4 结论与展望
新的武汉市交通运输业统计核算体系增加了新经济的核算,鉴于相关数据尚未提供,并且采集周期较长,采集较为繁琐。因此文本根据其他与武汉市经济体量相当的省市对新经济的统计调查结果为依据,估算武汉市新经济增加值的区间。上海的“新经济”统计是通过企业每个月联网直报的统计数据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并进行分类整合计算得出的,每个类目都有具体的指标性数据。上海市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82.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807.75亿元,增长2.7%;服务业增加值2374.51亿元,增长6.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6年增加值为9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9%,这较高的增长率得益于对新经济的相关核算。若武汉市具有同样的增长率,则在增加了新经济的新核算指标体系下,保守估计则会增加86亿元,交通运输业总量则会达到541亿元。
新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与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新经济形态。推动交通运输业“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是充分发挥“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建设中部交通枢纽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市民出行、提高交通出行体验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新经济的出现,不仅为社会带来的新的交通服务形式,也在重新定义传统的交通运输统计核算方法。作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晴雨表,统计核算体系要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将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才能成为反映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参数,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向导。
参考文献:
[1] 武旭,胡思继,崔艳萍,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0- 14.
[2] 王红扣.我国交通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
[3] 何建伟,曾珍香,李志恒.智能交通系统实施效益的综合评价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1):84- 84.
[4] 朱敏.城市智能公交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5] 罗君君,刘有军.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2):67- 70.
[6] 曹亚丽.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經济适应性研究[J].城市地理,2016(5X):206.
[7] 刘锋.鄂湘赣三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6.
[8] 逯一辰,章洁.湖北省船舶运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水运管理, 2017,39(2):16- 18.
[9] 叶三薇.湖北省交通运输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
[10]王燕妮.湖北省交通运输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1]雷怀英.基于DEA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50- 53.
[12]房继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7(4): 24- 25.
[13]王峥.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4]孙萌萌.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11): 195- 195.
[15]刘凌.武汉城市圈道路运输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16]丁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科技,2016,39(4):82-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