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九江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孙莎莎
摘 要:由于九江存在十分良好的基础发展旅游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旅游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是的态势,可是相应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这对九江发展旅游产业的质量造成严重阻碍。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讲究生活的质量,在旅游方面同样如此。本文在此新的形势下,剖析当前九江市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随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产业;质量;新形势;措施
一、引言
地处赣北的九江拥有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庐山是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还是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在2001年九江也被评选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被选入中国魅力城市。长期以来,九江旅游资源在全国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此形势下,九江必须定位经济新的增长点与支柱性产业,将旅游经济做大与做强,紧扣庐山,围绕鄱阳湖、西海等,将旅游资源所具备优势有效整合,将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员素质能力有效提升,使得经济发展中旅游的贡献率有效提升。
二、当前九江旅游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一是庐山旅游属于多头管理。庐山是九江旅游的代表,甚至可以说,庐山直接可以反映九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可是管理庐山旅游当中面临的“一山多治”的体制弊端则是将整个山体完整性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导致出现系列性的消极后果。首先是对同一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管理整个景区造成不利的影响,制约景区的发展;其次是庐山管理局要想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显得比较困难,这一部门根本不具备行政执法权,为了让山上面公民拥有选取权,专门设置“牯岭人民政府”负责这一事项;最后是基于当前体制机制下使得山上城市化加剧,导致旅游有限载荷降低。山上面设置管理局,这也就会存在相应政府机构,使得常住人口急剧增加。这也将旅游有效载荷认为降低,旅游管理成本提升,环境压力变大。
二是整合利用旅游资源效率较低。基于整体进行分析,九江在旅游产业发展当中根本就没有将吃、行、购、住、游、娱这旅游六大要素当成一个系统进行开发,这也就没有做到从整体开发建设规划,与桂林、青岛、厦门等这些国内先进旅游城市进行比较,九江在建设旅游六大要素,尤其是旅游文化娱乐建设与旅游购物等方面存在特别大差距。
三是尚未将文化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九江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名人、名寺、名湖、名城、名山都是九江的名片。比如在庐山940栋别墅为代表的世界别墅建筑建造文化与庐山白鹿洞书院文化。可是如今也只是对观光文化凸显,尚未深度开发绝大多数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当中的“名人”效应不明显。九江在宣传过程当中对文化很少涉及,使得更多的游客对其并不去内心愿意细细品味,这也浪费文化资源优势。
四是尚未做到整体营销,导致拓展客源市场比较弱。九江的各个景区在宣传促销上并没有形成整体效益,各人搞各人的,甚至还有相互之间贬损,九江在旅游促销上吸引力小、品种单一、整体性比较差,这也就使得远距离游客根本不乐意要想参观单一景点而长途跋涉。单一形式促销与个体行为肯定会将九江旅游吸引力降低。
三、当前新形势下九江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是建立与完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将庐山的各个管理部门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理顺,杜绝出现一山多治问题,将所有的开发与营销旅游资源予以控制、协调、统筹、监督、整合、规划,整体包装宣传九江资源资源,而并不只是做庐山这一个景区。
二是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旅游这一行业具备十分强的关联度与高带动性,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发展旅游行业可以相应的带动发展制造旅游工艺品、交通运输、旅游设施、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往往在整个经济社会当中存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九江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做好观念转变,强化认识,增强发展九江旅游行业的危机感与紧迫感,灵活制定各项政策,将狭隘的局部利益观克服,逐步形成共识就是发展旅游行业也就是发展社会经济。
三是打响文化品牌。由于旅游行业的灵魂之所在就是文化,九江市委市政府早在2007年就专门提到将九江建成长江沿岸与中部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精心打造区域商贸中心、新型工业重镇、开放港口城市、文化旅游胜地。九江存在丰富山水文化资源与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将基点确立为文化资源,依托三国史料,弘扬三国文化;挖掘现代史料,弘扬现代文化;依托历史名人,弘扬名人文化;依托浔阳楼,弘扬水浒文化;利用山水资源,发展体育文化;展示水的灵性,弘扬山水文化。
四是强化整体宣传促销,建立多元化旅游客源市场。九江为了做好旅游的促销,这就应该切实可行的制定市场拓展战略与宣传促销计划,遵循巩固省内市场、拓展周边省外市场、开发国际市场理念,切实抓好整体包装与宣传九江旅游形象。借助相应电子商务网站,建立相应的网上宣传销售系统,通过宣传促销办法的制定,积极鼓励旅游相关部门利用境外设立旅游办事机构,直接进行客源的招揽。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冉红.九江旅游发展的横向比较及对策[J].经济师,2009,(10).
[2]蔡飞,樊春梅.九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06).
[3]史春云,张捷,沈山,钟静,周章.基于竞合模式的江苏沿江旅游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