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顾桂萍

    

    

    

    [摘? 要] 文章从课前探究、课堂探究和课后探究这三个阶段的探究性学习谈起,强化“为什么学、怎样学、学得怎样”等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关键性能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教育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好奇心智,有利于促进认知水平,有助于优化思维品质,有利于培植探究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智慧的核心要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有指导的再创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重复数学发现的过程,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发挥和建构,从而获得知识,并获取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上述观点在数学教育界都颇受认可,不少教育家都不遗余力地倡导一线教师尝试开展探究式學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几个教学片段,阐释如何通过探究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助力,以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 课前探究:创设氛围,使学生探

    清为什么学

    课前探究就是预习,是课堂学习开展前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为课堂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课前探究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十分重要. 为了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丰富课前预习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坚实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鉴于此,教师需精心备课,研究教材,深备学情,进而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将课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空下进行预习,进而产生怀疑和探索的创造性动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形成悱愤状态,在思考、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探清“学什么”“为什么学”.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促进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案例1?三角形.

    问题1:你可以想到多少种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问题2:三角形面积和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何联系?请深入说一说.

    问题3:请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割补的方法.

    设计说明?该环节旨在给予学生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创造由抽象到具体的氛围,努力寻求通向新知的生长点,激起学生快速阅读的欲望,为学生的探究铺路引航,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充分而高效的预习,让学生经历“火热的思考”,感受到思维的发散,从而既喜欢探究,又亲近探究. 如此,数学素养的培养便落地生根了. 让笔者欣慰的是,学生给出了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的课堂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要求较高,不可能经过一次或几次的课前探究便能形成,教师心中装载着二者间的联系,便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使其切实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学习结构.

    ■ 课堂探究:架构结构,使学生探

    明怎样学

    问题是点燃探究思维的火种,悬念是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 初中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不仅生性好动,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能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生成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而质疑和释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本质,建构知识结构. 因此,课堂探究就是教师以悬疑情境为指引,提出促使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打开他们的思维闸门,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究动力,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自主自发地进行探究. 在尝试和探索中互究互学,架构结构,从而为“怎样学”提供借鉴,积累学习经验,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2?余角、补角.

    (1)新知导入

    问题1:请观察图1中的两个三角板,里面是否有你熟悉的角?夹角α,β有何数量关系?

    问题2:固定住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像图2那样任意旋转等腰直角三角板,夹角α,β会如何变化?你有何发现?

    问题3:像图3和图4那样进行摆放和操作,在旋转中观察,并说一说角的变化关系.

    设计意图?摇 通过动手探究,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静态观察方式,让学生在动态探究中领悟互余和互补这两种数量关系,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从以上探究活动安排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盎然,为统领全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内涵探究

    问题4:试着以文字语言的形式描述余角和补角.

    问题5:试着将以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式子进行描述.

    问题6:试着以画图的形式进行描述,再将以上描述转化为图形的形式.

    师:图5和图6是大家探究而得的图形.

    生1:我有一个疑问,这里两个角的和是90°还是180°,是如何得知的?

    师:生1的问题非常具有创造性,很棒!谁能想个办法,在不标出每个角的度数的情况下就呈现出互余或互补的关系?(学生又一次进入思考状态)

    生2:我知道了,移动一下就可以了(学生进行板演,画出图7和图8).

    师:太棒了!生2将以后学习互余和互补关系的基本图形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其他同学是否也明白了?

    设计说明?摇 以上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实现了三次转化,由数量关系到文字语言,再到符号形式,最后转化为图形形式,让学生的探究逐步深入,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 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听、思、看、说、问、画等活动,他们尽情发挥,学会了相互转化、融通的方法,思考脉络得到了递进式发展,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表达能力[1].

    ■ 课后探究:深究体悟,使学生探

    清学得怎样

    学生获取知识的终极目的在于灵活运用,可以通过探究性学习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 因此,课后探究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更是对“学得怎样”的深层次追问. 好的课后探究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内化,还可以升华对学习目标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深究体悟中习得好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能.

    案例3?轴对称.

    完成课堂探究之后,教师可安排以下课后探究活动.

    活动1: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和身边的建筑,并以数学的方法将这些事物的特点一一阐述.

    活动2:试着动手折一折图纸.

    设计说明?摇 借助显现的数学知识,挖掘隐性的数学思想,课后安排探究体悟的探究活动,真正意义上把脉学生“学得怎样”,让学生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从中不断反思和体验,积累充分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意义上感悟“学得怎样”.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课堂逐步延伸开去,逐步从“接受式”转变为“探究性”.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逐步实现了“想学、会学、善学”,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动者[3]. 当然,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偶尔存在学习效果不够明显的案例,有待师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推动课程改革前进.

    参考文献:

    [1]李艳.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之我见[J]. 新课程(小学),2016(2).

    [2]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林运蓉. 探究性学习中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D]. 福建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