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图形化海报的叙事性解读
王蕾
摘要:目的表述文字担纲作为主角的海报的优异叙事能力。方法通过对中外不同时期的典型文字图形化海报的解读,具体分析文字图形化海报,揭示海报是时代的记录者,记录着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人文的发展面貌,同时又记录着我们生活的事实。结论文字图形化海报兼具文字和图形的表意功能,以文字为主体的海报相对于常见的图形为主角的海报叙事性更胜一筹。
关键词:叙事性 文字海报 图形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27-03
引言
当代设计领域出现的很多新思潮、新动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得益于对不断发展的叙事学的更多关注与借鉴。叙事性描述可以提高我们对相对晦涩事物的理解能力,这是“叙事转向”风行的基础,大家普遍认可了用叙事的方法可以使受众更好地了解事物本身所想表达的。叙事凭借其普遍性和重要性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并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一、海报的叙事性
形形色色的人们现如今都将叙事当作了“至尊话语”(Queen ofDiscourses)。人们意识到,叙事对事实及经验加以把握的方式恰恰是其他解释和分析模式,比如用统计、描述、概括,以及通过抽象概念进行的推理所无法做到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是当代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领域的重要命题,叙事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是,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范畴,却是近现代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末,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
文字在海报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字担纲作为叙事主角的招贴也不在少数,其中的妙处一看便知,即符合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本文梳理的中英文文字图形化海报,正是从文字的美学趣味出发、以叙事角度入手解读海报的意味。因为“叙事作品的灵魂并非情节,而是思想品性(它通过人物塑造、行为动机、描写及议论所构筑的语言加以表达)。情节仅仅是不可或缺的躯壳,只有赋之以人物和事件的血脉,它才能够创造出必要的、可被赋予生命的黏土。”
二、案例解读文字图形化海报设计
按照文字在海报中所占的比重,以递进的方式将所列举的叙事性海报分为三大类:(1)引入人物形象的文字海报;(2)不引入人物形象的文字海报;(3)极简主义文字海报。
(一)引入人物形象的文字海报
主人公形象首当其冲,是大多数电影海报的常态。列举了《黄金时代》和《太阳照常升起》还有《琪琪》三部引入主人公形象的电影海报,图形化的文字和主人公形象交相辉映,以平视的角度叙述了三个生动的故事。美国著名图像理论专家米歇尔认为,图像叙事必须包括情节、时间和空间三大要素,通常以此三者为基础而展开。图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视觉的直接性,观众用感官把握到的形式与其最终在脑海中形成的形式是一致的(图1)。
平等的视角是讲好一个故事的前提,而叙事提供了这种娓娓道来的平台。电影是图像叙事的典型代表,图像和语言基于人类的通感,能在表意上相互联系和转换,因而图像叙事和语言叙事具有“互文性”。两者均通过构图性和情节性来实现对事件的描述和记录,但是二者的叙事起点并不一致。图像组合色彩和形体描述“像”这个确定的所指,以这个所指来充当能指指向意义;文字已是现实中事物的能指,由文字就开始了叙事。正因为文字与图像这种互文性,实现了图像叙事功能的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叙事特点。
电影是图像叙事的典型代表,电影海报是图像叙事的浓缩版本,电影海报是对电影内容及主题的一个再叙事与视觉编码的过程。汉字与图形相伴而生,有生命力的电影佳作,都必然具有某种触动人心、给观众带来或愉悦或感动或共鸣的艺术魅力,使受众深受感染,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结合汉字和图形,很好地展现了这部电影的文艺特质和人文情怀。2014年有一部国产电影的海报让人惊喜、引人思考,此电影海报的静态叙事方式胜于动态电影本身的表达,这就是黄海设计的《黄金时代》系列海报。其中的“笔锋”系列主題海报态度明确:你首先得是你自己。立体的宋体字笔画作为主体背景,电影的主人公形象穿梭其中,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文坛弄潮儿的故事主题,宋体字笔画本身具有锋芒的起承转合和故事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相得益彰,那是一个“锋芒毕露”的时代,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丁玲、梅志……包括鲁迅都一样,每个人都有着愤怒,“笔锋”中充满无限的力量,跟自己的人生抗争,用个人的选择来书写对于自由的觉醒、对理想的永恒追求,叙事方式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片中传达的仍是关于记忆的命题,然而不同的是前者是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交织,而后者则是更加私密的表达。《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在鲜红色的背景之中,女主人公打赤脚低头迈步,这一步穿越了时间和空间,鞋子无厘头地挂在右上角的树枝上,“太阳照常升起”的文字和女主人公图形的穿插,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整幅海报构图肆意、充满生机,突兀的元素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海报对于本片不走寻常路的叙事风格进行了很精准的表述。海报的叙事态度主要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图像中参与者所持的态度。通常有平视、俯视和仰视。平视给观看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的感觉;俯视表示参与者处于被动,观看者享有权势;仰视则相反,会给观看者带来压迫感、表示图像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太阳照常升起》海报中的女主人公是以平视角度来叙事的,表现了参与者与观看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铺陈纸上。中央美术学院尹吉男教授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了用平视的视角来叙事的重要性。他提出:新知识和新思想只存在“平视叙述”当中,而不会存在于“俯视表态”(比如央视的《新闻评论》)和“仰视撒娇”(比如各路娱乐节目)当中。知识分子是生产新知识的人,而不是复述旧知识的人,而新知识只存在“历史性写作”和“思辨性写作”的不断交织中。《黄金时代》电影海报正是试图以平视叙事的视角来重现那个时代。
1958年,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琪琪》的海报属于表现主义流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琪琪的性格特征和年龄等背景。美国人独具的乐观的民族性格,一直是美国平面设计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美国平面设计上出现的乐天、活泼风格是二十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主要设计特征之一,这种风格被称为表现主义流派。这个流派擅于使用文字或照片形象或插图形象和其他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组合,强调画面性的效果。在海报中,“gigi”既是文字又是图形,文字形如女孩儿的裙子,配合女主人公琪琪俏皮的表情,海报传神地表达了电影主人公的性情和轻松活泼的性格,时代背景和空间所属也一目了然。
(二)不引入人物形象的文字海报
用纯粹的文字来表达海报主题,话语构建是海报隐喻性修辞的核心要旨。1997年的春天,第6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如约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作为一个已经举办了数十届的而且主题只有一个“奥斯卡小金人儿”的电影节,海报设计如何推陈出新是大家拭目以待的。纵观奥斯卡海报发展史,1997年举办的第69届奥斯卡颁奖海报颇为与众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由密密麻麻的纯文字构成的奥斯卡小金人儿图形,细看小金人儿图形,是由历届获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称构成,不由得感叹这届海报设计者的用心良苦,此海报的设计者说:很感谢“GIGI”这部电影,感谢这部电影名称足够短,否则,小金人儿的脖子不知道在哪里。整幅海报没有具象的人物形象出现,但主旨把握得相当贴切。同样是发生在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洛杉矶的故事,2004年首映的《撞车》这部电影的海报简洁到让人过目不忘。黄色的文字“crash”响亮地出现在黑色柏油马路上,一束光线之下有一滩血迹,表达了生活往往在你最自以为是的时候发生逆转,让你不知道做何反应,应该诧异还是应该震惊。在触目惊心之余,海报运用隐晦的手法表达了具象的和抽象的碰撞,因为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会带上种族歧视的印记,这种现象是导致民间动乱的祸根,一切冲突都是矛盾爆发的契机,体会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影片为什么叫“撞车”了,英文名crash直译应该是冲撞,坠毁的意思,当那些存在于人生的矛盾积累到无法掩盖时,它就会借着看似偶然的冲突肆意宣泄出来。《教父》海报采用古典主义叙事手法,文字“The Godfather”和一只手操控的十字架及其下拉的提線木偶式文字穿插,黑白分明的色彩,明确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语境,视觉隐喻不言自明,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是一部残酷的黑帮电影,用的却是唯美的姿态(图2)。
(三)极简主义文字海报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即尽可能少地使用材料或元素,常应用于艺术,文学或设计等方面。极简主义对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艺术手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当代艺术或艺术家,极简主义也演变成了一种当今颇为流行的生活哲学。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只专注于最本质的东西,抛弃一切多余之物。2002年,日本国宝级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先生去世,田中一光对字体设计的贡献很大,他创造了“一光明朝体”(明朝体就是中国的宋体字)。靳埭强创作的《悼念田中一光》海报,运用了他名字中的“一”字的明朝体,具有典型代表性,将“一”字上下翻转,“一”字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滴,干练的图形,黑白鲜明的色彩对比凸显了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田中一光的深切悼念。一直以来,田中一光都作为一名文化使者,—方面将日本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让全世界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接受日本设计;另—方面,他又将现代设计概念引入日本,振兴了日本设计行业。他在创作中总是格外注意他作品中视觉元素的表意功能,是在强化观赏性的前提下完成叙事的。靳埭强先生创作的《悼念田中一光》海报和田中一光先生本人的作品都是极简主义叙事风格,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以上所列举的海报,无一例外地都在以平视的角度叙述了生动的情感,表述了各种人性的闪光点或阴暗面,都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到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引人反思或警醒。
结语
当代设计领域出现的很多新思潮、新动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得益于对不断发展的叙事学的更多关注与借鉴。特别是随着交互设计、服务设计、情感化设计、非物质主义等新设计思潮的不断涌现,设计中的叙事问题被提高为设计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经以他独有的思想阐述着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并非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模式,而应当是立足未来、审视现在、反思过去的互动模式。文化在现代性构建过程中是无法缺位的,问题只在于本土文化在文化转型中的自主性的多少与高低,文字是任何一种文化的载体,所以本着放眼未来的基础上回顾过去的文字图形化海报来表述文字的动人之处,希望可以立足于文字的现在,坦然分析一路走来的文字图形化海报,从容地对待文字发展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