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环境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武斌
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二期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我国的环境会计学研究始于葛家澍在1992年第五期《会计学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随后一大批会计理论工作者相继涉及了这一领域,如1997年郭道扬发表的《绿色成本控制初探》,1999年朱学义发表的《我国环境会计初探》等。然而时至今日,环境会计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影响环境会计发展本身的环境因素的探讨相对不足,本文基于这一情况运用PEST分析法系统归纳影响环境会计发展的环境因素。
PEST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工具,它通过四个方面从整体上把握影响对象发展的环境因素,分别为政策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和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这一分析法同样可以分析环境会计发展问题。
一、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实现了较大的发展。自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至今已形成了7部相关法律,签署并加入了318项国际环境条约,形成了一千余个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政策方面,首先,环境保护部门行政地位逐步提高,如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升为隶属国务院的环境部。其行政地位的提高将有利于相关活动的开展。其次,对“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征收更高的赋税以及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最后,对环境会计的普及宣传,1995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并就环境会计议题展开讨论。2002年中国会计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大会将环境会计单列出来成为七大类十五支类中一个主要方面,并列示了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内容。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司在答复联合国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调查时表示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费用损失及社会成本披露十分重要。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倾斜,给企业成本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一)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12日联合发布的一项全新政策,即《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内容大致为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及环境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实施优惠性低利率,而对“三高”企业的新建项目贷款和流动性资金贷款采取惩罚性高利率。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率先确立了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其作用是为了逼迫企业为环境违法行为承担经济损失。
(二) 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本国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优势为目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准入限制。一般来讲,农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超过工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的影响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所受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大国。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国内出口企业加大了环境研发成本投入、大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包括ISO14000认证费及每三年评审费等)、促进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的“绿色投入”使企业已无法像往前一样无视环境成本的核算问题。
(三) 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定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并允许这样的权利像商品一样买入和卖出,以达到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而治理主要有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由政府征收排污费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非市场化的配额交易,但由于只有管制没有激励,企业只要不超过限排标准,就不会再进一步治污减排。而排污交易作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却不同,它允许企业出售剩余的排污指标,其实质是市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补偿。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可以追溯到1988年开始的排污许可证讨论,随后又在多个城市作为试点展开。排污交易市场的建设仅仅限于局部地区,与此同时还面临排污量交易量难以准确监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诸多问题。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特别是北方地区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排污权交易市场或许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
三、社会环境分析
(一)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内,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全国已建成390多个学科门类齐全的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机构,科研人员达2万多,省市环保系统的环境研究所达150多个,环境监测站2039个。民间环保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现有各类环保民间组织2768家,工作人员22.6万,其中85%左右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50%以上拥有大学以上学历,91.7%参与环保活动的志愿者不计任何报酬。民间环保力量已经成为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的不断加强,长期以来企业消极应对环境保护的现状将有所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将有望落实。
(二) 绿色消费理念与企业成本决策
所谓绿色消费观,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提倡消费者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2000年欧洲知名的CSR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其所访问的欧洲12个国家的1.2万名消费者中70%表示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对他们的购买决策是重要的;58%的人表示愿意为“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产品”多付钱;20%的人表示对此非常愿意;66%的消费者表示已经因为道德原因抵制过某些产品。在国内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也大有提高,同时对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最不满意的一项就是环境保护。
(三)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要求
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宣传力度的加大、环境潜在成本的剧增将促进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这里所说的公众是指除政府机构以外的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当前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普通社会公众。投资者债权人需要企业披露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以判断企业环境活动对财务的影响。而普通社会公众根据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了解来评判该企业产品质量、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等信息。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一方面要重视环境治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做好相关的环境会计工作,接受社会监督提供一份全面连续的环境会计报告。
四、技术环境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实、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而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在遵循传统会计的一般原则下,又必须符合其独特性的要求。如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推定性原则、最小差错原则等。因此传统的财务会计和手工记账的会计方法很难满足其要求。只有把会计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范围才有条件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的虚假、克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共享生成大量统计信息进行多种经济分析、充分开发会计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