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的问题分析和管控思路
陈小海
摘要:应收保费是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后尚未收取的保险费,应收保费的持续增加,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呆坏账,给公司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强化应收保费内部控制,在获取效益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是实际经营中的难点。
关键词:应收保费;风险;分析;保险公司
财险行业应收保费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如正常协议分期、共保业务、政府部门、国企等优质客户需先开票走报销等正常应收保费情况,非正常应收如业务管理人员恶意侵吞保费或公司挪用贴补市场,中介渠道或客户恶意拖欠,客户破产清算、死亡、判刑等。随着监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应收保费的监管力度,同时全行业车险业务也已实现见费出单,相应减少了上述违法违规的情况,但非车险业务仍存在大量应收保费难理清、难清收的情况,本文就应收保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对应改善建议。一、应收保费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保费收入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一)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二)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三)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与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按照上述条件,保险公司具备确认保费收入,同时在未实际收取保费时确认应收,待客户足额缴纳保费后,相应冲销挂账金额。应收保费规模较大或持续增长必然对公司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管理不善,具体分为如下:
(一)因客户、渠道、共保方等外部原因产生的应收保费
1.共保业务产生的应收保费
一般参与共保业务,从共业务只能依赖主共方和客户沟通的条件进行业务处理,业务付款条件和期限等关键因素作为从共方相对被动,但风险也相对较小,按照共保协议进行挂账处理。
2.招投标、大型企业客户等产生的应收保费
在保险业务招投标或洽谈过程中,大型企业客户占据相对强势地位,同时由于保费金额也较大,通常需要保险公司先开出发票,再进行内部审批和报销流程后再行支付。由此形成的应收保费也相对较小。
3.协议分期产生的应收保费
通常客户出于现金流计划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通常会和保险公司协商约定分期结算支付保费,为了完成保费业绩任务,保险公司通常在被动的情况下会答应客户要求。还有特殊情况分期,如工程险因金额较大,每期先预估支付部分保费,最终需按照工程造价再核定支付保费,由此形成的应收保费风险相对较小。
4.中介渠道来源的应收保费
保险代理或经纪公司的业务通常不会直接给客户联系方式,这导致在催收应收保费时无法直接与客户沟通,催缴难度也相对较大;渠道部分业务净保费入账,导致应收账面金额无法核销;部分代理公司为侵占挪用也可能会恶意拖欠保费,对渠道业务的管控是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的重点。
5.因客户原因形成的应收保费
部分客户在投保后有意识的拖欠保费,如未出险则不支付保费,出险后则希望赔款冲销保费,实属恶意拖欠;其余原因如客户失踪、破产清算、经营不善、判刑等,该类业务通过正常途径清回保费的难度很大。
(二)因内部经营管理原因产生的应收保费
1.应收保费管控机制的缺失或落实执行不到位
部分保险公司在总公司层面,缺乏险种、渠道、业务条线的应收管控目标、职责归属、日常管理流程、考核工具等手段,各职能部门间配合程度低甚至相互推诿,分公司层面执行总公司要求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相关业务人员和渠道催收进展效果较差,导致应收规模和账龄不断加大,风险积聚,给公司造成了资金损失风险。
2.相关责任员工流动频繁,缺乏必要交接手续导致风险加大
在行业内保险业务人员流动性较频繁,对于相关责任员工异动、离职的,公司内部并未有明确的交接办法或落实执行不到位情况,导致公司后续清回难度较大,随着时间变迁,很容易形成呆坏账;同时继任者往往也是“新官不理旧账”的态度,对于催缴需付出较大的管理成本,也直接影响了催收的效率和进度。
3.保费已收回但已挪作他用或私设“小金库”
部分保险公司为冲保费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在保险业务拓展中给予中介代理渠道高额销售费用,所允诺比例远超监管和总公司规定比例,应收保费收回后不冲销便直接用于贴补市场;还有个别机构负责人违法私设“小金库”,应收保费在账面上实际已无法冲销。
4.因系统原因导致产生的应收保费
大部分公司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基本实现无缝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也会因人为操作原因、净保费入账、无法合并支付、发票开具等问题,导致财务业务数据的不匹配,而实际上这部分应收保费已属于垃圾数据。二、产生应收保费的主要风险分析
应收保费占总收入比重较小或应收保费整体流动性较好,则在经营中应视为风险可控;如比重与规模占比过大,且周转速度较慢,则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经营风险。
(一)增加后续管理成本
随着各家財产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持续居高不下,单纯依靠承保盈利困难很大,主要利润来源仍是依靠巨大的现金流用于投资获取收益。在应收保费上积压的资金,使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相当的投资项目;对应收保费后续跟踪可能会与客户发生核对、沟通、催讨、甚至诉讼,直接增加公司管理成本。
(二)影响财务数据真实性,增加公司税费支出
应收保费资金长期未收回,但应承担的税费却要按规定缴纳,包括增值税、附加税、保险保障基金、上交监管费等,对于难以收回的应收保费,不仅资金没有及时流入到财险公司,也增加了经营负担。同时无法收回的应收保费实质已形成坏帐,直接影响了财务数据真实、准确性,也将影响相关方对公司作出决策,对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也将减少公司整体利润。
(三)诱发相关人员坐支或挪用、侵占保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个别不法分子利用财险公司管理漏洞,利用应收保费贪污挪用、 弄虚作假,如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不入账,不对账面应收保费做任何处理;用该侵占资金用于其他赔款、销售费用、形成“小金库”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影响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
随着“偿二代”规则的实施,保监会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从政策导向上防范应收保费及其潜在风险的不断增长,对于产生应收保费的财险公司将会进行相应的评级扣分,最终影响公司偿付能力评级结果,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三、加强对应收保费的管控建議
应收保费风险问题一直是财险公司的管控难点,大量资金无法按时收回或形成坏账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或完善应收保费相关管理机制
健全应收保费管控机制,明确业务、财务、风险等部门的职责归属,建立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例会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业务人员离职交接制度,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等;切实加强应收保费的事前管控。
(二)加大对应收保费过程管控力度
建立公司应收保费余额、账龄、增长率等监控指标,定期跟踪与账龄分析,适时对异常机构进行通报;同时应建立相应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应和机构利润指标、预算管理、绩效薪酬等直接挂钩,稽核审计部门应对各级机构的应收保费进行合规性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管控举措有效落地执行。
(三)加强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控制
监管部门对于车险业务早已明文规定需见费出单,风险相对可控;针对非车险业务目前仅北京、上海、安徽三家机构当地保监局未有明文要求,建议公司内部统一实施非车险“见费出单”政策,对非共保和非分期业务在核心系统中统一设置见费出单控制,有效降低坏账风险。同时也应对大量共保应收问题拟定相应管控措施,签订共保合同协议环节建议要加强共保体沟通,严格保费支付约定把关,从源头加以考虑和控制,如减少分期,约定违约滞纳金比例。
(四)强化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
公司应对涉及清收组织不利、延迟收回、不能收回的相关责任人或经办人,应明确惩罚或赔偿责任,涉及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或违法舞弊的负责人或其他涉案人员应加重问责、从重惩戒。
(五)开展应收保费专项清收工作,形成清收工作长效机制
成立应收保费清理小组,每年度开展一次专项应收保费的清理工作,明确清收工作要求和目标,形成长效的专项工作机制,对清收不利,进度进展缓慢等情况机构进行过程监督,争取应收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张妮.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的风险及其控制[J].上海保险,2006(03).
(作者单位: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应收保费是保险公司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后尚未收取的保险费,应收保费的持续增加,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呆坏账,给公司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强化应收保费内部控制,在获取效益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是实际经营中的难点。
关键词:应收保费;风险;分析;保险公司
财险行业应收保费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如正常协议分期、共保业务、政府部门、国企等优质客户需先开票走报销等正常应收保费情况,非正常应收如业务管理人员恶意侵吞保费或公司挪用贴补市场,中介渠道或客户恶意拖欠,客户破产清算、死亡、判刑等。随着监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应收保费的监管力度,同时全行业车险业务也已实现见费出单,相应减少了上述违法违规的情况,但非车险业务仍存在大量应收保费难理清、难清收的情况,本文就应收保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对应改善建议。一、应收保费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保费收入应在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一)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二)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三)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与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按照上述条件,保险公司具备确认保费收入,同时在未实际收取保费时确认应收,待客户足额缴纳保费后,相应冲销挂账金额。应收保费规模较大或持续增长必然对公司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管理不善,具体分为如下:
(一)因客户、渠道、共保方等外部原因产生的应收保费
1.共保业务产生的应收保费
一般参与共保业务,从共业务只能依赖主共方和客户沟通的条件进行业务处理,业务付款条件和期限等关键因素作为从共方相对被动,但风险也相对较小,按照共保协议进行挂账处理。
2.招投标、大型企业客户等产生的应收保费
在保险业务招投标或洽谈过程中,大型企业客户占据相对强势地位,同时由于保费金额也较大,通常需要保险公司先开出发票,再进行内部审批和报销流程后再行支付。由此形成的应收保费也相对较小。
3.协议分期产生的应收保费
通常客户出于现金流计划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通常会和保险公司协商约定分期结算支付保费,为了完成保费业绩任务,保险公司通常在被动的情况下会答应客户要求。还有特殊情况分期,如工程险因金额较大,每期先预估支付部分保费,最终需按照工程造价再核定支付保费,由此形成的应收保费风险相对较小。
4.中介渠道来源的应收保费
保险代理或经纪公司的业务通常不会直接给客户联系方式,这导致在催收应收保费时无法直接与客户沟通,催缴难度也相对较大;渠道部分业务净保费入账,导致应收账面金额无法核销;部分代理公司为侵占挪用也可能会恶意拖欠保费,对渠道业务的管控是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的重点。
5.因客户原因形成的应收保费
部分客户在投保后有意识的拖欠保费,如未出险则不支付保费,出险后则希望赔款冲销保费,实属恶意拖欠;其余原因如客户失踪、破产清算、经营不善、判刑等,该类业务通过正常途径清回保费的难度很大。
(二)因内部经营管理原因产生的应收保费
1.应收保费管控机制的缺失或落实执行不到位
部分保险公司在总公司层面,缺乏险种、渠道、业务条线的应收管控目标、职责归属、日常管理流程、考核工具等手段,各职能部门间配合程度低甚至相互推诿,分公司层面执行总公司要求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相关业务人员和渠道催收进展效果较差,导致应收规模和账龄不断加大,风险积聚,给公司造成了资金损失风险。
2.相关责任员工流动频繁,缺乏必要交接手续导致风险加大
在行业内保险业务人员流动性较频繁,对于相关责任员工异动、离职的,公司内部并未有明确的交接办法或落实执行不到位情况,导致公司后续清回难度较大,随着时间变迁,很容易形成呆坏账;同时继任者往往也是“新官不理旧账”的态度,对于催缴需付出较大的管理成本,也直接影响了催收的效率和进度。
3.保费已收回但已挪作他用或私设“小金库”
部分保险公司为冲保费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在保险业务拓展中给予中介代理渠道高额销售费用,所允诺比例远超监管和总公司规定比例,应收保费收回后不冲销便直接用于贴补市场;还有个别机构负责人违法私设“小金库”,应收保费在账面上实际已无法冲销。
4.因系统原因导致产生的应收保费
大部分公司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基本实现无缝连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也会因人为操作原因、净保费入账、无法合并支付、发票开具等问题,导致财务业务数据的不匹配,而实际上这部分应收保费已属于垃圾数据。二、产生应收保费的主要风险分析
应收保费占总收入比重较小或应收保费整体流动性较好,则在经营中应视为风险可控;如比重与规模占比过大,且周转速度较慢,则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经营风险。
(一)增加后续管理成本
随着各家財产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持续居高不下,单纯依靠承保盈利困难很大,主要利润来源仍是依靠巨大的现金流用于投资获取收益。在应收保费上积压的资金,使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相当的投资项目;对应收保费后续跟踪可能会与客户发生核对、沟通、催讨、甚至诉讼,直接增加公司管理成本。
(二)影响财务数据真实性,增加公司税费支出
应收保费资金长期未收回,但应承担的税费却要按规定缴纳,包括增值税、附加税、保险保障基金、上交监管费等,对于难以收回的应收保费,不仅资金没有及时流入到财险公司,也增加了经营负担。同时无法收回的应收保费实质已形成坏帐,直接影响了财务数据真实、准确性,也将影响相关方对公司作出决策,对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也将减少公司整体利润。
(三)诱发相关人员坐支或挪用、侵占保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个别不法分子利用财险公司管理漏洞,利用应收保费贪污挪用、 弄虚作假,如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不入账,不对账面应收保费做任何处理;用该侵占资金用于其他赔款、销售费用、形成“小金库”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影响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
随着“偿二代”规则的实施,保监会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从政策导向上防范应收保费及其潜在风险的不断增长,对于产生应收保费的财险公司将会进行相应的评级扣分,最终影响公司偿付能力评级结果,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三、加强对应收保费的管控建議
应收保费风险问题一直是财险公司的管控难点,大量资金无法按时收回或形成坏账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或完善应收保费相关管理机制
健全应收保费管控机制,明确业务、财务、风险等部门的职责归属,建立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例会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财务、业务人员离职交接制度,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等;切实加强应收保费的事前管控。
(二)加大对应收保费过程管控力度
建立公司应收保费余额、账龄、增长率等监控指标,定期跟踪与账龄分析,适时对异常机构进行通报;同时应建立相应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应和机构利润指标、预算管理、绩效薪酬等直接挂钩,稽核审计部门应对各级机构的应收保费进行合规性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管控举措有效落地执行。
(三)加强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控制
监管部门对于车险业务早已明文规定需见费出单,风险相对可控;针对非车险业务目前仅北京、上海、安徽三家机构当地保监局未有明文要求,建议公司内部统一实施非车险“见费出单”政策,对非共保和非分期业务在核心系统中统一设置见费出单控制,有效降低坏账风险。同时也应对大量共保应收问题拟定相应管控措施,签订共保合同协议环节建议要加强共保体沟通,严格保费支付约定把关,从源头加以考虑和控制,如减少分期,约定违约滞纳金比例。
(四)强化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
公司应对涉及清收组织不利、延迟收回、不能收回的相关责任人或经办人,应明确惩罚或赔偿责任,涉及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失或违法舞弊的负责人或其他涉案人员应加重问责、从重惩戒。
(五)开展应收保费专项清收工作,形成清收工作长效机制
成立应收保费清理小组,每年度开展一次专项应收保费的清理工作,明确清收工作要求和目标,形成长效的专项工作机制,对清收不利,进度进展缓慢等情况机构进行过程监督,争取应收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参考文献:
[1]张妮.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的风险及其控制[J].上海保险,2006(03).
(作者单位: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