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吉安

    黄惠运

    【摘 要】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毛泽东;吉安;革命活动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他在吉安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领导赣西南土地革命和反“围剿”战争等。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彪炳中国革命史册,值得永久纪念。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井冈山精神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失利后,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吉安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缩编精简了队伍,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宁冈古城会议上,毛泽东力排众议,主张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毛泽东在茅坪大仓村会见了袁文才,争取了袁文才的支持,使工农革命军得以进驻茅坪,设立留守处,安置伤病员,轻装向酃县游击。在通往茨坪的荆竹山,毛泽东宣布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大纪律”。然后,在王佐的代表朱诗柳的接应下抵达茨坪、大井,住进了王佐部队的营房,将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成立了中共遂川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制定颁布了工农兵政府政纲,实施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政策,颁布了最早的“六项注意”。2月,工农革命军占领宁冈县城,成立了宁冈县苏维埃政府。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创建。这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创建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民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两支起义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师,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红四军成立后进行了五斗江、草市坳等战斗,由毛泽东、朱德共同创制了游击战争“十六字诀”。6月23日,龙源口大捷,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湘赣敌军的“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8月,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9月,毛泽东指导湘赣边党组织进行了“九月洗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0月,在茅坪召开了湘赣边党的二大,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其中一部分。大会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特委,谭震林任书记、陈正人任副书记。11月,红四军在宁冈步云山练兵,毛泽东带头吃野菜,说:“野菜有政治营养!”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一部上井冈山,在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师,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武装力量。湘赣敌军发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时,毛泽东主持召开柏露会议,制定了“围魏救赵”方针。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下山向赣南进军。在古田会议上,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为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930年6月,在长汀组建了红一军团。8月,在湖南浏阳永和,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造就了共和国五位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三位大将(粟裕、谭政、黄克诚)以及15位上将、21名中将和12名少将。井冈山被称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名副其实的。

    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道路。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都是走的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湘赣边秋收起义和进军井冈山,则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井冈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湘赣、湘鄂赣、鄂豫皖、湘鄂西、赣东北、赣南闽西、闽浙赣、陕北、左右江、海陆丰、琼崖和中央苏区以及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都是这条道路的延伸;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苏南、苏北、皖南、皖北、东北、琼崖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均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发展;在“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指导下创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也是这条道路的发展。

    孕育生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2001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将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井冈山精神既集中华民族精神之大成,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精神之源,是一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时代精神,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王伟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和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举行东固会师,提出红色区域构想

    1929年2月17日,在李文林、段月泉率领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的接应下,红四军到达吉安县东固(今属青原区)。20日,在东固螺坑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称赞红四军是铁军,红二、四团是钢军。他还说:“东固山很好,是第二个井冈山”,“东固山是我们走出井冈山又到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现在东固山、井冈山联合起来了,最终要连接到全中国,中国革命一定要胜利!”朱德风趣地说:“国民党反动派天天喊要打倒‘朱毛,现在不仅没有打倒,反而越打越多,今天你们也成为‘朱毛了。”陈毅随即赋诗一首,其中前四句写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把东固革命根据地称之为“东井冈”,高度评价了东固会师的伟大意义。红四军在东固休整了一个星期,安置了毛泽覃等伤病员,留下陈东日等军政干部帮助东固革命根据地工作,然后挥师进军福建长汀。毛泽东吸取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斗争经验,将“争取江西”的主张发展为建立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构想,他在致中共福建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中写道:“一般工作的重心,我们意见:宜在江苏直隶,红军小区域苏维埃个数加多。这不仅在湘赣粤闽等地,江苏北、皖鄂北、豫南、直隶都应有红军及小区域苏维埃之创立”,“前敌委员会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两团之行动,在国民党有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惟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①毛泽东还在于都致信湘赣边界特委,详细介绍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肯定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秘密工作方式,认为“这种形式是最好的”。①湘赣边界特委接到此信后,决定改变工作方式,转入秘密斗争。6月,毛泽东再次称赞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良好经验,说“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②

    毛泽东肯定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他明确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③在这里,毛泽东将“李文林式”的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相提并论,足见“李文林式”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鲜明特点与重要地位。

    主持召开二七会议,开辟赣西南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和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在吉安县陂头(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陂头乡渼陂村)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陂头会议,也称二七会议。会上,毛泽东作关于政治形势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确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根据《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制定了一个更为完备的四章三十三条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又称《二七土地法》。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扩大成为领导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和赣西南、闽西、粤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共同前敌委员会,即总前委。共同前委由十七人组成,毛泽东、朱德、曾山、刘士奇、潘心源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任书记。红四军另成立军委,调潘心源任军委书记(未到任,由熊寿祺代理)。会议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会议还决定成立红军第六分校,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二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说:“1930年2月7日,在赣南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地方党会议,讨论今后苏维埃的纲领。当地党、政、军代表都出席了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了土地政策的问题,由那些反对分配土地的人所发动的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被打败了。会议决定分配土地,加速建立苏维埃,在这以前,红军只是组织地方的和乡的苏维埃,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了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对于这个新的纲领,农民报以热烈的拥护,这有助于在后来的几个月中打败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④二七会议后,在陂下村召开了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赣西南特委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标志着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撰写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

    在井冈山和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论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丰富内容:

    第一,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论述的理由是:(1)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阵营内部充满矛盾,可使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产生、坚持并波浪式扩大。(2)经过国民革命影响的地方,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提供了客观依据。(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5)共产党有力量的组织和它的正确政策,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又论述了湘赣边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几个条件:(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和红四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井冈山、九龙山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能力。(6)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可以影响到江西、湖南两省及其下游大片区域。

    第二,论述了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据是:(1)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要革命只能进行武装斗争。(2)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3)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必须首先占领农村,积蓄发展自己的力量,把落后的农村建成为先进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城市乃至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

    第三,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毛泽东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观念,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观念”,①“并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②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以及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述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三湾改编及古田会议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确立和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红军作战原则的初步形成;《井冈山土地法》、《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土地法》的制定颁布促进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等,都是毛泽东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初步形成的显著标志。

    创下“十万工农下吉安”壮举,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0年8月23日,红一、三军团会师浏阳永和市,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9月12日,毛泽东同朱德签发撤围长沙、进占萍乡、株洲等处的命令。13日,总前委书记毛泽东随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株洲,主持召开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在会上两次提出“占领吉安、争取江西”的计划。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作出了由株、萍兵分两路回师袭击赣敌,夺取吉安的战略决策。26日,中共赣西南特委接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来信,立即在陂头召开常委会议,对配合主力红军攻打吉安的行动作出部署。曾山回忆:“1930年10月攻打吉安,也就是第九次攻吉,这次攻吉红军主力部队还未来之前,毛主席就派了一个姓朱的参谋长和我们接头,同我们一起研究地方武装和群众如何配合红军主力部队打下吉安。”③9月29日,毛泽东在袁州同朱德一起签发红军向吉安前进的命令。10月2日,毛泽东同朱德率红一军团从分宜到吉水阜田,“决定于四日拂晓总攻吉安城”。3日,红军大部队由吉水阜田分五路进发,到达吉安城外山前村(今吉安市郊长塘乡),红军总部在山前村下达攻城命令,史称《山前命令》。当晚,提前发起攻击,因地形不熟悉而没有奏效。4日,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率领10万余赣西南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配合红一方面军总攻吉安并占领吉安城,“九打吉安”取得了胜利。在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吉安是红军攻打时间最长、攻打次数最多的一座中心城市,也是红军占领时间较久的一座中心城市,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在吉安县城居住了40多天,直至第一次反“围剿”前夕,才撤离吉安城。毛泽东亲自动员吉安私立惠黎医院戴济民医生参加红军,“红一方面军占领吉安后扩军八千人,还建立起工兵队”, ①红一军团工兵连在吉安成立,被誉为我军“工兵始祖”。在吉安聚集了众多中国革命的优秀人才,为中国苏维埃运动提供了实践基地,为我党我军学会治国安邦的艺术作了成功的尝试。10月7日,吉安13万群众和红军一起在中山场(今阳明东路)举行攻克吉安庆祝大会,宣布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选举曾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在江西根据地的斗争中,曾山同志是有功的!”②毛泽东在《红星报》上撰文记载了红军占领吉安的情形,高度评价:“这次的占领吉安,是有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在全国有极大的影响。”③

    开展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

    吉安调查是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前夕, 1930年10月4日至11月21日,毛泽东为了深入了解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斗争情况,贯彻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在曾山、古柏、陈正人等的帮助下,在随红军进驻吉安城中,以及从峡江回到吉安,又从吉安赴永丰途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和撰写的一组调查报告,包括毛泽东在吉安住宿地中永叔路80号“源源布店”写下的《赣西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等农村调查文章,以及《东塘调查》、《大桥调查》、《李家坊调查》、《西逸亭调查》等文章。毛泽东吉安调查丰富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内涵,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以确凿的史实雄辩地说明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苏维埃临时政府的胎盘。”④

    1930年11月18日,毛泽东、古柏、谢唯俊等人撤离吉安,在曾山的陪同下由吉安神岗山过禾水河,经永和到达曾山的家乡白沙锦源。毛泽东专门到曾山家里,亲切慰问了曾山的母亲康春玉妈妈,对曾山父亲曾采芹、哥哥曾诞生、弟弟曾炳生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表示敬佩,高度赞扬了这个革命家庭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曾山派人护送毛泽东等从永和白沙过赣江,前往永丰藤田,与主力红军会合,后经沙溪到达永丰龙冈,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指挥三次反“围剿”胜利,初步形成红军战略战术原则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前三次主要在吉安境内进行,吉安苏区是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主战场。第一次反“围剿”之龙冈战斗,第二次反“围剿”之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第三次反“围剿”之方石岭战斗、老营盘战斗,均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得知龙冈战斗胜利后,满怀豪情地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光辉词篇。毛泽东得知白云山战斗胜利后,欣然作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诱敌深入、慎重作战、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速决战、歼灭战、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基本形成,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安因此成为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基地。

    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看望了老区人民,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抒发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作者系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

    ①《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6-67页。

    ①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②毛泽东:《给林彪的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7页。

    ③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8-99页。

    ④[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第146-147页。

    ①《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184页。

    ②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81页。

    ③曾山:《赣西南群众武装斗争的伟大壮举》,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江西党史资料》,第7辑《十万工农下吉安》,1989年,第228页。

    ①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36页。

    ②苏多寿、刘勉玉主编:《曾山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页。

    ③子任:《吉安的占领》,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700页。

    ④欧阳钦:《江西的中央苏区》,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392页。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