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
许睿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成为人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通常情况下,上市食品在生产完全后都应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抽样质量检查,当检查合格后才被予以贴标出售。食品检验作为食品质量把关的最直接的依据,应其全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例如样品、检验方法、检验环境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当误差超过了允许范围时,那么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难以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完善食品检验全过程各因素的有效控制是提高食品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样品的抽取及处理
样品的抽取是食品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而所抽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则是决定食品检验工作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相关人员在抽取样品时,应充分考虑所抽取样品在整体样本空间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以保障所检测样品的反应食品情况的真实性。采样时,样本的原有性状(包括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理化指标应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在样品的转移过程中,必须保障样品不被破坏与污染,确保其原始性和完整性,通常在抽取样品后,将样品装入专门的封存袋或玻璃仪器中进行保存,并注意样品的储存环境要求,是否有低温、冷冻或避光等一些特殊要求。而对一些需要现场制备的样品来说,应特别注意保证制备样品的均匀性。
检验设备与试剂的选择
在使用检测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食品检验前应先进行预热,从而达到检验精度的要求。当使用对其模型有要求的仪器时,需提前做好气密性的检验,从而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液相-质谱联用仪这类高精密的复杂仪器而言,使用前对待测样品的澄清纯化有很高要求,在确保仪器检验灵敏度的同时达到保护一起的目的,所选择的流动相不宜采用强酸、强碱、不挥发性酸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此外,由于食品检验试剂直接参与所抽取样品的化学反应,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往往会受到试剂的种类与质量因素影响。从化学角度上说,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添加方式以及使用期限大多不尽相同,有的试剂则需要做到现配现用。例如,在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酸钾耗氧量时所需要的草酸钠标准溶液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就不可以存放太久,应及时标定。因此,为了避免因化学药剂失效而影响食品检验的准确性,检验试剂的使用与管理就需特别注意,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试剂进行检查与处理。
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
目前,现行的食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国际强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标推荐标准、行业标准检测以及企业标准法等,一般而言,在进行食品的相关指标检测时,应首先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由于食品种类、状态、性质的不同,在进行具体食品的检测时应选用合理的检测方法,例如食品水分的测定时,农产品、乳制品等食物通常选用干燥法;糖果、调味品等采用减压干燥法;油脂类挥发性较强的食品则通常采用蒸馏法。此外,对于地域较为特别,或是检测指标较为特殊的食品,在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时,相关的检测人员也可以根据地方标准会行业标准进行特殊食品的质量检验。总而言之,对具体食品进行质量检测时,其食品检验方法的选择都是建立在食品本身的物化性质与检验性质的基础上,只有采用了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食品检验中的试验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过失误差三种,其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在整体性有所保障的情况下,合理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被允许存在的,然而,过失误差则是由于人为因素,例如试验方法的不合理、操作过程不规范等造成。因此,检验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配备食品检验人员,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同时,使用精密仪器的人员必须要先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根据培训结果来判断检验人员的能力是否与相应的岗位匹配。
完善检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环境发生改变时,食品检验结果也会表现出不同变化,其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采用容量法进行质量分析时,标定标准液的滴定体积往往会受到室内温度与气压的影响,随着温度变化,数据也会有相应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环境温湿度加以控制、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校正。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时刻注意保持检验室的规范化与标准性,在检验室的使用前后,都应考察检验室的实际情况会否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检验工作的科学、准确是客观评价食品质量的前提,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企业以及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好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中对食品检验结果有所影响的各种因素,充分考察其对检验数据的影响,客观的评价检验结果,充分保障各途径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检验工作者应从样品、仪器、方法、人员、环境等各环节加强对各因素的监控,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更加全面的控制,才能为更好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南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成为人民关注的民生热点。通常情况下,上市食品在生产完全后都应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抽样质量检查,当检查合格后才被予以贴标出售。食品检验作为食品质量把关的最直接的依据,应其全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进行严格的把控。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例如样品、检验方法、检验环境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当误差超过了允许范围时,那么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难以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完善食品检验全过程各因素的有效控制是提高食品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样品的抽取及处理
样品的抽取是食品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而所抽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则是决定食品检验工作价值高低的关键性因素。相关人员在抽取样品时,应充分考虑所抽取样品在整体样本空间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以保障所检测样品的反应食品情况的真实性。采样时,样本的原有性状(包括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理化指标应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在样品的转移过程中,必须保障样品不被破坏与污染,确保其原始性和完整性,通常在抽取样品后,将样品装入专门的封存袋或玻璃仪器中进行保存,并注意样品的储存环境要求,是否有低温、冷冻或避光等一些特殊要求。而对一些需要现场制备的样品来说,应特别注意保证制备样品的均匀性。
检验设备与试剂的选择
在使用检测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食品检验前应先进行预热,从而达到检验精度的要求。当使用对其模型有要求的仪器时,需提前做好气密性的检验,从而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液相-质谱联用仪这类高精密的复杂仪器而言,使用前对待测样品的澄清纯化有很高要求,在确保仪器检验灵敏度的同时达到保护一起的目的,所选择的流动相不宜采用强酸、强碱、不挥发性酸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此外,由于食品检验试剂直接参与所抽取样品的化学反应,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往往会受到试剂的种类与质量因素影响。从化学角度上说,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添加方式以及使用期限大多不尽相同,有的试剂则需要做到现配现用。例如,在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酸钾耗氧量时所需要的草酸钠标准溶液与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就不可以存放太久,应及时标定。因此,为了避免因化学药剂失效而影响食品检验的准确性,检验试剂的使用与管理就需特别注意,相关检测人员应定期对试剂进行检查与处理。
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
目前,现行的食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国际强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标推荐标准、行业标准检测以及企业标准法等,一般而言,在进行食品的相关指标检测时,应首先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由于食品种类、状态、性质的不同,在进行具体食品的检测时应选用合理的检测方法,例如食品水分的测定时,农产品、乳制品等食物通常选用干燥法;糖果、调味品等采用减压干燥法;油脂类挥发性较强的食品则通常采用蒸馏法。此外,对于地域较为特别,或是检测指标较为特殊的食品,在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时,相关的检测人员也可以根据地方标准会行业标准进行特殊食品的质量检验。总而言之,对具体食品进行质量检测时,其食品检验方法的选择都是建立在食品本身的物化性质与检验性质的基础上,只有采用了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食品检验中的试验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以及过失误差三种,其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在整体性有所保障的情况下,合理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是被允许存在的,然而,过失误差则是由于人为因素,例如试验方法的不合理、操作过程不规范等造成。因此,检验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配备食品检验人员,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同时,使用精密仪器的人员必须要先经过专门的培训,并根据培训结果来判断检验人员的能力是否与相应的岗位匹配。
完善检验室的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验室环境发生改变时,食品检验结果也会表现出不同变化,其准确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采用容量法进行质量分析时,标定标准液的滴定体积往往会受到室内温度与气压的影响,随着温度变化,数据也会有相应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环境温湿度加以控制、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校正。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时刻注意保持检验室的规范化与标准性,在检验室的使用前后,都应考察检验室的实际情况会否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检验工作的科学、准确是客观评价食品质量的前提,更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企业以及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控制好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中对食品检验结果有所影响的各种因素,充分考察其对检验数据的影响,客观的评价检验结果,充分保障各途径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检验工作者应从样品、仪器、方法、人员、环境等各环节加强对各因素的监控,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更加全面的控制,才能为更好的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南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