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零件小深槽的加工研究
邢浩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厂生产的一种含小直径深槽立柱零件的加工难点,零件特点,现场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对类似的深槽、深孔零件设计出一种经济有效的工艺方案:先加工预留孔作为电火花打孔的导向,再使用电火花打孔机两端打孔,铣工两端扩孔后慢走丝加工深槽(需注意切除残留多余物),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深槽加工;加工穿丝孔;工装设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8.040
1 前言
该立柱零件为我厂生产加工的难点零件之一,贯通零件中心的矩形深槽长5.9±0.04mm,宽2±0.04 mm,槽深61 mm,槽内粗糙度要求1.6,槽中心要求位置度0.031,尺寸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均较严格,加工难度很大。
2 结构特点分析
如图1所示,零件整体为常见的立柱形结构,零件底面形状为不规则外形,贯通零件的矩形深槽位于中央,剩余的部分均为实体结构,零件加工原材料为3A21铝合金,从材料、结构特点可推断零件加工刚性好,加工完成后回弹的变形量很小,不用考虑零件加工完成后变形导致尺寸变化的问题。
3 加工难点分析
贯通零件的矩形槽,深度为61mm,由于矩形槽深度很深,如果使用电火花加工则加工行程过长效率十分低下,所以决定使用慢走丝加工深槽,对于慢走丝加工而言,只要穿丝孔加工完成基本加工难点就解决了90%。由于深槽宽为2mm,所以慢走丝穿丝孔直径必须小于2mm,由于穿丝孔深61mm,加工时不可避免会产出孔直径尺寸跳动、轴线偏移的问题,综合考虑孔直径尺寸公差为,轴线平行度误差,切槽时槽宽与穿丝孔孔壁之间余量,而穿丝孔直径过小的话也不利于后续加工穿丝,综合考虑穿丝孔直径应为1mm。如果使用常规的钻床加工深61mm的φ1孔,几乎不可能达成要求,首先常见的φ1的钻头长度也只有30mm左右,61mm长度钻头需要特制,即使钻头长度达到要求,由于钻孔越深刀具振动幅度越大,加工深度达61mm时轴线偏差都很有可能超过1mm,导致穿丝孔加工失败。试验时尝试两端分别打孔在中间对接,虽然避免了钻头长度问题完成加工,但是在两段孔由于轴线偏斜原因在中间形成的贯通孔直径必然小于1mm,由于两段孔轴线偏移方向并不一致,最后中央贯通孔直径小于0.6mm的话,慢走丝穿丝将十分困难,所以穿丝孔成为接下来的主要的加工难点。
4 加工过程及问题解决措施
4.1 穿絲孔加工方案设计
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为前提,综合考虑厂内设备情况,首先排除了钻扩工艺。线切割加工需要首先有穿丝孔,而本文正是需要先加工穿丝孔,因此线切割也排除在外。枪钻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刀具,厂内目前还不具备,因此也不予考虑。电火花打孔机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同时孔的位置度也较好,只是孔的精度较差,为解决此问题,可预先在零件两端加工φ1小孔作为电火花打孔机电极丝的导向定位,为减少电火花打孔时产生的位置误差和偏移,在加工时使用专用工装,两端加工时均以2×φ2孔为定位。
4.2 解决氧化层问题
首次在慢走丝机床加工深槽时,加工完成后发现部分槽边缘没有加工完成,机床重新再走一遍依然无法加工,经观察后发现无法加工的部分表面均含有黑色斑点,经理化分析判断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AL2O3),产生原因应为上工序电火花加工时在孔内壁形成的氧化层,由于导电性能差无法产出电解反应,导致电极丝无法切割该部分,零件加工不完整。
为去除所有残余的氧化层,可预先使用φ1.4或φ1.6钻头对原穿丝孔进行扩孔加工,以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进行。
4.3 工装设计
零件底面形状为不规则外形,四周边无法用于定位,且由于矩形槽要求较高的位置度(0.031)为保证加工出的矩形槽位置度,需使用专用工装进行装夹加工。
工装设计图如下:
图中红色标示部分为2个定位销,与加工零件底面两孔配合,采用过定位方式,来缩减孔销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增加加工刚性,加工时将零件底面放于工装定位面上,2孔与定位销配合,自制压板在零件底部上表面压紧后进行加工。
5 小结
通过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研究,试验出了短边深槽或小直径深孔结构件的加工方法,为今后加工此类零件提供了技术借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濮良贵.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2-78.
[2]李益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