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杨桦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另外,化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各种化学现象,从而根据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论,如此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时也更为容易,不但不容易遗忘,还更利于他们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一、利用生活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它与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所以化学并不是深奥不可探索.只要学生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主动思考和研究,合理利用化学实验去观察总结,就会发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两者紧密相连.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水壶来进行实验,大家都知道我们烧水的水壶长时间使用就会留有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我们可以利用醋来溶解水垢,也可以用柠檬溶解水垢.结合这个生活中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水垢是如何产生的,然后总结发生这一现象的化学原理,再引导他们利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不仅能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重新的认知,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利用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作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知识理论的理解与巩固都十分重要.实验比理论知识更为灵活,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某些现象与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真正地融入到这门学科.
例如,九年级上册中的制造氧气的实验,可以分为两个实验操作:一是利用高锰酸钾制造氧气,二是利用过氧化氢制造氧气.以“利用过氧化氢制造氧气”为例,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是什么,其次需要讲解实验方法和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化学仪器,这些化学仪器要运用到哪些操作步骤中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本实验有初步的认知,并且带着疑惑去实验中找寻答案.无论什么实验都可能会成功,可能失败,如果实验失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找到失败的原因,然后再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成功为止,这样学生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达到实验的目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失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学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再次进行实验的过程,甚至会加强学生日后对重要概念或原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独学习可能会导致想法单一,也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的几率较高.如果团队合作的话,其他学生可以尽早地发现问题所在,共同成长和进步,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摒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还能增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中的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酸碱溶液能否使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色素发生颜色的变化?”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实验回答问题.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对本次实验作出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再一次巩固,对于之前不理解的知识也能够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得到解决,而自己忽略的重要问题,也会在其他同学提问的时候得以了解,并及时查缺补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习化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步骤,实验就是化学的第二语言.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實施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