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开发

    杨玉杰 方旭红

    摘 要: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基础资源;而文化旅游则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活动,使旅游观光和休闲活动都充斥着文化气息,逐渐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后代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珍品、艺术珍宝及历史文物古迹,这些文化遗产分布在广袤的大地上,反映了不同的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对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山东泰山为例,阐述了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协同效应,并指出:以泰山文化遗产为首,整合泰安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山”的泰安文化旅游形象,是发展泰安文化旅游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泰山

    文化遗产,是众多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特色产品,是任何国家和地区赖以发展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依托。在21世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发掘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创造的智慧,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依托于文化遗产,使其自然和社会属性,在现代旅游者的游历中感受到千年历史文化的凝练、博大与厚重,这是其他旅游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的大势,可以说,当今中国旅游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

    “五岳之首”的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成为历代帝王“祭天告地”的神山,儒佛道三家并存,文化名人纷至沓来,并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久负盛誉,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12月,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2003年1月泰山被国家列为“中华十大名山”之首;2005年9月泰山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总之,泰山文化赋予了泰山旅游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泰山旅游“山水和文化”兼备的特色与魅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成为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互利融合的典范。

    一、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的涵义

    (一)概念界定

    1.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合成词,由“文化”和“遗产”两词组成。根据197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自此“文化遗产”的概念在国际间广泛传播。中国于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在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国务院第一次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给出了对“文化遗产”最具权威的解释:“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

    2.文化旅游

    1985年,世界旅游组织给出“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型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及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2]。对于“文化旅游”,学术界也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最广泛认可的是王明星的定义,即:“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地等外部条件,通过对信仰、精神、只是、艺术、语言、风俗、习惯、传说和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等旅游客体的某一类或几类旅游资源的观察、鉴赏、体验和感悟,从而得到的一种文化享受和收获的旅游活动[3]。”

    (二)文化遗产旅游的特点

    “文化遗产旅游”可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支,指人们由于受到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生活方式等情趣的驱动,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文化遗产地,获取新的认知、经历以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旅游。

    文化遗产旅游,首先,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是指多民族、广地域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交融,以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层次的丰富多样。其次,具有文化艺术价值高的特点,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遗留与见证,反映了初始时代及其以后的历史变迁,是朝代更迭、世纪变换的无声记录,是过去历史的反映。最后,文化遗产旅游具有原生性和原创性,文化遗产是古代人类生活的产物,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文化与风俗,由此创造的物质及非物质历史遗存也具有特殊性和原生性,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三)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的势头来看,我国文化旅游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消费选择

    随着国民素质的挺高,人们的旅游早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希望从异地得到更多的全新体验与认知,包括历史和文化、生产和生活、民俗和艺术等,渴望感受不同地域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追求有底蕴、能够深度交流的文化旅游逐步成为新时尚,寻求文化享受成为旅游的主要目的。

    2.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基础

    国家政策是指导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政策相对滞后,文化旅游的实践研究也较为薄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念也过于陈旧、趋于保守。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所以,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针对文化旅游的具体业态及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增强文化、旅游、影视、出版、体育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3.出台鼓励、扶持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是主要任务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点鲜明、潜力巨大的旅游新形态,发展势头强劲。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和企业的宏观指导及政策引导。在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等的开发利用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推动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

    (四)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联系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遗存,而文化旅游是一种带有文化性的经济活动,二者在文化上具有天然的联系。在文化旅游中,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以其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特性,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契机,对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旅游”,这种充满文化气息的游览和休闲模式,逐渐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升温,文化旅游与文化大众化的趋势完美契合,越来越多的人对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遗产旅游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加速了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步伐。在现实中,文化旅游的开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5]。一方面,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利用及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又促进了文化旅游的顺利开展;丰富的文化遗产会给当地的旅游部门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文化遗产旅游的收益又可以缓解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6]。两一方面,文化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失衡问题,如:很多文化遗产景区有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而保护不力的问题;文化旅游业务发展占用大量的资金而使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文化遗产改造不当,造成损害不可修复的悲剧。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获得了经济学的准入,具备了经营的可操作性和盈利的可能性”[7],使文化旅游业成为一种经济产业,在遗产所在地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新热点。

    二、泰山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

    (一)泰山文化遗产

    1.泰山文化文献综述

    泰山文化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泰山文化。法国汉学家沙畹[8]在法国出版的学术专著《泰山》,向世界展示了泰山文化;王价藩、王次通[9]父子编写的《泰山丛书》是研究泰山的大作,收集了当时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泰山的文献资料;李安本[10]从泰山石刻、建筑等方面探究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孟华[11]指出泰山文化的实质是和谐;王汇[12]、杨平[13]等研究了泰山的封禅文化;赵超[14]、张总[15]阐述了泰山石刻的内容和价值,以及在中国石刻史上的意义;刘锡诚[16]探究了石敢当信仰的起源;叶涛[17]研究了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崔凤军[18]等人认为,泰山以封禅祭祀为主的古代宗教活动构筑了泰山独特的宗教文化;刘慧[19]认为泰山宗教与国家政治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国教”的性质,等等。

    泰山的重要地位使得学术界不断地从不同角度与领域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这样也就不断深化了泰山文化与遗产的意义。

    2.泰山文化遗产概述

    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封建帝王朝拜的对象,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首先,泰山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保留有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存。其次,泰山是政权的象征,是一座神圣的山脉。先秦时期,从最早的无怀氏到西周的周成王,有72位皇帝登临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有12位皇帝共27次亲临泰山封禅,其他还有派遣官告祭。再次,泰山宗教发祥久远,“儒、释、道”三教并存,是“中国宗教文化史的一个缩影”,研究泰山文化,儒必言封禅大典,释必述灵岩禅寺,道必语泰山神仙。泰山就诞生了三位在宗教界有巨大影响的“神仙”——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和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众广泛。其后,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胜地,从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徐霞客、蒲松龄到近代名流,他们都被泰山的壮丽景观所折服,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经典篇章。最后,泰山的古建筑、石刻等文化遗存众多,泰山现有石刻、碑碣等2200余处,其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李斯碑”、汉武帝的无字碑和北齐金刚经刻石,另外,泰山盘山道两侧,真、草、隶、篆等字体无所不包,规模巨大,举世罕见,堪称“中国天然书法艺术博物馆”;而泰山现存有的寺庙宫观建筑群29处,包括齐长城、岱庙、碧霞祠、泰山盘道等,总建筑面积达十四万平方米,多体现明清时期的风格,因景而设、因景而建,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

    3.泰山文化遗产价值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指文化遗产的属性、性能是否能够满足人类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历史、艺术、科学等几个方面。

    在历史价值方面,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典范。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帝王封禅文化等历史遗存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是泰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艺术价值方面,关于泰山的诗歌、典故不胜枚举,泰山上遍布摩崖石刻、碑碣和文物古迹,特别是泰山的“三重空间”,即以泰城区为人间闹市,以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余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的“天庭仙界”[21],贯穿着由人间到仙界的过渡,充满艺术性。在科学价值上,泰山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构成泰山地层基底的“泰山杂岩”是我国古老的地层之一,是我国东部变质岩系一个重要研究地段;泰山的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成为生命的文物。在民俗宗教价值方面,泰山老奶奶、泰山石敢当是信众极广的两位泰山神仙,向泰山老奶奶的许愿还愿,到王母池拴娃娃求子等活动,都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的“平安文化”反映了人们追求平安祥和生活的愿望,推动了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发展。

    (二)泰山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文化是泰山的生命力所在,像泰山这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丰富的地区,进行文化旅游挖掘、开发应是旅游开发的重点[22]。长久以来,泰山也形成了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1.资源优势。泰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有着“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1982年泰山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12月,泰山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首例“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著名旅游地。此外,泰山还是学界公认的首座政治名山,这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属性。

    2.区位优势。泰山处于黄河下游,雄踞山东省中部,是中东部最高最大的一座山,一柱擎天,尤为突出。山东公路、铁路系统畅通,京福和京沪高速公路贯穿泰安,并在泰安交汇;104国道穿过泰安北侧;京沪铁路,特别是京沪高铁、京厦高铁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泰安与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来往的时间;济南遥墙机场的扩大与航线、航班的增加,也有利于扩大泰山客源市场的空间范围。

    3.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互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泰安市也相继建设众多旅游项目,从而形成了以泰山旅游为支柱,周边旅游为辅的“泰山旅游文化圈”。如,泰山花样年华,是集观光、采摘、展销、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观光旅游文化项目;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是投资近30亿元的仅次于上海迪斯尼的大型游乐场;太阳部落景区,是中国第一家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线,将史前文化和游乐项目有机融合,展现史前文明的大型主题公园。

    4文化旅游已有一定市场。泰山文化深厚,其古建筑、雕刻、山石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首先,泰山的物质遗产,如岱庙、碧霞祠、灵岩寺、普照寺、摩崖石刻、经石峪等,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景点;其次,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泰山的“仙”就是三位在宗教界有着重要影响的神仙——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和泰山石敢当,他们是具有国际影响的神仙,信众广泛,因此形成了范围较广的固定的香客市场,成为泰山发展文化旅游的一大优势。

    (三)泰山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1.发展现状

    泰山文化旅游,即以泰山为依托,以推广泰山文化为主线进行的旅游。目前,泰山旅游分为东、中、西三条进山路线,其中以中线景观最具特色,也更能体现文化旅游主题,人文、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丰富。

    2.泰山文化旅游开发状况

    近年来,泰安市旅游局在“登泰山,保平安”这一旅游品牌的基础上,提出“泰山旅游”要突出封禅、宗教和民俗三大特色的观点:通过在泰山举办封禅大典活动,精彩再现泰山五朝帝王封禅场景;定期维修寺庙,恢复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旧址原貌,如岱庙;在突出民俗上,一方面大力宣传泰山老奶奶、泰山石敢当等民间故事,另一方面在地方建设特色民俗村。此外,泰安市政府相继推出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中华泰山成人礼”宣誓活动、东岳庙会、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啤酒狂欢节、“泰山秋韵”民族音乐会、环泰山超级马拉松旅行赛、中国(泰安)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泰山平安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等30个特色活动项目,将博览会和大赛、会展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民俗与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并推出“平安泰山”三宝:“泰玉、泰石、桃木雕”,建设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泰山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注重封禅、宗教、民俗外,泰山的石刻、壁画、历史名人、文化名人、重要历史等人文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有待进一步挖掘,增强泰山文化旅游的厚重底蕴。

    3.旅游规模

    泰山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游客大多集中在4月至10月,特别是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来爬泰山。泰安每年接待游客有数百万,但国际游客仅几十万人;以往调查数据显示:有63.9%泰山游客来自山东省内,36.1%的游客来自周边城市及附近其他省区,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游客不足10%,时间、空间特征比较明显。

    表2 2010—2014年泰安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与总收入

    人次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人次(万人次) 3051.03 3727.84 4357.07 4828.9 5311.8

    收入(亿元) 253.28 318.6 387.53 441.7 500.5

    资料来源: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taian.gov.cn

    2014年,在国内山岳型景区游客量普遍大幅下降的形势下,泰山旅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喜获游客量“双突破”,旅游人数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进景点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达到546.63万人,比去年增长9.9%;而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达到416.53万人,同比增长10.9%,实现门票、客运、索道等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5.23%。

    (四)存在问题

    泰山的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简单来说,到泰安旅游的游客,其主要目的就是爬泰山,泰安凭借泰山形成了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却忽视了泰山周边的景点及下属县市的旅游资源,因此,在泰山巨大的“阴影”下,泰安的整体旅游业发展受到抑制。而针对泰山文化旅游的开展,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泰山尚未形成真正的文化旅游市场,缺乏文化旅游专线。当前对泰山文化遗产的开发多流于表面的观光旅游,没有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没有以新颖的形式向旅游者展示,因此难以让旅游者在深层次上了解泰山遗产的文化内涵,从而大大降低了泰山作为“文化名山”该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缺乏旅游文化情景体验休闲项目。首先,景区中提供给游客休息的场所较少,无法满足高客流量时游客的需求;其次,虽说有“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但由于演出在价格上偏贵、时间上有限(夜间上演)等原因,使其与大多数游客之间出现了供需矛盾,从而降低了在游客中的影响程度。

    3.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运作机制,致使旅游产业融资和投资不足,进而影响了泰山长期的运营。泰山是属政府部门直接管辖的景区,相对而言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旅游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造成错误管理。同时,单纯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撑难以做好整个泰山景区的维修与保护。

    4.文化旅游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客源市场相对较窄,且缺乏对文物及古建筑保护性开发意识。泰山除具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如寺庙建筑、摩崖石刻等实体景观外,还有许多文化民俗有待挖掘,而目前登泰山进香、求子还愿等封建迷信项目所吸引的游客占到大多数,游客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5.以泰山命名的产品少,且没有名牌。据了解,现已泰山命名的主要是香烟、啤酒、瓜子等日常生活消费品,没有大产业、大品牌,这是对泰山这一文化资源的浪费。泰山四海皆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利用泰山来命名产品,既可以节约广告费用,又有好的促销结果,值得推广运用。

    三、泰山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一直以来泰山作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享誉国内外,而且被尊为“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寓意“国泰民安”。泰山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一座自然名山演化成历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因此,泰山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山”。

    (一)泰山文化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意义

    “主题形象不仅是旅游区规划的核心,而且是旅游区的生命。”旅游主题形象既能使一个旅游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显性化,又能促进该旅游区的旅游主题化和品牌化。没有旅游主题形象旅游区,就失去了发展旅游的竞争优势,缺乏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相反,旅游主题形象越是突出,旅游区的旅游影响力越大;旅游主题形象越鲜明,旅游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对泰山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进行定位,就是为了找到泰山发展文化旅游的主题和灵魂,从而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挖掘泰山发展文化旅游的特色,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提升泰山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泰安市旅游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泰山成为“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山”品牌的目标。

    (二)泰山文化旅游主题形象定位的原则

    1.突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原则

    泰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 ,是中国历代帝王封禅之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至高至尊”的地位。泰山地区是黄河流域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由泰山几千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泰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季羡林曾题词:“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还著有长诗《泰山颂》,对泰山十分推崇。这些足以见得泰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展现卓尔不群的形象原则

    “五岳独尊”的头衔,历代帝王“封禅”之山,百姓“有求必应”的“神山”,文人墨客“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国山”等,从多方面展示着泰山卓尔不群的形象。泰山景区中无论是物质化的碑碣庙宇,还是非物质的文化内涵,都是游客慕名而来的动力。

    3.坚持区域特色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

    登泰山的游客的目的多是冲着泰山文化而来的,特别是外地的游客,极少数仅以攀登为目的。就客源市场来说,所有的泰山游客中进香者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香客是泰山旅游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泰山的主要客源之一。泰山的香客终年不断,尤其是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的诞辰前后,来泰山进香的百姓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因此,为将这一特色与旅游市场相结合,泰山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可安排各大旅行社组织“泰山进香旅游”专线,进而有组织地汇聚来自各地的信众上山进香,实现可持续发展[22]。

    4.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原则

    泰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巨大贡献。在自然生态方面,泰山的奇峰异石和山洞众多,如天柱峰、天烛峰、日观峰、扇子崖、罗汉峰、百丈崖、八仙洞、朝阳洞等;泰山石刻更是风格各异,如五岳独尊、摩崖石刻等;还有岱庙、碧霞祠、南天门、玉皇顶等人文古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物质条件,只要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二者的协调,便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23]。

    (三)泰山发展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1.明确泰山旅游主题,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若将泰山的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华第一历史文化名山”,就应全面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泰山是“五岳独尊”、帝王封禅之所、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在此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认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突出泰山文化特色,发挥旅游的名山效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海内外有识之士指出,泰山不但是泰安的山,山东的山,而且是中国的山,世界的山。

    2.设立文化遗产基金会,实现专业人才管理

    针对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设立文化遗产专项基金,用于开发、保护文化遗产,宣传遗产知识,以及相关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此外,在遗产开发的具体操作方面,很多现有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遗产保护与开发知识,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这样就违背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应加强教育与学习,提高对遗产保护的思想意识。

    3.加强科学的开发,拓展泰山文化内涵

    有关部门科学勘察和设计有效路线,合理控制游客对生态敏感区的进入度;实现旅游设施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如索道的建设、栈道的修建要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前提;开发文化旅游专线,如泰山古建筑旅游专线、摩崖石刻和碑碣旅游专线等;开发山麓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开发建设远古村落,再现五千年前泰山地区先民的生活面貌,注重游人的参与性,将活动的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4.创新泰山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拓展节庆旅游

    为营造泰山“国山”的文化形象,首先要推出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能够反映国山文化的项目,如拍摄古典名著泰山系列影视剧、出版泰山古典文献等。其次,在完善现有泰山活动的同时举办“泰山文化节”,将泰山传统的民俗文化以文学作品、舞台剧、音乐戏曲、绘画等形式展示出来,促进泰山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推广。

    5.宣传泰山文化资源,提供免费导游服务

    目前,泰安已建设有泰山美术馆,接下来应建设泰山文化馆,向游客展示泰山的神话传说、帝王封禅、古建筑、碑刻、文人墨客诗词等泰山文化遗留,展现泰山文化的全貌。此外,在文化旅游中,导游作为旅游者与旅游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其解说成为旅游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到泰山旅游的游客,泰山管理部门提供掌握泰山历史文化知识的免费导游员,指导和帮助游人游览泰山历史文化游的同时,宣传泰山历史文化,使人们在较高层次认识泰山。

    四、结语

    21世纪,是文化旅游崭露头角的世纪,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加入到文化旅游的队伍中来。泰安市则以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泰山为依托,在泰山保护、文化挖掘、景区景点建设及旅游服务、宣传促销、产业管理等方面同时发力,获得了全面协调发展。文章在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泰山现有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价值,总结了泰山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探索今后发展的策略并以期应用于旅游发展实践中。这样,发展文化旅游,发掘和研究泰山文化,弘扬和利用世界双遗产“泰山”,泰山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和探索知识的宝库。

    参考文献:

    [1]余雷.荆州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

    [2]鲁澎.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基本概念的重新定义[J].旅游学刊,1992(4).

    [3]王明星.文化旅游——经营、体验、方式.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4] 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

    [5]于涵,李东影,赵强生.论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J].商业现代化,2008.

    [6]李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以西安大唐西市项目为例 [J].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9.

    [7]隋军,杨胜勇.论侗族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5.

    [8]刘晓.法国汉学家沙畹及其泰山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1):44-48.

    [9]夏必琴.国外近年来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10]李安本.从泰山人文景观看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J].岱宗学刊,2000(2) : 8-10.

    [11]孟华.遗产资源价值的层次性及旅游开发的外部性[J].人文地理学年会论文,2003.8.1.

    [12]王汇.试论中国封建皇帝泰山封禅的原因[J].山东档案,2007,(2):58-59.

    [13]杨平.神化泰山是为了神化自己——论封建帝王封禅[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6):84-86.

    [14]赵超.泰山石刻在石刻史上的位置与意义[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1):2-6.

    [15]张总.泰山石刻的佛学价值[J].泰山学院学报,2003,25(5):1-5.

    [16]刘锡诚.石敢当: 灵石崇拜的遗俗[J].民俗研究,1993,(4):89-95.

    [17]叶涛.泰山香社传统进香仪式研究[J].思想战线,2006,32(2):80-88.

    [18]崔凤君,刘家明,杨新军,等.泰山宗教旅游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2,(3):377-382.

    [19]刘慧.泰山信仰与中国社会[M].(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系列-路遥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20]李继生.泰山遗产的特征及其价值[J].风景名胜,2009,9(6).

    [21]徐建春,张雪莹,刘庆.泰山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泰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J].科技时代,2006,(12):77-78.

    [22]陈伟军.泰山旅游文化产业随想[J].泰山学院学报,2012,9.

    [23]许光辉,李敏.泰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