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支点” 力铸“筑港梦”

    张涛

    科技创新,是企业腾飞之翼。一家以设备安装为起点的公司,从围绕机电设备转,到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最终成为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商,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进取之路。

    设计团队展优势,构建转型“领头羊”

    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以港口机电设备安装为主。在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下,依托传统经营模式,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深入,国内港口投资趋缓,机电板块受到冲击,建设工程呈现出规模化、复杂化、系统化的特点,该公司传统主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意识到,单一的港口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使企业始终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很难在规模上取得突破,且受主业市场影响运营风险较大,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只有优化经营结构和布局,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打造港口装卸系统设备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商为基础,通过构建设计团队,由传统的施工企业向工程设计方面延伸,并带动贸易、制造、运维板块的发展,成功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一个港口装卸系统设备设计、采购、制造、施工、运维全产业链知名综合服务商,实现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

    经过5年的建设,公司设计团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高速发展。通过外部聘请、内部培养等形式,目前已经拥有6名全国水运行业的知名设计专家,2名安装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15名可独当一面的设计中坚力量,10名年轻后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梯级队伍,已具备散货港口装卸系统设备整体工艺、皮带机、钢结构、供电、控制、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独立设计能力,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管控能力的大型装卸设备设计团队。

    以设计团队建设为先导,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整体技术水平跨越了新台阶,为创建国家级港口成套设备研究技术中心,向国际工程管理咨询企业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研发提能力,驶入发展快速路

    向科技要效益,向科技要发展,向科技要未来,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坚持走技术创新道路,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快速发展之路。

    紧跟港口发展形势,服务港口企业,引进专业人才,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牢牢把握工作重心,分别在环保节能、智能化、高利润附加值产品及行业拓展等方面加强了调研和研究,行业培训长拓不懈,信息和交流不断加强。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实施总承包战略,促进了公司快速发展,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注入了活力。几年来,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完成技术研发项目30余项,技术改造项目100多项。为解决港口传统皮带机人工巡视人员数量多,成本大以及人员安全等问题,研发了港口散货系统皮带机巡视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皮带机巡视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使运营维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保证皮带机系统的可靠运转。该科研项目获得“一航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和“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解决煤炭港口翻车机翻卸作业点、堆取料机作业点、皮带机转接点和装卸船作业点等煤粉尘污染问题,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研发了单流体与双流体综合除尘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的喷嘴,形成直径不同的水雾颗粒,利用不同形式的喷雾,逐层筛选去除煤粉尘,实现了除尘效率的突破性提高。该科研项目获得“一航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技研发工作建设,不是要求每年要出多少项专利,拿多少个奖,更主要的是创新环境、创新机制的建设,打造一个能够激发创新活力的平台。”近年来,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依靠“乔朝起创新工作室”,在港口单机智能化方面加强了调研和研究,实现了港口堆料机、取料机的无人自动化作业。同时,结合BIM技术进行港口装卸系统设备的研究。下一步,将要继续围绕港口智能化、智慧港口的“筑港梦”继续搭建这样的平台。

    此外,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格外重视核心技术的管理和产权的保护,尽最大努力保护专利人的合法权益,并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在此基础上,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还逐步推动技术、人才输出,紧紧抓住“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维护”一体化产业链等有利时机,大胆将公司技术向外输出,真正把公司打造成技术高地、人才高地。

    2015年,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申报并获批成为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与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签订了天津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项目合同书;建设完善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积极推进“闫育俊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并主动申报各项材料,技能大师闫育俊同志入选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名单,荣获“天津市技能大师称号”;积极推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领域应用,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和交流。

    截至目前,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累计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获批“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

    人才培养强内涵,优化环境促成长

    对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能够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和资本对事业的推动作用外,最重要的是技术,而对技术掌握的首要因素是“人”,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严格按照“控总量、调结构、补急需”的发展观,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才优势。

    在人才使用和培养上,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着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短缺专业人才;二是加大内部培养力度,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为每一位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个人从业跟踪档案,建立健全“技术、技能专家培养、评聘”制度建设。

    建筑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操作工人,而目前我国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还不能适应这方面的需要。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坚持以项目研究为基础,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机制,以滚动方式进行持续支持,以此带动人才队伍建设,进而产生一支有基础、有潜力、组织健全、研究方向明确、水平一流的创新团队。

    通过开展科技研发,使设计团队对前沿技术的认识深度和广度得到加强,知识体系和专业水平也得到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设计团队凝聚力得到提升,经由共同协作,团队个体间的工作协同程度得到有效锻炼,同时科技创新也成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新的增长引擎。

    另一方面,构建符合公司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的培训体系,形成“学习型”团队,提升公司整体的水平。针对员工建立一套长期的学习和培训方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对员工开展有关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交流与经验分享。

    研发创新建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通过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该公司又将怎样作为?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副总经理乔朝起告诉《中国水运》杂志记者:“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活力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关节点,也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将着力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将继续推进科研人员技能升级和科研机制改善,做好港口环保、节能减排、智能化、高层楼宇、工程船舶施工管理系统、轨道交通机电等领域的课题研发工作。重点做好BIM技术的应用工作,学习和开发BIM应用平台,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和开发;做好船机监控系统的研发工作,摆脱现阶段船机监控设备受制于国外设备商的局面,并尝试公司在船机监控行业的发展可能性;做好与散货港口装卸系统产业链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提升该领域的技术引导作用。特别要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积极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依托现有工程大力推行创新思想,将研发产品应用于工程上,实现公司与用户的双赢。

    雄鹰击长空,蛟龙腾大海。2016年,是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迈入“十三五”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新征程中,公司将继续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紧密跟踪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加大重难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力度。在整体经营战略指导下,以技术创新为主线,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整合,不断提升各项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商业模式创新为辅助,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提高科研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研究

    罗琦史冰芸摘要:风廓线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可以显著避免来自地杂波的干扰,非常适用于气象领域。文章从系统整体设计、天线辐射模块方案、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