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对接尚未完全成功各方仍须共同努力
徐兴利++黄家伟
想富,先修路。这个经过多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放在当下同样适用,只不过这条路变成了“网路”。在寻常老百姓的眼中,富的含义直接简单,那就是生活质量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与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一句押韵而又朴实的宣传语融入人们的生活:“要想生活好,赶紧上淘宝。”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60多亿元。由此可见,农产品“触电”是大势所趋。
2016年9月6日-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各地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者、涉农互联网企业和新农民代表共话“互联网+”现代农业。各部委、科研机构、高校、相关企业就“互联网+”现代农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接农村地气
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农村互联网发展,要对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要适应农业特点,接好农村地气,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可持续的商业运行模式。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供销社等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市场监管等,努力创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环境。鼓励基层和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探索,重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盆景转化为风景。”汪洋强调,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到农村创业创新,不断壮大新农民队伍。
部委之声
深化互联网思维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农产品在“触电”的道路上仍需探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一根网线,怎样才能实现农业新发展?
自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对人类社会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进而把我们带进了信息革命的新时代。“互联网+”现代农业不能仅仅理解为加农业生产、加电子商务,而应当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充分发挥互联网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作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应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让农业经营有规模、有效益,提升网络化水平,让农业产业有面子、有竞争力、可持续;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了国内外价格倒挂和需求外溢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就应当瞄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三大目标。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强调。
“我国农村网民目前已经达到1.95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3亿,作为重要的网络资源,农村网络的潜在价值巨大,有待释放。”屈冬玉表示,统筹推进线下线上现代农业,要在四个“新”字上做文章。一是大力挖掘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素;二是大力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三是大力打造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四是大力拓展农业农村新经济的新空间。
目前,农民外出务工的单向流动方式正在逐步打破,已有480万农民工和1%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创办领办小微企业23.7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5.5万家、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180万家、农民合作社147.9万家,农民创业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其中有一大批都是既懂互联网又比较了解农业农村特点的新农民。
大数据剖析“互联网+”现代农业
既然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作为基础的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庞大的农村网民市场、强大的电商平台、创新的电商模式组成了当下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
近年来,以宽带中国、无线城市、下一代互联网、宽带村通等模式为基础,农村基础通信设施移动宽带、广电有线网逐步提升。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比2014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同比增长9.5%,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7亿,同比增长16.3%,占农村网民的17%。互联网助力农业经营水平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的是互联网为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提升创新。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暨农民创业创新论坛上强调。
庄荣文在会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截止2015年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数量多达25个,覆盖1000多个县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战略。2015年阿里巴巴建立了63个县级农村电商点,县城的服务站超过20多个,截止2016年上半年农村淘宝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300多个县。京东乡村推广已经达到了27万人,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达到1500多家。京东地方特产店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京东的农村电商、涉农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京东乡村白条推广员累计授权人数达到7000多人。
庄荣文表示,2015年中国供销社系统开展合作的企业1530多家,省级电商平台14个,县级电商平台13个,在线交易总额达到了3960亿,同比增长292.5%。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条件都有差异化,发展电商的模式也有各种各样,目前看到的有中国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模式,有电商服务中心+电商模式,有生产方+电商模式,有专业市场+电商模式,有集散地+电商模式等等,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地特色的发展特点,都在结合各自的条件探索适宜的电商发展道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购已经走向寻常百姓家。不论是上网的消费者,还是各种电商平台,都在一步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 加强基础
“农村淘宝”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名词,一个含有特定意义的词,是农村与互联网相连的一条纽带。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淘宝”,各大电商平台“接地气”的举措不胜枚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农业则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那么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和适当的质量来保证,我们从今天的生产状态走向机械化、智能化?我们如何使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来真正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仅不能突破还能有所增加?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必须直面关键问题,为关键问题给出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解决方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表示,种养植业门类繁多,比如太湖的大闸蟹、吴中的杨梅、碧螺春、水稻等特产,不管是种养的过程,还是我们产品和用户结合的模式,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合;信息技术,信息和农业技术、工业科技的结合一定要具体化。
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不够,没有基础的话,物联网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那么,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具体是什么?
杨学山表示,第一是农田现代基础设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基础设施是关键性的。第二是农业机械,要实现种养殖的智能化、自动化,没有好的工具的匹配是做不到的。第三是基础的平台,也就是整个中国网络的水平、接入的带宽、覆盖的范围,城市和农村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四个基础是数据、是信息。这里面既有微观的,比如说已经对很多的土地进行了很精细的测量,它是什么性质的、适合种什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已经有了,但是覆盖程度不够。最后一个是人的基础。因为整个环节,尤其是种养植,人在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术之声
科技为质量把关
当下,农产品与互联网结合也好,冷链物流建设也罢,根本问题在源头,农产品质量才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这需要依靠科研机构、高校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把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研究员许世卫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监测预警是对生产、流通、市场、消费等进行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预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的过程,应该说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管理一个高端的工具,现代化、信息化一定要有监测预警。
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伴随着与监测相关的工程。现代农业的发展时刻都在监测上,监测好了,农业现代化就完成了。现代农业的管理正在从采前向采后转化,决策要的是可靠、准确、及时。农业风险的防范过程就是不断预警的过程。现在农业发展中,最难的是难以真正快速地了解市场。我们很多情况下不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现在农业的管理规避风险的需求更加强。在现代农业的管理中有三个方面的难题。首先要数字化发现问题,其次是模型化分析问题,再次是系统方面的预警。
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有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资源数量与价值。
物联网是数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65%。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平均涨了将近10倍。物联网最核心的中心思想就是让物体连接网络,用到水产养殖里面,就是让我们的装备有身份、有连接方式,让我们的装备能够精准、智能地工作。同时通过装备之间的连接,实现每个方面的定义化。大数据核心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时候投料、投多长时间,这些都变成精准化的东西。物联网给大数据提供数据的来源,包括环境的全面感知、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的自动化操作以及可追溯的质量管理。
创业之声
打破传统模式
向科技要财富 向网络要效益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一个漂亮的女生要到一个山旮旯里去创业呢?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因为爱情。为什么一个大学毕业生要到山旮旯里去创业呢?也是四个字,因为梦想。”在提到创业之初的心理活动时,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曼如此说道。
鲁曼说,创业一开始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来自于家庭,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尝遍了四处问人借钱,但是却怎么也借不到的辛酸滋味。以我们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建立各种渠道,也没有实力去做推销。还好网络销售在这个时代初见端倪,我们就想到能否在网上开辟空间,打开销路。于是我们就建立了网页把火鸡放到网上销售。效果随之而来,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咨询,还有客户上门,再后来到我们这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作为新时期的创业者,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经验与知识的叠加,才会使创业之路越走越远。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加上互联网运作无疑是“互联网+”中最接地气的一种做法。农业创业要想成功一定要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要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向科技要财富、向网络要效益。
新农人谈新农业
“我是一个新农人,我没有想到种地原来是这么一件大事,对很多人会有那么大影响力,所以也是特别的荣幸。”北京阿卡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江宇虹谈作新农人体会时这样说,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产品的定位和人群的细分特别重要。农产品在过去是没有被细分的,始终是初级产品。其实它不是的,我们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的过程。除了走品牌化的道路,接下来就是卖给谁,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中国不缺种地的能手,但是缺少研究如何把产品卖出去的人,所以农产品的销售其实是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卖出去我找谁来卖?找超市吗?超市要收至少30%以上的进场费、标签费,我们付不起。那有没有更短的价值链的出现?能不能更好的找到扁平化的、缩短价值链的这样的合作伙伴出现?于是我们做了一件事情,也是我们最早在2011年、2012年做的事,就是把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土地是农民集体的,它有所有权,阿卡有经营权,消费者拿到的是使用权。解决了供应链和需求端的问题,就一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建冷库,一个冷库一个亿,这不是一家民营企业或者是一家小的生产者能够实现的。但我们去整合了市场的资源。市场上面有像顺丰优选、京东冷链,这些非常优秀做生鲜冷链的公司。我们的做法是把订单和社会化物流进行了系统集成,做了一个第三方的系统平台,把实时的数据跑在了上面,所以冷链物流是最后的一个问题。
从养猪看农业电商发展
“创业难、做企业家难、做农业企业更难。”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表示,拿我们养猪来讲,以前说养十头猪是多的了,现在你养一百头猪也没用,为什么?一头猪平均赚一百多块钱,一百头猪才赚一万多块钱。而进城务工四万、五万一年是常态,而且有星期天节假日,也有体面和尊严。在这种格局下,大批的青壮年进城去了,这就带来了机会,什么机会呢?有了规模化的机会。
刘永好表示,从事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至少需要满足四个要素:第一是人。今天要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必须是一批有知识或者有组织、有服务体系的现代农业企业。
第二是钱。家庭农场组织起来是组织化的体系。要做家庭农场、要种几百亩地、要养一千头猪,钱从哪来?养一千头猪一年养两批,一批五百头,至少养五百头猪那要多少钱呢?少说四十万。农民外出务工干了十年、二十年可能有十万了,离四十万还差得多怎么办?要金融的服务。现在农民朋友存的钱是相当多的,但是这些钱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拿到城里去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业企业,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第三是技术。农民要规模地种地、规模养猪,需要科学。
第四个是市场,要搞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市场在哪里?有人说我们做市场调研,有人说我们经常发布全国的市场信息,有人说我们通过大数据规范养殖的周期做到适度的均衡,有人说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猪价的高和低从而决定养殖的格局和数量,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市场我们只看到了国内的市场没有看到国际的市场。一定要用全球的视野、视角去考量,把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
“互联网+”现代农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在接受这种变化的同时,人们或许也会持辩证态度思考,对产品质量质疑,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从多个环节入手,保证产品质量、流通渠道、产品追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最终落在实处才是根本。政府部门对宏观政策、方向的把握,科研机构、高校对科研技术的精准把控,涉农互联网企业对农产品“触电”的心得体会都将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想富,先修路。这个经过多次实践检验的真理放在当下同样适用,只不过这条路变成了“网路”。在寻常老百姓的眼中,富的含义直接简单,那就是生活质量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与互联网进行有效对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一句押韵而又朴实的宣传语融入人们的生活:“要想生活好,赶紧上淘宝。”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3100亿元,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60多亿元。由此可见,农产品“触电”是大势所趋。
2016年9月6日-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各地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者、涉农互联网企业和新农民代表共话“互联网+”现代农业。各部委、科研机构、高校、相关企业就“互联网+”现代农业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接农村地气
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农村互联网发展,要对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要适应农业特点,接好农村地气,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可持续的商业运行模式。要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供销社等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市场监管等,努力创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利环境。鼓励基层和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探索,重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盆景转化为风景。”汪洋强调,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到农村创业创新,不断壮大新农民队伍。
部委之声
深化互联网思维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农产品在“触电”的道路上仍需探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一根网线,怎样才能实现农业新发展?
自1969年互联网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对人类社会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进而把我们带进了信息革命的新时代。“互联网+”现代农业不能仅仅理解为加农业生产、加电子商务,而应当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充分发挥互联网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作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应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重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精准化、智能化,让农业经营有规模、有效益,提升网络化水平,让农业产业有面子、有竞争力、可持续;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竞争力不强,出现了国内外价格倒挂和需求外溢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就应当瞄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三大目标。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强调。
“我国农村网民目前已经达到1.95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3亿,作为重要的网络资源,农村网络的潜在价值巨大,有待释放。”屈冬玉表示,统筹推进线下线上现代农业,要在四个“新”字上做文章。一是大力挖掘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素;二是大力培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三是大力打造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四是大力拓展农业农村新经济的新空间。
目前,农民外出务工的单向流动方式正在逐步打破,已有480万农民工和1%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创办领办小微企业23.7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5.5万家、休闲农业各类经营主体180万家、农民合作社147.9万家,农民创业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这其中有一大批都是既懂互联网又比较了解农业农村特点的新农民。
大数据剖析“互联网+”现代农业
既然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作为基础的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庞大的农村网民市场、强大的电商平台、创新的电商模式组成了当下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
近年来,以宽带中国、无线城市、下一代互联网、宽带村通等模式为基础,农村基础通信设施移动宽带、广电有线网逐步提升。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5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比2014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95亿,同比增长9.5%,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经达到1.7亿,同比增长16.3%,占农村网民的17%。互联网助力农业经营水平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的是互联网为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提升创新。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暨农民创业创新论坛上强调。
庄荣文在会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截止2015年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数量多达25个,覆盖1000多个县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战略。2015年阿里巴巴建立了63个县级农村电商点,县城的服务站超过20多个,截止2016年上半年农村淘宝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300多个县。京东乡村推广已经达到了27万人,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达到1500多家。京东地方特产店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京东的农村电商、涉农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京东乡村白条推广员累计授权人数达到7000多人。
庄荣文表示,2015年中国供销社系统开展合作的企业1530多家,省级电商平台14个,县级电商平台13个,在线交易总额达到了3960亿,同比增长292.5%。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等条件都有差异化,发展电商的模式也有各种各样,目前看到的有中国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模式,有电商服务中心+电商模式,有生产方+电商模式,有专业市场+电商模式,有集散地+电商模式等等,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地特色的发展特点,都在结合各自的条件探索适宜的电商发展道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购已经走向寻常百姓家。不论是上网的消费者,还是各种电商平台,都在一步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地制宜 加强基础
“农村淘宝”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名词,一个含有特定意义的词,是农村与互联网相连的一条纽带。其实不仅仅是“农村淘宝”,各大电商平台“接地气”的举措不胜枚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农业则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那么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和适当的质量来保证,我们从今天的生产状态走向机械化、智能化?我们如何使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来真正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仅不能突破还能有所增加?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必须直面关键问题,为关键问题给出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解决方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表示,种养植业门类繁多,比如太湖的大闸蟹、吴中的杨梅、碧螺春、水稻等特产,不管是种养的过程,还是我们产品和用户结合的模式,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结合;信息技术,信息和农业技术、工业科技的结合一定要具体化。
目前,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不够,没有基础的话,物联网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那么,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具体是什么?
杨学山表示,第一是农田现代基础设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基础设施是关键性的。第二是农业机械,要实现种养殖的智能化、自动化,没有好的工具的匹配是做不到的。第三是基础的平台,也就是整个中国网络的水平、接入的带宽、覆盖的范围,城市和农村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四个基础是数据、是信息。这里面既有微观的,比如说已经对很多的土地进行了很精细的测量,它是什么性质的、适合种什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已经有了,但是覆盖程度不够。最后一个是人的基础。因为整个环节,尤其是种养植,人在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术之声
科技为质量把关
当下,农产品与互联网结合也好,冷链物流建设也罢,根本问题在源头,农产品质量才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这需要依靠科研机构、高校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把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研究员许世卫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监测预警是对生产、流通、市场、消费等进行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预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的过程,应该说监测预警是现代农业管理一个高端的工具,现代化、信息化一定要有监测预警。
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伴随着与监测相关的工程。现代农业的发展时刻都在监测上,监测好了,农业现代化就完成了。现代农业的管理正在从采前向采后转化,决策要的是可靠、准确、及时。农业风险的防范过程就是不断预警的过程。现在农业发展中,最难的是难以真正快速地了解市场。我们很多情况下不了解现在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现在农业的管理规避风险的需求更加强。在现代农业的管理中有三个方面的难题。首先要数字化发现问题,其次是模型化分析问题,再次是系统方面的预警。
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有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数据资源数量与价值。
物联网是数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生产国,占世界产量的65%。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平均涨了将近10倍。物联网最核心的中心思想就是让物体连接网络,用到水产养殖里面,就是让我们的装备有身份、有连接方式,让我们的装备能够精准、智能地工作。同时通过装备之间的连接,实现每个方面的定义化。大数据核心就是从众多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时候投料、投多长时间,这些都变成精准化的东西。物联网给大数据提供数据的来源,包括环境的全面感知、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的自动化操作以及可追溯的质量管理。
创业之声
打破传统模式
向科技要财富 向网络要效益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一个漂亮的女生要到一个山旮旯里去创业呢?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因为爱情。为什么一个大学毕业生要到山旮旯里去创业呢?也是四个字,因为梦想。”在提到创业之初的心理活动时,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曼如此说道。
鲁曼说,创业一开始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来自于家庭,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尝遍了四处问人借钱,但是却怎么也借不到的辛酸滋味。以我们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有能力建立各种渠道,也没有实力去做推销。还好网络销售在这个时代初见端倪,我们就想到能否在网上开辟空间,打开销路。于是我们就建立了网页把火鸡放到网上销售。效果随之而来,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咨询,还有客户上门,再后来到我们这里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作为新时期的创业者,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经验与知识的叠加,才会使创业之路越走越远。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加上互联网运作无疑是“互联网+”中最接地气的一种做法。农业创业要想成功一定要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要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向科技要财富、向网络要效益。
新农人谈新农业
“我是一个新农人,我没有想到种地原来是这么一件大事,对很多人会有那么大影响力,所以也是特别的荣幸。”北京阿卡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江宇虹谈作新农人体会时这样说,中国十几亿的人口,产品的定位和人群的细分特别重要。农产品在过去是没有被细分的,始终是初级产品。其实它不是的,我们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品牌化的过程。除了走品牌化的道路,接下来就是卖给谁,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中国不缺种地的能手,但是缺少研究如何把产品卖出去的人,所以农产品的销售其实是最主要,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卖出去我找谁来卖?找超市吗?超市要收至少30%以上的进场费、标签费,我们付不起。那有没有更短的价值链的出现?能不能更好的找到扁平化的、缩短价值链的这样的合作伙伴出现?于是我们做了一件事情,也是我们最早在2011年、2012年做的事,就是把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土地是农民集体的,它有所有权,阿卡有经营权,消费者拿到的是使用权。解决了供应链和需求端的问题,就一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不了,为什么?建冷库,一个冷库一个亿,这不是一家民营企业或者是一家小的生产者能够实现的。但我们去整合了市场的资源。市场上面有像顺丰优选、京东冷链,这些非常优秀做生鲜冷链的公司。我们的做法是把订单和社会化物流进行了系统集成,做了一个第三方的系统平台,把实时的数据跑在了上面,所以冷链物流是最后的一个问题。
从养猪看农业电商发展
“创业难、做企业家难、做农业企业更难。”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表示,拿我们养猪来讲,以前说养十头猪是多的了,现在你养一百头猪也没用,为什么?一头猪平均赚一百多块钱,一百头猪才赚一万多块钱。而进城务工四万、五万一年是常态,而且有星期天节假日,也有体面和尊严。在这种格局下,大批的青壮年进城去了,这就带来了机会,什么机会呢?有了规模化的机会。
刘永好表示,从事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至少需要满足四个要素:第一是人。今天要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必须是一批有知识或者有组织、有服务体系的现代农业企业。
第二是钱。家庭农场组织起来是组织化的体系。要做家庭农场、要种几百亩地、要养一千头猪,钱从哪来?养一千头猪一年养两批,一批五百头,至少养五百头猪那要多少钱呢?少说四十万。农民外出务工干了十年、二十年可能有十万了,离四十万还差得多怎么办?要金融的服务。现在农民朋友存的钱是相当多的,但是这些钱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拿到城里去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农业企业,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第三是技术。农民要规模地种地、规模养猪,需要科学。
第四个是市场,要搞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农业市场在哪里?有人说我们做市场调研,有人说我们经常发布全国的市场信息,有人说我们通过大数据规范养殖的周期做到适度的均衡,有人说通过大数据预测未来猪价的高和低从而决定养殖的格局和数量,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市场我们只看到了国内的市场没有看到国际的市场。一定要用全球的视野、视角去考量,把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结合起来。
“互联网+”现代农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在接受这种变化的同时,人们或许也会持辩证态度思考,对产品质量质疑,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从多个环节入手,保证产品质量、流通渠道、产品追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最终落在实处才是根本。政府部门对宏观政策、方向的把握,科研机构、高校对科研技术的精准把控,涉农互联网企业对农产品“触电”的心得体会都将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