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引领新时代地方工作的思考

张静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始终贯穿于地方管理工作中的每一环节。本文以做好地方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综合探讨了“十九大”对地方工作的新要求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展形势提出了地方工作的发展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十九大 报告精神 地方工作 工作方向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1 做好地方工作的重要意义
地方工作,即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以及最广泛的基层组织,地方政府工作在国家整体结构中有着不可取替、缺一不可的独特作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政府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最基层的机关,做好地方工作,对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从人口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农村与城市人口占比接近平均,城市人口占49.68%,农村占50.32%;而从行政区划上看,我国有2862个县级行政单位,41636多个乡镇,因此做好地方工作,不仅是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也是切实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央为进一步推动和帮扶地区同步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决策和部署,深刻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工作的高度重視,展现了国家对地方工作的深切关怀。从各地现实情况来看,正是各地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任重而道远。
2 “十九大”对地方工作的新要求
“十九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工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这一指导精神,改善和提高民生质量水平成为地方工作的首推重点。即,地方工作要切实把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根本要义,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与质量,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紧、抓实、抓牢,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在实现全民社保的进程中,地方政府要积极践行政策指引,进一步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及相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措施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在落实地方就业政策保障进程中,既要重视基层一线工人的就业,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位劳动人民获得劳动报酬权利、休息权利等,也要兼顾初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为其营造健康、宽松的就业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双创”政策的全面实行,并积极落实创业扶持等相关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到政府各项措施中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劳动者通过劳动能够更快乐、更有尊严。
3 地方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九大”决策部署为地方工作的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但地方工作实践中,在思想上、行动上存在一些问题。
3.1思想上不适应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思维僵化、活力不强,难以及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未能根据上级要求对各个工作部门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未能遵循工作实际,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2行动上不适应
这一问题的突出表现为地方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性不强,一方面,选民对选举的人大代表缺乏认同感,在选举阶段对候选人的情况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选举后,人大代表从主观上缺乏与选民的联系意识,只是在每年两会前后做一些泛泛的调查研究,缺乏与选民联系的渠道,致使人大代表的提案围绕自身工作的多,涉及群众利益的少,提案质量不高,人大代表行使监督职能作用普遍不到位。
除上述外,笔者所在地方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结构不优、规模小,融合不够、体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能源、水利和市政等基础设施简陋,区域间资金、技术、人才的争夺激烈,大项目支撑不足,民间投资意愿不强,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脱贫攻坚、救灾和恢复重建任务艰巨等问题,亟待地方政府重视和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地方工作的努力方向
4.1加强地方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首先,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务必要切实强化自身建设,要把学习宪法和法律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明确地方政府是国家基层权力机关的基本定位。宪法规定,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即说明了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同样来自于其辖区内选民的授权。只有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才能真正弄清政府工作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把政府工作“部门化”倾向,把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优势发挥好。其次,要强化能力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因此在能力建设上,要突出地方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主席团的建设,切实解决结构不合理和兼职过多的问题,增强地方人大工作的活力和战斗力。此外,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十九大”的要求,对原有不合理、不科学、不合法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切实提高地方工作效能。
4.2强化职务履行的法定性
在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的责任不断增强,必须以更高标准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具体地说,一是完善地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现行体制下,基层人大代表名额大多由推荐产生,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和履职能力普遍不强,对此,可选择一些地方进行人大代表直接竞选试点,探索人大代表产生的多样化途径。同时,建立人大会议期间与平时相结合的人大代表提案制度,并对人大代表的提案进行公示,让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人大代表提案的质量。二是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把政府提交的工作报告作为审议重点,及时做好同级政府预算和决算工作,防止出现因预算不能通过而影响施政的问题。
4.3创新地方监管手段
人大的监督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我国宪法规定,务必提高地方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首先,要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手段,把有效监督与不代替“一府两院”履行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在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责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提高人大监督权威。其次,要延长监督链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并对“一府两院”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解决不彻底的问题要督促有关方面彻底解决;对应付了事、整改不力的要提出严肃批评,限期改正,必要时可采取质询等刚性手段督促落实。
4.4積极落实民生举措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务必坚定政治信念,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充分调动起地方民生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地方民生工作的指导纲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具体民生工作的安排与部署。要将教育放在地方发展格局、战略布局的首位,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发展协作体系,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彻底改变农村地区因文化、技能等因素而造成的贫困局面,切实推动“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要遵循“十九大”报告对就业创业的要求,积极推行地方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促使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更具合理性和有序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刻体会“十九大”报告的精髓,继续在实践中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收获实效。
简而言之,立足于“十九大”精神指引和发展形势,地方工作务必严格遵循党在“十九大”上的指示和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工作管理中注入无限活力,为实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高辰颖,颜笑伟.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研究——对中原经济区29个地级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5(5):132- 136.
[2] 潘同人.新常态下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总体特征、工作思路与政策建议[J].党政干部论坛,2015(7):24- 27.
[3] 吕嘉欣.地方政府社会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4):29- 33.
[4] 崔理博. 试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J].科技经济导刊, 2017(14):3- 4.
[5] 苏云,韩晶.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地方政府形象重塑与传播创新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5(1):234- 238.
[6] 杨洪彬.生态文明建设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J].商,2016(1):72.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