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张海英
物理是高中教学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结构紧凑,且相对抽象,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学生更乐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加强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探究性教学模式概述
探究性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探究,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针对各种知识内容、问题等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事物规律与概念.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更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来发现其中的规律与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物理教学充满探究色彩,进而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
应用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和平台,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摩擦力”这一教学过程中,由于摩擦力概念较为抽象,如果采用传统灌输教学,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如果将玻璃珠子放在容器中,同学们会选择用塑料筷子将其夹出,还是用木筷子将其夹出?”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充分开展思考,纷纷表明,选择木筷子更容易夹出玻璃珠子.根据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木筷子更容易.
2.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当我们需要判断某一接触面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保持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假设这个接触面变为光滑,如果仍然能保持相对静止,则原来静止时就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如果变为光滑后,两物体相对滑动起来,说明原来静止时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之所以没有相对运动,就是因为被静摩擦力给“卡”住了,也就是说,原来存在着静摩擦力.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对静摩擦力概念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设计实验论证
在学生对静摩擦力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论证.设计实验论证即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探究,以此来最终论证得出问题的结论.课堂实验:把玻璃珠子放在烧杯里,请学生分别用塑料筷子和木筷子夹玻璃珠子,看谁夹得多.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论证得出,使用木筷子夹出的玻璃珠子更多.这是因为在使用相同大小的力时,木筷子接触面更加粗糙,所以容易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作用下就更容易将玻璃珠子夹出;而塑料筷子接触面光滑,所以在夹出过程中容易滑落.通过实验论证,在直观、形象的实验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
4.反思评价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反思评价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反思评价即对探究性教學整个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巩固、评价,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将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进而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