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化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黄惠运
【摘 要】朱德部队上井冈山前夕到仁化开展农民运动;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五军到仁化游击;谭甫仁等仁化英杰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仁化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化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仁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谭甫仁
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前夕曾到仁化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1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队伍,经过艰苦转战,到达江西崇义县上堡,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纪军事整训,此为“赣南三整”中的“上堡整训”,主要强调革命军队除打仗外还需要做群众工作,要发动农民打土豪,建立群众基础。上堡整训和三湾改编一样,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使南昌起义余部在上堡稳住了脚跟,为毛泽东后来总结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思想,提供了实践依据。上堡整训使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部队给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枪支弹药和被服无法得到补充。此时,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一起参加过辛亥革命,同蒋介石有很深矛盾的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派在其军内工作的共产党员韦拔萃送信到上堡,希望与朱德合作。朱德后来回忆:“南昌起义军部队南下时,恩来同志就给我们写了组织介绍信,以备可能同范石生发生联系时用。”①大革命时期,范石生遵照周恩来的命令在16军内建立了以共产党人为主的政治部,设立了党代表,和共产党建立了正式的统一战线关系,为朱德与范石生合作打下了基础。朱德与范石生谈判后双方达成三条协议:(一)合作后朱德部队的编制不变,要走随时可走;(二)朱德部改用16军47师140团番号隐蔽起来,朱德化名王楷,任16军总参议、副师长兼140团团长;(三)按一个团的编制,发一个月的薪饷,立即发放武器弹药和被服。朱德还向范石生提出了保留条件,即保持部队组织的独立性。据朱德回忆:“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他给我们的物资补充,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按我们的决定办,他不得进行干涉。”②朱德与范石生建立统一战线后,随范部进入粤北仁化、曲江(韶关)、乐昌等地,打击地方反动势力,帮助和支持粤北的农民运动。
镇压董塘土豪劣绅,救济贫苦农民。上堡整训时,朱德已派出10名指战员潜入仁化县董塘,宣传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朱德曾在汝城召开衡阳所属各县委书记会议,仁化有共产党员参加了会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支援广州起义”的指示,1927年12月9日,朱德以国民革命军16军47师副师长兼140团团长的名义,率领所部1200多人,进入粤北仁化县城口镇。10日,到达该县董塘圩。朱德和中共广东北江特委取得联系,特委回复:“中央有指示:第一,要你参加北江特委。第二,要你率部队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这样,朱德便成了北江特委三委员之一。③朱德率部到董塘后,人民群众纷纷前来控诉土豪劣绅的罪行,迫切要求严惩其恶劣行为。朱德为此召开了各乡农会干部会议。会后,由农会干部和农军带领部队分头到各乡抓获了33名土豪劣绅,收缴了其枪支。11日,朱德在董塘禾坪岗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土豪劣绅。朱德在大会上讲话,号召农民们进一步组织起来,恢复农会,壮大革命武装,坚持革命斗争。公审大会宣布将24名恶贯满盈的土豪劣绅当场枪决,农民们无不拍手称快。①禾坪岗大会后,朱德部队离开董塘,临走时向农军赠送了一批枪支、子弹。不久,逃亡的恶霸地主纠集反动武装300多人,向农民自卫军反扑,朱德再次率部回到董塘,击溃了反动武装。
攻占仁化县城,救出监狱农友。1928年1月3日,朱德遵照中共中央“为避免消灭的危险,你们只有坚决的脱离范部”的指示,离开了范石生部。4日,进抵董塘。当晚,朱德召开仁化党组织、区农会、农军领导人会议,讨论攻打仁化县城。5日,在人民群众支援下,朱德率部由董塘出发一举攻占仁化县城。救出狱中农友50多人,筹款2000多元,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等物资。
输送和教育干部,帮助发展地方武装,将仁化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1928年1月6日,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朱德在董塘集合第五区农军,将仁化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下辖4个营。率部离开董塘、西进乐昌前夕,留下滕铁生、杨开平、石生根、蒋国杰、范卓、孙德隆、刘海、何大修等8名军事人员在该团工作,发展地方武装。这为以后阮啸仙将仁化工农革命军独立第四团改编为广东农民革命军北路独立第八团提供了干部基础,“团营长则由滕、范、孙、杨军事同志充任”。②此外,朱德、陈毅等还通过谈话、群众大会等形式,培养教育了蔡卓文、廖汉忠、谭广泉、刘三凤等农民运动骨干,为仁化暴动准备了干部条件。朱德在仁化还提出并实行了“强敌进攻莫硬打,抓敌弱点我猛攻,孤敌疲敌我围歼,常遣精兵骚扰敌”等游击战原则。③
朱德率部离开仁化后,仍然与仁化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保持密切联系。史载仁化地方革命武装“与朱德部有好的联络”,“时常信使往返”。④1928年初,朱德率部抵达湖南宜章,发动湘南起义,“拟由郴州下城口再来仁化”。⑤但因军务繁忙,未能成行。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龙市会师,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进行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共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1928年9月,井冈山斗争“八月失败”后,朱德派人到仁化澌溪山联络仁化县委。仁化县委向北江特委报告:“朱德现在江西瑞川(当为江西遂川——笔者注),已派人来找我们,指定胡鳌(胡少海)与龚楚带武装六百多杆,在桂东南洞等待我们报告情形即马上来仁化,并指定工农革命军第十一师在坪石一带,叫我们将广州状况报告他好定计划南下”,“朱德闻说薛岳、张发奎欲进广州,要我们探查确实报告他”,“朱已派人年来找我们,同时又派人去通知欧日章,叫我们部队无论如何不可解散灰心”。⑥北江特委接到报告后转告广东省委,同时指示仁化县委:“朱德部队能南来自然是好,然而不一定要他南来,只要他们和我们上述工作计划去发展他们的游击战争工作便是有益的事情,但能南来将会令我们北江工作于全局更易于发展。”⑦
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五军到仁化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2月11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在宁冈新城会师,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1929年1月,根据柏露会议决定,红五军和王佐的32团一起留守井冈山。因敌强我弱,红五军未能打破敌人“会剿”,被迫突围转移。4月1日,从井冈山突围到赣南的红五军在瑞金与红四军会合后,开进于都县。在于都,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四军继续留在赣南闽西活动,红五军重回井冈山,重建湘赣边界政权,两军配合,互为犄角。会后,红五军离开于都。5月初,抵达井冈山茨坪和大小五井,与坚守井冈山的王佐、何长工、陈正人、李灿、张纯清等人会合。5月10日,在宁冈古城召开湘赣边界党的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研究了坚持井冈山斗争的方案,决定湘赣边界由公开割据转变为秘密割据;特委机关移至永新的一个农村去;并制定了游击工作政纲,红军独立一团编入红五军,为第六纵队,王佐为司令员,何长工为党代表。还选举产生了新的特委执委会,邓乾元为书记,陈正人为秘书长。从此,井冈山革命斗争汇入湘赣苏区,开始形成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
这时,江西敌军金汉鼎的两个团侵入宁冈。1929年5月20日,按照红五军军委和湘赣特委共同确定的“向外发展,在发展中巩固苏区”的方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共千余人,离开井冈山,转战湘东、粤北。为了保存实力,红五军退往湘南,攻克了酃县、桂东、桂阳等县城,打垮了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缴获了大量枪支、粮食、现款和物资,营救出被国民党关押的大批革命群众,帮助恢复了当地工会、农会组织。接着,进抵粤北开展游击战争。20日,攻占了粤北仁化县城口,获得大批食盐、布匹、药品等,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彭德怀在自述中说:“城口是广东省向湘东南城口之小商埠,有三四百户,在城口缴获步枪数十支,子弹三万余发,筹款约三万元。打听到南雄无正规守军,又决定夺取南雄。”①23日,为了甩掉湘南胡风璋匪帮的追击,保存实力,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动撤出城口,进占长江圩,准备攻占仁化县城。27日,又撤离长江圩,占领扶溪圩。28日,撤离扶溪,经白石岭、胡坑到达腊口,欲向仁化县城进军,但得知仁化县城驻有敌军,南雄没有国民党正规军的防守,只有民团、警卫队等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于是决定改为奔袭南雄,立即改道东进,向南雄进发。6月1日,占领了南雄县城。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在仁化城口、长江、扶溪、腊口地区历时9天。部队露天住宿,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他们吃了居民的粮食和菜,烧了居民的柴,都按当时市价支付银元。用了群众的门板、禾草等都清还,损坏的都赔偿,而且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红五军派出小分队做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全体指战员帮助群众挑水、搞卫生,与群众谈心,关系群众疾苦,镇压土豪劣绅。在仁化闻韶,一位战士误杀了农民水牛,彭德怀令其买回一头大水牛赔给农民,赢得了当地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红五军的文明仁义行动,群众看了都十分感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②
红五军游击仁化,不仅筹措了给养,而且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推动了粤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和油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9年6月下旬,红五军经赣南的大余返回井冈山,又接连攻克了遂川、宁冈县城,巩固和发展壮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并且有力地支援了湘鄂赣和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参加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仁化英杰谭甫仁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城口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与筹备仁化县第二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参加农民运动,此后加入广东农民自卫军,北上武汉,参加南昌起义。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北江农军被敌人打散。谭甫仁与几位战友在途中找不到革命队伍,于是议定回广东寻找组织,走到江西樟树,报名参加了正在招新兵的“贺龙、叶挺”部。当谭甫仁和其他百余名新兵被运到南昌兵营时,才获悉这个所谓的“贺龙、叶挺招兵处”原来是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金汉鼎假借贺、叶招牌,招揽人马。谭甫仁暗下决心,一定要寻机逃离,早日回到革命阵营中去。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茨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敌军极为恐慌,蒋介石下令“清剿”。1928年1月中旬,国民党军第27师79团王国桢营进占宁冈县城,准备进攻万安,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谭甫仁正在王国桢营当兵。2月8日拂晓,工农革命军第一、二团在赤卫队的配合下,攻占宁冈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虏近300人。谭甫仁当了俘虏,被送到宁冈茅坪拘押,由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统一看护管理。晚上,谭甫仁唱起了自己在广东北江农军学校学唱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负责监管俘虏营的红军军官教导队区队长陈士榘听到有人唱《国际歌》,将他带了出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唱的歌是从哪儿学来的?” 谭甫仁起身回答:“我叫谭甫仁,是广东省仁化县人,1926年在仁化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后来到了北江农军学校学习了3个月,唱的《国际歌》就是我们农军学校的校长朱云卿亲自教会的。”③接着,谭甫仁把参加北江农军北上和南昌起义被打散后,误入国民党赣军的情况向陈士榘一一作了汇报。陈士榘当即带谭甫仁去见此时正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的朱云卿。谭甫仁请求加入工农革命军。陈士榘将谭甫仁的情况报告了毛泽东。毛委员高兴地称赞他是“一棵红色的苗子哩!”最后,一锤定音:“优待俘虏,留下谭甫仁。”这样,谭甫仁参加了工农革命军,在第一师一团当班长。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红四军士兵委员会干事。他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据说敌前沿指挥部遭红军炮弹击中,就是谭甫仁、谭家述发的炮。①谭甫仁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一定贡献。谭甫仁后来逐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中将,成为仁化人民的骄傲。
上述可见,仁化与井冈山革命斗争紧密相连,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化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永载中国革命史册,值得永久纪念。
(作者系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