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高专内涵建设
肖琼霞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要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加强内涵建设,准确认识内涵建设的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适时开展小班教学和其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内涵建设;课程
我国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经历了十多年,今天大多数职业院校已摆脱了生存危机,建设方向已从大规模扩张转到内涵建设的轨道上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生均拨款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因此内涵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所谓内涵建设,即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提高学校声誉,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虽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仍然受到资金和政策的困扰,但内涵建设目标已经确定,如何逐步实施这一目标是高职高专院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以资参考。
一、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目标
改革教育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招生与就业。高职高专院校不必再为招生与就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作为重要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提高学校影响力,以科研促教学,产教融合,这就是内涵建设的目标。具体又可分为两个子目标,其一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其二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大师)。任何高校无一不是以此两目标作为立校之本。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驰骋职场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双师型大师,教授级高工为最高目标。
二、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
以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课程建设既是起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这里包括两个方面,即:课程体系建设和单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结构形式,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建立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贯穿素质培养的结构形式,即建立基本技能——单项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段式人才培养结构。课程设置要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和职业标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建立课内实训、专项实训、毕业实践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一般要达到总学时的60%。具体到每门课程的建设,要制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入课程中。强化多种形式的模块训练和项目训练,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地融入项目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三、最有效的实现方式是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实训经费不足、实训条件有限、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实训条件与教师队伍两个硬件是制约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瓶颈,而这两个问题凭学校自身的力量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因此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企业解决了人力资源和生产中的问题,学校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企业资源为我所用。如校企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则教师和企业员工可以互相兼职、技术可以转让、资金可以融通,能为学校建设增添更多的红利。因此校企合作历来被视为高职高专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形式下为解决学校发展瓶颈,加强内涵建设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关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运作方式已无须赘述,笔者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学生和教师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平台,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是基于其生产任务的需要。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没有接受大批量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在目前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刺激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应安排部分顶岗实习经费,以期与企业找到利益平衡点,否则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顶岗实习要么无法开展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流水线上日夜操作,学生的技术技能得不到全面提升。二是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学校要广泛接触企业,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越多越好,以满足大批量学生分散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在3年学制内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训练不同的项目,获得多个岗位和工种的锻炼。尤其对于单年招生几百人的大专业来说,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的组织难度很大,多岗位交替实训的难度更大,因此有计划地把学生分散到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训成为首选。从这个角度说,合作企业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涵建设的质量。
四、内涵建设之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小班教学
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然,这里所指的课堂不仅是理论教学课堂,还包括实训课堂(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等。面对扩招,高校的小班教学成为一种奢望,几十人、上百人的课堂随处可见,这样的课堂犹如会场,理论教学勉强为之,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很难想象,除了流水作业的工厂,还有企业愿意接受百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因此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开展小班教学,这是内涵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小班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充分交流,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为“翻转式”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工作室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当然,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小班教学还不够实际,各校可以边建边改,逐步推行。围绕内涵建设的目标,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支持学生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兴趣学习小组和专业协会来丰富第二课堂;根据市场需求组建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师生共同完成;分班分组错时开展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化整为零进入企业接受短期培训指导;实行导师制,部分学生协助教师完成教科研课题;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把文体活动与专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经常采取以上一些措施,既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弥补了理论教学课堂的不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步入了良性发展期和发展的转型期,内涵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真正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常态。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既要立足实际,主动认识新常态,积极克服眼前的困难,更要着眼长远,全面服务新常态,为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做贡献,为我国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 昕. 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光明日报》(2015年02年03月15版)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要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加强内涵建设,准确认识内涵建设的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适时开展小班教学和其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内涵建设;课程
我国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经历了十多年,今天大多数职业院校已摆脱了生存危机,建设方向已从大规模扩张转到内涵建设的轨道上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生均拨款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因此内涵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所谓内涵建设,即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提高学校声誉,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虽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仍然受到资金和政策的困扰,但内涵建设目标已经确定,如何逐步实施这一目标是高职高专院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以资参考。
一、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目标
改革教育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以此推动招生与就业。高职高专院校不必再为招生与就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然作为重要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提高学校影响力,以科研促教学,产教融合,这就是内涵建设的目标。具体又可分为两个子目标,其一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其二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大师)。任何高校无一不是以此两目标作为立校之本。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驰骋职场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双师型大师,教授级高工为最高目标。
二、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
以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课程建设既是起点也是落脚点,因此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这里包括两个方面,即:课程体系建设和单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结构形式,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项目课程体系。建立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贯穿素质培养的结构形式,即建立基本技能——单项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段式人才培养结构。课程设置要对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和职业标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建立课内实训、专项实训、毕业实践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一般要达到总学时的60%。具体到每门课程的建设,要制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把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入课程中。强化多种形式的模块训练和项目训练,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地融入项目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三、最有效的实现方式是校企合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实训经费不足、实训条件有限、师资缺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实训条件与教师队伍两个硬件是制约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瓶颈,而这两个问题凭学校自身的力量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因此借助外部的力量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企业解决了人力资源和生产中的问题,学校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企业资源为我所用。如校企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则教师和企业员工可以互相兼职、技术可以转让、资金可以融通,能为学校建设增添更多的红利。因此校企合作历来被视为高职高专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当前形式下为解决学校发展瓶颈,加强内涵建设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关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运作方式已无须赘述,笔者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学生和教师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平台,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是基于其生产任务的需要。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没有接受大批量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在目前政府对企业的政策刺激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应安排部分顶岗实习经费,以期与企业找到利益平衡点,否则企业积极性不高,学生顶岗实习要么无法开展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流水线上日夜操作,学生的技术技能得不到全面提升。二是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学校要广泛接触企业,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越多越好,以满足大批量学生分散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在3年学制内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训练不同的项目,获得多个岗位和工种的锻炼。尤其对于单年招生几百人的大专业来说,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的组织难度很大,多岗位交替实训的难度更大,因此有计划地把学生分散到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训成为首选。从这个角度说,合作企业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涵建设的质量。
四、内涵建设之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小班教学
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然,这里所指的课堂不仅是理论教学课堂,还包括实训课堂(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课堂、第二课堂等。面对扩招,高校的小班教学成为一种奢望,几十人、上百人的课堂随处可见,这样的课堂犹如会场,理论教学勉强为之,实践教学无法开展或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很难想象,除了流水作业的工厂,还有企业愿意接受百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因此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开展小班教学,这是内涵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小班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充分交流,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为“翻转式”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工作室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当然,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小班教学还不够实际,各校可以边建边改,逐步推行。围绕内涵建设的目标,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支持学生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兴趣学习小组和专业协会来丰富第二课堂;根据市场需求组建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业务,师生共同完成;分班分组错时开展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化整为零进入企业接受短期培训指导;实行导师制,部分学生协助教师完成教科研课题;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把文体活动与专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经常采取以上一些措施,既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又弥补了理论教学课堂的不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步入了良性发展期和发展的转型期,内涵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真正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常态。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既要立足实际,主动认识新常态,积极克服眼前的困难,更要着眼长远,全面服务新常态,为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做贡献,为我国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 昕. 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 《光明日报》(2015年02年03月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