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发展建设探析
金霞
摘要:本文在介绍和分析北京市建设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发展历程及其必要性基础上,就加强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档案资料目录中心 档案利用 档案资源共享
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是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依托,各区县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为主体,逐步发展覆盖到整个北京区域范围内的单位机构,最终发展壮大为以北京地区档案信息为主、以其他各省市及国外相关机构档案信息为辅的档案目录信息存储基地。通过网络提供利用档案目录信息,编制各类专题档案目录指南,链接档案数字化全文,多途径开发利用档案目录信息,最终实现全市档案目录数据资源社会共享的目的。
一、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率先成立明清档案目录中心、民国档案目录中心和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1992年,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北京市成立了档案资料目录中心,主要任务是完成明清、民国和革命历史档案目录的采集和报送工作。2004年,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启动了建国后档案全宗概览、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的采集工作,并制定下发了《北京市建国后档案全宗概览、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采集方案》、《全宗概览数据采集标准》、《案卷级目录数据采集标准》、《文件级目录数据采集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建国后档案目录数据采集报送的指标和要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综合档案馆建国后档案全宗概览和案卷级目录数据已经采集完毕,文件级目录数据采集工作正在开展。截至2010年底,共采集各类目录数据2357万条。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目录数据采集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二、加强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档案网站和馆藏档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建设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步伐逐渐放缓并不断弱化,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建设长期停滞不前,无法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也是如此。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无论是档案全文数字化还是档案网站建设,都离不开目录中心的发展。
1.档案目录数据采集是提供档案数字化全文服务的前提
馆藏档案数字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建立目录数据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目录数据库。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检验无误后,必须将数字化全文与目录数据库一一对应进行链接,才能提供查阅利用和网络共享。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数字化档案总量已达到353万卷,试想要没有准确、完整的目录数据库与之链接,利用者要找到其中某一卷档案,将犹如大海捞针。
2.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是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的基石
从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要求来看,档案信息网站必须具有非常完善的目录检索功能,才能为利用者提供完善的服务。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满足了这一条件,能为档案网站建设提供充足的档案目录数据信息支持。同样,缺乏档案信息网站的共享平台,档案目录数据也无法向社会提供广泛利用,只能束之高阁。目录中心与档案网站的发展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截至目前,北京市档案信息网已提供6个数据库、81万条开放档案目录,供国内外利用者在线查询利用。
3.目录中心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重要途径
档案目录数据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所在,目录中心建设更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目录中心建设强化了档案馆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馆际间的交流,弥补自身馆藏档案信息的不完整;目录中心还可根据社会利用需求,或编辑档案指南性的工具书,或开发专题目录,构筑一个层次分明、服务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利用需求,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际途径。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以民生档案目录资源共享为试点,统一目录编制标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按照分布实施的原则,分类汇总刻录光盘,分发全市各综合档案馆提供查阅利用,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目的。
三、加强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的措施
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发展的状况,应该说还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建设:
1.确定责任主体,制定统一规划
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虽然是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依托,各区县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目录信息存储基地,但其責任主体却一直没有明确,缺少能独立行使职权,跨行业、跨系统的一体化常设管理机构,从而导致目录中心的建设缺乏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化管理。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应该是独立于市、区县等各类档案馆之外的,对各档案馆的档案资料目录采集、存储、管理、利用工作进行直接管理的,有一套完整运行机制的管理机构。这样可以避免档案目录建设各自为政、各档案馆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协调、重复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对全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要以建立覆盖全市档案资料目录数据的整合共享体系、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目的去规划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发展。
2.制定政策法规,完善标准体系
制定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是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应通过制定统一的、强制的、自上而下的标准以及指标来明确目录数据加工的各种技术框架与规范,对档案资料目录数据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利用和检索等各个方面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规范,这是目录中心建设最紧迫、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建设的系统标准应包括数据加工标准、数据著录标准、数据检索标准、数据传递标准、数据控制标准及数据利用标准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档案目录数据的著录项目要尽可能齐全并准确,每一个著录项目都是一个检索点,著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录数据的检出率和查全率。以纸质文书档案为例,档案移交单位在向档案馆移交文书档案的同时,一并移交纸质目录和电子目录,目录著录项目包括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文件号、题名、责任者、文号、部门、日期、备注等内容,移交单位按照档案馆目录编制要求,已将上述内容著录齐全。这些目录移交进档案馆后,经档案编目人员整理审核,再添加至相应的档案目录数据库中。可惜的是,某些档案编目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仅凭想象,认为“部门”这一著录项目意义不大,在把目录数据添加进数据库时,将其删除。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在档案目录检索利用的实际过程中,“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检索点,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目录数据的查准率。更何况移交单位提供的目录已包含了这些著录项目,删除一个著录项目就删除掉一个检索点,因此这样的行为应该慎之又慎。
3.提高专业素养,强化责任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目录数据的采集、组织、加工等环节,目录数据利用的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档案目录著录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需要一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档案目录数据处理能力、语言表达加工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等都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同时,档案专业人才还应强化自身责任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目录数据的采集、著录、报送等工作。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总结报告》,仅从名字看,是一份总结报告,应该归到文书档案里,但实际从内容看,是一本公开发行的宣传画册,应该归到资料中。如已归到文书档案里,在目录著录项目中应标明“画册”,这样能提高检出率。如果不标注清楚,会给检索利用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在此次建党90周年展览筹备工作中,脚本创作人员提出要查看奥运会的画册,但说不出具体的名称,我们查遍了奥运会档案里的所有资料,都没有找到利用者所要的东西。几经周折,最终从文书档案里找出了这本画册,原来画册被归入了文书卷,并且题名著录为“2008北京奥运会总结报告”,没有标注出类型是“画册”。这说明不仅要提高档案著录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加强档案著录人员的责任意识,必须认识到档案目录数据著录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项目著录不仔细,都会给后来的检索利用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