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打工换宿:慢旅游视角下对大陆女性融入当地社区尝试的案例研究
黄晓琴
摘 要:衍生于“慢食物”(slow food)运动(倡导健康生态可持续地饮食,抵制快餐(fast food)的运动)的慢旅游,在最近五年的发展中,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读。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Dickinson and Lumsdon(2010)提出的低碳慢旅游概念,它的三要素有:有限的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的选择以低碳为主,与当地社区融合。而国内现有的常见旅行形式:组团和自助游,都是以参观、游览、体验为主,鲜少与非旅游业的当地人交流,也鲜少与当地社区长时间融合。本文将从一位独自旅行的大陆女性视角,聚焦融入当地社区式的旅行形式,以慢旅游接受度较高的澳大利亚为例。
关键词:旅游英语;慢旅游;旅游文化
一、研究方法
笔者以单身女性身份,注册Helpx(Help exchange)平台,填写个人简历并浏览宿主信息,为使实践多样化和体验最大化,决定在澳洲打工换宿一个月并停留三个城市。作为慢旅游的研究城市,考虑多元文化、城市交通、人口多少、旅游信息和气温气候等因素,最终将旅行城市确定为悉尼、大堡礁附近的小镇和布里斯班。
首先在一线大城市的悉尼,社区融入优势体现在社区人口多,常常遇见熟人;交通方便,便于驱车去看望亲朋。在见到72岁的女主人Jackie的上午,就在路边遇到了送报纸的Sophie和她的小狗,Jackie把我介绍给Sophie,随后午饭又结识了Jackie的两位好友,我们在花园一边吃午饭一边聊中国的独生子女、交流环境问题和老年人是否应该和孩子一起住等话题。比如Jackie认为女生一直到33岁也是年轻的,不应该被打上“剩女”的标签,而男生到30多岁才刚开始成熟。她同时也认为老年人自己可以一个人生活,不依靠儿女。如果不是因为Matt,她估计也会在丈夫早逝之后,自己一个人生活。三位老人对各个话题各抒己见,让初到乍来的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趣味。随后的几天,还结识了Jackie的亲人,她的二儿子,她的三儿子一家,以及她的好友们,曾是高中数学教师的Mike和机械师Jack。在接触中,他们对我这个外来者都抱有欢迎友好的态度,对中国和我的家乡都抱有好奇,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女主人Jackie开放的姿态。从她身上,我不仅学习到悉尼人热爱DIY的精神,也在生活哲学的探讨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很多差别。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给我的体验是独特而极有意义的,为我打开了深入了解澳洲的大门。
其次,第二户宿主在大堡礁附近的一个小镇旁边的山地上,让我对乡村小镇的社区的构成和业余活动有了大致了解。上午工作完成后,下午时间自己支配。临近的公交车站在5公里之外,不会开车的我,第一次出门借了自行车。但是骑行一个小时,我不仅骑得气喘吁吁,还离小镇很远,一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全是汽车在耳边呼啸,骑行也显得危险起来。第二次徒步,还是上一次的线路,这一次把路边的建筑看得更清楚,也了解到这里的每家每户都养了狗,每次路过一家门口,都会听到狗叫,而如果是没有栅栏的小户,看家狗更是跑来吠叫。就这样,我基本上和周围的住户都见过面了,打过招呼了。住户一般都很理解,但多数是一种疑惑,我想大概是因为一路上连骑行的人都很少,怎么会有人出来散步。邻居都隔得太远,基本没有来往。因为驻地离城区太远,偶尔去一趟小镇也只是闲逛为主,对社区的了解只限于驻地周围5公里的散步距离。这一次经验让我懂得,这也是一个在车轮上的国家。
最后一户位于布里斯班,在这里,我得到了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的工作是给两位混血小女孩(4岁和5岁)当保姆,包括做作业和玩耍。这也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澳洲核心家庭的生活情况,大到澳大利亚的幼儿教育系统,移民政策,小到房屋水电收费情况和超市购物选择。在交流中了解到她们就读的学校提供两种教学系统:普通教学法和蒙台梭利教学法,各自侧重点不一样。另外和国内一样的是,即使公立学校3点下课,孩子还是需要去上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以这户长女为例,每周三和周四下午要学芭蕾舞,周五下午还要学中文。除了了解澳洲基础教育之外,适逢大学开学招生,我去参加了一所大学开放日,了解到技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澳洲的就业前景一般都不错。澳洲的教育理念确实和大陆不太一样,他们更注重因材施教、动手能力和团队参与能力的培养
二、总结
30天的打工换宿,在内陆移动了两次,每个地点待10天左右。一方面,和其他游客30天游遍澳大利亚相比,交通所产的排碳量极低;另一方面,出行都是公共交通,并无特别不方便,反而有机会深入体验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从而了解城市规划和定位。而慢旅游的最后一点:和社区融合。毫无疑问,helpx的平台借助宿主的在地关系,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参与者体验在地生活,当地人每天吃什么,关心什么,是否和书本上介绍的一样。当不再像一个游客,拿着攻略,走马观花地看完拍完,就赶完下一个目的地时,我开始享受当下,慢慢地品尝饮食,在前廊上边读书边晒太阳,像当地人那样生活。这样的旅行方式让我结识了当地的朋友,他们帮我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这个国家。
本次实践研究虽然尽力拍照取证、采访宿主以保证信息真实性,但是难免有主观性太强、缺乏大量数据支持等缺陷。同时,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实践少,研究也较少。随着最近几年的国内青年旅社开始提供打工换宿的活动,意即义工每天工作半天,另外半天可以自行安排。打工换宿旅行的理念也在80后,90后之间慢慢普及,然而这群年轻人多是以经济考虑为主,对环境议题的关注,对社区融入的关注,和对慢旅行的认识,在全社会中得到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今后实践,研究慢旅行的人会越来越多,将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旅游形式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