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实践探析
骆卫东
摘要: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互联网条件下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目标、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原则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的具体内容,并归纳总结了各功能分区设计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 规划 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1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图书馆事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断开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加速融合,一个新的服务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建立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性协同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自治区图书馆)作为新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立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责任。自治区图书馆于2014年开始改扩建,目前中心机房处于托管状态。在网络建设方面,与互联网的接入采用的是中国电信100M光纤宽带,构建了自治区级VPN和VPN虚拟专网,数字图书馆联通专线正在建设中,实现了基本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建设总量为80TB;在硬件设备方面,拥有服务器50台,存储681TB,支撑着图书馆的应用服务系统;在应用系统方面,拥有INTERLIB业务自动化集群管理系统、站群管理系统、多语言平台检索系统、全媒体在线服务平台、数字资源展示平台、古籍普查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等。同时,图书馆实施共享工程建设,已建成远程访问管理系统、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平台和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公共文化特色应用平台仍在建设中。
2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原则
2.1指导思想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总体规划“以业务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集成为重点,以服务为目的”作为指导思想,统筹规划,严格管理。并采用面向对象、面向服务、UML、组件化和构件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完整,架构统一,结构开放,跨平台应用和网络安全。
2.2建设思路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当采取:“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集成”的模式,这其中“制定规范、搭建框架”最为重要。
2.3设计原则
标准性:系统各项技术遵循现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所有系统、设备具有开放标准的接口或协议。
成熟性:采用的应用系统平台和软件技术、产品都应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具有成熟的应用案例。
可靠性:系统建设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开发工具,使基础网络平台、软硬件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期,确保系统的高效和稳定。
可扩展性: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采用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架构,便于扩容、升级,适应新疆图书馆业务数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需要。
安全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安全风险,做好冗余设计和安全防护,确保整个数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可操作性:建设方案结合新疆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基础,放眼长远规划,兼顾功能完整和厉行节约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用。各类系统力争做到设计即可建设、建设即可服务,真正起到提升新疆图书馆业务信息化服务水平的作用。
3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目标
自治区图书馆将以推动新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己任,以建立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指引,以加快图书馆服务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助力,用文化传播”,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础服务水平与基本服务效益。结合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自治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充分利用自治区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等现有条件基础,整合自治区图书馆已经建成的、分散的各类应用系统,同时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依据自治区图书馆的整体规划,成體系地建设一个结构完整、技术领先、服务创新的数字图书馆。搭建起现代化的网络、存储、机房等基础设施,开发完成数字图书馆各类应用和服务系统,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展示体验手段,建设以自治区图书馆为中心,覆盖自治区各地市、州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4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特点
自治区图书馆自建资源库两大类,第一类地方特色资源库,包括群众文化资源库、红色资源库、云端——帕米尔高原多媒体资源库、新疆印象资源库、巴扎新风文化集市、新疆味道多媒体资源库。第二类维哈语译制资源库,包括舞台艺术资源库、千里马资源库、农牧区实用技术库、新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库、少数民族爱国主义题材影视库、少数民族表演艺术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及基础教育库。在坚持自主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模式,参加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建成国家数字图书馆新疆分馆,部署了唯一标识符系统、运行管理平台和网事典藏等系统。自治区图书馆已经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数字资源体系,引进了各类大中型数据库,涵盖各个学科,主要包括CNKI、龙源期刊、博看网畅销期刊、国研网、国研网行业景气监测平台、五车电子图书、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人大报刊资料、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中华连环画数字阅览室、智联起点自主考试系统、万方数据政策法规、万方视频、独秀和百链。
5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重点
5.1机房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机房按功能分为三个部分:服务器机房、UPS与电池室、机房监控室。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符合国家B类机房标准的机房,为新疆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网络和服务器设备提供安全、可靠、温湿度及洁净度均符合要求的物理环境,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机房管理条件。
5.2网络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网络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边界网络和内部网络。边界网络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连通互联网,隔离内外网络。内部网络又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为三层架构,骨干万兆,桌面千兆接入。无线网络实现全馆覆盖,千兆接入有线网络,采用瘦AP模式部署,实现统一管理。
5.3服务器与虚拟化系统
核心业务区:包括图书馆图书集成系统、OA系统、读者门户等核心业务。采用具备高计算性能、高可用性的机架式服务器,服务器架构带有集群功能的高性能x86服务器并通过部署集群软件实现双机热备,提高冗余性。
常规业务区:包括RFID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视频直播系统、视频阅览系统、公共电子阅览室系统、文献数字化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资源统一检索与揭示平台等。采用具备较高计算性能、较高可用性的机架式服务器并配置较大内存或较大本地存储,采用与软件相适应的独立服务器架构。
虚拟化区:包括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存储管理系统、文献资源库、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网络安全服务器等。采用性价比高的机架式服务器,对于一些应用可以部署到虚拟化平台。
5.4存储与长期保存系统
考虑到自治区图书馆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存储,采用SAN为存储架构,且现有应用系统都是基于这个平台开展服务,为了保持原有格局,结合SAN存储的易扩展性的特点,要求存储系统沿用原有的SAN存储架构,同时考虑到针对不同业务的安全需求选择三级存储方式,满足在线、近线、离线数据的保存。
5.5网络安全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制定总体方针、完善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及规定、制定技术标准及规范这四个方面来考虑。在网络安全技术体系上,将网络安全划分为互联网边界防护区及内网防护区,由边界路由和核心交换之间部署防火墙、防DDOS设备、IPS设备、防毒设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等来控制,同时根据自治区图书馆的内部业务,采用划分安全域的形式,降低网络安全隐患。
6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配套系统
6.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将用电子流程再现和优化人工流程,从自治区图书馆目前纸质办公模式为主,过渡到纸质和电子两种模式并存,最终实现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包含以下主要功能:系统门户、公文处理、信息发布、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督办督查、移动办公系统、日常办公系统
6.2视频直播系统
视频直播系统在自治区图书馆领域主要应用于重要会议、活动、讲座、培训的直播和录制,系统平台能够支持Android、IOS等移动端的网络直播与互动,直播系统不仅支持在互联网进行直播,也要支持在专网、局域网进行直播,方便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使用。视频直播系统应具有但不限于如下功能特点:实时视频直播、文档随堂播放、文字即时互动、多终端支持、多网络支持。
6.3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要求满足以下功能:
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1000万册级馆藏建设需求;多馆模式的运行数据格式、通讯格式和协议等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可扩展、可升级、安全可靠、易于使用、易于维护;支持多语种;具备扩展功能,能够满足图书馆对于新业务的需求。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体系架构,采编功能同时提供C/S客户端和B/S供灵活选择;Web表现层采用最新的XML、XSLT技术,开放的多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适合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和Internet应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并提供多种接口,便于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应用扩展;能运行于多硬件平台和多操作系统;支持繁简体通检;完全支持Unicode,解决多语种同时存在问题;系统支持SIP2、NCIP,支持CNMARC、MARC21、UNIMARC、JPMARC、DC等各种书目格式,并能相互转换;业务功能模块包括:采访模块、编目模块、典藏模块、流通模块、报刊模块、WebOPAC模块、全文传递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全媒体咨询平台、RFID与自助服务系统。
6.4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7 主要功能区信息化建设
7.1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主要包括:入口大厅、总服务台、公共检索区、自助服务区、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培训室、读者休闲区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设置馆员工作站、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公共检索机、导读机、电子阅报屏、电子书借阅机、图书消毒机、自助复印机、自助借还机、图书消毒机、公共电脑、LED显示屏及视频会议录播、智能集控功能、同声传译等设备,充分凸显自治区图书馆的现代化气息,便捷高效的服务。
7.2纸质文献借阅区
纸质文献借阅区主要包括: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
在各个阅览室置阅报屏、桌面阅报机、自助复印机,方便读者的不同需求;在外借区域设置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移动还书箱、自动点检机等设备,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在流通的开放区域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置自动排架标识和层标识,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便于读者通过查询精准找到图书。
7.3数字文献体驗区
数字文献体验区主要包括:音乐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设置公共电脑、VOD视频点播、高保真HIFI发烧级CD机和HIFI发烧级头戴式耳机及多媒体体验等设施设备。
7.4少儿阅览区
少儿阅览区主要包括低幼儿童体验区和少年阅览区。
阅览区:采用包括云终端模式、一体机模式和PAD模式等多种模式的阅读服务;
体验区:借鉴现代展馆的双向互动展示形式,提供3D立体化的阅读体验,以及裸眼全息3D动画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连接亚太与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图书馆承载着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存了新疆地区多元文化的记忆,担当着促进民族团结、支撑多元文化共生发展、激发知识创新、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角色。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各族人民群众,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重要程度日益提升。
自治区图书馆是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建设成为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自治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建立新疆地区数字信息保存基地与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EB/OL].http:// www.gswh.gov.cn/wht/zczzd/20131 2/0615a3ca68dc434d8a650c40835936 0e.shtml.
[2] 文化部办公厅.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Z].2013- 3.
[3] 新疆区发改委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Z].2017- 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者),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GB/T 3469-2013)[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Z].GB50174-2008,2009- 6- 1.
摘要: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互联网条件下的现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目标、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原则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的具体内容,并归纳总结了各功能分区设计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 规划 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1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图书馆事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不断开展,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加速融合,一个新的服务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建立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性协同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自治区图书馆)作为新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立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责任。自治区图书馆于2014年开始改扩建,目前中心机房处于托管状态。在网络建设方面,与互联网的接入采用的是中国电信100M光纤宽带,构建了自治区级VPN和VPN虚拟专网,数字图书馆联通专线正在建设中,实现了基本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建设总量为80TB;在硬件设备方面,拥有服务器50台,存储681TB,支撑着图书馆的应用服务系统;在应用系统方面,拥有INTERLIB业务自动化集群管理系统、站群管理系统、多语言平台检索系统、全媒体在线服务平台、数字资源展示平台、古籍普查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等。同时,图书馆实施共享工程建设,已建成远程访问管理系统、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平台和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公共文化特色应用平台仍在建设中。
2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原则
2.1指导思想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总体规划“以业务为导向,以资源为核心,以集成为重点,以服务为目的”作为指导思想,统筹规划,严格管理。并采用面向对象、面向服务、UML、组件化和构件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完整,架构统一,结构开放,跨平台应用和网络安全。
2.2建设思路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当采取:“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集成”的模式,这其中“制定规范、搭建框架”最为重要。
2.3设计原则
标准性:系统各项技术遵循现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所有系统、设备具有开放标准的接口或协议。
成熟性:采用的应用系统平台和软件技术、产品都应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具有成熟的应用案例。
可靠性:系统建设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平台和开发工具,使基础网络平台、软硬件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期,确保系统的高效和稳定。
可扩展性:系统软硬件平台建设采用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架构,便于扩容、升级,适应新疆图书馆业务数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需要。
安全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安全风险,做好冗余设计和安全防护,确保整个数字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可操作性:建设方案结合新疆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基础,放眼长远规划,兼顾功能完整和厉行节约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用。各类系统力争做到设计即可建设、建设即可服务,真正起到提升新疆图书馆业务信息化服务水平的作用。
3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目标
自治区图书馆将以推动新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己任,以建立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为指引,以加快图书馆服务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助力,用文化传播”,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础服务水平与基本服务效益。结合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大力推进自治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充分利用自治区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等现有条件基础,整合自治区图书馆已经建成的、分散的各类应用系统,同时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依据自治区图书馆的整体规划,成體系地建设一个结构完整、技术领先、服务创新的数字图书馆。搭建起现代化的网络、存储、机房等基础设施,开发完成数字图书馆各类应用和服务系统,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展示体验手段,建设以自治区图书馆为中心,覆盖自治区各地市、州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4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特点
自治区图书馆自建资源库两大类,第一类地方特色资源库,包括群众文化资源库、红色资源库、云端——帕米尔高原多媒体资源库、新疆印象资源库、巴扎新风文化集市、新疆味道多媒体资源库。第二类维哈语译制资源库,包括舞台艺术资源库、千里马资源库、农牧区实用技术库、新农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库、少数民族爱国主义题材影视库、少数民族表演艺术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及基础教育库。在坚持自主建设的同时,自治区图书馆还积极探索合作共建模式,参加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建成国家数字图书馆新疆分馆,部署了唯一标识符系统、运行管理平台和网事典藏等系统。自治区图书馆已经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数字资源体系,引进了各类大中型数据库,涵盖各个学科,主要包括CNKI、龙源期刊、博看网畅销期刊、国研网、国研网行业景气监测平台、五车电子图书、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人大报刊资料、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中华连环画数字阅览室、智联起点自主考试系统、万方数据政策法规、万方视频、独秀和百链。
5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重点
5.1机房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机房按功能分为三个部分:服务器机房、UPS与电池室、机房监控室。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符合国家B类机房标准的机房,为新疆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网络和服务器设备提供安全、可靠、温湿度及洁净度均符合要求的物理环境,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机房管理条件。
5.2网络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网络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边界网络和内部网络。边界网络采用双链路冗余设计,连通互联网,隔离内外网络。内部网络又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为三层架构,骨干万兆,桌面千兆接入。无线网络实现全馆覆盖,千兆接入有线网络,采用瘦AP模式部署,实现统一管理。
5.3服务器与虚拟化系统
核心业务区:包括图书馆图书集成系统、OA系统、读者门户等核心业务。采用具备高计算性能、高可用性的机架式服务器,服务器架构带有集群功能的高性能x86服务器并通过部署集群软件实现双机热备,提高冗余性。
常规业务区:包括RFID系统、移动图书馆系统、视频直播系统、视频阅览系统、公共电子阅览室系统、文献数字化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资源统一检索与揭示平台等。采用具备较高计算性能、较高可用性的机架式服务器并配置较大内存或较大本地存储,采用与软件相适应的独立服务器架构。
虚拟化区:包括联合参考咨询系统、存储管理系统、文献资源库、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网络安全服务器等。采用性价比高的机架式服务器,对于一些应用可以部署到虚拟化平台。
5.4存储与长期保存系统
考虑到自治区图书馆现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存储,采用SAN为存储架构,且现有应用系统都是基于这个平台开展服务,为了保持原有格局,结合SAN存储的易扩展性的特点,要求存储系统沿用原有的SAN存储架构,同时考虑到针对不同业务的安全需求选择三级存储方式,满足在线、近线、离线数据的保存。
5.5网络安全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制定总体方针、完善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及规定、制定技术标准及规范这四个方面来考虑。在网络安全技术体系上,将网络安全划分为互联网边界防护区及内网防护区,由边界路由和核心交换之间部署防火墙、防DDOS设备、IPS设备、防毒设备、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等来控制,同时根据自治区图书馆的内部业务,采用划分安全域的形式,降低网络安全隐患。
6 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配套系统
6.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将用电子流程再现和优化人工流程,从自治区图书馆目前纸质办公模式为主,过渡到纸质和电子两种模式并存,最终实现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包含以下主要功能:系统门户、公文处理、信息发布、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督办督查、移动办公系统、日常办公系统
6.2视频直播系统
视频直播系统在自治区图书馆领域主要应用于重要会议、活动、讲座、培训的直播和录制,系统平台能够支持Android、IOS等移动端的网络直播与互动,直播系统不仅支持在互联网进行直播,也要支持在专网、局域网进行直播,方便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使用。视频直播系统应具有但不限于如下功能特点:实时视频直播、文档随堂播放、文字即时互动、多终端支持、多网络支持。
6.3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
自治区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要求满足以下功能:
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1000万册级馆藏建设需求;多馆模式的运行数据格式、通讯格式和协议等符合国际国内标准;可扩展、可升级、安全可靠、易于使用、易于维护;支持多语种;具备扩展功能,能够满足图书馆对于新业务的需求。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多层体系架构,采编功能同时提供C/S客户端和B/S供灵活选择;Web表现层采用最新的XML、XSLT技术,开放的多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可用性,适合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和Internet应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并提供多种接口,便于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应用扩展;能运行于多硬件平台和多操作系统;支持繁简体通检;完全支持Unicode,解决多语种同时存在问题;系统支持SIP2、NCIP,支持CNMARC、MARC21、UNIMARC、JPMARC、DC等各种书目格式,并能相互转换;业务功能模块包括:采访模块、编目模块、典藏模块、流通模块、报刊模块、WebOPAC模块、全文传递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全媒体咨询平台、RFID与自助服务系统。
6.4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7 主要功能区信息化建设
7.1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主要包括:入口大厅、总服务台、公共检索区、自助服务区、展厅、多功能报告厅、培训室、读者休闲区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设置馆员工作站、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公共检索机、导读机、电子阅报屏、电子书借阅机、图书消毒机、自助复印机、自助借还机、图书消毒机、公共电脑、LED显示屏及视频会议录播、智能集控功能、同声传译等设备,充分凸显自治区图书馆的现代化气息,便捷高效的服务。
7.2纸质文献借阅区
纸质文献借阅区主要包括: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
在各个阅览室置阅报屏、桌面阅报机、自助复印机,方便读者的不同需求;在外借区域设置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移动还书箱、自动点检机等设备,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在流通的开放区域均采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置自动排架标识和层标识,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便于读者通过查询精准找到图书。
7.3数字文献体驗区
数字文献体验区主要包括:音乐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具体功能设计要求:设置公共电脑、VOD视频点播、高保真HIFI发烧级CD机和HIFI发烧级头戴式耳机及多媒体体验等设施设备。
7.4少儿阅览区
少儿阅览区主要包括低幼儿童体验区和少年阅览区。
阅览区:采用包括云终端模式、一体机模式和PAD模式等多种模式的阅读服务;
体验区:借鉴现代展馆的双向互动展示形式,提供3D立体化的阅读体验,以及裸眼全息3D动画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连接亚太与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图书馆承载着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存了新疆地区多元文化的记忆,担当着促进民族团结、支撑多元文化共生发展、激发知识创新、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角色。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各族人民群众,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自治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重要程度日益提升。
自治区图书馆是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建设成为集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自治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建立新疆地区数字信息保存基地与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EB/OL].http:// www.gswh.gov.cn/wht/zczzd/20131 2/0615a3ca68dc434d8a650c40835936 0e.shtml.
[2] 文化部办公厅.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Z].2013- 3.
[3] 新疆区发改委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Z].2017- 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者),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标识(GB/T 3469-2013)[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3- 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Z].GB50174-2008,2009-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