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与路径分析

王留鑫
摘 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和路径都可以从分工协作的角度进行解释。同时,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注意农业、农民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建设、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分工; 农业产业化; 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8.03.017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The esse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ies, the connot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in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he mechanism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joint and so 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division of lab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更深入推进阶段,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融合水平低,融合主体发育迟缓,产供销、贸工农还存在脱节,农产品产业链还没有得到充分拓展与实现,其融合的总体进程仍处于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之中。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要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从当前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来看,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周振华(2003)[1]较早指出信息化基础上的产业融合可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并将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胡汉辉(2003)[2]认为产业融合发生在产业的交界处,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柳旭波(2006)[3]认为产业融合对各产业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重新调整,改变了产业结构传统的转换机制,进而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影响。胡金星(2007)[4]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认为竞争与协同是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信息技术变革和模块化分工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激励机制。沈桂龙(2008)[5]利用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组织—行为—绩效”分析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认为产业融合使得产业边界模糊而影响产业组织结构。单元媛等(2012)[6]对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进展进行系统归纳,并对产业融合的分类、识别、测度、效应也做了详细介绍。赵钰等(2015)[7]认为产业融合的动因在于产业规制的放松、技术的创新扩散与商业模式创新,并指出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在于产业融合通过技术渗透促进产业内生增长,以产业重组实现外部扩张。产业融合形成的市场竞合关系可以发挥复合经济效应,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汪芳等(2015)[8]则以实证分析了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绩效的提升作用。
而具体到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上,孙中页(2005)[9]指出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农业产业化的两种路径转换。王昕坤(2007)[10]认为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对现代农业体系完善有着极大作用。胡永佳(2007)[11]从分工角度探讨产业融合,认为产业融合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是产业间分工转化为产业内分工的过程和结果。李俊玲(2009)[12]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产业化与多功能农业的实质是农业与非农产业纵向与横向融合发展(梁伟军,2010)[13]。孟晓哲(2014)[14]指出我国当前农业产业融合的机遇及面临的问题。段海波(2015)[15]指出农业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业组织和制度创新。芦千文(2016)[16]评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苏毅清等(2016)[17]从分工视角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认为产业分工的实质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提出了产业融合的测度指标,但并未计算。郑风田等(2016)[18]从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政策上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机遇,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薄弱使农村一二三产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汪思兵(2016)[19]总结了日本、“台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经验,着重强调金融支持的作用。姜长云(2016)[20]归纳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径。王兴国(2016)[21]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祖辉(2016)[22]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增加农民的收益。刘海洋(2016)[23]以案例研究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特殊到一般,指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面临的瓶颈约束。
纵观既有研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定义、内涵,大多是对产业融合的一般定义的复述,而很少考虑到分工协作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和路径也未把分工纳入分析框架之中。因此,也就很少从分工协作角度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融合机制和融合路径。笔者立足于分工协作理论,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分析其融合机制和融合路径。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
从既有可查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定义来看,大都从产业融合的一般定义延伸而来。从产业融合的一般定义来看,产业融合大多出于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降低行业间的门槛壁垒(植草益,2001)[24],使各行业间出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制度等方面的融合。(胡金星,2007)[4] 前者主要从产业融合的广义来考虑,而后者主要从狭义方面来思考。(吴颖,2004;王昕坤,2007)[25,10] 同时,也有从分工的角度来看待产业融合,认为产业融合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促使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胡永佳,2007)[11]
而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具体定义来看,苏毅清(2016)[17]从产业间分工的角度论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定义,认为其是第一产业的细分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形成的社会生产的产业间分工在农村实现内部化。芦千文(2016)[16]从结果论、过程论、目的论和性质论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各种内涵定义。王兴国(2016)[21]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统筹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业多功能性为依托,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观光等产业形态,积极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的过程。
笔者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各种定义中进行提炼,并结合分工研究视角,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基础上分工协作演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打破原有的技术壁垒、行业壁垒、产品壁垒、市场壁垒,由一二三产业的社会大分工以及各产业内的细化分工相结合,形成新的分工协作关系。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分析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分析
分工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社會经济发展的结果。从不同层面来看,既有社会化大分工,也有产业内部分工,还有企业内部分工。三大产业属于社会大分工,但技术的发展及分工深化使各产业间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出于由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实现的专业化报酬递增与随之而来的成本之间的权衡,逐渐出现产业间及产业生产主体内部互联互通的需要,以致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一体化趋势,就使得原有产业间的分工界限逐渐模糊化,导致产业融合的出现。不同的产业融合搭配及过程就会出现不同的“化学反应”,这也使得各产业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分工格局出现融合向协作的演进。如图1所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作用机制:
1. 从农村第一产业来看,农业的发展已逐渐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阶段转变,这也是第一产业走向分工的过程。现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都需要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需要第二产业提供种子、化肥、农业、农机具,需要第三产业提供市场流通、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因此,农村第一产业可以采用第二产业的工业化思维、技术和生产方式来实现农业工业化发展,依托农业机械和生物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同时,利用第三产业的互联网思维、金融服务信用,发展农村电商,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 从第二产业来看,主要是涉农企业,如农产品加工业,从产业链前端来说需要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这对于产品生产、降低成本、产品品质把控等都有极大作用;从产业链后端来说,需要市场供求信息以调整产品生产,需要良好的物流体系以保证原料和产品的及时配送。因此,第二产业可以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建立现代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依托邻近原料地的优势,实现产业链的前向和后向延伸;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利用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依托市场供求信息,实现农产品的产销衔接。
3. 从第三产业来看,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业,以服务功能齐全而见长,为此可以为客户提供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服务。而且随着产业发展,分工细化日益明显,服务业也需要拓展细化其服务项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就可以发掘一二产业方面的服务需要:如第一产业具有文化、生态功能。为此可以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业;如第二产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市场信息和平台以销售其产品,可以发展各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由此衍生出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如为其提供农业互联网交易信息平台,“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探索,采用线上线上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由以上分析可见,农村一二三产业间互相需要、互相依存,共生发展,原有的分工格局需要彼此融合协作来完成,而且这种融合还能发挥“1+1>2”的效果。因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补,不仅为彼此剩余产品提供市场,也为农村一二三产业间的市场交换形成了一个生成财富的正和博弈。按施蒂格勒(1951)[26]所分析的:当一个产业处于弱势或夕阳阶段,它就会通过垂直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而实现发展,这样可以更好整合内部资源,发挥更大效能,现在中国农业仍作为弱势产业,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农业也应通过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实现一体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终形式是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其横向一体化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其纵向一体化则可以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向前后延伸实现生产链、价值链的延长。不管是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其作用机制都是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融合,也即分工与协作的共同作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分工与一体化的出现取决于交易成本与交易收益的大小,当一体化的收益大于分工时的收益且大于一体化时的交易成本时,一体化就会出现。当下中国农业的分工弱小而散乱,农业全产业链短小而封闭,仅依靠农业自身的分工演进难以快速发展,从“四化同步”的理论总结及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只有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各取所需、共生共赢,以融合实现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分工职能和模式出现。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如圖2所示,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产业间的分工协作演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很好的融合基础,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通过原有的社会化大分工向社会化大协作转变,打破原有产业分工的技术、业务以及市场边界,实现一二三产业间的互联互通。由分工向协作转变的融合机制作用下,可以通过产业重组、产业交叉和产业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如处于基层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处于引领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各种农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同时,为其产业融合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村金融服务、集聚人才科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产业融合中除了要做好以上服务外,政府在具体融合过程中应有一定的政策优惠措施,发挥指导作用,如提供财税支持,以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针对以上的融合方式,逐渐形成多样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从现有的融合模式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四种:(1)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即一个区域内的同一农业经营主体就同一农产品实现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如农民合作社开展的产加销一体化或参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2)农业企业形式,即不同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主体)实现产业链的前后向延伸,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形成长期契约关系,前向既可带动农户增收,后向又可发展农业的物流和营销体系;(3)休闲农业旅游,即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功能,实现农业的多功能化与休闲旅游结合;(4)“三新”与农业的融合,即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如“互联网+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向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服务方面渗透,如可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农商直供、产地直销,或者是会员配送或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
四、农村产业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应确立农业、农民在融合中的主体地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是农业,主体是农民,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富美、农民富裕。在产业融合中应确立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可“喧宾夺主”,如“资本下乡”,名为发展农业,实为“跑马圈地”,以农业开发之名目掩盖其非农化行为。同时,从产业发展的经济史来看,农业收益是低于二、三产业的,所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避免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中发展要素的“抽取”,使得农村中农业发展的资本和劳动力都被“抽吸”到二、三产业,这样反而不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是把二、三产业中可以用于第一产业发展,且与第一产业的融合能起到良好的、正面的化学反应的要素投入到第一产业中。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应注重信息化建设
“四化同步”建设的提出,就确立了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更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网络的铺设,降低农村通讯及网络资费,开展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让农民能使用,且用得上、用得起,拓宽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及时获取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同时,信息化建设也能更好地把农村一二三产业互联互通起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更好地起到催化和融合的作用。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应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上文中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时指出这是产业间的社会化大分工向产业间的协作转变的过程,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原有产业间的各种边界被打破,产业间存在的分工逐渐向产业协作转变。但产业间协作并不是不要分工,而是分工形式更加多样化,分工仍存在于各产业融合的各个方面,分工与协作的采用依据收益与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定。而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分工协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应建立好分工协作机制。
(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应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涉及的主体、范围都较之前而有所扩大,产业融合的根本是出于共同利益所在。因此,应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管是采用订单农业还是股份合作形式,都应完善利益分配方式,在市场思维中也应宣传法律意识、信用意识,在对利益的追逐中,也应强调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做好利益协调的过程中,关键还是要做好风险防控,以免各方利益受损。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 业经济,2003(4):46-52.
[2]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29.
[3]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 2006(2):61-63.
[4]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5]沈桂龙.产业融合及其对产业组织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 2008(8):38-43.
[6]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 济评论,2012(5):152-160.
[7]赵珏,张士引.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 推进“三网融合”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5(11):56-62.
[8]汪芳,潘毛毛.产业融合、绩效提升与制造业成长——基于 1998-2011 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5(4): 530-548.
[9]孙中叶.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J].经 济经纬,2005(4):37-39.
[10]王昕坤.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化的新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3):303-321.
[11]胡永佳.从分工角度看产业融合的实质[J].理论前沿,2007 (8):30-31.
[12]李俊岭.我國多功能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研究[J].农业经 济问题,2009(3):4-7.
[13]梁伟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 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 [J].求实,2010(3):69-73.
[14]孟晓哲.现代农业产业融合问题及对 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6): 318-325.
[15]段海波.刍议农业产业融合机制和农 业产业化[J.改革与战略,2014(5): 75-78.
[16]芦千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 究述评[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4): 27-34.
[17]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 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 17-28.
[18]郑风田,乔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方向[J].中国合 作经济,2016(1):27-31.
[19]汪思冰.日本、台湾地区金融支持农 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与启示[J].金融经济,2016(9):58-59.
[20]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的路径和着力点[J].中州学刊,2016 (5):43-49.
[21]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 2016(2):30-37.
[22]黄祖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增 加农民收益[J].中国合作经济,2016 (1):23-26.
[23]刘海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案例研究[J].经济纵横,2016(10): 88-91.
[24]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1,(2):24-27.
[25]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 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 2004(4):64-70.
[26]Stigler,G.The Division of Labo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1 (59): 185-193.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