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与名人
崔金生
大凡都市,都有一处受群众欢迎的综合性市场,市场内有吃、喝、玩、乐、百货杂陈。如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三不管、鸟市,济南的大明湖,唐山的小山等等。而北京就是天桥市场了。天桥的名望比各地的市场的名望大、规模大、内容多,过去来北京的人,都要来天桥逛逛。正如天桥八怪之一的云里飞说:“一个人如果来北京,没逛过天桥,就等于一辈子没吃过白面,白来一趟。”天桥的大名在国内外,在北京人心里,是一座不倒的丰碑,古今多少名人逛过天桥,是无法统计的,有记载的大约500余人。
天桥与名人,不包括天桥产生的名人,主要一些有诗文的、有代表性的人,即在全国有影响的名人。
朱彝尊(1629-1709),浙江秀水人,宣武区有他的故居。康熙十七年修明史,他所著的《日下旧闻》,就是在天桥酒楼构思的,这是一本写老北京的早期著作,他是天桥常客。
黄景仁(1749-1783),字仲则,江苏武进人,是乾隆年间蚩声文坛的人,他诗学盛唐,特别重视李白,少有狂名。在北京法源寺居住。常去天桥豪饮,著有《两当轩全集》,在文坛届有盛名,他的《元夜独登天桥酒楼歌》广为流传。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江苏阳湖人,乾隆十五年进士,他博览群书,他的《偕同仁饮天桥酒楼》把当年天桥景象尽收笔下。
张问陶(1764-1814),号船山,四川人,乾隆进士,他写的《天桥春望》被广为流传,写出了天桥永定门大街的景色。
孙尔准(1770-1832),清嘉庆年进士,写了天桥的诗词,流传下来。
易顺鼎(1885-1920),字仲硕,湖南人,是近代著名的大诗人。在民国初年常去天桥听大鼓书,遇见鼓姬冯凤喜,为其艺色双绝而欣喜若狂,以致旷废时光流连忘返,写下近百行诗《天桥曲》,开头四局:“垂柳腰肢全似女,斜阳颜色好于花。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被广为流传。冯凤喜一经品题,也身价十倍。
齐白石,著名国画大师。他居北京 法源寺时,经常逛天桥,有时陪朋友来,更多的是独自来。他还和民俗学家张次溪一道来天桥喝茶,听大鼓书,并与张次溪在天桥各处采访。
张次溪,著名民俗学家,写出《天桥一览》、《人民首都的天桥》等著作,数十万字,是写天桥各行各业最多的作者,这些资料都是深入天桥,长期积累的结果 ,为后人留下大量的天桥资料。
张恨水,现代小说家,也是天桥的常客,每得闲暇必到天桥一游,他的代表作《啼笑姻缘》就是反映天桥女艺人生活的巨著,该书出版后广为流传,并被改为戏剧、电影等形式,至今仍在放映。
泰戈尔,世界级的著名大作家。印度人,于1924年来华,在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陪同下游览天桥、天坛、法源寺等处,并写诗赞扬北京风光。
赛金花,名妓,四十余即住在天桥居仁里,直到64岁病死于天桥。她死的消息是一大新闻,这一天《立言报》在报上发出当日独家新闻,这一日创《立言报》销售额历史新纪录,死后葬于陶然亭。
聂耳,国歌的曲作者。三十年代聂耳从南方来京,住在宣武区校场口的云南会馆,曾多次去天桥市场,目睹了各种艺人的悲惨生活,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儿是一个低级社会的缩影,什么卖艺的、唱戏的、变把戏的无奇不有,充满了二人行、车夫、流氓 无产者的汗臭,他们在狂吼、乱叫,好像疯人样地做出千奇百怪的玩艺,有的在卖嗓子,有的在卖武功,这些吼声,这些真刀真枪的对打中,锣鼓声……这是他们的生命挣扎,这是他们迈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
我们读到这些日记,很自然地地会联想起他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曲,从这种冲锋号,同时也表达了天桥艺人的心声!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在20年代来北京学习音乐,在假日里,多次去天桥游览,天桥艺人被压迫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他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在演唱,一些地痞流氓忽然向姑娘身上扔茶碗、瓜皮等物,一会儿姑娘脸被碰伤,看演出的观众被这突然情况吓跑,老板还向流氓作揖告饶……
他还见到街上有四辆洋车,拉着五花大绑的青年人,听说拉到天桥刑场执行死刑,大兵们举着明亮的刀片匆匆走过……
冼星海目睹这一幕幕惨景,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永不磨灭。后来他为抗战发出的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在他谱出的大众呼声中,肯定有天桥艺人的吼声。
老舍先生,著名作家。他不仅多次逛天桥,还准备在天桥深入生活,并介绍天桥评剧艺人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结婚。老舍先生还深入调查过天桥小店等。
赵树理,著名作家,在任北京戏剧改进局处长时,经常去小戏园、大席棚、说书场、听评剧、听相声等,饿了就在小吃摊上来碗老豆腐、肉饼等。在长期逛天桥中,意识到很多说书唱戏的艺人,都希望政府的指导,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因此,赵树理因势利导,于1949年10月15日,在前门楼上举行了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还创办了《说说唱唱》这一通俗文艺刊物,由他任主编。
陈独秀,中共早期领导人。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曾在天桥新世界的楼顶上散发革命传单,即《告北平市民宣言》结果被捕。为此,全国报刊局发表文章。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上,专论此事,并全文转载《告北平市民宣言》。
邵飘萍(1884-1926),浙江金华人,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经常用《京报》的阵地,痛斥军阀的罪恶。被邵飘萍骂为“奉民公敌”的张作霖恼羞成怒,决定在天桥处死了邵飘萍。
林白水,福建人,在他办的《新社会报》上抨击北洋军阀曹锟,揭发他5000元一票的价格贩卖国会议员的臭名昭著的劣迹,后又得罪了张宗昌等,被杀于天桥。
抗日的民族英雄吉鸿昌,早已被蒋介石及其亲日头子何应钦恨之入骨。吉鸿昌在天津法国饭店街头时被捕,解送到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受审,被押往天桥刑场枪杀。
吉鸿昌就义时,拒不下跪,在刑场上说:“我为抗日而死,决不跪下,不能背后挨枪。我要正面坐着死!”刽子手无奈,从附近煤铺借来一把椅子,吉鸿昌正襟危坐,顺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下写出:“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以上简略地叙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名人与天桥,至于天桥本地走出去的名人,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就不一一介绍了。无论在戏曲、曲艺、杂技等方面,也有近百多,天桥市场这块地方是名副其实的藏龙卧虎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