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汉代古城与湖泊考察记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知识了解得再通透,倘若缺乏亲身实践经历,也只是纸上谈兵。作为一名中国边疆史地专业的研究生,更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的导师艾冲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领域,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教授中国历史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军事地理等十余门课程。近年来,艾老师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中国边疆史地方面,此门课虽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课程,但内容所涉之处无一不有历史地理学的影子。故田野调查实践不仅是对边疆史地专业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为一名历史地理学前辈的弟子,必然要接受的训练和洗礼。

    2015年10月,我有幸参与了由艾冲教授组织的鄂尔多斯高原野外考察。本次考察旨在探访汉代古城遗址、天然湖泊现状,以及观察沿途自然地理特征。考察日程、对象、路线设计以及食宿等方面都由艾冲老师做了统一安排。老师已过花甲,却一直身先士卒,全程为大家引导、解说。这也是此次考察,最令大家感动和敬佩的一点。

    考察历时六天,即2015年10月20日至2015年10月25日。考察区域为:伊金霍洛旗、东胜区,以及乌审旗东部。考察队成员由艾冲教授,王兴锋、孟洋洋、刘晓姗、马玉洁研究生,以及司机任增饶,共六人组成。原定考察路线为10月20日由西安至榆林,而实际行车过程中,途经了安塞县;原定计划10月25日由安塞县返回西安,也因实际情况的变动和考察需要,改从乌审旗返回西安。还有10月22日的行程和10月24日的行程也做了调整。故考察之行存在很多未知因素,不一定如期按预案完成。途中还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如天气、人为、突发状况等因素都是我们不能预料的。在最后一天的考察中,因当地村民错误指路,致使汽车驶向错误方向,最后多亏艾老师及时发现并找到正确的出口,才使大家平安顺利地抵达住处。当时天色已晚,工作一天,大家非常疲惫,隔天还要早起赶路。所以,考察过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甚至是危险。每一件事都考验着大家的决心、耐心,以及个人的智慧。

    一、边走边看

    10月20日,早晨7:30,考察队一行六人租雇七座汽车,准时从雁塔校区出发。沿绕城高速一路向北,行驶约5公里,进入环岛,后沿未央路行驶约1.8公里后,直行进入包茂高速。汽车飞速行驶在高速路上,沿途两岸青山环抱、森林掩映;又有青松拱立、红叶夹道。此时正值夏、秋交替之际,使陕西的秋天看起来别有一番滋味。下午14:00,我们到达延安市安塞县赵家湾北部地区,一行人下车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汉代桥山的位置。《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所以,很多人都把现今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认为是当年汉武帝祭祀所在的桥山。但据艾老师推断,汉武帝祭祀黄帝时所在桥山应位于今陕北一带,可能位于桥川水的源头,而不是现在的黄陵县。带着疑问,我们一路边找边看。在此过程中,艾老师向大家讲述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河流走向等知识,使大家受益良多。在分头查找中,我和艾老师分到了一组,在山坡上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青色方砖。第一次捡到类似古代的砖瓦,还是很兴奋的。经艾老师鉴定,不是汉代的遗物。由于周围山势险峻且遗迹不明显,所以我们抓紧时间,继续驱车前行。由安塞县北部向靖边进发,途径高村、郑家寺、大理河、横石湾、木瓜岭等地。考察队沿途观察并用相机记录下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来一直以为的,粗旷的黄土高原,竟也有着如此壮美多彩的一面。当天夜里,考察队抵达榆林市,夜宿榆林市天瑞酒店。

    二、消失的古城

    21号清晨,考察队出发驶向内蒙古。今天,我们考察的第一个目标是汉代黄陶勒盖古城。汽车途径陕蒙边界收费站。一过省界,明显感觉气温下降了,大家纷纷换上厚衣服。上午9:15,考察队进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根据地图上所绘黄陶勒盖古城的位置,大体位于今伊金霍洛旗扎萨克镇黄陶勒盖村。9:20,考察队到达黄陶勒盖村一队。遇当地一位李姓村民,询问古城具体位置。这位村民很热情,当即就打电话询问村支书,还亲自带我们去了疑似古城址的位置。到了现场,发现大量散落的墓砖。经艾老师判断,这些砖并非汉代的,疑似元明清时期的遗物。李村民原是陕西神木县人,后跟父辈迁居到内蒙,不记得较早之事。随后,我们走访了几位岁数较大的村民,但均未收获有价值的信息。答谢村民后,考察队驱车来到黄陶勒盖村村支书的办公地点,期待能从他那里得知古城的下落。我们到达时,正赶上村里开会。说明来意后,村党支部书记(苗玉山)认真回想,仍不知古城具体位置。在场其余村干部也表示未曾听说。最后,考察队决定继续探寻古城地点。遗憾的是,仍是无功而返。此次考察的第一个目标任务未达预期。

    为节省时间,考察队驱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车家渠古城。车家渠古城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车家渠村。13:30,考察队到达车家渠村。这次探寻较顺利,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车家渠古城的保护碑。尽管城墙已被风沙掩埋,地表只有一些起伏不等的土丘,但艾老师凭借丰富的地理考察经验,很快就判断出古城的具体位置。王兴锋师哥和孟洋洋师哥主要负责测量城墙的边长、夹角、海拔,以及GPRS卫星定位,我和刘晓姗则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工作。全程艾老师都走在最前面,为我们指路讲解。那天气温很低,风也很大,我和晓珊都冻得瑟瑟发抖。在测量南城墙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可是考察队依然冒雨工作。经测量,古城东西墙约220米,南北墙约205米,现场发现大量散落的汉代陶片和残砖碎瓦,这些确证车家渠古城为汉代古城。15:40,考察工作结束。17:00,考察队抵达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当晚,夜宿东胜区万丰禄大酒店。

    22号上午8:00,简单地吃过早饭后,考察队就匆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一榆树壕古城。榆树壕古城位于今准格尔旗暖水乡。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载,此城有内、外城;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内城位于外城西南角。这是此次鄂尔多斯高原考察之行中,唯一一个有内、外城的古城。在车上,王兴锋师哥告诉我们,曾经被学界认为美稷古城在今准格尔旗纳林镇北的推断有误。他认为,榆树壕古城就是当时的美稷古城。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更加期盼快一点见到这座神秘的古城了。上午9:20,考察队到达榆树壕村。汽车驶进村子,一大片庄稼地从我们眼前掠过。有意思的是,当地村民在地里掏建了很多类似小土屋一样的洞,里面放着一块板子,用布裹着,不知道是什么。听师哥说,这些小土洞就是庙,里面拿布裹着的是村里供奉的土地神,以祈祷庄稼丰收之意。下车后,艾老师凑近一看,一眼便识出土庙里面的墙体是夯土层,于是推断古城的位置大体就在这里。因未见保护碑,于是我们继续寻找。行至几步,却意外发现战国秦障城遗址的保护碑。碑旁正站着一位村民。从他口中得知,榆树壕古城的保护碑要绕到前排房屋后面才能看见。于是我们顺着老乡所指方向找到了榆树壕古城的保护碑。碑是1997年设立的,上面写着“秦汉古城遗址”。据这位村民描述,由于前几年村里挖水渠,榆树壕古城南面部分城墙已被大水冲毁。所以在实际测量阶段,艾老师根据文献记载的数据,结合毁坏的遗迹表面,对南城墙数据做了相应调整。经测量,外城南北墙约520米,东西墙约400米;内城北墙237米,东墙220米;和《中国文物地图集》记录的数据有出入。古城墙夯层明显,城内有大量陶片、瓦片散落。在测量内城东墙时,刘晓姗在地里发现一枚西夏“乾祜元宝”铁钱。这是此行意外的收获。由于城的面积较大、又有内城,故此战花费时间最久。考察队离开的时间是中午12:20。

    来不及吃午饭,考察队就匆忙赶往下一个地点

    城圪梁古城。城圪梁古城位于达拉特旗马场壕乡。汽车途径敖包梁收费站、贵平、王家壕、沟门。沿途人烟稀少,屋舍远离。中午13:40,考察队到达城圪梁古城址。古城位于城圪梁村东面约1.5公里,古城占地面积较小,东西墙约158米,南北墙约105米。城内发现陶片、板瓦,城墙形迹不明显。下午15:10,考察工作结束。

    考虑还剩一些时间,考察队决定再去考察两处古城址。下午15:38,考察队循马呼公路到达壕庆河。由于前日暴雨,致使壕庆河水位升高,有很多想趟河的车辆都陷入了河中等待救援。考虑到没有足够时间绕远路,且为安全起见,考察队决定按原路返回。当夜,仍宿东胜区。

    三、冬日里的蓝

    23号上午7:50,考察队由东胜市出发。时间紧迫,我们打算尽可能的多跑几个地方。首先寻找的目标是元圪旦古城。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载,元圪旦古城位于东胜市罕台庙乡元圪丹村南约4公里。上午8:40许,考察队到达元圪旦村,但不见村户。车子继续行驶,终于在山坡上发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一位老妇人(姓丘)。从他口中得知,村里共十几户,居住分散,年轻者均外出打工。她对元圪旦古城印象模糊。答谢过后,我们决定先去莫日古庆村,再沿途询问元圪旦古城所在位置。汽车经过文工沟大桥,上公路,遇当地一位牧羊老农(李俊财)。下车访问得知,元圪旦古城需沿国道一直向西行驶。这与《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有些出入,令考察队感到怀疑,决定再问问其他知情的村民。行车几分钟后,又遇见一位牧羊人,也是元圪旦村的村民。他告诉我们,沿国道一直向西,路旁有一条小道,顺着这条小路一直向南走,就是元圪旦古城的位置。二人同时建议我们向西,应该不假。于是考察队按照村民田焕提示的信息,找到那条小路。后又经当地一位郝姓村民指点,在上午9:20终于抵达元圪旦古城遗址。下车后,我们惊喜的发现,秦直道遗址的保护碑也立于此地。与此同时,考察队在碑周围还发现三座疑似墓葬的大坑,坑外散落着大量砖瓦、陶片,疑似盗墓贼炸墓时留下的。艾老师让大家散开,分头查找是否有散落的瓦当或古币。在进行查找工作时,又遇一位郝姓当地村民,交流过后,艾老师推断这三座大坑应该不是墓葬,可能是建筑高台。紧接着,考察队开始对元圪旦古城进行测量。元圪旦古城保护碑上,“元圪旦”写作“苗齐圪尖”。古城位于一处斜坡之上,经测量,东西墙约120米,南北墙约12 0米,西南角位置夯土层清晰可见。在测量过程中,我提出疑问:“古时建城,为何会选在如此地势不平之处”?艾老师说:“这是数千年地表侵蚀,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的结果。虽然如今这里沙柳遍山,土地贫瘠,但古时元圪旦一带水草丰美,适宜人类居住。也许当初建城时地势是较为平坦的”。艾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分析一种历史现象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环境去思考。上午11:20,元圪旦古城考察工作结束。虽然耽误了一段时间,但收获很多。艾老师说,这次放羊人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由于时间紧迫,刚结束元圪旦古城的考察,我们便马不停蹄驶向东胜区莫日古庆村方向,寻找莫日古庆古城。汽车途径海子湾、垛子梁村时,发现一座已经干涸的水库大坝,后走访得知,这条河叫乌尔兔河。中午12:14,考察队到达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漫赖村卫生院。走访了医生马忠林,询问其莫日古庆古城的位置。得到大概的地理信息后,考察队跟随一辆莫日古庆村村民的车驱车前行。12:46到达莫日古庆村。遇当地一位马姓村民,他清楚古城的大致位置,于是带我们前去。中午13:00,到达莫日古庆古城。城内沙漠化严重,时有野兔窜过,基本形迹已被破环。城内发现陶瓦残片。经测量,古城东西墙约300米,南北墙约210米,南北墙和《中国文物地图集》所载数据相差甚大。14:00,考察工作结束,此时大家还没有吃午饭。

    下午15:40,考察队到达寨子梁古城,古城位于漫赖乡乡政府驻地西北方向。这是此次考察中,唯一一个还明显保留残垣断壁的城址。古城坐落在一片平坦的荒漠之中,在远处一眼就看到了。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载,寨子梁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墙约180米,东西墙约160米。而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古城接近正方形,东墙85米、西墙84米、南墙82米、北墙83米;所以这也是令考察队感到疑惑的地方。另外,测北墙厚度约190厘米,西墙约270厘米。墙体太薄,艾老师疑这不是汉代所建,推测是后人重新修建的。16:10结束工作,原定计划要去考察伊和尔淖尔,因时间关系改为第二天。经过长途行车,抵达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当晚,考察队留宿阿镇。

    24日上午8:00,考察队准时出发前往乌审旗。我们计划考察乌审旗境内的伊和尔淖尔湖泊、哈达图淖尔湖泊、伊金霍洛旗境内的乌兰敖包古城、杭锦旗境内的古城梁古城。考察队沿途经过光胜村、苏泊尔嘎镇、敏盖村、小乌兰敖包村。路遇一位名叫森登温吉拉的蒙族大叔,被询问当地是否有叫“伊和尔淖尔”和“哈达图淖尔”的湖泊时,这位蒙族大叔点头称是。“伊和尔”在蒙语里是“第一个”的意思:“哈达图”意为“第二个”:“淖尔”指的是湖泊。“伊和尔淖尔“被当地人称作“神海子”。森登温吉拉大叔告诉我们,当地湖泊众多,原来共有7个湖泊,后因土地沙漠化严重,湖泊面积萎缩,有些湖水早已干涸。被问及是否觉得可惜时,森登温吉拉大叔叹气道:“是啊,当然可惜,水干了,周围的植被庄稼也跟着死亡。就像人的血管干了一样,全身的血液循环不开了,人还能活的久吗7”望向一望无际的大荒漠,远处有几只牛正慵懒的躺在沙地上,王兴锋师哥笑说,真是风吹牛羊不见草地啊。告别了森登温吉拉大叔,我们来到大叔所说“神海子”的湖泊。刚一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茫茫荒漠之中突然出现如银盘般美丽的大湖,湖面上数千只白天鹅在此栖息,发出幽雅低沉的鸣叫,那声音好听极了。还有许多大雁以及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鸟类飞过,形成冬日里一副美丽的画卷。艾老师叮嘱大家要轻声慢行,不要惊扰了这些可爱的生灵。我们一边静静地欣赏美景,一边观察湖泊的轮廓和周围的山势。经测距仪测量和卫星定位,确定湖泊面积萎缩。从高空俯视,湖面呈不规则月牙形,东面的湖水已干,今只剩下湖盆。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不知下次来访时,这座美丽的湖泊还在不在。因时间关系,考察队未能继续探访“哈达图淖尔”,只在沿途经过得公路旁稍作停留,远处湖底轮廓清晰可见,湖水已完全干涸,退化为盐碱地。洛旗红庆河镇乌兰敖包村一社,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古城平面呈长方形。由于城墙被风沙侵蚀严重,故只测量出南墙约200米,西墙约300米,北墙约60米。东墙已完全被沙掩埋,无任何形迹。不过值得欣慰的一点是,在考察过程中,王兴锋师哥在西城门的位置捡到古币“秦半两“一枚,现场还发现少量汉代绳纹瓦片、陶片。最后考察队进行合影留念。过程中发现保护碑上写此处为乌兰敖包村三社,可是文献资料上所载位置为一社,考察队到达的地点也是一社。感到疑惑,便随即走访一位正在附近干活的村民。经证实,伊旗政府将乌兰敖包村一社写作三社,确为笔误。

    考察结束正值下午14:10,考察队一行人在车上简单吃了点东西,就直奔此行最后一站一一古城梁古城。古城梁遗址位于杭锦旗胜利乡古城梁村二队。经测量,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墙约430米,南北墙约400米,城墙夯层形迹不明显,城内发现大量汉代方砖、瓦片。16:43结束工作。原本想再去考察附近另一个城址,无奈路途遥远,只能遗憾作罢。在返回途中,因一位村民的错误指路,致使汽车驶向错误的方向,绕了很多弯路,才最终找到正确的出口。当晚,考察队留宿乌审旗。第二天返回西安。此次鄂尔多斯高原野外考察工作圆满结束。

    四、结语

    考察历时六天。在这六天里,考察队途经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乌审旗、杭锦旗、东胜区等地:共考察8处秦汉古城址、1个湖泊:收获绳纹瓦片、灰陶、方砖、古币等遗物:意外发现秦直道遗址、战国秦障长城遗址,以及三座疑似秦汉时期的墓葬坑。遗憾的是,原定计划考察红庆河古城、奎素古城等,皆因实际情况的变动和时间关系,未能到访。考察过程中发现许多古城保护碑制作简陋,文物破坏现象严重。有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

    此次考察,让我体会古人所谓游学一说,确有一定道理。行万里路,可以解决读万卷书不能解决得问题。有些疑惑只有实地探访,才能找到答案。在探访伊和尔淖尔湖泊之前,考察队事先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湖泊水量大、湖面宽。而实际调查却发现,东面湖泊已经干涸,今只剩下湖盆:城址原系一队的乌兰敖包古城,实地的保护碑上被标注为三队,这极容易造成对后人的误导。另外,在考察元圪旦古城的过程中,因城址只剩一处半掩高地,保护碑又立于陡峭斜坡之上,且其他城墙已被风沙掩埋,故肉眼很难判断其具体位置。多亏艾老师耐心仔细地寻找,终于在山坡拐角下发现城墙夯层遗迹。这些事都告诉我们,田野考察不仅要有寻根究底的精神,更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野外考察不仅是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训练,更是成为一名优秀学者的必经之路。此次考察,让我收获颇丰。不仅颠覆了我对鄂尔多斯高原的传统印象,更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帮助。最后,对向此次考察关心和帮助我的艾冲老师以及其他同门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