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政策创新中的容错机制问题研究
周晓
摘要:從现实的角度来讲,我国的容错机制的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的制定和文件的完善也在不断进行中,需要建构的东西还有很多。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论述和全面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创新中容错机制的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一是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创新与容错机制的关系问题。二是就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三是在构建容错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容错机制的配套建设。四是针对容错机制中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 政策创新 容错机制 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D523.31 文献标识码:A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尝试重新组合现有的政策资源及各种政策要素,从而制定完善更加适宜的政策方案,进而使社会公共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过程。
1.2 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作为技术术语是 A.Avizienis提出的:“如果一个系统在发生逻辑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地执行它的程序,则我们说这个系统是容错的”。这个概念经过一系列不断地完善和实践后,最终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后来在 B.W .Johnson 的著作中容错和容错系统进行了分别定义——容错:容忍故障,考虑故障一旦发生的时候能够自动监测出来并使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2 政府容错机制与转型时期政策创新发展的关系
2.1 化解改革带来的风险
政府的政策创新过程和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因为科学实验探索往往是无法一次成功的,经常需要通过不断的失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取得成功,政府创新也会有失败的风险。而往往是这些可能失败的风险阻碍了政策创新的积极性,决策者为了不犯错而不愿承担或者消极应付改革创新工作。其中,容错机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容错机制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可以保护改革创新者在创新改革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身利益。现在的一些试错机制还没有涉及到法制层面,只是简单地从人治层面给予肯定,这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容错机制,就是从宽容和理解变为法律制度层面上实实在在的保护。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支持改革创新者的创新行为,使决策者成为敢于真正的去探索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从而进一步增强行政效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2打破传统的保守文化氛围
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对当下的官场氛围有着很深的影响。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突破并超越官僚制,防止官僚制引起负面影响,是政府政策创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克服官僚制所带来的保守主义倾向。在政策创新过程中,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错误积累经验,才能得出更多宝贵的经验。
3 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
3.1 指向明确
容错免责机制所体现的是“该承担责任的必须承担,不该承担责任的不需承担”,激励干部“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三个区分”明确了三个方面,即在推进改革中因为缺乏经验、前期探索实践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上级还没有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或者为推动发展而产生的无意过失。对这些方面既要包容,也要加紧改正、加强预防。作为创新改革者,要“吃一堑,长一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吸取经验为成功做准备。组织要对敢想敢干的干部给予信任和帮助,鼓励他们不要有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在工作中不断地证明自己。“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公正地辩别与区分了改革创新中出现错误或失误,明确了哪些失误是符合容错机制的,哪些错误和失误是要受到处罚的,从而了解可探索实践范围。
3.2 程序明确
容错机制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简明的步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创新者敢于真正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的容错免责处置程序,从提出想法到最后认定,从申请、核实、暂缓、到最终报备,都需要有明确的受理部门、办理依据和处置时间。科学的容错机制需要有完善的决策机制作为基础。每一个实践项目,都需要在科学的决策机制下,通过集体决策对项目反复研究论证后才能开展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保证下,才能符合“三个区分开来”的标准。决策失误是不属于的容错机制的,只有通过科学决策、集体讨论后出现的偏差或失误才属于这个范畴。
3.3 建立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以及容错机制的良好运转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搭建政府信息平台,有助于实现政府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而提升各级干部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合理、有效的信息平台,可以丰富政府决策的思路和选择,从而及时发现、预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错误,公共政策的质量也就有了更好的保障。高效便捷的政府信息平台也能够吸引其他主体关注和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共政策的社会基础便能得到巩固,进而实现全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目标。
4 建立健全容错的保障机制
4.1 健全防错纠错机制
“容错机制不是简单地宽容错误,它还隐含着少犯错误、纠正错误的功能”①,防错与纠错机制是容错机制得以良好运转的必要保障。事前防错机制,要把集体商议、专家研究、合法性考核确定为决策法定程序,其核心是科学、民主、法治化。事后纠错机制,需要包涵对实践项目的风险认定,对于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以及对应急措施的效果检验等方面。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当政策实施过程中已经初步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纠正偏差,及时采取补救,将政策实施的轨迹改为正确方向。防错机制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对政策创新者最好的保护。
4.2 健全激励督促机制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要“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会议传达的意思是容错机制表面上看是宽容理解错误,但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对干部改革创新的鼓励。激励机制是通过评先评优、奖励考核和任用选拔等激励手段激发干部改革创新。而督促机制则通过对干部不作为,懒作为的监督考核,通过强制手段来督促干部改革创新,两个机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干部敢于改革创新,因此应该把容错机制与激励机制和督促机制结合在一起,这样与容错机制一起就可以形成既鼓励创新、表扬优秀,也允许尝试、宽容失败的制度搭配。
4.3健全引导保障机制
容错机制实施中除了要谨慎干部将包容错误理解为放纵错误、起不到真正的价值之外,还需要注意制度不落实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引导和评估保障等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对改革创新中有作为有担当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将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党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严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加强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另外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朋友圈、手机app等新型媒体的作用,营造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5 结束语
创新和容错是相互存在互为因果的,不能容忍错误便无法真正的进步。改革创新就是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对错误和敢想敢做的干部予以包容和理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的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才能无所畏惧的推动改革的发展。创新的多少是一个时代进步与否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迪生在多次的失败探索之后,才发明了电灯,为那个时代带来了光明。我们只有摆脱僵化的思想束缚和沉重的思想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迸发出伟大的创造力。在改革创新中,容错机制的良性运转也要取决决策、监督、激励机制的保障,只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改革创新的顺利进行。改革创新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领导干部“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思想就很容易出现“将不用心、兵不用力”的尴尬局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难免会犯错。积极鼓励干部进行改革创新,激发他们的的工作热情,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用合理的机制保证改革创新的快速发展。只有无私无畏地支持和推进改革,才能让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之中,形成百舸争流的改革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美] 托马斯·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M].彭勃等译,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劉靖华. 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董克用. 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陈振明. 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张曙光.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摘要:從现实的角度来讲,我国的容错机制的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的制定和文件的完善也在不断进行中,需要建构的东西还有很多。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论述和全面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创新中容错机制的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一是探讨社会转型时期政策创新与容错机制的关系问题。二是就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三是在构建容错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容错机制的配套建设。四是针对容错机制中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 政策创新 容错机制 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 D63;D523.31 文献标识码:A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政策创新
政策创新,是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尝试重新组合现有的政策资源及各种政策要素,从而制定完善更加适宜的政策方案,进而使社会公共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过程。
1.2 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作为技术术语是 A.Avizienis提出的:“如果一个系统在发生逻辑故障的情况下,仍能正确地执行它的程序,则我们说这个系统是容错的”。这个概念经过一系列不断地完善和实践后,最终被广泛地接受和应用,后来在 B.W .Johnson 的著作中容错和容错系统进行了分别定义——容错:容忍故障,考虑故障一旦发生的时候能够自动监测出来并使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2 政府容错机制与转型时期政策创新发展的关系
2.1 化解改革带来的风险
政府的政策创新过程和科学家的科学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因为科学实验探索往往是无法一次成功的,经常需要通过不断的失败,从中吸取经验从而取得成功,政府创新也会有失败的风险。而往往是这些可能失败的风险阻碍了政策创新的积极性,决策者为了不犯错而不愿承担或者消极应付改革创新工作。其中,容错机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容错机制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可以保护改革创新者在创新改革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身利益。现在的一些试错机制还没有涉及到法制层面,只是简单地从人治层面给予肯定,这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容错机制,就是从宽容和理解变为法律制度层面上实实在在的保护。这样就可以从制度上支持改革创新者的创新行为,使决策者成为敢于真正的去探索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从而进一步增强行政效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2打破传统的保守文化氛围
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对当下的官场氛围有着很深的影响。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突破并超越官僚制,防止官僚制引起负面影响,是政府政策创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克服官僚制所带来的保守主义倾向。在政策创新过程中,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错误积累经验,才能得出更多宝贵的经验。
3 如何科学构建容错机制
3.1 指向明确
容错免责机制所体现的是“该承担责任的必须承担,不该承担责任的不需承担”,激励干部“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三个区分”明确了三个方面,即在推进改革中因为缺乏经验、前期探索实践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上级还没有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或者为推动发展而产生的无意过失。对这些方面既要包容,也要加紧改正、加强预防。作为创新改革者,要“吃一堑,长一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汲取失败的教训,从而吸取经验为成功做准备。组织要对敢想敢干的干部给予信任和帮助,鼓励他们不要有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在工作中不断地证明自己。“三个区分开来”客观公正地辩别与区分了改革创新中出现错误或失误,明确了哪些失误是符合容错机制的,哪些错误和失误是要受到处罚的,从而了解可探索实践范围。
3.2 程序明确
容错机制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简明的步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创新者敢于真正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建立一套易于操作的容错免责处置程序,从提出想法到最后认定,从申请、核实、暂缓、到最终报备,都需要有明确的受理部门、办理依据和处置时间。科学的容错机制需要有完善的决策机制作为基础。每一个实践项目,都需要在科学的决策机制下,通过集体决策对项目反复研究论证后才能开展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保证下,才能符合“三个区分开来”的标准。决策失误是不属于的容错机制的,只有通过科学决策、集体讨论后出现的偏差或失误才属于这个范畴。
3.3 建立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以及容错机制的良好运转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搭建政府信息平台,有助于实现政府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而提升各级干部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合理、有效的信息平台,可以丰富政府决策的思路和选择,从而及时发现、预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错误,公共政策的质量也就有了更好的保障。高效便捷的政府信息平台也能够吸引其他主体关注和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中,公共政策的社会基础便能得到巩固,进而实现全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目标。
4 建立健全容错的保障机制
4.1 健全防错纠错机制
“容错机制不是简单地宽容错误,它还隐含着少犯错误、纠正错误的功能”①,防错与纠错机制是容错机制得以良好运转的必要保障。事前防错机制,要把集体商议、专家研究、合法性考核确定为决策法定程序,其核心是科学、民主、法治化。事后纠错机制,需要包涵对实践项目的风险认定,对于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以及对应急措施的效果检验等方面。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当政策实施过程中已经初步发现问题时,应当及时纠正偏差,及时采取补救,将政策实施的轨迹改为正确方向。防错机制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对政策创新者最好的保护。
4.2 健全激励督促机制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要“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会议传达的意思是容错机制表面上看是宽容理解错误,但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对干部改革创新的鼓励。激励机制是通过评先评优、奖励考核和任用选拔等激励手段激发干部改革创新。而督促机制则通过对干部不作为,懒作为的监督考核,通过强制手段来督促干部改革创新,两个机制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干部敢于改革创新,因此应该把容错机制与激励机制和督促机制结合在一起,这样与容错机制一起就可以形成既鼓励创新、表扬优秀,也允许尝试、宽容失败的制度搭配。
4.3健全引导保障机制
容错机制实施中除了要谨慎干部将包容错误理解为放纵错误、起不到真正的价值之外,还需要注意制度不落实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引导和评估保障等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对改革创新中有作为有担当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将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党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严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加强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另外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朋友圈、手机app等新型媒体的作用,营造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5 结束语
创新和容错是相互存在互为因果的,不能容忍错误便无法真正的进步。改革创新就是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只有对错误和敢想敢做的干部予以包容和理解,他们才会更加积极的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才能无所畏惧的推动改革的发展。创新的多少是一个时代进步与否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迪生在多次的失败探索之后,才发明了电灯,为那个时代带来了光明。我们只有摆脱僵化的思想束缚和沉重的思想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迸发出伟大的创造力。在改革创新中,容错机制的良性运转也要取决决策、监督、激励机制的保障,只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改革创新的顺利进行。改革创新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领导干部“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的思想就很容易出现“将不用心、兵不用力”的尴尬局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难免会犯错。积极鼓励干部进行改革创新,激发他们的的工作热情,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用合理的机制保证改革创新的快速发展。只有无私无畏地支持和推进改革,才能让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积极投身于改革创新之中,形成百舸争流的改革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美] 托马斯·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M].彭勃等译,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劉靖华. 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 董克用. 公共治理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陈振明. 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张曙光.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