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钩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39例
程清萍 高 山 刘东明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太原030006;1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
中老年人的慢性膝部疼痛,很多是由于髌下脂肪垫损伤引起的。以往,由于诊断不明确,常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疗效不理想。近3年来,笔者在主任医师王瑞恒指导下,采用锋钩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39例中,男3例,女3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2岁;病程3个月~20年。单侧发病18例,双侧发病21例。
1.2 诊断依据 (1)髌尖粗面压痛:患者仰卧,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站立于其右侧,以左拇、食指指端分别按压住髌骨的内外缘推向远侧,使髌尖向前凸出容易触其粗面,右手食指掌侧朝上,指尖针对髌尖粗面与髌骨下1/2段边缘进行适度滑动触压。有脂肪垫损伤者即会引出髌尖剧痛。松开左手,髌骨即自动上移而疼痛缓解,即为本征阳性。(2)髌垫挤压征:患者仰卧,检查者站立于其右侧,以左手拇、食指按压髌底内外缘向远端推挤髌骨,右手握拿患侧足背,以足底面向其近端用力做足背伸动作,此刻髌下脂肪垫被挤进胫股关节面,即引出剧痛,松手后疼痛缓解,是为本征阳性。(3)自觉症状:上下阶梯,上下坡或下蹲时膝部疼痛,下阶梯、下坡时疼痛更甚。
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屈曲膝关节,使足掌平稳放于床上。医者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做皮肤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膝关节腔,针体与皮肤呈45度刺入,达髌韧带下方,先做纵向钩割剥离,然后将钩针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将针体横向倾斜,和韧带平面呈15度角,在髌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钩割剥离,然后将针提至韧带下,向相反方向进针,重复上述手法,将髌下韧带和脂肪垫的另一侧剥离开来。最后出针,针孔处敷创可贴。
在检查时,若发现在髌骨下1/2段边缘下方有压痛点,治疗时应将患肢平放于床上,术者左手拇、食指按住髌底内外缘推向远端,使髌骨下缘向上方微翘,充分暴露痛点,右手持锋钩针在压痛点处进针,针尖达到骨面后行纵向钩割,横向剥离,出针后针孔处敷创可贴。
5~7天治疗1次,3次一疗程,未痊愈者可于1周后行下一疗程。
3 疗效观察经上述治疗1疗程,治愈(膝关节疼痛消失,半年内不复发)28例,有效(膝痛减轻,但劳累、受寒后仍感疼痛,上下阶梯膝部无力)11例,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髌下脂肪垫是膝关节内,滑膜外的一块功能特殊的脂肪组织,呈三角形,位于关节的楔形间隙中,充填胫骨、股骨与髌骨之间的区域,其前缘附着处上起髌尖粗面和髌骨下1/2段边缘,向下沿髌韧带上段的后侧止于髌韧带下囊后壁。因此,髌垫在膝关节活动中起到衬垫、润滑和缓冲关节软骨面磨擦作用,保证膝关节完成正常的功能活动。在正常活动时,膝关节从伸直位到完全屈曲,髌骨在股骨髁上向下滑动7cm。因此,劳累、外伤均可引起脂肪垫内出血、渗出,进而肥厚变性粘连于髌韧带或髌骨下1/2内外侧缘,从而产生临床症状。锋钩针钩割可将粘连灶松解、剥离,因此可在短期见效。
注意事项:术中钩割、剥离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韧带,术后5天针孔不宜着水,以防感染。术后数日内让患者多做患肢的屈伸运动,并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消炎痛3~4天,以防止产生新的粘连。
(收稿日期:1999-06-07,齐淑兰发稿)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太原030006;1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
中老年人的慢性膝部疼痛,很多是由于髌下脂肪垫损伤引起的。以往,由于诊断不明确,常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疗效不理想。近3年来,笔者在主任医师王瑞恒指导下,采用锋钩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疗效满意。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39例中,男3例,女36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2岁;病程3个月~20年。单侧发病18例,双侧发病21例。
1.2 诊断依据 (1)髌尖粗面压痛:患者仰卧,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站立于其右侧,以左拇、食指指端分别按压住髌骨的内外缘推向远侧,使髌尖向前凸出容易触其粗面,右手食指掌侧朝上,指尖针对髌尖粗面与髌骨下1/2段边缘进行适度滑动触压。有脂肪垫损伤者即会引出髌尖剧痛。松开左手,髌骨即自动上移而疼痛缓解,即为本征阳性。(2)髌垫挤压征:患者仰卧,检查者站立于其右侧,以左手拇、食指按压髌底内外缘向远端推挤髌骨,右手握拿患侧足背,以足底面向其近端用力做足背伸动作,此刻髌下脂肪垫被挤进胫股关节面,即引出剧痛,松手后疼痛缓解,是为本征阳性。(3)自觉症状:上下阶梯,上下坡或下蹲时膝部疼痛,下阶梯、下坡时疼痛更甚。
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屈曲膝关节,使足掌平稳放于床上。医者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做皮肤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膝关节腔,针体与皮肤呈45度刺入,达髌韧带下方,先做纵向钩割剥离,然后将钩针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将针体横向倾斜,和韧带平面呈15度角,在髌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钩割剥离,然后将针提至韧带下,向相反方向进针,重复上述手法,将髌下韧带和脂肪垫的另一侧剥离开来。最后出针,针孔处敷创可贴。
在检查时,若发现在髌骨下1/2段边缘下方有压痛点,治疗时应将患肢平放于床上,术者左手拇、食指按住髌底内外缘推向远端,使髌骨下缘向上方微翘,充分暴露痛点,右手持锋钩针在压痛点处进针,针尖达到骨面后行纵向钩割,横向剥离,出针后针孔处敷创可贴。
5~7天治疗1次,3次一疗程,未痊愈者可于1周后行下一疗程。
3 疗效观察经上述治疗1疗程,治愈(膝关节疼痛消失,半年内不复发)28例,有效(膝痛减轻,但劳累、受寒后仍感疼痛,上下阶梯膝部无力)11例,总有效率达100%。
4 讨论髌下脂肪垫是膝关节内,滑膜外的一块功能特殊的脂肪组织,呈三角形,位于关节的楔形间隙中,充填胫骨、股骨与髌骨之间的区域,其前缘附着处上起髌尖粗面和髌骨下1/2段边缘,向下沿髌韧带上段的后侧止于髌韧带下囊后壁。因此,髌垫在膝关节活动中起到衬垫、润滑和缓冲关节软骨面磨擦作用,保证膝关节完成正常的功能活动。在正常活动时,膝关节从伸直位到完全屈曲,髌骨在股骨髁上向下滑动7cm。因此,劳累、外伤均可引起脂肪垫内出血、渗出,进而肥厚变性粘连于髌韧带或髌骨下1/2内外侧缘,从而产生临床症状。锋钩针钩割可将粘连灶松解、剥离,因此可在短期见效。
注意事项:术中钩割、剥离幅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韧带,术后5天针孔不宜着水,以防感染。术后数日内让患者多做患肢的屈伸运动,并口服小剂量地塞米松、消炎痛3~4天,以防止产生新的粘连。
(收稿日期:1999-06-07,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