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方式转变与城市休闲经济发展
吴明华 董喆
相关专家预测,休闲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末休闲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的行业,美国来自休闲产业的税收超过6000亿美元,休闲娱乐、休闲服务、休闲旅行等与休闲相关产业部门的收入已达到1万亿美元;据专家推算,休闲产业为美国创造了相当于25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美就业职业的1/4。虽然我国距离“休闲时代”还有较远的距离,但是城市休闲经济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土壤上悄然兴起,城市休闲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扩大,值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城市休闲经济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
城市休闲经济的概念界定及划分
国外最早研究休闲的学者是凡勃伦(Vablen,1899年),100多年来,西方学者从哲学、时间利用、劳动供给以及家庭生产等角度对休闲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休闲研究,1995年我国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施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三个长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年假期达到114天,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关注,假日休闲经济成为社会热点,2000年8月,中国休闲产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展开,我国休闲经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马惠娣等名家学者的推动,加之2007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有关我国休闲及休闲经济的研究进入活跃期。
在对于休闲概念的界定上,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简单地说,休闲就是人们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性活动。什么是自由时间呢?刘芳喜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考辨,揭示了马克思所论“自由时间”实际上至少包括“从事高级自由活动的时间”和“闲暇时间”两种,前者是“生产型自由时间”,包括人们从事艺术等“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后者是“消费型自由时间”,是人们一天中除去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和家务劳动时间之后剩余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此相对应,休闲的认识自然地分为“生产主义”价值趋向和“消费主义”价值趋向两种,在休闲领域既有生产活动又有消费活动,主要是消费活动。休闲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与创造性,它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休闲经济是人们为满足休闲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总和,当前,休闲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活跃,并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的活跃因素。
研究表明,城市休闲经济已形成以下几个主要的产业类型:一是旅游休闲,如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游艇、高尔夫等;二是文化休闲,如影视演艺、动漫、网络游戏、文化会展等;三是体育休闲,如观看赛事、远足、野营、攀岩、蹦极、滑翔、跳伞等;四是其他休闲,如餐饮、美容等。
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当前,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分工格局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消费需求的贡献率呈持续下降,导致拉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失衡;第二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仍比较落后;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强有力,市场的竞争秩序不够规范,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缓慢,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及现代服务发展仍不充分,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由于梯度推进战略的影响和城乡体制二元结构的积弊,城乡差距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以及创新动力的不足,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的改善进展缓慢。金融危机导致西方经济复苏信心普遍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世界各大势力对资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国家贸易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政府重视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从1995年我国实施五天工作制,到2007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出台,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国民休闲时间享有量就紧跟西方国家。休闲时间增加了,但国民的消费并未达到经济学家们的预期目标,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还相当滞后,而政府对于人们休闲供给和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休闲是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要,从休闲旅游到文化创作,从体育健身到美容美发,城乡居民都有不同形式的休闲需求。鼓励国民参加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而且有助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会拉动内需,增加全体国民的消费。人们的休闲方式和闲暇消费的观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同时人们需要政府提供充裕的公共休闲场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活力。
二是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城市休闲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产生和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引领消费,扩大需求,为现代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服务。城市休闲产业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对于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以休闲旅游为例,我国休闲旅游业产值逐年上升,本身对服务业发展贡献很大,同时休闲旅游对餐饮、酒店、银行、手工工艺、航空、铁路都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发展休闲经济无疑对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休闲产业一般劳动力密集度较高,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休闲产业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多样性特点,服务具有多层次性,这决定了休闲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乘数高,有的还能促进本土本乡就业,发展休闲经济能推动就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乡村休闲项目还能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长时间地建设创新型社会环境。
发展城市休闲经济有利于形成创新型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体育休闲、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活动在培养创新型社会环境发面的作用尤为显著。体育休闲引领人们走向户外,挑战极限,舒展筋骨,活跃思维,增进人们相互了解,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人们的创新思维奠定物质基础;生态旅游促进人们回归自然,留意山水,探索洞穴,关注大海,思考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追问人类的进化变迁,激发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为人们的创新思维点燃火花;文化休闲活动通过文艺创作、艺术设计、文化会展、文化交流、科学考察等形式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人们的艺术创意,整合人们的天才设想,提示人们的创新思维,演变人们的创新思路,形成人们的创新理念。
四是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增长。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必将逐步成为国际主流价值观。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而且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的实质之一是追求绿色GDP,主要核心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城市休闲经济主要有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其他休闲等类型,城市休闲产业均属于低碳产业,政府重视发展休闲经济有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增长,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碳排放压力。以体育休闲业为例,体育休闲业的发展是当代经济持续增长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体育休闲业已深入到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已在相关的社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体育彩票、体育健身休闲等;部分体育休闲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小,但已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体育旅游等。体育休闲业主要属于第三产业,主要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赛事提供服务,普遍具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有利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等特点。因此,人们经常把体育休闲业比喻为“绿色产业”,是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对策
加强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我国城市休闲经济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快速发展的休闲经济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以休闲经济的属性、休闲经济的社会影响力、休闲经济的动力机制、休闲消费行为、休闲产业关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政府应加强对休闲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休闲经济的认识,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休闲活动,促进休闲经济健康发展。
开展全国范围的城市休闲产业分类及普查工作。发展城市休闲经济,需要对休闲及相关产业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指引,摸清休闲产业的家底,由官方提供统计数据。我国应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休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并将休闲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形成制度。
进一步完善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休闲经济的繁荣,休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需要优惠政策加以扶持方能健康成长。实践表明,休闲服务业需要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方面与工业同价,城市休闲产业需要作为新兴产业享受专门的用地指标,休闲服务业需要减免税负。
积极引进国外城市休闲产业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西方国家的休闲经济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休闲产业项目策划、项目推广、经营管理、上市融资、风险规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引进来”,以缩小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于城市休闲经济发展的投入。要推动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就必需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将休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年度工作报告、政府惠民工程、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和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中,加大各级政府对于休闲经济发展的投入。
积极培养城市休闲经济经营管理人才。一是要培训休闲产业领域的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建立休闲产业从业人员业务档案,落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各种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二是高校要培养休闲经济经营管理专才,鼓励高校与休闲企业相结合,建立产、学、研基地,开设休闲经济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三是要引进高端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调整人才结构,广泛吸纳财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注重引进有海外休闲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端人才。
(作者分别系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湖南城市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