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忘的日子
张志如
2008年10月,奥运圣火刚刚熄灭,我接到了参加北京奥运档案整理突击队的任务。带着为奥运做贡献的渴望和激情,我加入到突击队行列之中。
争分夺秒地工作
2008年9月16日,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时,奥运档案工作开始进入倒计时。我们突击队的任务是帮
助各奥运组织机构在10月底前,完成向北京市档案馆移交奥运档案的任务。当时,距离这一目标已不到一个月了,我们每个队员都意识到时间的紧迫,“争分夺秒”成为每个同志的自觉行动。
在北京奥运注册中心,我们曾经历过一场卡片整理的“攻坚战”,这场战斗迅速、快捷、漂亮,使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这里的负责同志把我们带进工作现场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大纸箱子,小山似的堆在屋子中央,里面满满地装着中外奥运工作者注册登记卡片。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卡片按照注册人的职业、国别、姓氏等信息进行层层分类,使之有序、便于查找。这是一项很繁复的工作,其操作原理很像邮局里的分拣。一张卡片要准确进入“最终位置”,需要经过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分拣。由于时间的紧迫,大家减少了交谈,办公室里很安静,有时静得只有“刷刷”的数纸声。虽然天气已转凉了,但大家额头上却沁出了汗水……经过同志们的齐心努力,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万余张卡片的分类任务,我们的工作得到这里部门主管人员的好评。
可贵的执着精神
在国际广播中心,我接触到这里的档案员,她对工作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些反映中外转播商的生活记录:如,每日三餐的食谱、病案记录、药品发放登记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记录,却能为今后查考利用提供宝贵的资料。但这样的记录是怎么收到呢?这位档案员告诉我,奥运档案工作的难点在于“收”,而收的关键在于“勤”。奥运工作之忙超乎寻常,兼职档案人员有时几天都碰不上面,很难“抓住”他们。为防止出现“稍纵即逝”的现象发生,她就“见缝插针”,逢人就宣传。不论在哪里,只要见到兼职档案员,她就催促“归档”。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她每天负责工作人员餐券的发放,发餐券时,只要见到兼职档案员,她就半开玩笑地说:“你不归档,我就不给你餐券。”结果对方都在笑声中答应了。她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成就了奥运档案收集工作。在奥运秘书行政部工作时,我也听到类似的故事,虽然具体情节不同,但同样体现出收集工作的艰难,而她们也正是以这种高度责任感和执著精神工作热情完成了奥运档案的收集任务。
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参加突击队不久,我的母亲就因病住院了。母亲做手术那天,为了工作,我没到场,两个姐姐理解我,主动承担了陪护母亲的义务。一个多小时的手术,我觉得竟是那样的漫长……手术后不久,母亲夜间陪护轮到了我。这对我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每天我要早早出发赶到北四环上班,下班就赶往南城的佑安医院,几天下来就感到有些吃不消,人消瘦得很快。但我也清楚,母亲的病比较重,为她尽孝的机会也不会很多了。是否向单位领导汇报家里的情况,换个同志过来?我开始犹豫起来。但我又不愿意放弃这次为奥运档案做贡献的难得机会。病床上的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奥运档案工作是大事,不要放弃。你不要太挂念我。”母亲的话给我很大鼓励。我好像突然明白:我努力工作,为奥运档案做出贡献,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最大的孝顺,我决定坚持下来。在那些日子里,每个晚上和母亲在一起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们一起分着享奥运的快乐。我给她讲一天里的所见所闻,送给她一些奥运小纪念品,她总是很喜欢,很动情,有时高兴得像个孩子。母亲的快乐驱赶了我一天的疲劳,也鼓舞着我坚持到奥运档案的完成。
在突击队工作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感受了很多,也经受住了这次锻炼和考验。能在奥运档案事业中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日子,我将把它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