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
金海波
摘 要: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本文以浙江丽水市为例,基于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该市生态环境的了解,对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一、丽水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
(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浓厚,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丽水生态环境优良。丽水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素有“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和“华东天然氧吧”等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80.79%和81.62%,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凤阳山和百山祖分别为浙江省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丽水也是“六江之源”,其中被称为丽水“母亲河”的瓯江流回环转、九曲十八湾,如诗如画般淌过丽水大地,犹如八百里画廊描绘着一幅幅优美画卷,美不胜收。根据《浙江省环境质量报告》显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特别是景区的负氧离子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一些景区浓度高达20万个/立方厘米,市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优良天气高达360多天。
丽水文化底蕴深厚。在明清时代,丽水是浙江的“上八府”,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现代丽水人民又创新性地传承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现代元素相互交融、绚丽多彩的“绿谷文化”。丽水三宝——龙泉青瓷、宝剑和青田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丽水摄影、巴比松油画、畲族歌舞、华侨文化等在发展中提升,在传承中创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中国摄影之乡、中国青瓷之乡、中国宝剑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中国根艺之乡、中国廊桥之乡等“国字号”文化名片正逐渐叫响全国。此外,“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乡”等美誉,着实让丽水丰富多彩而蕴藏内涵。
(二)旅游开发理念创新,与大景区联动发展,为发展生态旅游准备好现实条件。
丽水市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家乐综合体”的概念,谋划创建养生养老型、高山避暑型、民俗风情型、参与体验型、乡村民宿型、休闲农庄型等六大类型的农家乐综合体。莲都区诗画利山农家乐综合体、云和县云和湖农家乐综合体、遂昌县烂漫花海清凉高坪农家乐综合体、遂昌县书香遗韵风水长濂农家乐综合体等正式命名为丽水市首批“农家乐综合体”。丽水市创建农家乐综合体模式还荣获了“首届浙江全面小康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2015年,丽水市提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计划,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化工作,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目前,该市有4A级旅游景区18家,旅游景区的建设对乡村旅游(农家乐)拉动作用明显。以遂昌县为例,南尖岩、遂昌金矿、神龙谷等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后,带动了大田、石笋头、茶树坪为代表的景区周边农家乐旅游迅猛发展,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从2007年的14个增至2013年的80 个,农家乐户数从84户增为509 户,从业人员9180人。2013年遂昌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86.56 万人次,同比增长37 %;经营收入17980.85 万元,同比增长 38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遂昌原生态农产品的畅销,七山头土猪、黄泥岭土鸡、金竹山茶油、北界红提等原生态精品农业迅猛发展。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遂昌县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产业来抓,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农家乐生态旅游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亮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全县上下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旅游经济发展核心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三)旅游发展模式多样化,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多种发展可能。
丽水市导入多种模式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为逐渐缓解我市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等发展阶段的矛盾。一是“工商资本”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由工商投资者选择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村民将闲置民房和土地出租给公司获得租金收益,同时可以为公司提供劳务支出获得工资收入。比如,丽水市年利来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通过租赁农房和流转土地,把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旧村改造后的200间民房建成标准型的休闲度假客房,把400亩农田建成荷花观赏区、莲蓬采摘区、农事体验区,实现了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的理想转变。二是“协会+经营户”模式。即通过提高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以协会为经济主体开展经营管理和宣传营销的模式。目前丽水全市已经建立起了市、县、乡、村四级农家乐协会,实现抱团发展,避免了经营户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强了行业管理和自律水平。比如,遂昌县高坪村通过创建村级农家乐协会,并创新性地开展了“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结算”,已连续多年在盛夏来临之前被旅行社预订一空。三是“村+合作社”模式。农家乐乡村旅游合作社是农家乐经营户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社团组织。如龙泉市下樟村村民共同发起组建了丽水市首家农家乐合作社,采用投资入股的方式募集资金发展下樟村民宿业。四是“股份制+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开展合作,以公司形式组织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农户以资源、劳动入股份,配合公司共同开发生态旅游。强有力的公司化运作,推动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规范建设。比如,遂昌县长濂村由村两委牵头,全村上下集体投资入股成立长濂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长濂村古民居古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已成为遂昌乃至丽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典范。同时,该市通过政策创新与公共财政的引导投入,调动了各方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市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丽水生态旅游经济的建议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定位和思路。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题定位和思路应该是:要充分发挥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主题,大力推进高等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景区,树立“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品牌。同时,将文化体验、生态养生、运动休闲、避暑度假作为旅游业发展重点。以“培育生态旅游业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和“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为核心目标,按照生态旅游全域化、旅游发展融合化、旅游休闲智能化的“三化”发展思路,努力使生态旅游业成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丽水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和全国知名的“国家公园”。
(二)突出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深入挖掘丽水市独特的良渚文化、黄帝文化、石雕文化、景宁畲族文化、“五行”文化等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差异化组合的发展模式,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创排优秀文艺演出剧目,加快开发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实现《印象山哈》等一批精品剧目的定期驻场演出。以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推进文化演艺进景区、进酒店、进农家乐,发挥乡村舞台的旅游作用,培育做大旅游演艺市场。加快建设龙泉瓷剑文化创意基地、青田石文化创意基地、云和木玩创意基地、丽水文化创意产业园、景宁县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平台、文化资源的培植平台。努力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新一代手工艺人,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
二是培养人才,提升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要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对于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则应立足长远,尽快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对于普通从业人员,可以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此外,还可以依托阳光工程和农业广播学校等公益性机构,大力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做好远程培训,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是抓好机制建设,创造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的条件。政府能不能考虑成立一个本土文化发展和保护的工作机构,从事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政府出台一些有利于发展和保护本土文化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并给予支持和奖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和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建立本土文化发展和保护基金,开展对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三)谋划好旅游发展整体布局规划
丽水的旅游资源具备了旅游开发的先天因素,自然、民族、历史等要素一应俱全,且多个景点易于形成景区,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注重特色,努力培育生态旅游精品。特色是旅游产品保持顽强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就是需要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三农”文化。全市各县(市、区)要进行全面统筹,实现差异发展,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等发展战略。在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时,要突出农村生产生活形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渔业文化、养生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加快推进“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实现农家乐生态旅游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养”七要素的合理集聚,建成多功能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养生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养生旅游集聚区。
二是推进融合,实现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水利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等,通过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依托农家、连接户外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和模式,并通过户外休闲运动、乡土娱乐活动以及参与性的劳动体验活动等,推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同时,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紧紧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定位,将养生元素融入生态旅游产品,让人们在休闲旅游的同时得以养生,符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三是加强保护,做足生态旅游特色文章。生态旅游主要面向城市居民,突出“乡村”特色,尽量消除“乡村城市化”。一方面要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保持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比重,使农村回归它最质朴的美丽。另一方面要保护和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要培养生态旅游接待地的居民对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确保传统核心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避免资源的简单粗放使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四)多措并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方位推进丽水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要努力实现在思想认识、发展理念、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共识。在认识层面上,要从增加农民收入的副业,向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名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转变,加强发展的紧迫感。在政府领导层面上,要从部门工作,向提升为政府一把手工程转变,营造大谋划、大统筹、大产业、大整合、大平台、大建设、大合唱、大发展、大旅游的良好氛围。在政府扶持方式上,要从注重点上扶持,向产业扶持转变,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遂昌乡村旅游的快速崛起,“全民集智办旅游,全民合力营造环境”的做法值得借鉴。龙泉市委、市政府将38个村作为新一批农家乐特色村进行打造,36个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出任38个村的“第一书记”。在帮扶过程中,龙泉市各部门及“第一书记”认真谋划,积极创新思路和举措,形成了一些较好的做法,推动了农家乐特色村快速、全面的提升,也值得学习。
二是规划引领,在打造“第一支柱产业”中凸显支柱作用。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要起主导作用,要成立区域协调机制、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对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在制定政策规划、把握方向、搞好服务,实现旅游资源要素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经营权则交由市场运作。根据发展定位,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纳入建设整体规划,制订出契合实际的乡村旅游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突出一县一主题、一县一特色,着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同时,加快建立乡村旅游法规体系,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旅游地规划与建设条例》《乡村旅游经营者上岗管理条例》《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条例》等配套措施,引导村旅游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梁细弟.加快丽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0.
[2]葛学斌.立足小山村 发展大产业—遂昌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实践与思考[R].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0.
[3] 卢子跃.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R].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3.
[4]市旅游局.群策群力,打造“丽水生活方式”体验区[G].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