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中国高校的抉择

白宇飞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多维度的。面对新一轮在线教育浪潮,中国高校需要站在教育全局与大学生存的高度,正确看待MOOC,全面理解MOOC,积极发展MOOC。展望未来,尽管MOOC无法彻底取代传统高等教育,但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有可能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值得中国高校进行探索。
关键词:MOOC;高等教育;中国高校;前景
伴随着Udacity、Coursera的破茧而出和edX的正式上线,2012年成为名副其实的MOOC元年。2015年初, Udacity、Coursera、edX三大标志性MOOC平台容纳的大学数量、提供的课程规模、注册的学生人数已超过百所、千门和千万。
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性高等教育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将MOOC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知名媒体人托马斯·弗里德曼坦言“没有什么具有MOOC如此大的潜力,能让我们重新构想高等教育”。American Interest杂志甚至预测“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
那么,MOOC对高等教育有何影响?面对MOOC浪潮,中国高校应该如何抉择? 展望未来,MOOC到底何去何从?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认真回答、深入思考。
解码MOOC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实质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以短小趣味、互动共享、限时开放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1.短小趣味。MOOC的讲授内容主要以短视频形式呈现,每个视频通常对应一个知识点,时间约为5分钟~15分钟,期间一般会穿插以选择、判断为主要题型的即时测试题,只有正确回答,才能“通关”,进入后续的学习。短视频与类游戏化内嵌式检测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充分满足了数字土著们的视听接收需求,而且也非常符合人脑认知和教育心理学规律,故而十分有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并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2.互动共享。互动是MOOC与之前所有的在线教育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种形式。具体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就遇到的任何问题在课程专属的讨论区或学习论坛上发帖,通过彼此互助讨论解决相关难题—因为大规模学习者同时在线,所以多数提问往往会在极短时间内得到海量回复;同时,教师会筛选提问集中且意义较大的问题,以文字整理或视频录制形式进行系统解读,即一对多的异步互动;一些课程教师还提供每周两小时左右的论坛在线时间,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实时互动。此外,不仅教师的教学资料,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资料、学习体验也都可以通过在线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与共享的结合,一方面,将原本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素未谋面的学习者紧密相连,使得彼此距离缩短至鼠标的一“击”之遥,把虚拟的学习环境营造成一个氛围热烈的盛大聚会,24小时不间断地相互交流、彼此启发;另一方面,在互动和共享的过程中,师生也能够“各取所需”,进而有的放矢地改进教与学。
3.限时开放。限时开放是指多数MOOC平台上的课程都以周为时间节点组织和开展教学,且有明确的开课、结课时间,学习者需要根据每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在既定的开放时段内进行学习和在线提交作业(在截止日期后提交会影响分数),并参加期中和期末在线考试(作业和考试分数的确定主要以机器自动评分、同伴互评等方式获得)。只有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习、完成作业、通过考试的求学者才能最终获得学分或结课证书。实践证明:MOOC的限时开放性既可以让学习者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节奏,也能够增加学习者的参与感,从而助其相对顺利地完成课程的学习。
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从全球高等教育来看,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MOOC可以切实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和成本,能够实质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进程。因此,有机会改变人类历史上长期难以解决的教育不公问题,有希望缩小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教育鸿沟。另一方面,MOOC的快速发展,也注定会加剧高校间的跨国竞争,每个高校既有的声誉和影响力,对MOOC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多少,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地位产生影响,全球高等教育的版图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改变甚至重塑。
从一国高等教育来看,MOOC的推广, 能够集聚各所高校的学科优势,为整个社会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与规模效益,在拓展高等教育边界的同时,助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从高校来看,首先,MOOC会虚化大学的地理界限,大学校园将从纯粹的实体校园转为虚实结合的共同体。大学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教学活动都将在虚拟校园中进行,借助互联网与各类移动终端,教育教学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亦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其次,MOOC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在MOOC时代,任何一门课程的准备和运行都不可能简单地由一位或几位主讲教师来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分工明确、配合紧密的支持团队来处理包括从信息的发布、课程的录制到音视频的剪辑、上传,再到类游戏化测试的嵌入、同伴互评的创设以及论坛或讨论区的管理等遍及教学全过程的一系列事务。因此,与传统课程阶段的主讲教师构成师资队伍全部的单一结构相比,MOOC课程的师资队伍具有“主讲教师+教辅人员+技术人员”的多元化特征。当然,基于MOOC “全球覆盖性”的考虑,未来也可能会出现相同课程的师资队伍特征在不同大学间显著区分的现象,即当某门课程由来自若干代表性大学的师资队伍所“垄断”时,那么这些代表性大学之外的其他大学该门课程的师资队伍又会演变为教辅人员构成全部的另类单一结构,尽管此时的教辅人员很可能就是该门课程曾经的本校主讲教师。再次,MOOC将动摇高校现行教学考评体系的根基,可以预期,随着教学大纲被重构、授课方式被颠覆、在线测验取代线下考试,进而师资队伍结构特征发生改变之后,大学曾经的课堂质量标准与教学考评体系自然就会难以为继,需要与此相应地进行革新。
从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来看,无论是短视频授课、内嵌式检测还是生生在线互动、师生在线互动或是同伴互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难以想象的。由此可见,以短小趣味、互动共享、限时开放为基本特征的MOOC其实是将高校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时代。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MOOC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扬弃,并很可能极具生命力。
从高等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MOOC给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不仅可以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不受学校、国别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中,用自主的手段或设备,突破时空限制,摆脱教师的“控制”与书本的“束缚”,自主学习“定制”课程,从而掀起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革命,加速科学学习、兴趣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的实现。
中国高校为何必须要做MOOC?
作为在线教育2.0时代到来的标志,MOOC一出场,便在北美掀起滔天巨浪,从斯坦福、伯克利到麻省理工、哈佛,再到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这些顶尖大学的校长、教授无一不对MOOC重视至极并为之“挥金如土”。应该说,这些高等教育先锋之所以对MOOC充满热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长期以来对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极为敏感,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已经不约而同地意识到,MOOC极有可能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高等教育革命,而这场革命在深刻变革知识传授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路径的同时,在显著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扁平化扩散的同时,也将加剧大学与大学、机构与机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传统的座次排名可能被改变,既有的江湖地位可能被动摇,宝贵的学生资源可能会流失。因此,面对MOOC,谁也不想错过,谁也不敢错过,只有勇往直前。
同样基于此,中国高校更应该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思维,能够站在教育全局与大学生存的高度,正确看待MOOC,全面理解MOOC。首先,自MOOC元年至今,MOOC在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引发的变革已经陆续显现,产生的积极效应正愈加被认可,如果对MOOC还有争议,应该集中在其所产生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非是否开展MOOC。其次,身处大数据时代,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探究教育领域的诸多奥秘,通过对教育过程大量、可靠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教育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将大幅提高,每一所主动参与MOOC的大学都有可能成为教育过程“黑匣子”的先行解密者与教育规律的主动把握者,且注定成为这些历史性成果的首批见证者与分享者。最后,借助互联网与各类移动终端,MOOC资源能够被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这些资源主要是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但也包括贯穿其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价值主张和意识形态。对于先入优势和后进壁垒均十分显著的MOOC,越早进入的高校就越容易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成为大量优质课程的提供者;越早进入的国家就越容易占据思想文化宣传的主导地位,便于向全球推广自己的价值理念,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反之,越晚进入就越难打开局面,继而成为既有MOOC资源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无论是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教育研究演进历程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中国高校及其课程的国际影响力与全球竞争力的角度,以及从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优秀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角度,发展MOOC都是中国高校的必然选择。
MOOC的前景判断
过去三年,在美欧名校的示范效应、知名媒体的海量报道、商业航母的大笔投资之共同作用下,MOOC呈现“井喷”发展的态势。MOOC平台的数量和平台上的课程规模持续急速扩张。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MOOC热潮,人们对MOOC的前景愈加看好,乐观的情绪不断蔓延,诸如“XX比例的大学将因MOOC而消失”“MOOC将彻底替代传统高等教育”的论调也开始出现并还小有市场。那么,MOOC的前景到底如何,其真的会导致大学消失、替代传统高等教育吗?如前所述,作为一种极具革命性的在线教育模式,MOOC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或即将于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公平的促进、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模式的创新、学习模式的再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很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从这个角度而言,高等教育界自然没有理由停止或放缓MOOC前行的脚步,而是应该继续加大力量研究MOOC、建好MOOC。另一方面,对于MOOC,我们在给予其高度评价的同时,也需要清晰认识其自身的缺陷和局限,不能无限地放大其功能与价值—抛开课程整体完成率偏低、商业模式尚不明朗、知识产权保护欠佳、所获证书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MOOC在“育人”方面的局限性就决定了其难以取代高校与传统高等教育。
首先,大学既包括看得见的大师、大楼和大树,也有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时时感受的人文氛围,正是在这样一种软硬相容的不可复制的环境中,学生的学术功底不断扎实、独立思想日益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渐进树立。作为一种在线教育模式,MOOC固然可以传播信息、传递知识、传承文化,却难使学生在被浸润的过程中,有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亦难使学生在受熏陶的同时被正确引导、明辨是非。
其次,众所周知,大学对于学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现实大学生活中,学生们都希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渴求获得来自教师或集体的鼓励与认同,期待在集体学习生活中体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事实证明:多数人职业发展所必备的,如人际交往、协作沟通、团队领导等基本能力;如自信乐观、坚韧进取、诚实守信等重要品质都是在大学期间形成的,大学生活被多数人视为人生最重要的成长经历。难以想象,这样的经历离开了大学、仅靠MOOC还能再现。
最后,就高等教育的教与学而言,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内容与形式并非都预先设定、固化不变。授课中教师的灵感突发可能会催生一个精彩无比的教学案例,互动中学生的答非所问可能让教师顺口“溜出”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随机出现的师生共鸣则可能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求学经历。不言而喻,这些没有进入教学大纲但又意义非凡的所谓隐性知识及其所带来的微妙体验只可能产生在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中,非MOOC所能实现。
综而述之,对于MOOC的前景我们可以作如下判断:第一,MOOC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是迄今为止在线教育领域的最先进形式,自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第二,现阶段的MOOC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育人”方面的局限性决定了其无法彻底取代传统高等教育,“大学消失论”并不成立;第三,理论上,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值得探索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有可能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一种主流模式。
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基于‘慕课发展的大学生思想与行为接受取向研究”(项目批准号:14JDSZ202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5).
[2]李亮.MOOC发展的国家政策支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5).
[3]李曼丽,张羽,叶赋桂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