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

    魏伶俐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灾难和故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说“千年虫”事件和“9.11”事件引起了国内对灾难恢复的关注的话,那么2008年我国的特大雪灾和特大地震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容灾刻不容缓!尤其是作为永久保存政府信息、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档案馆,更有义务尽快建立起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灾备中心),确保灾难来临时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本文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中规定的灾备工作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档案事业的特点及现状,借鉴国内已建灾备中心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以期对我国档案信息灾难备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档案馆(室)接收的电子文件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底,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电子文件数量已超过100万张(盘),保存在各单位档案室尚未移交的电子文件数量已超过300万张(盘),并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激增;与电子文件相比,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已超过2.5亿卷,随着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馆藏其他载体档案数字化产生的数字档案更是呈几何数增长,在一定时期内远高于电子文件的增长。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档案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更是给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严峻的当属安全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灾难备份措施,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必将导致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建立灾备中心,确保灾难来临时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

    但是灾备中心是一项投入成本大、利用率低、人才密集、技术集中、高度可用的系统工程,如何合理规划容灾方案、制定容灾策略、选择容灾模式,提高档案信息系统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灾难打击和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档案部门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已经开展的灾备中心建设情况来看,8大纵向行业(银行、电信、税务等)都在业务大集中的基础上统一筹建了全国性的容灾备份中心,成功案例较多;很多省、地(市)级政府也于几年前开始了统一建设电子政府容灾备份中心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这些经验,采用“统一建设灾备中心”的模式,由国家档案局统一协调,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无论从投资、管理还是应急等方面都是档案馆灾备中心建设的理想模式。

    二、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构建模式

    灾备中心的构建模式主要有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自建模式可控性强、安全程度高,但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专业技术要求高;外包模式一次性投入小、专业化程度高,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灾备市场还很不完善,缺乏具体的外包规范和准人制度,灾备服务商的水平良莠不齐,存在信息系统失控、档案信息外泄等重大风险。

    档案系统的应用软件和数据都非常专业,尤其是档案数据,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部门,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内含大量保密信息,一旦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选择外包的灾备方式风险太大,基本不可行。但是档案部门经费有限、技术力量薄弱、高级管理人员缺乏,采取自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灾备建设的需求,结合档案界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最好是在自建的基础上结合少量外包的方式,将部分技术外包给灾备服务商,核心业务则由档案部门自行建设。这样既可以保证灾备中心的技术先进性和持续性,又能防止档案信息的外泄,同时还能降低建设成本。

    三、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选址

    选择合适的地址是灾备中心建设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灾备中心是为了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档案业务的连续性而建的,一旦灾备中心选址不当,则会使其自身面临风险,又何谈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安全程度高、维护方便、成本合理的地址建设灾备中心。灾备中心的选址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地理条件优越:远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远离重大军事目标及重大工程等;

    (2)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水电气供应、通信、消防等市政设施齐备;

    (3)周边环境清洁: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建设成本合理:土地、税收、人力、水电气、系统运营及其他消费成本低廉等。

    按照上述要素进行衡量,不难发现:如果选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高科技人才等条件比较优越,但其产生的巨额成本是难以承受的;如果选择小型城市,成本固然会下降,但其配套设施、高科技人才资源明显难以满足灾备中心的需求。

    通过对我国各地的综合分析,结合已建灾备中心的经验,西安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

    (1)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西安远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历史上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记录,去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也未对其造成大的影响;

    (2)拥有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据有关调查显示,西安综合科技实力位于全国第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人才供应充足、稳定;

    (3)拥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西安是西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水、电、网络等资源充足,道路、消防等配套设施完善;

    (4)拥有高效的综合成本优势:西安在土地使用价格、人力资源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强大的优势。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国内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西安高新区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数据灾备中心基地的发展战略,并采取了切实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培训费补贴等,加快了该行业的发展。2007年6月,中国灾难恢复行业的领军企业——万国数据有限公司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将在西安投资1.5亿美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据/灾备中心。由此可见,西安有着巨大的优势和能力来承担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

    四、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内容

    根据国信办《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的规定,我国的灾难恢复划分为六个等级。第1级要求数据介质异地存放;第2级要求数据介质异地存放、具有灾备中心场地;第3级要求灾备中心场地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网络通信系统;第4级要求通过网络将部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灾备中心;第5级要求灾备中心具有实时数据备份能力;第6级要求实现零数据丢失。等级越高,数据备份能力、数据恢复能力就越强,成本也就越高。

    我国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近4000个,各级各类档案室1.8万多个。这些档案机构规模不一、馆藏档案的重要程度不一,对灾备的需求各有差异;同时,由于灾备系统投资较大,使用概率较低,只使用一种灾备方案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对各个档案馆的规模、馆藏档案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的恢复需求(最短恢复时间和允许丢失的数据量)等进行研究,结合总体投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率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计算,针对不同的灾备需求,制定出多种层次的灾备方案,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收益。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使用频率高、时效性要求高的档案数据,如涉及民生的档案等,不仅要保障数据的安全,还必须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使用,即要采用较高的灾难恢复等级;

    2、对珍贵的、使用频率较低的档案数据,则可在保障数据完整和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数据恢复时间的要求;

    3、对那些使用率极低、需要永久保藏的档案数据则可以忽略数据恢复时间要求,甚至只做数据异地备份即可。

    总之,通过集中统一的方式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是目前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能够采用的最理想、最有效模式,能够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系统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灾难和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和及时恢复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档案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王向华:《西安全力打造中国数据中心基地》,《陕西日报》,2007年6月29日。

    3、陈洪涛:《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的建设与选址》,“2007年中国企业级数据中心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专题演讲,http://www.ccwresearch.com.cn/store/article_con—tent.asp。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