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齐柳
摘要:受社会环境变迁,社会主流价值观变化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以及就业价值取向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征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观 稳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形势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充斥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就业观念与学生就业直接挂钩,为了解决如今的就业难问题,做好学生的就业管理,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1.1 对稳定工作的追求
纵观现今的毕业学生流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读研或者是考公务员。经过研究发现,一些学生考研的理由并不是为了深入地进行学术专研,而仅仅是不想过早步入社会。而对于考公务员的学生来说,支持其参加公考的理由则是公务员的待遇好、工作稳定。可以发现,现阶段学生的就业更倾向于找一份稳定工作,但是考研与考公务员的一大特征就是竞争力非常大,近几年参加公考的人数屡破新高,常常出现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令人堪忧。另外,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观念,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较窄的求职途径,从而出现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情况。这不但不利于我国就业活动的规划与完善,同时更不利于学生实现精准、高效就业。
1.2 就业期望值偏高
现阶段,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人数也直线上升,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大学生本身的竞争力却越来越弱。一些学生对于就业形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身的认知也不充分,因此在就业时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造成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服务意识不足,也无法吃苦,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村镇地区的岗位根本不考虑,对于条件较为严苛、工资较低、环境较差的岗位则直接放弃。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就业目的地喜欢选择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直接造成了就业人口流向的结构失衡。也正是在这种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下,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1]就业期望高还表现在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上,一些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择业精神,经常会出现报酬低的工作不想干,报酬高的工作干不了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家庭依赖过于强烈,所以出现了啃老情况,更是进一步阻碍了就业率的提升。
1.3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当前,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坐办公室或者从事脑力劳动,从事设计类、文字类、后勤类等较为轻松的工作。对于销售类、生产类以及车间工作则不予考虑,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身份。這就导致了学生择业方向与企业的招聘意向有较大的差距,导致了许多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就算找到了工作,后期流失率也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表现在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精神,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想着要放弃。而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的实际要求也不够严格,并没有像用人单位那样去严格要求学生,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一下变得不习惯周边环境的压力,其就业流失率较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1.4 创业意识较高,创业能力不足
现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再加上政策的鼓励扶持,以及各大高校对创业的宣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纵观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不难发现,大学生创业多为网店电商,对于农业板块、新兴产业板块等涉及较少。创业前期缺乏指导,后续乏力,企业孵化的概率较低,抗压能力较差。大多数创业学生都是一时头脑发热,缺乏长期规划,缺乏对市场的深刻认知,因此创业项目很难存活。[2]另外,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其本身就需要具有长期的规划以及一定的市场观察能力,一些学生缺乏合作能力与实践精神,在工作中也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再加上实际操作起来,企业的运营困难重重,每一个困难都有可能打败创业者,所以最后能够成功的屈指可数。
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对策
2.1 政府需要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
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让高校与企业、中介单位与政府机构、法律服务与社会救援机制和公共服务机构共同的参与到高校就业体系中,建立一个立体全面的就业指导机制。在这其中,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就业生提供政策扶持和政策优待,充分发挥自身供给职能,对高校就业进行宏观指导,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来对就业市场进行均衡和调控。其次,社会中介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就业信息的流通速率,为高校人才的流动提供信息保障。最后,企业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高效就业中来,接收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对就业人才进行吸收和分流,减缓就业压力。校方、企业、社会中介、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需要参与到就业指导中来,通过这种立体的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来缓解当前的就业紧张局势。[3]
2.2 从高校内部出发,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教学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进行教学改革,既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又要满足现在的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到职场,进行角色的切换。另外,高校也需要重构课程体系,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从根源上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教学计划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教学的改革,切实地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职场。其次,高校还需要积极地举办校招会、宣讲会,与社会中介机构做好对接,做好毕业生的营销工作。[4]并且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以及后续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通过对就业信息的反馈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最后,要做好学生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创业。
2.3 家庭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家长要转变传统求稳和官本位的思想观念,要教育子女相信行行出状元,更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子女,要让子女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要积极教育子女脚踏实地,从基层和一线做起,不要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在遇到挫折时也要先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尽量去克服,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与精神。另外,一些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学生,可能还会出现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考虑过多的情况,不敢实践以及过分理想化都是正确就业价值观念的大敌。在就业指导与家庭教育环节当中,都应该给孩子灌输“合适”的基本理念,既要认识到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做自己想做、能做和该做的工作。在薪资待遇等方面不应要求太过于苛刻,减少亲戚之间的攀比,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职业选择环境,通过家庭支持与信任的方式来让子女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职业,这不但是父母为子女做出的贡献,更是实现子女人生价值的关键。
2.4学生自己要认识到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性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规划角度上来看,作为正确就业观念的最大受益者,学生自身应该通过主动学习与认知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正确择业观念的学习与感悟,从而体现职业教育观念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通過脚踏实地地完成阶段性任务,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张,就业局势也愈加紧张。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缓解就业压力,就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从全局出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的高效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本文也试着从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职能,高校自身加强教学改革与引导工作,家庭教育当中为子女灌输正确的、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念等角度对于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纠正与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择业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其实现人生价值与目标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常素枝.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5(2):71- 73.
[2] 徐静娴.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 品牌(下半月),2016(09):299- 300.
[3] 张佳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贵州高校“90后”大学生为例[J].法制博览,2016(11):284- 286.
[4] 杨琳,张新岭.文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引导对策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7):100- 102,104.
摘要:受社会环境变迁,社会主流价值观变化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以及就业价值取向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根据相关文献,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征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观 稳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形势也有了较大的转变。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充斥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影响着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就业观念与学生就业直接挂钩,为了解决如今的就业难问题,做好学生的就业管理,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1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1.1 对稳定工作的追求
纵观现今的毕业学生流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读研或者是考公务员。经过研究发现,一些学生考研的理由并不是为了深入地进行学术专研,而仅仅是不想过早步入社会。而对于考公务员的学生来说,支持其参加公考的理由则是公务员的待遇好、工作稳定。可以发现,现阶段学生的就业更倾向于找一份稳定工作,但是考研与考公务员的一大特征就是竞争力非常大,近几年参加公考的人数屡破新高,常常出现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令人堪忧。另外,过于追求工作的稳定性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观念,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稳定的工作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较窄的求职途径,从而出现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情况。这不但不利于我国就业活动的规划与完善,同时更不利于学生实现精准、高效就业。
1.2 就业期望值偏高
现阶段,随着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人数也直线上升,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大学生本身的竞争力却越来越弱。一些学生对于就业形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身的认知也不充分,因此在就业时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造成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另外,由于学生的服务意识不足,也无法吃苦,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村镇地区的岗位根本不考虑,对于条件较为严苛、工资较低、环境较差的岗位则直接放弃。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就业目的地喜欢选择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直接造成了就业人口流向的结构失衡。也正是在这种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下,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1]就业期望高还表现在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上,一些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择业精神,经常会出现报酬低的工作不想干,报酬高的工作干不了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家庭依赖过于强烈,所以出现了啃老情况,更是进一步阻碍了就业率的提升。
1.3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当前,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坐办公室或者从事脑力劳动,从事设计类、文字类、后勤类等较为轻松的工作。对于销售类、生产类以及车间工作则不予考虑,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身份。這就导致了学生择业方向与企业的招聘意向有较大的差距,导致了许多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就算找到了工作,后期流失率也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表现在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精神,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就想着要放弃。而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的实际要求也不够严格,并没有像用人单位那样去严格要求学生,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一下变得不习惯周边环境的压力,其就业流失率较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1.4 创业意识较高,创业能力不足
现阶段,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再加上政策的鼓励扶持,以及各大高校对创业的宣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纵观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不难发现,大学生创业多为网店电商,对于农业板块、新兴产业板块等涉及较少。创业前期缺乏指导,后续乏力,企业孵化的概率较低,抗压能力较差。大多数创业学生都是一时头脑发热,缺乏长期规划,缺乏对市场的深刻认知,因此创业项目很难存活。[2]另外,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其本身就需要具有长期的规划以及一定的市场观察能力,一些学生缺乏合作能力与实践精神,在工作中也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再加上实际操作起来,企业的运营困难重重,每一个困难都有可能打败创业者,所以最后能够成功的屈指可数。
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对策
2.1 政府需要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
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就业保障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让高校与企业、中介单位与政府机构、法律服务与社会救援机制和公共服务机构共同的参与到高校就业体系中,建立一个立体全面的就业指导机制。在这其中,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高校就业生提供政策扶持和政策优待,充分发挥自身供给职能,对高校就业进行宏观指导,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来对就业市场进行均衡和调控。其次,社会中介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就业信息的流通速率,为高校人才的流动提供信息保障。最后,企业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高效就业中来,接收人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对就业人才进行吸收和分流,减缓就业压力。校方、企业、社会中介、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需要参与到就业指导中来,通过这种立体的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来缓解当前的就业紧张局势。[3]
2.2 从高校内部出发,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教学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来进行教学改革,既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又要满足现在的行业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到职场,进行角色的切换。另外,高校也需要重构课程体系,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从根源上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教学计划的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目标,进行教学的改革,切实地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职场。其次,高校还需要积极地举办校招会、宣讲会,与社会中介机构做好对接,做好毕业生的营销工作。[4]并且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方向以及后续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通过对就业信息的反馈来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最后,要做好学生的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创业。
2.3 家庭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家长要转变传统求稳和官本位的思想观念,要教育子女相信行行出状元,更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子女,要让子女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要积极教育子女脚踏实地,从基层和一线做起,不要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在遇到挫折时也要先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尽量去克服,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与精神。另外,一些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学生,可能还会出现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考虑过多的情况,不敢实践以及过分理想化都是正确就业价值观念的大敌。在就业指导与家庭教育环节当中,都应该给孩子灌输“合适”的基本理念,既要认识到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做自己想做、能做和该做的工作。在薪资待遇等方面不应要求太过于苛刻,减少亲戚之间的攀比,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职业选择环境,通过家庭支持与信任的方式来让子女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职业,这不但是父母为子女做出的贡献,更是实现子女人生价值的关键。
2.4学生自己要认识到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性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规划角度上来看,作为正确就业观念的最大受益者,学生自身应该通过主动学习与认知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正确择业观念的学习与感悟,从而体现职业教育观念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通過脚踏实地地完成阶段性任务,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张,就业局势也愈加紧张。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缓解就业压力,就必须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从全局出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的高效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本文也试着从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职能,高校自身加强教学改革与引导工作,家庭教育当中为子女灌输正确的、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念等角度对于高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纠正与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择业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其实现人生价值与目标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常素枝.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分析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5(2):71- 73.
[2] 徐静娴.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 品牌(下半月),2016(09):299- 300.
[3] 张佳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贵州高校“90后”大学生为例[J].法制博览,2016(11):284- 286.
[4] 杨琳,张新岭.文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引导对策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7):100- 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