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崔友艳

    

    摘 要:围绕中小学的科技校本课程内容开发的系列科学课程已成为科技馆公益事业的一项特色性科教活动,本文通过“认识我们的身体”系列科学课程中“认识我们的消化系统”这一案例,阐述其活动过程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特色课程; 跨界; 融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99-002

    科学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学校课程,按主体分类,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很多学校已将开展有效的科普创新活动列为校本课程的特色,此课程的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科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

    科学普及与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轨道,科技馆作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社会活动场所,常年通过实物展品向参观者普及直观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发展中的科技热点。近几年来,也依托于中小学校的学校课程,将科技馆公益事业活动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充分交流。以科普实验、科普剧、科普讲座等各种特色专题活动的模式走入学校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教活动。

    我作为一名科技馆科普工作者,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普事业的宣教和课程开发设计研究。本篇将围绕学校科普校本课程,并结合苏教版《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将精心设计、培育、应用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科普教程“认识我们人体”系列课程之“认识我们的消化系统”这一课程与大家一同分享探讨。

    一、设计思路和学情、策略分析

    江苏省科学技术馆五大主题展区之一是“生命健康”展区,它所展示的展品主要涉及人体结构和功能,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例如:“心脏”“人体骨骼”“人体全身模型”“循环系统模型”等,一直都受到观众、尤其是老年和青少年的欢迎,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跟他们交流,发现老年人大都关心与自身健康有关的知识,而青少年则对身体中那些“看不到的人体内脏器官”充满好奇。

    为了更好地利用“生命健康”展区的展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和普及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我们基于这一展区的展品,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苏教版《生物学》的课程内容,开发了题为《认识我们的身体》的系列科学课程和科普讲座。《认识我们的消化系统》就是其中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生命科学学习学段目标:“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课程内容,并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的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课程内容,以六、七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发的具有科技馆特色的科学课程。

    本课程的对象是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都处于青春期,共同表现是“自我意识增强”,且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对自己的身体构造也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抽象思维相应的表现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多是靠具象思维来支撑、对待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更倾向于动手体验、不断探究,以及分享交流。

    针对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分析、动手探究、分享交流,并结合老师讲授的方式展开。

    二、课程活动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描述人体主要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测量出自己消化道的大概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动嘴说、动脑想、动手贴、合作测量”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用“拼盘叠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对抽象思维的概括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

    2.保持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实践,通过探究体验获得学习的乐趣;

    3.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学会尊重他人。

    三、课程活动的物資准备和铺垫

    课程活动开展前表述相关知识点、活动过程以及效果目标并预先配备以下人员与材料:

    四、活动实施过程

    借助科技馆现有展区展品,引申出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的“消化系统”,在科技馆科学剧场内开展40人之内或15组亲子家庭的科学活动,或在40人学生教室分15-20组开展。

    实施过程中以“一问、二摸、三贴、四比对打分、五测量”为主线递进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全过程动手参与进行。

    (一)创设情境,引出活动主题

    让同学们吃点饼干,老师展示展品“人体全身模型”图片,和同学们轻松交谈引出“一问”。

    师:你们刚吃下的饼干会在展品图片上路过哪几个器官?

    生:口腔、胃、大肠、小肠、食道等。

    师:很好,那你们动手摸一摸这些器官所在自己身体的大概位置,引出“二摸”。

    设计意图:活动开始情境的创设极为重要,在第一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什么要给学生们吃点饼干,因为我们和他们是第一次见面,吃点东西立竿见影的收获到学生的好感,再者在他们吃饼干的时候,让他们通过展品照片回忆和思考“饼干去了哪里?经过了哪里?”顺理成章的引出活动主题“认识我们的消化系统”。

    (二)展开深入探究

    老师讲授部分理论知识:比如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和主要消化器官的大概位置。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按照人体轮廓图,并在三分钟内“贴”完人体主要消化器官(唾液腺、食道、胃、肝、胰腺和肠道),完成“三贴”。

    设计意图:这一步相对于六七年级的学生难度也不小,主要考察学生在生活中和学校里,对消化道系统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累积程度。

    (三)分享探究成果

    学生贴完后两两互换,按照屏幕上显示的标准答案和分值(唾液腺10分、食管10分、胰腺10分、肝20分、胃20分、肠道30分)进行打分,并选出不同分值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流,这种“比赛”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更有挑战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四比对、打分”。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显示正确答案,学生两两互换比对打分,这种对知识理解的叠加能让学生加深记忆。

    (三)完成重难点解析

    老师通过展示教具讲授消化器官的主要功能,引申出内脏器官的“喜恶”:比如食道“怕过冷过烫”;胃“怕生、怕凉、怕吃撑”;胰腺肠道怕“暴饮暴食”;肝怕“肥胖、熬夜”等,并可以列举一些“名人”的饮食作息习惯和相应得病情况,说明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的重要性,借此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巩固提升,情感升华

    老师抛出疑问,发放材料,学生两两合作测量自己的消化道大概长度,这是“五测量”。再请出一组,将测量出的消化道长度用不同颜色的丝带量出并进行对比,加深孩子们的理解和认知,在学生们的惊讶中(感叹自己消化道的长度)引出本次课程的情感升华:避免熬夜、不暴饮暴食、适当锻炼,从现在起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五、课程活动评价与思考

    本系列课程两年来在科技馆内和校园累计实施近百次,受众近三千人次。现将我们对三方“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专家”的随访摘录如下:

    (一)课程结束后,我们会对学生进行课堂随访。反馈集中体现为:探究过程样式新颖有趣,部分同学对《认识我们的身体》的系列课程表现出兴趣,并来到馆内继续参加活动。

    (二)和亲子家庭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有些“要点”是他们忽略的或即使说了孩子们也不理解和认可,在他们参加活动后,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本课程在南京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半学期实施过若干课时,生物老师认为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科学知识,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为他们下学期第四单元第九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2018年11月14日—16日第三屆长三角校外教育教师学术研讨活动中,因本案例课程紧密融合跨界、融合、创新主题,向与会专家和学科教师全面展示,获得高度的认可和评价。

    六、结语

    针对于受众对象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感悟能力差异,结合社会活动热点、学生课本知识点研发并实施相关科教课程已经成为科技馆展教发展的一项特色。

    让流动科技展品融入社会各行业,让科技课程融入校园教程,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实施和前行。作为科普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也坚信,通过不断的进取和开拓创新,科技馆校外课程的开发应用实践一定会更加成熟和璀璨,越来越多精彩的特色课程活动打造和推广也一定会为全国科技馆科教事业增添一道美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汪忠主编.苏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