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路径

陈国军
摘要:在网络信息与社会经济协同并进的背景下,推动“互联网+”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及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社会、高校、学生等相关利益者需要协同配合,着眼于明确发展方向、强化客体引导、整合信息资源、创设环境氛围等措施,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功能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就业创业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是高校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因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开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互联网+”作为基础依托。明确“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内涵、现状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依托于“互联网+”环境的有效对策,是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 “互联网+”的主要特性
“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融合性。“+”象征着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增加与改进,也代表着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即新业态的创造。第二,创新性。新业态的形成有赖于互联网、创新、传统行业三者的有机融合,因而“互联网+”在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具有不俗表現。第三,人本理念。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行业发展将重心置于人性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且生产、经营、运作等各环节更加追求对人性的尊重。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多维困境
2.1高校与社会维度
就目前来看,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较为片面,使得就业创业指导的功能与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信息反馈滞后、疏漏等问题,大学生在网络就业创业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难以跟上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步伐。其次,当前校企合作中,高校与依托“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依旧较少,因而不能满足大学生想接触且尝试网络创业的需求,具有网络创业意向或掌握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得不到展现平台,挫伤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积极性。
2.2大学生维度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普遍存在“三大三高”的目标期望,对职业界缺乏客观认识,容易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职业定位,且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不清晰,对自我职业定位及创业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规划。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领域选择与方向确定上难以紧密联系“互联网+”时代,导致其就业创业跟不上时代与科技发展的步伐。其次,受传统就业创业理念及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容易错过“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带来的各种机遇与契机。此外,部分大学生虽然选择了“互联网+”方面的创业项目,然而因创业风险预估水平差、资金支持力度小、管理经验薄弱等原因,使得创业项目夭折,加之“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与新兴行业变幻莫测且风险系数高,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显得更加步履维艰。
2.3创业环境维度
“互联网+”时代在催生大量就业创业机会的同时,也颠覆着传统行业与传统经营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创新,通过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因而使得传统而成熟的经验难以被借鉴;第二,网络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充斥于网络,且借助网络营销、网络金融平台等为载体实施犯罪的现象数见不鲜,如利用微商实施传销犯罪、p2p网贷服务器更换导致人才损失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步伐;第三,以网络为载体的创业项目类型众多,且鱼龙混杂,加之法律法规及行业制度在此方面的约束与规定依旧存在漏洞,因而大学生的网络创业往往得不到有效而合理的保障,同时大学生也很难把握清晰的界限,进而容易利用网络实施部分违法经营行为,一方面污染了网络环境,另一方面严重不利于大学生的长期发展。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可行性
3.1“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生创业结构特点相符合
当代大学生具备前沿的思想观念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且普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在大学生创业结构中得以鲜明体现,因而大学生所选择的创业方向大多为前沿性、先进性的项目,且大学生群体有着较为流行的消费发展模式,网络创业对大学生是一种启蒙,同时网络创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先进的管理思维和顺畅的沟通平台,这种创业结构特点与“互联网+”具有良好的衔接性。
3.2“互联网+”时代与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一致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诸多新兴企业,且带动了大学生就业。“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促使企业结合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有了明显提升,新兴行业与企业大多以互联网为依托,因而其对网络营销与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使得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备受青睐。另一方面,新兴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通常带有强烈的“互联网色彩”,且网络创业具有门槛低、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这恰好符合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3.3“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应用深入社会各领域与各行业,解决了诸多传统的衣食住行问题,而“互联网+”推动了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助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刺激着市场更加活跃、繁荣,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可选择范围更加宽泛。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八次提到了互联网,并着重指出了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国家层面的重视为大学生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举措
4.1明确发展方向,培养互联网思维
作为就业创业的主体要素,大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我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个人要素,在思想观念、技术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重视个人发展与互联网演进的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这要求大学生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常规的羁绊,对个体在社会与市场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为导向,以“互联网+”时代为核心,重新建构调整与自身的知识架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具备过硬的互联网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要客观分析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衔接点与可行性,进而为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需要大学生树立较强的互联网思维与及数据思维,利用大数据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使自己的就业创业更加符合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
4.2强化客体指导,树立新常态理念
高校与教育工作者需要协同配合,统筹各项教育资源,以对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深化和综合改革,多措施并举地对大学生实施就业创业指导。首先,需要重视就业创业指导的分类性,强化开展针对性和人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将“互联网+”就业创业指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高校需要针对“互联网+”环境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培养一批高素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要求这些教师同时具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操作知识与节能及“互联网+”模式运行经验,使其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促使大学生树立新常态的就业创业理念。
4.3融合信息资源,实施网络宣传
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便捷性与开放性,因而在信息资源融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教育者需要积极配合,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依托于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的“两微一端”就业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另一方面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就业平台的吸引力,进而依据不同阶段需求和从业意愿发布准确而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精准而及时的指导。此外,重视新媒体的报道宣传,应用互联网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施正确引导,有助于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实自己的就业创业步伐。
4.4创设环境氛围,强化校企合作
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放宽高校的教育管理权限,进而使高校可以更顺畅地实施校企合作,并在校内举办各类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創业的活动。除此之外,高校要强化与新兴企业的合作,完善创业合作机制,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互联网创业的机会,促使大学生更加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与网络产业的结构与发展,为其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需要紧紧抓住“互联网+”时代下的就业创业机遇,将自身发展与互联网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迎合时代与科技的步伐,正确选择就业创业的方向与领域。与此同时,国家、高校、企业等相关利益者需要协同配合,围绕“互联网+”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和更多的机会,进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创新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春虎.“互联网+”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20- 22.
[2] 奚立敏.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下的路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70- 72.
[3] 刘凤娟.开放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19- 21.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