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诸毅晖 李 静 郭 晖 成词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610075)
摘 要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主题词 取穴/方法 骨度法 同身寸法针灸临证,讲究理、法、方、穴、术的有机配合,"穴"即包含对腧穴的准确定位。对腧穴进行准确定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属此意。关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等。当今学者对此研究颇多,本文将近10余年来的腧穴定位法研究文献整理如下。
1 《灵枢·骨度》研究"骨度"之法出于《灵枢》[1]。《灵枢·骨度》曰"人之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可见当时的"骨度"主要是用来量定人体各部长短、宽窄、大小,非专为腧穴定位而设。用"骨度"作为量定针灸腧穴的折量尺寸,始见于《黄帝内经太素》:"取一合七尺五寸人身量之,合有七十五分……以此为定分,立经脉长短,并取孔穴"。当今学者对《灵枢》骨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古人较今人略矮。根据《灵枢·骨度》的论述"人长七尺五寸",而当时测量用尺当为战国时期的齐制小尺,一尺折合现今的19.7cm,故当时的人身高当在147cm左右[2]。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确定中国当代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7.8cm[3],由此证实古人较今人略矮。
(2)以七尺五寸之度作为折量标准,临证取穴,采用等分寸,它不是一个绝对数值,而是相对数值。各个部位的尺寸长短,只是作为一般的计算标准,只能局部专用,而不能互相移易[4]。(3)《灵枢·骨度》是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在以骨度分寸取穴法确定腧穴位置时,其所用各部尺度的标准当以《灵枢·骨度》篇中所载的各部骨度标准为准[5]。(4)学者刘山永研究提出《灵枢·骨度》中的量法,大体上分为竖量、横量和围量,而以竖量为多[6]。对《灵枢》中的某些部位,如喉节、缺盆、横骨等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点,而应该是一条水平线,肢体各段的长度是按水平线来度量的。
(5)当今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测量统计表明:第1,据《灵枢·骨度》所载人长七尺五寸的这一骨度法也适用于今人。结合实际测量现代人的身高,推断指出其1/75的长度(即骨度1寸的长度)相当于2.14cm[7,8];第2,不同部位骨度折量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8~11],说明以任何一个固定的骨度同身寸长度量取不同部位的腧穴都将导致取穴误差;第3,不同性别的骨度同身寸1寸的长度亦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骨度同身寸长度不同[9~11]。2 指寸定位法研究指寸定位法源于《千金方》"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的论述。《针灸大全》进一步提出"大指与中指相屈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上下相去长短为一寸"。关于指寸定位法研究颇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一夫法、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中指第一节长度等,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人体实测后统计分析。
2.1 指寸与骨度同身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吴中朝通过测量109例男女学生拇指同身寸、一夫法、犊鼻到外踝尖长度的1/16(1寸)及3/16(3寸),发现其长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2];胡剑北测量570人的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一夫法、上肢前臂和下肢小腿长度(按骨度分寸法起止点的定位),测量后亦指出手指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法所述的"寸"之长度在同一人身上并不一致[13];丁一丹等测量400例人体发现骨度分寸与手指同身寸的符合率仅在0~25%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01,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各组手指同身寸与身体各部的骨度分寸均不相关[14];王少鑫等测量80例针灸门诊成年病人3种手指同身寸和6种骨度分寸法的实际长度,经分析处理后指出同一个体手指同身寸取穴与骨度分寸取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5];杨永清通过对7074人21个部位的手指及骨度同身寸寸长进行再统计分析,表明手指与骨度同身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部位的同身寸之间不能互用[16]。由此可见,骨度分寸法与指寸法之"寸"的长度不同,从而导致用不同方法取同一穴位会出现不同位置。
2.2 不同手指同身寸长度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吴中朝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左右拇指、中指同身寸各连续量取3次(3寸),与一夫法之实际长度比较,其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12];赵鸿鸣等研究表明,拇指、中指纹间、中指外侧同身寸的实际测量长度均不一致,且差异显著,故三者不能替代使用[8];丁一丹等测量400例人体后也指出和验证了手指同身寸各标准之间的不统一性[14]。以上结果提示,临床如果用互不相关的手指同身寸取穴,会出现一穴多个位置的现象。
2.3 不同个体手指同身寸有显著差异张建华测量16岁以上成年人481人,研究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的各种手指同身寸长度均值不同,男性的同身寸长度均长于女性同身寸长度,表明不同性别之间在相同的同身寸长度上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17],此种差异在维吾尔族成年人中亦得到证实[18],周德育的研究亦赞同此观点[19]。牛素平测量年龄21~25岁、身高170~175cm体重不同的男性32人后研究得出:不同体重者之间手指同身寸均值有明显差异[20],赵鸿鸣研究显示传统的同身寸在男女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8],说明由于个体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差异,临床运用手指同身寸必须严格以患者自身为依据。
2.4 左右侧同身寸之间的差异张建华研究提示不同性别的左右侧中指同身寸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右侧拇指同身寸、一夫法的显著性检验有存在误差的可能性[17],而维吾尔族成年人的一夫法左右侧有明显的差异[18]。2.5 正确的中指同身寸法应以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端纹头间作1寸牛素平通过实测统计提示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中指第一节长度与拇指同身寸、一夫法之间差异较大(P<0.05),而一夫法、拇指同身寸、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端纹头间长(中指同身寸)三者长度最接近,差异最小(P>0.05)[20],说明正确的中指同身寸法应以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纹头间作1寸为标准,不可以中指其他部位替代;吴中朝对男女左右中指同身寸(1寸)、2倍(2寸)、16倍(16寸)与犊鼻到外踝尖之间的1~16寸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故中指同身寸及其不同倍数,可以用来量取犊鼻到外踝尖间的相应寸数以定腧穴[12]。周德育实测研究提示:身高与中指同身寸的比值介于72~74之间,中指同身寸与下肢长的比值介于38~39之间,与《灵枢·骨度》记载人身高7尺5寸、髀枢至足底为39寸是接近的,但中指同身寸与上肢的比值介于31~32之间,与《灵枢·骨度》记载的肩至指尖长38寸不一致,但二者呈正相关[19]。
2.6 关于指寸定位法的使用范围徐立等指出三种手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一夫法)与骨度同身寸有显著差异,因此,指寸定位法不能不加区别地用于全身各部,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特殊部位,当采用骨度折量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难以定取腧穴时,方可作为以上两种定位法的补充,参考使用[21]。3 同身寸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杨广夫等通过对1644例儿童和青少年右手X线中指中节指骨长度测量分析,证实了中指中节指骨长和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由此提出根据回归方程,可通过中指中节指骨长度来推算年龄、身高、体重,从而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亦可应用于人类考古学、法医学、人类体质学等更广阔的领域[22]。黄绍烈等将改良中指同身寸用于食道心房调搏时的电极导管的插入长度的定位中,方法为先令患者弯曲中指,测量中指背面第一、二指关节横纹间的长度,而后以该改良中指同身寸的长度(单位:cm)的11倍作为电极导管的插入长度,经鼻腔插入,以此方法确定的插入深度,其起搏阈值低,不适反应轻,食道P波显示满意,一次到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方便、迅速、痛苦小的优点[23~25]。4 讨论4.1 手指同身寸的概念应准确、规范手指同身寸概念不一致很多,常见有拇指横度为1寸、中指桡侧中节两纹头间为1寸、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并拢后中指中节横量为3寸、中指末节长为1寸、中指背面第二节长为1寸、中指掌面第二节长为1寸、食指中指并拢横量为1.5寸,亦有三指为一夫法作3寸使用的。笔者认为,手指同身寸中众多指寸的差异太大,不利于临床取穴和学术交流,因此手指同身寸的使用应予规范。应按照《经穴部位》的规定,手指同身寸仅指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三种,其他方法取消。
4.2 腧穴定位法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临床、科研及教学中,量取腧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能使用体表解剖标志取用的穴位,首选该法定穴;其次根据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上两法都使用困难时,才能使用手指同身寸法。如取中府穴,根据《经穴部位》"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取用本穴时不必理会云门下1寸的骨度寸,更不宜使用手指同身寸去比量,而应在云门穴直下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6寸取穴。又如天柱穴"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取穴时只要找到斜方肌外侧与后发际处的凹陷中即可。
4.3 增添新的更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现有的骨度折量定位法对于大多数不能仅凭体表标志定位的腧穴是适用的,但有少数腧穴的定位有一定困难。如胃经在股部的伏兔、阴市、梁丘穴均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距髌底分别为6寸、3寸、2寸,脾经的血海穴为髌底内侧端上2寸,经外奇穴百虫窝距髌底内侧端3寸等,而股部的骨度折量寸却是以"髀枢至膝中为19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为18寸"来量取的,与上述腧穴定位的起止点有很大差异,以现有骨度折量寸取穴有一定困难。而这些部位的腧穴若是以手指同身寸取穴又存在较大误差,故探索新的有利于准确取穴的骨度折量寸是很有意义的。陈佳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6],但这方面的系列研究报道不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主编.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2 余自汉.《灵枢经》体表解剖测量用尺考辨.河南中医,1984;(5):15
3 国家技术监督局.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1988
4 罗亚飞.《灵枢》骨度法古今解剖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56
5 杨永清.骨度分寸取穴法所定标准的探讨.上海针灸杂志,1993;12(2):79
6 刘山永,刘衡如.谈《灵枢·骨度》中的度量问题.中国医药学报,1988;3(2):517 李锄.骨度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 赵鸿鸣,王毅刚,周朝玉,等.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研究报告.中国针灸,1996;16(2):319 张建华,严振国.躯干部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3210 张建华,严振国.下肢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3811 张建华.上肢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针灸学报,1989;(2):3512 吴中朝.手指同身寸法定穴误差研究.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1):5013 胡剑北.关于针灸教材中同身寸的思考.中医教育,1994;13(3):2214 丁一丹,李静铭.三种腧穴定位法的比较.中国针灸,1996;16(6):2115 王少鑫,陈兴华.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误差配对研究.中国针灸,1997;17(4):24316 杨永清.同身寸实际测量研究的再统计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331
7 张建华,严振国.国人手部各同身寸的长度和相互关系的研究.解剖学杂志,1990;13(1):6218 高彬,白岚,阿拉提,等.新疆维吾尔族手部各同身寸的测量.解剖学杂志,1995;18(2):15319 周德育,付绥民.国人不同年龄层同身寸长度与身高、四肢长度的关系研究.解剖学杂志,1985;(2):15320 牛素平,马晓红.手指同身寸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2):4521 徐立,王卫,李志道.浅谈"指寸定位法"的应用范围.针刺研究,1998;(4):31922 杨广夫."中指同身寸"之X射线研究.中国针灸,1987;(2):2423 黄绍烈,罗雄.中指同身寸与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的关系及应用.中国医药学报,1994;9(6):1024 黄绍烈,胡大一,丁燕生,等.改良中指同身寸在食道心房起搏中的定位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4125 刘跃森,于乐林,葛建云.改良中指同身寸在度量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的临床应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4):15626 陈佳红.股部骨度折量寸的探讨.中国针灸,1997;17(3):151(收稿日期:19981216,成平发稿)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610075)
摘 要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主题词 取穴/方法 骨度法 同身寸法针灸临证,讲究理、法、方、穴、术的有机配合,"穴"即包含对腧穴的准确定位。对腧穴进行准确定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属此意。关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等。当今学者对此研究颇多,本文将近10余年来的腧穴定位法研究文献整理如下。
1 《灵枢·骨度》研究"骨度"之法出于《灵枢》[1]。《灵枢·骨度》曰"人之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可见当时的"骨度"主要是用来量定人体各部长短、宽窄、大小,非专为腧穴定位而设。用"骨度"作为量定针灸腧穴的折量尺寸,始见于《黄帝内经太素》:"取一合七尺五寸人身量之,合有七十五分……以此为定分,立经脉长短,并取孔穴"。当今学者对《灵枢》骨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1)古人较今人略矮。根据《灵枢·骨度》的论述"人长七尺五寸",而当时测量用尺当为战国时期的齐制小尺,一尺折合现今的19.7cm,故当时的人身高当在147cm左右[2]。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确定中国当代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7.8cm[3],由此证实古人较今人略矮。
(2)以七尺五寸之度作为折量标准,临证取穴,采用等分寸,它不是一个绝对数值,而是相对数值。各个部位的尺寸长短,只是作为一般的计算标准,只能局部专用,而不能互相移易[4]。(3)《灵枢·骨度》是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在以骨度分寸取穴法确定腧穴位置时,其所用各部尺度的标准当以《灵枢·骨度》篇中所载的各部骨度标准为准[5]。(4)学者刘山永研究提出《灵枢·骨度》中的量法,大体上分为竖量、横量和围量,而以竖量为多[6]。对《灵枢》中的某些部位,如喉节、缺盆、横骨等不能简单地看成一个点,而应该是一条水平线,肢体各段的长度是按水平线来度量的。
(5)当今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际测量统计表明:第1,据《灵枢·骨度》所载人长七尺五寸的这一骨度法也适用于今人。结合实际测量现代人的身高,推断指出其1/75的长度(即骨度1寸的长度)相当于2.14cm[7,8];第2,不同部位骨度折量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8~11],说明以任何一个固定的骨度同身寸长度量取不同部位的腧穴都将导致取穴误差;第3,不同性别的骨度同身寸1寸的长度亦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骨度同身寸长度不同[9~11]。2 指寸定位法研究指寸定位法源于《千金方》"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的论述。《针灸大全》进一步提出"大指与中指相屈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上下相去长短为一寸"。关于指寸定位法研究颇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一夫法、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中指第一节长度等,研究方法主要是进行人体实测后统计分析。
2.1 指寸与骨度同身寸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吴中朝通过测量109例男女学生拇指同身寸、一夫法、犊鼻到外踝尖长度的1/16(1寸)及3/16(3寸),发现其长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2];胡剑北测量570人的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一夫法、上肢前臂和下肢小腿长度(按骨度分寸法起止点的定位),测量后亦指出手指同身寸法与骨度分寸法所述的"寸"之长度在同一人身上并不一致[13];丁一丹等测量400例人体发现骨度分寸与手指同身寸的符合率仅在0~25%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01,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各组手指同身寸与身体各部的骨度分寸均不相关[14];王少鑫等测量80例针灸门诊成年病人3种手指同身寸和6种骨度分寸法的实际长度,经分析处理后指出同一个体手指同身寸取穴与骨度分寸取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5];杨永清通过对7074人21个部位的手指及骨度同身寸寸长进行再统计分析,表明手指与骨度同身寸每寸长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即不同部位的同身寸之间不能互用[16]。由此可见,骨度分寸法与指寸法之"寸"的长度不同,从而导致用不同方法取同一穴位会出现不同位置。
2.2 不同手指同身寸长度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吴中朝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左右拇指、中指同身寸各连续量取3次(3寸),与一夫法之实际长度比较,其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12];赵鸿鸣等研究表明,拇指、中指纹间、中指外侧同身寸的实际测量长度均不一致,且差异显著,故三者不能替代使用[8];丁一丹等测量400例人体后也指出和验证了手指同身寸各标准之间的不统一性[14]。以上结果提示,临床如果用互不相关的手指同身寸取穴,会出现一穴多个位置的现象。
2.3 不同个体手指同身寸有显著差异张建华测量16岁以上成年人481人,研究分析得出各年龄组的各种手指同身寸长度均值不同,男性的同身寸长度均长于女性同身寸长度,表明不同性别之间在相同的同身寸长度上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17],此种差异在维吾尔族成年人中亦得到证实[18],周德育的研究亦赞同此观点[19]。牛素平测量年龄21~25岁、身高170~175cm体重不同的男性32人后研究得出:不同体重者之间手指同身寸均值有明显差异[20],赵鸿鸣研究显示传统的同身寸在男女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8],说明由于个体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差异,临床运用手指同身寸必须严格以患者自身为依据。
2.4 左右侧同身寸之间的差异张建华研究提示不同性别的左右侧中指同身寸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右侧拇指同身寸、一夫法的显著性检验有存在误差的可能性[17],而维吾尔族成年人的一夫法左右侧有明显的差异[18]。2.5 正确的中指同身寸法应以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端纹头间作1寸牛素平通过实测统计提示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掌面中指第二节长度、中指第一节长度与拇指同身寸、一夫法之间差异较大(P<0.05),而一夫法、拇指同身寸、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端纹头间长(中指同身寸)三者长度最接近,差异最小(P>0.05)[20],说明正确的中指同身寸法应以中指桡侧面第二节两纹头间作1寸为标准,不可以中指其他部位替代;吴中朝对男女左右中指同身寸(1寸)、2倍(2寸)、16倍(16寸)与犊鼻到外踝尖之间的1~16寸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故中指同身寸及其不同倍数,可以用来量取犊鼻到外踝尖间的相应寸数以定腧穴[12]。周德育实测研究提示:身高与中指同身寸的比值介于72~74之间,中指同身寸与下肢长的比值介于38~39之间,与《灵枢·骨度》记载人身高7尺5寸、髀枢至足底为39寸是接近的,但中指同身寸与上肢的比值介于31~32之间,与《灵枢·骨度》记载的肩至指尖长38寸不一致,但二者呈正相关[19]。
2.6 关于指寸定位法的使用范围徐立等指出三种手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一夫法)与骨度同身寸有显著差异,因此,指寸定位法不能不加区别地用于全身各部,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或特殊部位,当采用骨度折量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难以定取腧穴时,方可作为以上两种定位法的补充,参考使用[21]。3 同身寸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杨广夫等通过对1644例儿童和青少年右手X线中指中节指骨长度测量分析,证实了中指中节指骨长和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由此提出根据回归方程,可通过中指中节指骨长度来推算年龄、身高、体重,从而了解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亦可应用于人类考古学、法医学、人类体质学等更广阔的领域[22]。黄绍烈等将改良中指同身寸用于食道心房调搏时的电极导管的插入长度的定位中,方法为先令患者弯曲中指,测量中指背面第一、二指关节横纹间的长度,而后以该改良中指同身寸的长度(单位:cm)的11倍作为电极导管的插入长度,经鼻腔插入,以此方法确定的插入深度,其起搏阈值低,不适反应轻,食道P波显示满意,一次到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方便、迅速、痛苦小的优点[23~25]。4 讨论4.1 手指同身寸的概念应准确、规范手指同身寸概念不一致很多,常见有拇指横度为1寸、中指桡侧中节两纹头间为1寸、食中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并拢后中指中节横量为3寸、中指末节长为1寸、中指背面第二节长为1寸、中指掌面第二节长为1寸、食指中指并拢横量为1.5寸,亦有三指为一夫法作3寸使用的。笔者认为,手指同身寸中众多指寸的差异太大,不利于临床取穴和学术交流,因此手指同身寸的使用应予规范。应按照《经穴部位》的规定,手指同身寸仅指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三种,其他方法取消。
4.2 腧穴定位法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临床、科研及教学中,量取腧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能使用体表解剖标志取用的穴位,首选该法定穴;其次根据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上两法都使用困难时,才能使用手指同身寸法。如取中府穴,根据《经穴部位》"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取用本穴时不必理会云门下1寸的骨度寸,更不宜使用手指同身寸去比量,而应在云门穴直下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6寸取穴。又如天柱穴"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取穴时只要找到斜方肌外侧与后发际处的凹陷中即可。
4.3 增添新的更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现有的骨度折量定位法对于大多数不能仅凭体表标志定位的腧穴是适用的,但有少数腧穴的定位有一定困难。如胃经在股部的伏兔、阴市、梁丘穴均位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距髌底分别为6寸、3寸、2寸,脾经的血海穴为髌底内侧端上2寸,经外奇穴百虫窝距髌底内侧端3寸等,而股部的骨度折量寸却是以"髀枢至膝中为19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为18寸"来量取的,与上述腧穴定位的起止点有很大差异,以现有骨度折量寸取穴有一定困难。而这些部位的腧穴若是以手指同身寸取穴又存在较大误差,故探索新的有利于准确取穴的骨度折量寸是很有意义的。陈佳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6],但这方面的系列研究报道不多,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主编.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
2 余自汉.《灵枢经》体表解剖测量用尺考辨.河南中医,1984;(5):15
3 国家技术监督局.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1988
4 罗亚飞.《灵枢》骨度法古今解剖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56
5 杨永清.骨度分寸取穴法所定标准的探讨.上海针灸杂志,1993;12(2):79
6 刘山永,刘衡如.谈《灵枢·骨度》中的度量问题.中国医药学报,1988;3(2):517 李锄.骨度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 赵鸿鸣,王毅刚,周朝玉,等.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研究报告.中国针灸,1996;16(2):319 张建华,严振国.躯干部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上海针灸杂志,1996;15(1):3210 张建华,严振国.下肢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3811 张建华.上肢各同身寸的长度及相互关系.针灸学报,1989;(2):3512 吴中朝.手指同身寸法定穴误差研究.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6(1):5013 胡剑北.关于针灸教材中同身寸的思考.中医教育,1994;13(3):2214 丁一丹,李静铭.三种腧穴定位法的比较.中国针灸,1996;16(6):2115 王少鑫,陈兴华.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误差配对研究.中国针灸,1997;17(4):24316 杨永清.同身寸实际测量研究的再统计分析.上海针灸杂志,1998;17(1):331
7 张建华,严振国.国人手部各同身寸的长度和相互关系的研究.解剖学杂志,1990;13(1):6218 高彬,白岚,阿拉提,等.新疆维吾尔族手部各同身寸的测量.解剖学杂志,1995;18(2):15319 周德育,付绥民.国人不同年龄层同身寸长度与身高、四肢长度的关系研究.解剖学杂志,1985;(2):15320 牛素平,马晓红.手指同身寸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2):4521 徐立,王卫,李志道.浅谈"指寸定位法"的应用范围.针刺研究,1998;(4):31922 杨广夫."中指同身寸"之X射线研究.中国针灸,1987;(2):2423 黄绍烈,罗雄.中指同身寸与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的关系及应用.中国医药学报,1994;9(6):1024 黄绍烈,胡大一,丁燕生,等.改良中指同身寸在食道心房起搏中的定位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4125 刘跃森,于乐林,葛建云.改良中指同身寸在度量食道心房调搏导管深度的临床应用.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5(4):15626 陈佳红.股部骨度折量寸的探讨.中国针灸,1997;17(3):151(收稿日期:19981216,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