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四级联动”智慧平台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本质,指出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帮扶需要坚持的原则和理念。在全国就业一盘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四级联动”智慧平台构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精准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 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否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影响到新时代伟大梦想的实现。
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
1.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首先,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从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出发进行充分地职业生涯规划。这直接导致找工作时毫无思想准备,没有方向感,这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上的典型表现。其次,毕业生的心理状态不成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过度功利主义,没有对自我能力进行切实的衡量,就业期望值脱离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实际,所以导致在找工作时会白白错失很多机会。 再次,还有一些毕业生局限于传统观念:认为“吃皇粮”的工作才是最稳定的,所以认为好的工作一定要是事业单位、国企等所谓 的“铁饭碗”和中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单位的“金饭碗”。
1.2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1.2.1 学校原因
首先,学校对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基础信息登记不完善。部分高校招生和就业分属不同的处室负责,处室间缺乏统一协调,一校一系统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其次,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合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面对知识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生需 求,不少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合理,甚至落后好几代。最后,高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缺少严格的激励机制。从政策上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由社 会来统筹负责。国家对高校没有强制要求,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1.2.2 政府原因
首先,政府相關就业帮扶部门的角色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我国的就业帮扶部门一直是以社会管理为主,比如管理档案、政策咨询、社保办理、户口迁移、组织关系接转、报到证改派、职称认定等,而按照当前国家的要求,就业帮扶部门的工作应倾向于充当就业服务的角色,比如帮助失业者再就业、介绍就业岗位、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等,这一角色由于诸多原因在现实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次,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不畅,没有形成多级联动。信息化时代,各个地域的就业帮扶机构也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相互间缺乏信息共享、各自为政,再加上地化原则,对于想要异地就业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基本属于被忽略的群体。
1.2.3 企业原因
一方面,企业的岗位要求缺少有效的宣传渠道。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提供的机会少,且缺少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机构专门负责收集各个岗位对人才的最新要 求,并反馈到相关高校,高校按照企业需求培养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的培训基地难以发挥效用最大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中心,除了日常年度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外,也只是面向新员工入职时才会启用,所以有效利用率并不高。这些培训中心完全可以成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训的平台,但因为缺少政府的主导和政策的倾斜,难以发挥最大效用。
2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理念及对策
2.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原则
2.1.1 企业和毕业生的“双赢”原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让其认可的人才应该是企业认为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人才,也就是其在企业可以实现的价值和企业开出的薪金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和毕业生之间要谋求“双赢”。
2.1.2 帮扶就业拒绝“扶懒”原则
正如国家的精准扶贫一样,扶贫不是“扶懒”,在就业帮扶时也拒绝“扶懒”,否则毕业生就失去前进和改变自身的动力,今天北欧国家工人的消极怠工就是最好的警钟。
2.2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理念
2.2.1 以三方需求为导向,发挥毕业生的“长板”效应,实现特色帮扶
首先,要考虑到国家大环境的需求,从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东西部一盘棋,促进生产力的平衡发展。其次,在新时代针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各个企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岗位。最后,被帮扶者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到 “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非常非常强的专长;“多能”指 有可能的话多储备几项能力以便搭配使用;“零缺陷”则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
2.2.2 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就业帮扶过程中
对于学校来说,应时刻关注已毕业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加灵活的就业创业指导,贯彻“终生教育”理念;对于企业来说,不仅将人才需求及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而且辅助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为解决就业问题尽一份力。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帮扶和培训机会。只有形成全社会的育人合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解决就业难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2.2.3 通过资源整合,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提高就业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网络化时代,要实现就业全国一盘棋,必须要借助大数据的作用,构建网上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载体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在就业帮扶工作中,让每个人都是就业工作的参与者,通过就业信息的数据共享及大数据的分流,做到不忽视任何一个毕业生。
3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四级联动”智慧平台构建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状态,具体模式构建为:一个主导、一个目标、一个链接、四级联动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以精准就业为目标,以大数据智慧平台为链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个人”全员参与的四级联动精准帮扶模式。
3.1 学校角色
学校的帮扶角色应该伴随毕业生的一生。
在校期间,要组织学生入学初期在全国信息平台上录入姓名、身份证号、兴趣爱好、未来就业意向等各项基础信息,并做到后期及时更新维护;期间学校要创造条件通过平台的一站式服务指导学生自己去了解自己,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离校后,学校统一管理毕业生信息,在每个院系指定专人负责对已毕业学生进行回访,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指导离校毕业生定期在信息平台上更新就业情况,并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或失业毕业生在平台上进行登记、跟进,一对一帮扶。并把未就业毕业生的名单按照其就业地域偏好,反馈给信息平台,由其提示给相应地域的就业帮扶部门,然后由对方地域的就业帮扶部门按照实际情况向相关技能培训机构的推送培训需求。
3.2 政府角色
在四级联动的就业模式构建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就业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需要用大数据中心平台来链接高校、企业和个人,而这个大数据中心中,学校、企业、个人都没有能力对整个平台进行调控和管理。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一方面应构建这个大数据智慧平台来负责国家就业政策的上传下达和就业政策的解释工作、来掌控就业创业工作全局,努力形成全国就业创业一盘棋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政府统筹的基础上力求下一级有关部门出台适应于本地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吸引企事业单位投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中去,彰显地域特色。
3.3 企业的角色
在四级联动模式中,最活跃的角色是企业,因为所有的技能培训都是围绕就业而展开的。所以企业的角色既是需求者,也是培训机构的一部分。
首先,各企业要把最新的岗位需求传达到位。建议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走“政府引导、院校企业共参与的企业学校双元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其次,企业响应政府号召,提供就业岗位培训。最后,各个企业要创新多种培训模式。当前比较精准的培训模式有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学徒制培训等方式。总之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和社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制度上有保障、政策上有引导、资金上有支持的联动效应。
3.4 个人角色
在四级联动就业帮扶模式中,个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帮扶个人就业是最终目的。对于个人来说,在就业帮扶中一定要做到“三度”:首先要有对就业培训的积极度。个人首先要做到积极投身于就业创业工作中去:一是要认真更新完善大数据智慧平台上的个人基础信息;二是主动参与就业帮扶,填报就业意向和相关培训需求,三是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就业,避免“等、靠、被”等消极因素。其次,要有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度。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性格特征和职业需求等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己的就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和岗位,避免浑浑噩噩,躲躲闪闪做无用功。 最后,要有对就业岗位的迫切度。当前在就业方面有一个新名词“慢就业”,针对“慢就业”毕业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增强找工作的热度,不断地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优势,补齐自己的短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上就是四级联动中各级角色的阐述,政府、企业、高校、个人,任何一端都应该及时及时响应,更新维护,才能达到四级联动的效果,真正实现对每一个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效果。
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更牵动党和国家的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帮扶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就业帮扶部门、学者和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 利[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017-10-28.
[2] 侯敏,地方政府在城鄉一体化中保障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
[3] 邢亮.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3,(6).
[4] 唐瑾.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 论坛,2015,(28).
[5] 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国发〔2017〕10 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智慧平台研究》( JYB2020163)和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2021-ZZJH-1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美姬(198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