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针斜刺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216例

李建文
(解放军总参测绘局门诊部,北京100088)
笔者用多针斜刺压痛点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2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16例均经专科检查确诊,为颈肩腰腿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以及因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周围软组织损伤。男142例,女74例;年龄18~78岁,平均49岁;病程:损伤当日至3个月102例,3个月以上至18年114例。
2 治疗方法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约45度角),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每针间距0.2~0.5cm,一般用4~8针,留针时不行针,时间视针感消失快慢而定,但对劳损者以30分钟左右为宜。在出针过程中,患者感到针感突然加强时,应暂停出针,待针感重新减弱后,再将针完全退出。一般每日针1次,急性损伤组3次为一疗程,劳损组7次为一疗程,1~2个疗程后随访或信访半年统计疗效。
注意事项:(1)斜刺效果取决于是否准确刺入受损组织、保持进针后的走向;(2)原痛点经斜刺后疼痛消失,其邻近部位又有较强的痛点出现,这可能是受损所涉及的部位较多及强痛点对较弱痛点的"掩盖"作用所致,故每次针刺后,应注意观察分析,继续对其它痛点给予斜刺;(3)压痛点较多且程度差别不大,可依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对3~5个压痛点进行治疗;(4)针刺后,第2天如出现症状加重,但第3天会显著好转,这可能反映了针刺具有调整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后作用或是个体对针刺的反应不同,这样以间隔1~2天治疗1次为宜。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时有复发,劳累后明显加重;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急性损伤组102例中治愈9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4.1%,其中经1次治愈37例。劳损组114例依次为87例,18例,9例,治愈率为76.3%。
4 讨论软组织损伤早期为病变区肌群过度紧张而出现反射性肌痉挛,故消除原发痛与解除痉挛成为治疗的关键。如果肌痉挛经久不愈,则会加重肌肉、筋膜和肌附着处的肌腱血液供应不良,原有的无菌性炎症就向炎性粘连、增生等病理过程发展,且又可引起继发疼痛,使压痛点增多。多针斜刺法是将软组损害性疼痛的原发病变部位的压痛点群作为针刺点,改善了病变区域的微循环和神经、肌肉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使痉挛、挛缩的肌纤维松弛和局部无菌性炎症消退。采用多针斜刺不仅对病变区涵盖较完全,使治疗具彻底性,从上述针刺作用机理看,多针斜刺可能会起到类似软组织松解手术的作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与继发性疼痛。
(收稿日期:19981117,成平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