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模式探讨
段应峰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资料,针对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策略与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有效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 公立医院 经济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医院本身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行业,于整个医院发展而言,其中最为紧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经济管理,这是因为医院自身携带着服务性与公益性属性,只有获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支撑,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正如温家宝先生(国务院前总理)曾说的那样:“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应是新医改形势下最为人关注的,也是最不易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基于此,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需有条不紊地把经济管理纳入医院重点管理范畴,并不断对其在公立医院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与地位进行明确,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经济管理机制,确保其能为整个医院卫生体制的完善与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1]。
1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必要性
从某种层面上讲,是社会发展推动了新医改进程。新时代背景下,新医改成为国内各医疗机构革新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特别是在新医改不断推动与贯彻背景下,在给公立医院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于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与发展,才能突破传统思想、传统观念的屏障,从本质上看待医院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单就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而言,在新医改形势下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自身实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手段,进而确保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具体说来,经济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从计划—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结束等一系列工作均需要其负责,此外结合公立医院属性,还需要将经济核算、经济分析等内容纳入经济管理范畴,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改善医疗质量。
分析新医改所提出的各种规范与要求可知,国内各公立医院实施经济管理非常有必要,且结合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来看,有效的经济管理务必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即需要协调好教学、医疗、科研和预防等工作的关系,还需要确保公立医院获取足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
2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有待明晰的预算编制
于公立医院而言,在新医改形势下,有关经济管理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远期目标与管理策略等均需要进行调整。然而从现场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某些公立医院即便是基于新医改形势下,也未严格按照要求编制经济预算,以致在具体的预算编制环节还存在着细节化不够、规范性不强等问题。此外,未定期对经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且指导力度不强,无论是责任机制,还是奖惩制度均未得到完善,如此不仅影响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秩序,还进一步增大了财务风险。
2.2有待提升的风险防范意识
只要涉及经济管理必然存在风险,于公立医院来讲,如若不具备风险意识或者风险意识不足,那么在经济管理中便会增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出现的风险,这除了会影响到经济管理效率外,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经济风险意识不足,便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自然会对财务管理造成干扰或影响。常见的干扰表现在资金链断裂、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难以有效预见财务风险等[3]。
2.3有待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时代早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于现代公立医院而言有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下,保障各科室间的有效沟通,保障公立医院正常的运营秩序。然而从当前了解的情况看,还有很多的公立医院针对经济管理环节还未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即信息技术在日常经济管理中的应有,仅体现在表面,诸如:使用计算机录入信息的方式代替手工记录信息的方式等,而针对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全过程监控经济管理状况却未实现。
2.4有待明确的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主要负责两方面内容,即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其中公益收支在清晰化、明确化、公开化和条理化等方面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做出了严格指示,特别是在社会监督作用下,公立医院有义务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协调与处理好公益收支同经营收支两者间的关系。然而从现场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某些公立医院还未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明确,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和整个财务管理部门难以站在科学角度,围绕公立医院发展实际制定经济管理目标,自然也无法基于新医改视角,实现多预付和报销形式的财务结算需求。
2.5有待补充完善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最明显一个问题便是难以充分且有效地应用好资金。特别是对公立医院而言,新医改形势下的经济管理显现出全面性特征不够明显的问题,其在统筹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完善与补充的地方。如果公立医院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除了会对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影响,难以创造出更多价值外,还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地位和声誉[4]。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者将大部分精力放置在医院盈利方面,即在财务成本控制上关注较多,如此便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投资盲目性较大和各个科室间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简单说来便是有一些管理者受创收思想的影响较大,转而忽视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未从公立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出全面且系统的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评价和成本核算等管理体系。
3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模式策略
3.1明晰預算编制,优化绩效管理
基于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现状,要想加强经济管理有效性,首先要做的便是明晰预算编制,从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绩效管理。这是因为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引导经济管理工作者认真审视公立医院发展实况,以此加大在管理中的资金与人力投入,而且还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绩效管理方面为有效的经济管理提供支撑力。
此外,良好的绩效管理,还能纠正经济管理者管理目标不明确、风险意识不足以及综合素养不高等问题,紧接着便能在思想与意识的双重作用下,约束他们不良工作行为,自觉提升工作管理技能。一般来讲,公立医院涉及的经济管理,在明晰预算编制,优化绩效管理环节,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务必从医院发展实际着手,遵循“公平、公正”的编制原则来编制预算,进而便能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3.2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围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在新医改形势下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但需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单一要求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而是要求公立医院上下全体员工都应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才利于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多个眼睛”,全方位监控公立医院日常经营中潜藏的风险因子,且能够在风险发生前就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单就公立医院领导层来讲应逐步强化管理力度,关注那些容易对经济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结合医院发展实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此外还有必要开展培训工作,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技能与综合素养培训[5]。
3.3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对于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来讲,自新医改推行后人们对其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各公立医院应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更多的能促进医院发展,提升管理效率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对医院经济管理来讲,日常涉及的内容较多,数据庞大,人工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软件系统便能直接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提升了数据管理准确率。
例如,在办理结算与报销等手续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只需录入对应数据,便能快速计算出余额,且当余额不足时,还能自动发出警告。
3.4明确管理目标
要想加强经济管理力度,便需要根据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实况,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以此明确经济管理目标。
一般来讲,目标的确定需要围绕公立医院自身医护人员数量、现有资金情况和物资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虑。此外,所建立的成本管控机制还应当囊括成本监督核算机制、医院运营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管理评价机制等内容。只有管理内容明确、翔实,才能引导管理工作者按步骤、有条理的完成各管理任务,确保经济管理有效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医改前,还是新医改后,经济管理于公立医院整个发展而言始终很重要,而文章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在新医改背景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艺彬.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33.
[2] 许秉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64.
[3] 郭晶.關于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6(2):95.
[4] 王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与探讨[J].财经界,2016(24):71,73.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资料,针对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策略与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有效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医改形势 公立医院 经济管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医院本身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行业,于整个医院发展而言,其中最为紧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便是经济管理,这是因为医院自身携带着服务性与公益性属性,只有获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支撑,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正如温家宝先生(国务院前总理)曾说的那样:“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应是新医改形势下最为人关注的,也是最不易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基于此,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需有条不紊地把经济管理纳入医院重点管理范畴,并不断对其在公立医院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与地位进行明确,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经济管理机制,确保其能为整个医院卫生体制的完善与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1]。
1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必要性
从某种层面上讲,是社会发展推动了新医改进程。新时代背景下,新医改成为国内各医疗机构革新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特别是在新医改不断推动与贯彻背景下,在给公立医院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于此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与发展,才能突破传统思想、传统观念的屏障,从本质上看待医院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单就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而言,在新医改形势下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医院自身实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手段,进而确保医院经济管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具体说来,经济管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从计划—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结束等一系列工作均需要其负责,此外结合公立医院属性,还需要将经济核算、经济分析等内容纳入经济管理范畴,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改善医疗质量。
分析新医改所提出的各种规范与要求可知,国内各公立医院实施经济管理非常有必要,且结合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水平来看,有效的经济管理务必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即需要协调好教学、医疗、科研和预防等工作的关系,还需要确保公立医院获取足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2]。
2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有待明晰的预算编制
于公立医院而言,在新医改形势下,有关经济管理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远期目标与管理策略等均需要进行调整。然而从现场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某些公立医院即便是基于新医改形势下,也未严格按照要求编制经济预算,以致在具体的预算编制环节还存在着细节化不够、规范性不强等问题。此外,未定期对经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且指导力度不强,无论是责任机制,还是奖惩制度均未得到完善,如此不仅影响到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秩序,还进一步增大了财务风险。
2.2有待提升的风险防范意识
只要涉及经济管理必然存在风险,于公立医院来讲,如若不具备风险意识或者风险意识不足,那么在经济管理中便会增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出现的风险,这除了会影响到经济管理效率外,还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经济风险意识不足,便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自然会对财务管理造成干扰或影响。常见的干扰表现在资金链断裂、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难以有效预见财务风险等[3]。
2.3有待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时代早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于现代公立医院而言有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下,保障各科室间的有效沟通,保障公立医院正常的运营秩序。然而从当前了解的情况看,还有很多的公立医院针对经济管理环节还未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即信息技术在日常经济管理中的应有,仅体现在表面,诸如:使用计算机录入信息的方式代替手工记录信息的方式等,而针对更深层次的智能化、全过程监控经济管理状况却未实现。
2.4有待明确的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主要负责两方面内容,即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其中公益收支在清晰化、明确化、公开化和条理化等方面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做出了严格指示,特别是在社会监督作用下,公立医院有义务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协调与处理好公益收支同经营收支两者间的关系。然而从现场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某些公立医院还未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明确,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和整个财务管理部门难以站在科学角度,围绕公立医院发展实际制定经济管理目标,自然也无法基于新医改视角,实现多预付和报销形式的财务结算需求。
2.5有待补充完善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最明显一个问题便是难以充分且有效地应用好资金。特别是对公立医院而言,新医改形势下的经济管理显现出全面性特征不够明显的问题,其在统筹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完善与补充的地方。如果公立医院难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除了会对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影响,难以创造出更多价值外,还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地位和声誉[4]。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者将大部分精力放置在医院盈利方面,即在财务成本控制上关注较多,如此便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严重、投资盲目性较大和各个科室间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简单说来便是有一些管理者受创收思想的影响较大,转而忽视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未从公立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出全面且系统的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评价和成本核算等管理体系。
3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模式策略
3.1明晰預算编制,优化绩效管理
基于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现状,要想加强经济管理有效性,首先要做的便是明晰预算编制,从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绩效管理。这是因为有效的绩效管理,不仅能引导经济管理工作者认真审视公立医院发展实况,以此加大在管理中的资金与人力投入,而且还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绩效管理方面为有效的经济管理提供支撑力。
此外,良好的绩效管理,还能纠正经济管理者管理目标不明确、风险意识不足以及综合素养不高等问题,紧接着便能在思想与意识的双重作用下,约束他们不良工作行为,自觉提升工作管理技能。一般来讲,公立医院涉及的经济管理,在明晰预算编制,优化绩效管理环节,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务必从医院发展实际着手,遵循“公平、公正”的编制原则来编制预算,进而便能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3.2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围绕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在新医改形势下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但需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单一要求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而是要求公立医院上下全体员工都应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只有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才利于开展各项经济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多个眼睛”,全方位监控公立医院日常经营中潜藏的风险因子,且能够在风险发生前就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单就公立医院领导层来讲应逐步强化管理力度,关注那些容易对经济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结合医院发展实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此外还有必要开展培训工作,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技能与综合素养培训[5]。
3.3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对于新医改形势下的公立医院来讲,自新医改推行后人们对其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各公立医院应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更多的能促进医院发展,提升管理效率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对医院经济管理来讲,日常涉及的内容较多,数据庞大,人工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软件系统便能直接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提升了数据管理准确率。
例如,在办理结算与报销等手续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只需录入对应数据,便能快速计算出余额,且当余额不足时,还能自动发出警告。
3.4明确管理目标
要想加强经济管理力度,便需要根据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实况,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并以此明确经济管理目标。
一般来讲,目标的确定需要围绕公立医院自身医护人员数量、现有资金情况和物资配备情况等进行考虑。此外,所建立的成本管控机制还应当囊括成本监督核算机制、医院运营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管理评价机制等内容。只有管理内容明确、翔实,才能引导管理工作者按步骤、有条理的完成各管理任务,确保经济管理有效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医改前,还是新医改后,经济管理于公立医院整个发展而言始终很重要,而文章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在新医改背景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艺彬.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33.
[2] 许秉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64.
[3] 郭晶.關于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6(2):95.
[4] 王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与探讨[J].财经界,2016(2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