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如何“融”

白小龙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新的舆论环境、受众、平台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年来,随着“两微一端”等开发应用,如何运用好新媒体,是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新挑战。赣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下称赣州新闻广播)《阳光热线》节目因势而变,不断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使节目的内容题材更加广泛,节目样态更加灵活多样,互动性、贴近性和伴随性大大增强,并逐渐形成以节目为主阵地、新媒体配合宣传的全方位、立体式融媒体宣传格局。
关键词:融媒体 广播 舆论监督 融合
《阳光热线》节目是赣州新闻广播重点打造的一档舆论监督类直播节目。面对“融媒体”发展大势,《阳光热线》节目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优质资源紧密衔接,实现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融共赢。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实地调研时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阳光热线》节目的受众在哪里?受众为什么喜欢收听这档节目?为了找准《阳光热线》节目主要受众,赣州新闻广播把实地调查与网络大数据调查合二为一,迅速锁定目标群体。实地调查方法包括通过发放节目调查问卷、节目入户收听率调查、节目信号覆盖率调查、节目热线汇总分析、与台内外其他同类型节目比对等。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方法则包括了互联网蜻蜓FM、阿基米德FM等收听软件的收听率数据分析和在微信公众号发起对当天节目最感兴趣环节和大众喜爱的主持人投票等。
通过分析,节目组得出以下结论:《阳光热线》的听众群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0—60岁之间,其中,因为自身需要寻求帮助而收听节目的听众占总听众群体的50%,《阳光热线》节目的固定粉丝数量占到总听众群体的45%,了解赣州大事小情而收听节目的占比较大。针对主要听众群体,《阳光热线》节目组再对一整天的问题线索进行逐条分析,分类梳理,以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主展开采访调查,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阳光热线》节目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媒体阶段与融媒体阶段。以往,《阳光热线》节目的运营模式是“主持人解答群众疑问——记者调查,线下解决——记者调查采访成稿——主持人播出”。这一阶段的做法是传统媒体惯用的节目模式。然而,在长期的节目运作中,记者发现这种模式会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媒體和政府的角色模糊。由主持人来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政策问题,存在信息把握不准、权威性不强等问题,甚至会出现主持人对听众所提的问题解答不到位或者解答的政策信息滞后而给群众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其次,节目形式呆板,可听性不强。“内容为王”是根本,完美的表现手法也不可或缺。《阳光热线》节目主持人和听众“你问我答”的形式无可厚非,但没有完美的表现手法,60分钟的节目里没有产生任何的矛盾爆发点,会导致节目听点不够,节目也会失去“舆论监督”的意义。那么,如何让《阳光热线》节目做到既好听又实用?
一、“多方直播连线”让节目形式活起来。融媒体时代到来,《阳光热线》节目如何“融”?节目组尝试采取“群众线上提问——记者线下调查——职能部门线上回复——群众监督促成效——多媒体配合传播”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让节目主体变成了“受众”,将答复问题的话语权交给了职能部门。同时,在节目直播中,一改往日主持人和听众一对一交流的单调模式,大部分问题采取“三方、四方”连线的方式,即节目直播现场直接电话连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由职能部门在线记录、在线解答听众难题,让受众既在现场了解职能部门对问题的答复情况,又能够监督职能部门处理解决问题。其中,节目现场能够解决的相关职能部门立即解答,现场不能解决的,要求职能部门记录好相应的问题,转交给各责任单位,事后由节目组追踪报道,并在以后的节目中进行现场回复。
这样的节目运作模式促进了节目的长远发展。首先,反映问题的群众能够和对口的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对于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指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凸显了节目的权威性。其次,这种模式打破了主持人一个人掌控节目的格局,使直播间内外联动,主持人、导播、记者、职能部门在节目里“活”起来,各自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调动群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可以说,转变后的节目运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节目的权威性,更凸显了新闻的及时性,群众通过节目也能了解最准确的政策信息,起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作用,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
二、政府职能部门在线反馈调查结果,对未解决的难题一追到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节目要有收听市场,就必须出新出彩。我们在《阳光热线》节目中设置了《阳光追问》环节,巧妙制造了节目的高潮点,彰显了节目的权威性。
首先,《阳光追问》环节的设置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阳光追问》环节,采取主持人在备足功课、了解事情真相后,要求现场能够对职能部门的工作发问。这需要主持人既有对节目的把控能力,更要有丰富的采访能力,同时对有用信息的归纳和整理也需要瞬间完成。
其次,《阳光追问》倒逼机制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对于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节目组采取追踪报道的方式,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例如,瑞金市中医院开展免费体检惠民活动,但群众对此存在疑问:花19元办理一张惠民卡片,与宣传中的“免费”名义不符。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报道播出后引起了瑞金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全方位调查后,决定继续保留此项惠民活动,将免费改为“象征性收取每项1元的费用”,并及时将整改措施向社会公布,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第三,《阳光追问》成为舆论场。群众收听《阳光热线》节目既听观点,还要听事情解决的效果。《阳光追问》环节之所以受众关注,是因为现场感强,并且能听到各方观点,形成舆论场。例如,听众反映赣州经开区黄金岭街道办事处的安置商铺已经建好8年了,但商铺迟迟没有分发给征迁户。记者现场连线了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征迁办负责人,解释了政府不分发店面的原因和该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另外,节目还现场连线律师,从法律角度解读这起事件的责任。由于和职能部门取得较好沟通,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最后,《阳光追问》推动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我们将每一期的《阳光追问》在蜻蜓FM等网络收音机上进行线性编排,并留有评论区、转发区,让节目的互动性、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三、变革传播方式,开通融媒体平台,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阳光热线》节目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将“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广播变为“音视频同步直播”的多媒体,开通了360水滴直播和E直播,打造透明直播间,让主持人和听众的距离拉得更近。另外,《阳光热线》节目还开通了QQ群、微信群,增加节目粘度。特别是《阳光热线》微信群实现节目主播与听众“24小时”的互动,做到了群众有问题随时反映,主持人及时回复,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听的电话数量有限的局面,真正做到“群众一键投诉、节目快速受理、政府部门及时解决”。
为了突破广播节目的地域限制,增加《阳光热线》节目的影响力,《阳光热线》节目紧密结合互联网媒体推出的“蜻蜓FM”“阿基米德FM”,以互联网收听为载体,经营好节目社区,将节目精华部分变成线性节目,对互联网用户专门开设热点事件的点击、评论专区。
四、整合政府资源,集中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阳光热线》創新思路,通过开门办节目,每月定期邀请职能部门走进直播间,倾听社情民意,通过水滴直播和E直播进行音视频同步直播。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有的部门把现场会开到直播间,有问题即时处理解决;有的则要求本单位上线时所有干部职工准时收听,接到投诉后马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了政府部门、群众双满意的效果。近三年来,《阳光热线之〈阳光问政〉》特别节目的上线单位已达到30多个,涵盖了市民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连心桥”。
五、深化走转改,紧扣节目宗旨,开展系列落地活动。媒体人只有走到群众中间,才能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节目走向,促进节目良性发展。为此,《阳光热线》节目组每月定期组织开展《阳光进万家》系列活动,邀请政府职能部门、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等到社区、乡镇、街道、企业开展服务活动,主持人、记者、编辑下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现场倾听民声民意,解答受理市民的各种疑难问题,询问对节目意见建议。这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进了节目与群众的感情。此外,每场活动都通过“E直播”进行户外视频直播,直观展现活动全过程,极大地增强了《阳光热线》节目落地活动的影响力。
《阳光热线》节目要发展,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深厚的土壤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把《阳光热线》节目当挚友,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为此,下一步,节目组将进一步深化“走转改”,以“传递爱的声音”为主题,让主持人、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将话筒朝向环卫工人、普通民警、乡村教师、医护人员、企业职工等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让节目更加充满“人情味”,进一步凸显“关注社会民生,倾听百姓心声”的宗旨。
(作者单位:赣州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