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体针、耳压治疗遗尿97例临床分析
卢 文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222002)
摘要97例遗尿患者按其对针刺耐受程度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三组中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主题词遗尿/针灸疗法头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笔者在1990~1998年间应用头针、体针、耳压方法治疗本病,现将其中97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97例均经西医检查排除尿路感染、脑发育不全、隐性脊柱裂等所致的器质性遗尿,即均为功能性遗尿。患者第1次治疗时均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极为惧针者,改用单纯耳穴贴压,能安然接受治疗者,则加用头针及耳压,尚能忍受治疗者,则仅用体针和耳压,据此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其中甲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21例,间歇性遗尿14例。乙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持续性遗尿19例,间歇性遗尿13例。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17例,间歇性遗尿13例。持续性遗尿即自幼至今一直有一夜数次或数夜1次的遗尿,间歇性遗尿即遗尿持续数月后消失,又再出现者。
2治疗方法
针前先温和地向患儿说明针刺的感觉及必须配合的事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2.1体针
患儿平卧,双手叠置于胸前区,用TDP照射患儿腹部以避免受凉。依次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用30号1.5寸毫针,运用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关元、三阴交直刺0.5~1寸,太渊避开桡动脉,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神门从前臂尺侧豌豆骨后方垂直刺入0.3~0.5寸。刺入一定深度后行捻转手法,至针感产生,关元多为胀沉扩散感,太渊、神门酸胀为主,三阴交酸胀麻为主。留针20分钟,中间用震颤手法行针1次。
2.2头针
取顶中线,相当于百会到前顶间的线段,用迎随补泻之泻法,即从前顶穴进针,左手拇食指分开头发并用力舒张压紧头皮,右手持30号2寸毫针,避开毛囊,以15~30度角快速刺入头皮,卧倒针身,向百会穴方向缓慢捻转刺入1.5寸,再捻转至有胀重感觉。留针2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1次。
2.3耳压
穴取肾、膀胱、肺、神门、缘中,用0.6 cm×0.6 cm胶布,以王不留行为贴压物,两耳交替,3~4日更换1次,以按压后耳郭发热、发胀且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嘱其家长或自身每日按压2~3次,注意按压时垂直用力,不要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以上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3疗程后统计疗效。
甲组头针、体针、耳压并用;乙组体针、耳压并用;丙组单纯耳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遗尿控制,夜间有尿可自行醒来,且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显效:遗尿基本控制,但遇有诱因如过度劳累、阴雨天气、睡前饮水,偶有遗尿;好转:遗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遇有诱因仍有遗尿;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3组治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有效率甲、乙、丙组依次递减,但经卡方检验,甲乙两组比较χ2=2.25,P>0.05,说明甲组有效率与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比较χ2=4.93,P<0.05,说明乙组有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比较χ2=12.27,P<0.005,说明甲组有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间歇性遗尿有效率稍高于持续性遗尿,但经卡方检验,χ2=0.11,P>0.05,说明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典型病例
周×,女,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1997年10月12日来诊,自幼至今一直有遗尿病史,多数夜1次,严重时1夜数次,白日疲劳,阴雨天气时尤甚,晚饭后不敢饮水,精神不振,面色白,纳可,寐多,大便调,小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为遗尿,按上述头针、体针、耳压综合治疗,并嘱其白日增加运动量。一疗程后,精神转好,夜间有小便时可自行醒来,但仍迷糊,不很清醒,继续耳压治疗,头针、体针休息5日后续治一疗程,经2疗程治疗,述未再遗尿,随访半年未复发。
5讨论
5.1中医大多认为遗尿是肾与膀胱虚冷所致,《灵枢·九针》云:"膀胱不约为遗溺",治疗多责之于肾和膀胱。关元乃小肠经募穴,又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交会穴,可益肾气,利下焦;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三阴,疏下焦;耳穴肾、膀胱乃相应脏器取穴,可补益肾气,增强膀胱固摄功能。但笔者临床发现,遗尿儿童多自幼即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盖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既为肺气不足之象,又更耗伤肺气,肺金不足,金不生水,按"虚则补其母",故取肺经原穴太渊以补益肺气,且按《难经》五输配五行的"补母泻子"理论,太渊是母经的母穴,临床作用确实极佳。临床还有许多患者,3岁左右小便已能控制,年龄增长后反出现间歇性遗尿,且许多有精神异常,有的情绪躁动,易于兴奋,有的精神萎靡,睡眠偏多。笔者认为与小儿大脑兴奋-抑制功能不调有关,故取头针顶中线,体穴神门、耳穴神门、缘中以醒脑提神。
5.2从3组治疗效果比较,甲组疗效最好,但甲乙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头针相对较痛,且许多患者拒绝在头部施针。乙丙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体针、耳压治疗较单纯耳压疗效为佳;甲丙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说明头针、体针、耳压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耳压。任何疗法奏效的前提是能接受治疗,故临床要因人而异,用最简便、最少痛苦的方法取得最佳疗效。
5.3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笔者认为针刺疗效好坏虽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但更取决于个体对针灸疗法的敏感与否,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临床发现不同病人针刺得气快慢,针刺耐受性均有较大差异,故疗效亦与不同个体相关。
5.4所有病例治疗时均控制晚饭饮水量,过于兴奋者白天不宜过度活动;睡眠偏多,精神不振者让其白日增加活动量,以调整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并进行语言鼓励,心理疏导,以消除患儿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战胜疾病的信心。
(收稿日期:19990117,齐淑兰发稿)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222002)
摘要97例遗尿患者按其对针刺耐受程度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甲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三组中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主题词遗尿/针灸疗法头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笔者在1990~1998年间应用头针、体针、耳压方法治疗本病,现将其中97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97例均经西医检查排除尿路感染、脑发育不全、隐性脊柱裂等所致的器质性遗尿,即均为功能性遗尿。患者第1次治疗时均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极为惧针者,改用单纯耳穴贴压,能安然接受治疗者,则加用头针及耳压,尚能忍受治疗者,则仅用体针和耳压,据此分为头针、体针、耳压并用的甲组,体针耳压并用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其中甲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21例,间歇性遗尿14例。乙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持续性遗尿19例,间歇性遗尿13例。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持续性遗尿17例,间歇性遗尿13例。持续性遗尿即自幼至今一直有一夜数次或数夜1次的遗尿,间歇性遗尿即遗尿持续数月后消失,又再出现者。
2治疗方法
针前先温和地向患儿说明针刺的感觉及必须配合的事项,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2.1体针
患儿平卧,双手叠置于胸前区,用TDP照射患儿腹部以避免受凉。依次取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用30号1.5寸毫针,运用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关元、三阴交直刺0.5~1寸,太渊避开桡动脉,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神门从前臂尺侧豌豆骨后方垂直刺入0.3~0.5寸。刺入一定深度后行捻转手法,至针感产生,关元多为胀沉扩散感,太渊、神门酸胀为主,三阴交酸胀麻为主。留针20分钟,中间用震颤手法行针1次。
2.2头针
取顶中线,相当于百会到前顶间的线段,用迎随补泻之泻法,即从前顶穴进针,左手拇食指分开头发并用力舒张压紧头皮,右手持30号2寸毫针,避开毛囊,以15~30度角快速刺入头皮,卧倒针身,向百会穴方向缓慢捻转刺入1.5寸,再捻转至有胀重感觉。留针20分钟。中间用捻转手法行针1次。
2.3耳压
穴取肾、膀胱、肺、神门、缘中,用0.6 cm×0.6 cm胶布,以王不留行为贴压物,两耳交替,3~4日更换1次,以按压后耳郭发热、发胀且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嘱其家长或自身每日按压2~3次,注意按压时垂直用力,不要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
以上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3疗程后统计疗效。
甲组头针、体针、耳压并用;乙组体针、耳压并用;丙组单纯耳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遗尿控制,夜间有尿可自行醒来,且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显效:遗尿基本控制,但遇有诱因如过度劳累、阴雨天气、睡前饮水,偶有遗尿;好转:遗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遇有诱因仍有遗尿;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3组治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有效率甲、乙、丙组依次递减,但经卡方检验,甲乙两组比较χ2=2.25,P>0.05,说明甲组有效率与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乙丙两组比较χ2=4.93,P<0.05,说明乙组有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甲丙两组比较χ2=12.27,P<0.005,说明甲组有效率与丙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间歇性遗尿有效率稍高于持续性遗尿,但经卡方检验,χ2=0.11,P>0.05,说明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典型病例
周×,女,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1997年10月12日来诊,自幼至今一直有遗尿病史,多数夜1次,严重时1夜数次,白日疲劳,阴雨天气时尤甚,晚饭后不敢饮水,精神不振,面色白,纳可,寐多,大便调,小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为遗尿,按上述头针、体针、耳压综合治疗,并嘱其白日增加运动量。一疗程后,精神转好,夜间有小便时可自行醒来,但仍迷糊,不很清醒,继续耳压治疗,头针、体针休息5日后续治一疗程,经2疗程治疗,述未再遗尿,随访半年未复发。
5讨论
5.1中医大多认为遗尿是肾与膀胱虚冷所致,《灵枢·九针》云:"膀胱不约为遗溺",治疗多责之于肾和膀胱。关元乃小肠经募穴,又为足三阴经、任脉之交会穴,可益肾气,利下焦;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三阴,疏下焦;耳穴肾、膀胱乃相应脏器取穴,可补益肾气,增强膀胱固摄功能。但笔者临床发现,遗尿儿童多自幼即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盖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既为肺气不足之象,又更耗伤肺气,肺金不足,金不生水,按"虚则补其母",故取肺经原穴太渊以补益肺气,且按《难经》五输配五行的"补母泻子"理论,太渊是母经的母穴,临床作用确实极佳。临床还有许多患者,3岁左右小便已能控制,年龄增长后反出现间歇性遗尿,且许多有精神异常,有的情绪躁动,易于兴奋,有的精神萎靡,睡眠偏多。笔者认为与小儿大脑兴奋-抑制功能不调有关,故取头针顶中线,体穴神门、耳穴神门、缘中以醒脑提神。
5.2从3组治疗效果比较,甲组疗效最好,但甲乙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头针相对较痛,且许多患者拒绝在头部施针。乙丙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体针、耳压治疗较单纯耳压疗效为佳;甲丙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说明头针、体针、耳压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耳压。任何疗法奏效的前提是能接受治疗,故临床要因人而异,用最简便、最少痛苦的方法取得最佳疗效。
5.3持续性遗尿与间歇性遗尿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笔者认为针刺疗效好坏虽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但更取决于个体对针灸疗法的敏感与否,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临床发现不同病人针刺得气快慢,针刺耐受性均有较大差异,故疗效亦与不同个体相关。
5.4所有病例治疗时均控制晚饭饮水量,过于兴奋者白天不宜过度活动;睡眠偏多,精神不振者让其白日增加活动量,以调整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并进行语言鼓励,心理疏导,以消除患儿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战胜疾病的信心。
(收稿日期:19990117,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