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视角下的权力腐败研究

于铁山



摘 要: 基于相对剥夺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对广东15个腐败个案的深入访谈,进而探讨权力腐败的社会成因。研究发现,权力腐败中的相对剥夺参照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自我比较、内群体比较与外群体比较。前者属于纵向比较,后两者属于横向比较。当前权力腐败中相对剥夺感的出现既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源,也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分化有关。探寻相对剥夺感有助于发现权力腐败的再生产机制。
关键词: 权力腐败; 相对剥夺感; 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3.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2.022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 as the research angle of view, interviewing Guangdong 15 corruption cases explores the social causes of corruption.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relative deprivation of power corrup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 self comparison, comparison of inner group and comparison of outer group.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the latter belonging to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The relative deprivation of the current power corruption dates from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oot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reproduction mechanism to make u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to find power corruption.
Key words: authority corruption; relative deprivation; case study
一、问题的缘起
众所周知,腐败的基本涵义是指追求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角色或资源。[1]12第17届国际刑法学大会从法律层面认为腐败是指“任何公职人员在任何时候,以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行使或者不行使公职人员的职能为交换条件,为自己、他人或者任何机构索要、同意接受或者接受不论何种性质的不正当利益”。据统计,中国官方报道的传统腐败现象多达80余种,近年来则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腐败形式。[2]179-231权力腐败一般而言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权力腐败的主体,权力腐败的动机,权力腐败的手段与权力腐败的后果。[3]4笔者着眼于权力腐败的动机,探讨权力腐败的发生机制。从腐败的总体情况而言, 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立案数不断上升(见图1)。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全国共立案腐败案件34326起,深入研究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为什么会产生腐败现象?学界对于腐败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以此为基础,本研究通过引入相对剥夺感来解释权力腐败现象。剥夺概念可以暂且可看作参考群体理论中的一个特殊概念。[4]342自我评估和对制度规章的评估机制,前者表现为典型的诱发自我评价或内在化判断的社会情境,导致怨恨心的自我贬低与个人无能;后者表现为典型的诱发制度评判或外在化判断的社会情境的典型结构,继而得出社会制度抑制个人优点与社会补偿。
所谓相对剥夺感指“个体或群体对于自身相对状况所持的态度,是一种选定一定的参照系进行对比评估自身利益得失的主观的心理感受。” [5] 斯托弗在《美国士兵》的研究中,士兵的参考框架概括为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影响士兵的态度或判断来源于与其有实际交往、具有稳定的社会联系的人;第二类是那些大致处在相同地位或同一社会范畴的人;第三类是那些处在不同地位或不同范畴之中的人。默顿特别指出被假定为比较基础的群体或个人在大多数场合并非简单地归属于三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类,而常常是三种类型的各种各样的组合体。[4]337-338根据参照系的不同,相对剥夺感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横向相对剥夺感与纵向相对剥夺感,前者指与现在并存的他人的比较,后者指与纵向参照群体或个人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剥夺感,就是纵向相对剥夺。[6]
据邓东蕙与黄菡在江苏的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期,民众的相对剥夺感是普遍存在的,同时调查发现访谈对象的相对剥夺感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上,并以社会不公作为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原因。[7] 郭星华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纵向调查显示“今不如昔”。 [8]
对于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邓东蕙与黄菡将之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分层的加速和贫富悬殊的加大,另一方面相对剥夺也与个体的心理特征与社会特征和团体文化有关。[9] 另外一部分研究则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探讨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10] 周明宝认为相对剥夺感的成因可分为分配体制上的问题,同一地区高收入者的畸形消费行为和奢靡的生活作风,低收入者的主观心理偏差等。[11]
在单位组织依赖结构中,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主要直接受满意度的影响,而不是直接受资源获取和支配多少的影响。相对剥夺感是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人们的不满意度,主要是通过相对剥夺感表现出来。[12]
相对剥夺感理论一经提出就被广泛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如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研究;[13] 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与身份认同;[14] 房地产市场公平研究;[15] 转型期弱势群体犯罪研究;[16] 集群行为研究;[17] 包括社会群体的抗争行为。[18] 研究发现目前从相对剥夺视角出发研究权力腐败的研究还不多。在权力腐败中,相对剥夺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权力腐败中的相对剥夺感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与现实诉求。
三、研究方法
由于相对剥夺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为了探讨权力腐败中的相对剥夺感,在研究方法上拟采用个案的深度访谈法来获取资料文本,从而理解被访者的心理体验与主观感受。考虑到我们的研究问题,在访谈中,我们拟对研究假设进行概念的操作化。我们通过询问“在你从事违纪或违法活动时,知情官员是否有过质疑或者提出过反对?”来考察内群体的横向比较。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在当下中国社会,能够做到‘为政清廉吗?为什么”。对于外群体的比较,则主要通过个人的反省材料与访谈内容获取。课题组通过在广东某两处监狱对15起腐败个案进行深入访谈,得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资料的收集时间为2014年6-7月,同时辅之以个案的案卷资料,个案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四、权力腐败中的相对剥夺感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最早提出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概念,在萨氏看来内群体中存在一种团结的合作关系,和外群体之间是一种敌对关系。内外群体的划分为相对剥夺感研究提供了划分标准,根据相对剥夺的概念,不同的参照群体带来不同的认同感。
从群体的界定出发,对于权力官员而言,内群体主要指公职人员,外群体则指非公职人员,针对不同的参照群体,相对剥夺的出现也会存在差别(见表2)。
(一)纵向比较与相对剥夺感
按照亨廷顿的观点,现代化不仅带来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变化,同时现代化也为新的财富与权力提供了新的来源。[20]45-47在现代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由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财富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愈演愈烈。纵向比较是置个人生命历程于宏大的社会变迁语境中考察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这种相对剥夺感是一种历史的比较视野,往往是一种历史的苦难史叙述。纵向比较包括纵向参照群体与个人进行比较;在个人比较方面,可以分为无权同有权的比较,和有权同无权的比较。
1. 无权同有权的比较
从个人的生命历程出发,当前很大一部分官员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前,对于物质匮乏与艰苦生活的深刻记忆不断形塑着其行为实践方式,这种相对剥夺感根植于个人的成长经历,个人身份从无权向有权的转变,也是相对剥夺感不断消除的过程。如:
“有时一个多月都没有油炒菜,到高中都没穿过内裤,只穿我母亲做的布鞋,没穿过商店买的鞋。”
(个案12)
“我出生长大在农村,饱受了农村的艰难日子,好不容易熬了出来。” (个案14)
“我1997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因为家里没钱,没关系;做了官,有钱,那么家里人就不会像我那样,找工作那么彷徨,那么麻烦,就想一人做了官,能关照很多家里人。” (个案15)
“现在买官的人多,买官就是一种投资,大学生考公务员的目的肯定不是向焦裕禄,孔繁森学习,他们的回答肯定是铁饭碗,社会地位比较高这些原因,绝对没有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个案1)
2. 有权同无权的比较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结构,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官员的任免,主要看其对顶头上司的关系及印象如何而定,上司不满,或工作不力都可能会砸饭碗;有时更可能因为别人有更好的后台,而遭人排挤。所以已经当官的人,无不感觉钱的重要而想多弄点,以备年节、婚丧喜庆或晋见长官之时,大送其礼;而且这种礼一定得有相当的分量。[21]267对于大部分参与送礼的官员而言,送礼不仅是一种从众行为的模仿,更是一种权力腐败的再生产过程。如:
“现在收送‘红包是普遍现象,你不收别人照样收,少则有几百万,多则也有一千多万,别人也没有事。现在不收退了休就没有人送了。” (个案14)
“有权不用,过期无效,这句话可能对我影响很深,对周边的人影响也很深,你现在当领导你不用不帮人,过了期就没了,到时候谁也不看你,有钱给就要了吧,实际上要了也没用,用不上,花不上,只是心里舒服,让别人看得起我,有面子。” (个案10)
(二)横向比较与相对剥夺感
所谓横向比较是指与共时的其他行业工作的比较,从历史传统而言,在中国社会历来持有热衷做官的传统,中国人多以做官为最理想的争取目标。[21]273这源于中国自十二世纪以来,社会地位在中国主要由任官的资格,而非财富所决定。[22]163做官被看成发财的手段,做大官发大财,做小官发小财,甚至没有正式取得官阶官衔,而在乡村以似官非官的身份,利用任一机会发混财。[23]122
随着公务员群体薪酬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官员的合法收入趋于理性,与其他阶层相比,公务员的薪酬并非最有吸引力,这无疑带来了强烈的剥夺感,这种剥夺感主要体现在现实层面与心理层面。
从现实层面而言,不同地区的公务员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偏远地区的公务员收入受地区财政影响较大,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到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部分官员大肆腐败,进行敛财。如:
“公务员工资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工资的涨升与物价的涨升不协调。一个公务员的收入在社会上属于中下,很难让人不贪。” (个案2)
“劳动的报酬不相等,付出与回报不相等,譬如一个县委书记,他的工资是4-5千,在粤北山区,他付出的劳动代价,管理好一个地方,不像唱歌的,搞体育的,跟他们得到的相比,这个社会就让你变。” (个案3)
“国家对于公务员工资这块太低,社会保障这块跟不上,要存资金养老,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完了。”
(个案4)
从心理层面而言:相比于部分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官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都有所下降,这种变化无疑会带来官员心理的变化。如:
“我们党对受贿的人打击,而对行贿的人也应该从重来处理,老是抓当官的; 做工程的赚多少钱,给当官的多少钱,其实行贿的人得益,行贿的人应该从严。” (个案5)
1. 内群体的横向比较
所谓内群体的横向比较是指鉴于公务员群体内部异质性强,不同的行政级别、部门岗位在工作内容与福利待遇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内群体的横向比较强烈。如:
任职MM之初,有一次在高速公路口迎接上级领导到茂名考察,在等候的时间里,一位同僚随便开了个玩笑说:“老X,你一身从上到下值不了200元。”俗话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不经意的话却深深刺痛了他内心的自卑,他一直念念不忘。“我一看其他人衣着光鲜、笔挺,感到十分寒碜,相形见绌,此事对我触动很大!” (个案6)
“一个小小的县,有些好的,工资高点,财政不好,工资低点,头脑都有,怎么个贪法,有些是大贪,有些是逢年过节给一点。” (个案4)
“你也是当官我也是当官,大家都收红包。你说不知道吗,大家都知道。那就看谁倒霉,谁出事,你说不知情,大家都知道。” (个案6)
至于常见的节日收受红包问题,内群体的横向比较为权力腐败的自我合法化提供了基础。如:
“因为好像是过年过节啊,收红包啊,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那么好像大家也都不觉得。” (个案7)
“我发现干部利用节假日的机会给领导送‘红包的风气比较盛行。人家送‘红包,我开始不敢收。后来了解到其他的领导都收,我们送给其他人的,人家也照收不误,故错误地认为,人家能收,我也可以。” (个案6)
2. 外群体的横向比较
按照韦伯的观点,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分别是“权”、“钱”与“名”。如前所述,一方面,中国最优秀的人热衷于仕途。长期以来,担任行政职务的人往往属于精英式人物;另一方面,随着政府不断减少对市场行为的干预,权力的行使日趋规范,带来了权钱的分离,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当前财富的积累与财富的消费都处于失范状态。在官员众多交往的对象中,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属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当有权的官员与有钱的老板出入于酒店吃喝打牌、到处旅游度假时,官员的相对剥夺感尤为强烈。
外群体的横向比较的对象比较宽泛,既包括了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民众,也包括了一些私企老板。如:
“CA真的很富裕,我去CA,家家户户都有工厂,在CA,最差的都有部车,拿4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开的是凌志350。拿的是爱马仕LV,戴的都是名牌手表。所以我去到CA一对比,相对于CA人来说,我自己还是一个贫农,要做个CA人,向CA人看齐,要追赶CA人,就发生了后来这个事情。” (个案10)
“无论是在企业或是在政府部门工作期间,本人接触的砂老板、包工头等,自己都觉得他们并不是有太大本事的人,但他们都有机会赚大钱,养情妇,过着比自己好得多且悠然自得的生活。”特别是看到一些因贪腐而下台的官员受贿或贪污金额巨大,包养的情人也多,慢慢有了侥幸心理。“他们买房买车,年年赚得盆满钵满的,”,“自己收点拿点并不算什么。” (个案11)
“与一些老板交往密切,认为这些人的素质、能力都不如自己,却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甚至是自己的关照发家,过着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生活,我的心理开始失衡,产生强烈的利用权力发家致富的念头,并开始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家庭、亲友谋利。” (个案13)
“不是中国,而是全世界,除了有些地方的清廉指数比较高以外,他们高薪。但是中国再高薪还是有腐败,假设你是私企老总,我估计也不是很清廉。” (个案8)
面对交往对象高消费与优越的物质环境,部分官员不免心生不满情绪,身居要位,却过着普通的生活,这种相对剥夺感的产生自然与中国社会的心理与面子有关,这一点也在访谈中得到了印证。如:
“钱是一种负担,也不敢去用,也不敢拿去置业,不敢拿去买房,也不敢高消费,就是放在家里,其实就等于一种心理平衡吧,就等于是一个满足感吧。”(个案12)
“有钱给就要了吧,实际上要了也没用,用不上,花不上,只是心里舒服,让别人看得起我,有面 子。” (个案10)
“从人的本性来讲,还是比较贪婪的。像我一样,我不缺钱,但人家给你钱,在要与不要之间,在诱惑中,刚开始说不要给,后来给了就要了。” (个案9)
众所周知,在美国,最卓越的人士很少去当官;而不能使人从政治活动中获取权力的财富,已是使人在政界失势的真正原因,怀有大才和大志的人,一般都远离政治而去追求财富。[24]201-232
在腐败的成因研究中,腐败动机是一个重要因素,[25]9 相对剥夺感的产生无疑成为权力腐败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五、结论
通过对腐败官员的访谈研究,可知权力腐败中出现的相对剥夺感有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1. 权力腐败与相对剥夺感的关系互为因果。(1)在权力腐败中,相对剥夺感是自变量。(2)权力腐败也是相对剥夺感的自变量。
2. 相对剥夺感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两种比较。(1)从纵向来说,官员的个人生命历程为赋予官员身份较高的期望,一旦这种期望无法得到满足,相对剥夺感油然而生。(2)从横向来说,作为一个群体的官员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中位置发生了分化,这种分化对于官员而言,更多是一种负面效应。
从相对剥夺视角出发,遏制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改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官本位”社会观念,不仅要通过廉政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时也要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约翰斯顿.腐败征候群:财富、权力和民主[M].袁建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刘峰岩.黄炎智.古今中外反腐要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何增科.政治之癌:发展中国家腐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5]罗桂芬.社会改革中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心理浅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4):84-89.
[6]王宁.相对剥夺感:从横向到纵向——以城市退休老人对医疗保障体制转型的体验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9-25.
[7]邓东蕙,黄菡.社会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相对剥夺感研究[J].学海,2000,(2):94-98.
[8]郭星华.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71-78.
[9]邓东蕙,黄菡.社会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相对剥夺感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4-28.
[10]孙兴玲.正确认识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J].河南社会科学,2006,(5):217-218.
[11]周明宝.浅析相对剥夺感[J].社会,2002,(5):37-38.
[12]李汉林 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单位组织中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J],社会学研究,2000,(2):1-17.
[13]靳小怡,谢娅婷,韩雪.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15-24.
[14]崔岩.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5):141-160.
[15]王元华,张永岳.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的房地产市场公平研究[J],中州学刊,2013,(4):40-45.
[16]郭晓红.转型期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与犯罪[J].江西社会科学,2012,(9):236-240.
[17]马皑.相对剥夺感与社会适应方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12,(3):377-387.
[18]蔡禾,李超海,冯建华.利益受损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行为研究——基于珠三角企业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9,(1):139-161.
[20]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1]许烺光.中国人与美国人[M].徐隆德,译.台北:巨流出版社,1988.
[22]韦伯.中国的宗教[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4]托尔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5]Ting Gong:the Politics of Corrup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M].london:Westport, Connecticut,1994.
[责任编辑:任山庆;校对:党 婷]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