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

    曾永红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小儿脑瘫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目前临床医学尚未发现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药物,主要是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中医药对于小儿脑瘫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其中针刺、推拿以及中药等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医学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

    我国古代文献中无本病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在《冯氏锦囊秘录》中就有记载:“是以生下怯弱,不耐寒暑,少为六淫侵犯,便尔头项软,手足软,身软口软,肌肉软”。其病因分为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其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养护失宜。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记载:“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至儿生下筋骨软弱……,皆肾气不足之故。”指出父母精血不足,致胎兒先天之精不足,患儿出生后肝血肾精不足以充养筋骨而瘫痪。后天失养,脾胃运化不足:《保婴撮要》“五软”提出:“夫头项软者,脏腑骨脉皆虚,诸阳之气不足也。手足软者,……,中州之气不足。”认为小儿脑瘫与脾气虚弱有关,因为脾气虚弱可致后天之精生化乏源,脏腑、脑海及机体失养。而脾气虚弱多与后天养护失宜密切相关。此外,分娩时的难产、新生儿窒息造成的脑损伤也可导致脑络瘀阻、脑失所养,而导致小儿脑瘫的出现。二、中医药在小儿脑瘫中的治疗作用

    1.针刺治疗

    针剌治疗作为中医学主要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具有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等优势,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己由替代疗法逐渐转变成为主要治疗方法。近些年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针剌治疗在促进脑发育与脑修复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主要表现在改善脑部血供,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修复受损细胞以及促进细胞的分化与增值,加速神经结构的重构,从而重建脑神经网络。在治疗法过程中,多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辨证选穴、对症选穴为主,配合近部及远部选穴相结合取穴,但不管何种取穴方法,头针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就针剌时机而言,针刺介入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早期针剌介入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降低致残程度。

    2.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是我国传统的外治方法,其作用可分为两类,一方面,推拿可改善神经功能。推拿通过对外周神经的刺激,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王锡民等一根据患儿病情,对其施以推拿手法,治疗两周后发现患儿除了在姿势、运动、肌张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外,在智力、反射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推拿可改善患肢功能。推拿对患肢的作用是双向调节的,表现为:对于高肌张力肢体,通过对痉挛组织的刺激能使挛缩的肌肉逐渐放松,改善患儿痉挛肢体的伸展性,避免肢体畸形的发生;对于低肌张力肢体,通过局部肌肉与神经组织的刺激,可改善肌肉组织张力,提高患肢肌力,提高关节的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推拿手法有很多,包括推、运、按、摩、揉、搓、搽、捏、摇等方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症状等方面辨证施法。

    3.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主要是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但目前中医学中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结论。对于肝肾虚弱的患儿常以六味地黄丸与补肾地黄丸加减。气血不足的患儿常以八珍汤与归脾汤加减。

    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上述方法外,尚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熏洗等方法。其在改善肢体功能、精神症状、智力、言语功能、视觉及听觉方面尤其独特的疗效,又因其具有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特点,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