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微说课实践初探

许瑞熙


摘 要:在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改背景下,本文以“声音的特性”课堂引入为例,从学生微说课的提出、学生微说课实施和学生微说课的实践反思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微说课在发展学生思维、建设智慧课堂中所起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学生微说课 ;课堂引入 ;思维推进
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它不只传授科学知识,更要落实科学思维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物理课堂不能让教师思维占据课堂全部,应当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也要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席之地。学生科学思维之门的开启,需要建立在细致的观察和对物理现象的不断探究中。智慧课堂的建设,要打通课堂交流的通道,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
1 学生微说课的提出
1.1 学生说课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过,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提倡学生在发现中内化学习的知识,把复杂的信息转换成相对简单的信息。学生说课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借助教材或课外媒体资源等学习材料,把学习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与体会,用“说”的形式呈现的一种双边的教学方法,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教师与学生通过观察外显的思维过程,能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1.2 学生微说课
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划分,初二年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问题引领加快逻辑思维的成长,需要在问题思辨中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因此,筆者顺应了初二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初二物理学习的相关知识少的特点,把学生说课的时间压缩控制在5分钟以内,变学生说课为学生微说课,尝试在初二物理课堂中实践这种前置性团队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下面以课堂引入为例,阐明学生微说课如何打开初学物理者的科学思维之门。
2 学生微说课的实施
2.1 创造条件,学生敢说
2.1.1 合理分组,生生互动
初二学生好奇心强,但多数人受限于认知过程 的不连续性,多停留在认同老师的层次。要实现学生的敢说,必须要创造团队学习的大环境,可将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各个层次学生搭配在每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6人左右。鼓励和要求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多交流,特别是对在交流中同学的错误资源给予充分地挖掘,组织小组成员或其他学习小组进行诊断,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的生成。生生互动,打破了学生不敢开口的坚冰。
2.1.2 精选微说课的脚本
课堂引入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而创设的情境内容或实例。它通常能从学生身边好奇、有趣的物理现象中挖掘,好的课堂引入有思维价值,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推进学生思维的前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初二学生最多的体验也来自于身边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关注点入手,揭示物理现象的过程,就是科学思维之门的开启。课堂引入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又要带有一定的挑战性,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思维方法多贯穿于课堂引入之中,因此,精选课堂引入内容作为学生微说课的脚本,有助于学生跨跃前概念的障碍,激发潜能,有助于让学生更敢说。比如,“声音的特性”、“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浮与沉”等教学内容的课堂引入,都是非常合适的学生微说课的脚本。
2.2 “思维流程图”导航,学生会说
相当多的学生在问题中迷失方向,只好奇于物理现象的“表”,未能真正进入物理学习本质的“里”,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消化理解物理现象中有逻辑性的信息,不知道如何将有用的信息和生活感知相联系。即学生不知道“怎么学”,无法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为此,笔者在指导各学习小组在准备微说课稿时,采用“思维流程图”,帮助他们整合学习材料,理清各类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一因一果”的推进导航,实现降低学习难度,感悟认知规律,帮助顺利到达“学”的目的地。
案例:“声音的特性”课堂引入
教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多的关于声音等要素的感受,但大多数同学并不明白响度、音调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建议各个学习小组能从生活中一些事例入手,从感性认识引入,逐渐过渡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上。推荐各个学习小组除了从课本上去学习之外,还可以看看《图解实验观察大全—物理》(修订版)等这类科普书籍,或者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甲学习小组的思维流程图,如图1:
微说课实录:
(1)说“学什么”
什么是音调:我们分别轻吹口琴的两个不同位置,同学们感受发出的两个声音后,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能辨别出分别吹的是“1”(dou)和“7”(si)两个音,感受了这两个音之后,同学们就能了解到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什么是响度:我们分别轻吹“1”(dou)和重吹“1”(dou),能明显地听到第一次发出的声音比较弱,第二次发出的声音比较强,同样,在感受了这两个声音的不同之后,同学们就能了解到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2)说“怎么学”
让我们拆开口琴,看看口琴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观察到口琴内部有两块铜质的簧板,铜质簧板上镶嵌着长短不同的金属簧片,口琴发声是当用嘴吹或吸气时,金属簧片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
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1”位置的金属簧片比较长,而“7”位置的金属簧片比较短。如果我们用几乎相同的力气吹口琴的“1”和“7”时,通过比较它们的金属簧片振动情况,就能知道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样,如果我们用不同的力气吹口琴的相同位置时,通过比较金属簧片的振动情形,也就能知道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评: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口琴作为课堂引入的情境,能更亲近学生的体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边演示边说课,讲清楚了音调和响度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最吸引同学们的是,把口琴拆开,让大家观察内部结构,引导大家去关注金属簧片的振动情况与音调和响度是否有关?这样的设计,能基于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大家只要轻轻一跳就能够得到。建议:在后续的探究中,口琴的金属簧片振动情况不易被明显观察,要多考虑这方面的实验改进。
3 学生微说课的实践反思
3.1 前置性团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以往课堂引入多是教师单独进行演示,虽然精彩,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有所发散。采用学生微说课,从课前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学习材料开始,小组成员就分工协作,学习材料有来自教材的、有来自老师推荐的科普书籍、也有来自相关网站上的學习材料,收集学习材料到推敲说课稿以及进行模拟说课,也如同班级“春晚”的彩排,课堂的形式也不再单一,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习的热情,课堂引入的前置性团队学习与后置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无缝对接。
3.2 学生的思维推进得到关注
思维的推进是学习内驱力的强大助推器,没有物理现象的课堂引入是“苍白”的,没有思维递进的问题导向是“肤浅”的,教师要在课堂中以促进学生思维推进为主线。“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1 ],思维流程图的引入,使思维形象化、图表化了,帮助学生插上了分析性思考的“翅膀”,面对相对复杂的信息,学生们不再“迷失方向”,从认识物理现象到分析性思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思维向深层递进,思维的递进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多元的问题导向,拓宽了课堂的维度,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学生微说课的实践探索的深入,学生微说课的也可以是实验探究或者章节复习的内容等。学生的思维会形成网络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强。
3.3 “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学生微说课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惠普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 [2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不长时间,倾听学生、鼓励性地评价学生,对学生好奇心的“保鲜”,对学生求知的“升温”,对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的方法形成至关重要,学生在进行微说课时,充分外显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及时做出积极与肯定的评价,分享成功的喜悦,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如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不足或者有错误,教师要珍惜生成的资源,可因势利导在后置的教中进行完善或修正,也可当场组织同学进行自我完善或彼此完善。如案例中学生考虑用口琴来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金属簧片的振动情况不易观察,就可组织其他同学进一步思考,在后置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更直观的实验器材,如有的学生提出,可用吉他来演示说明。这个生成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力的持续维持,发展学生的心智。
参考文献:
[1]周剑.浅谈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力”的实践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7(2): 64-66.
[2]李威.物理课堂“学习场”的优化[J].中学物理,2016(12): 6-8.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