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科技发展方向与指导思想
田淑荟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是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先从翻译进口拖拉机的修理工艺图册等技术资料开始,引进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农机修理工艺和修理设备,并逐步开展了一些农机易损件修复工艺的研究。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修理拆装工具、不拆卸诊断仪、功率油耗仪、优化调整技术、旧机改造技术、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旧件修复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一、农机维修科研要与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
要把农机维修行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当前情况下特别是要为农机管理部门的维修管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和依据,为维修市场的培育、规范和发展以及维修的产业化提供政策和法规建议,对生产急需的技术要组织力量攻关,积极向农机维修行业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根据农机维修行业生产特点和农机维修网点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适用于各级维修网点的新设备和新工具,坚持农机维修科技为农机化生产服务的方向。
二、农机维修科研应实行维修经济研究、维修管理研究与维修技术研究并举
目前以维修经济和维修管理为主,实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方针。目前,农机维修正处于向生产产业化、管理法规化、科技现代化过渡的历史阶段,其研究任务十分繁重而广泛,农机维修科研必须兼顾各方面的任务,但由于经费及力量有限,只有保证重点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维修行业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最为紧迫的是面对维修市场的维修管理研究,而在向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最为紧迫的是面对维修产业的维修经济研究。只有培育和建设好维修市场,实现维修生产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维修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充分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九五”及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应以维修管理、维修经济等软科学研究为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方面,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农机维修是一门综合性工程类学科,其特点就是综合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来解决农机维修这一特定领域的问题,虽然也有其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问题,但毕竟所占比重较小,而且考虑到当前科研经费短缺而科研项目又往往具有时限的紧迫性,所以应采取从其他部站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先进适用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结合农机维修实际解决农机维修现实问题的策略。
三、农机维修科研要与应用推广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成果不等于生产力,其间要作许多转化工作,要求每一项科技成果都能够不推自广,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只靠研究人员自己的力量就能得以推广,在许多时候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农机维修的环境条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相当不利,非常需要农机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经济上、甚至组织上的支持和帮助。技术上的成果如此,管理上的成果尤其如此。对于一项科技成果如果需要中试,就应把中试立项,为推广打好基础,如果已经成熟就应列入推广计划,拨给必要的推广补助经费,直到转化为生产力为止。只有把科研与推广当做一件系统工程来实施,才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科研体制,维修企业办维修科研、或维修研究单位从事维修产业生产,是维修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对解决维修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重要意义,对于维修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有重大推动作用,应给以提倡和扶持。
四、农机维修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
既要立足当前生产与工作需要,又要立足21世纪维修现代化的需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农机维修工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机维修科技工作必须面向农机维修工作的方针,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机维修行业改革与发展服务。
总之,农机维修是兼有工业生产性质和服务性质的行业,在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都有许多特殊性。随着农机修理生产的变化,大量技术、经济与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农机修理科技的发展要适应行业管理,加倍重视这方面的软科学研究,以便为领导部门制定相应技术、经济政策和法规,为进行正确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科技成果的实际经济效益。
农机修理科学技术是一门工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研究范围广,涉及的技术领域多、复杂,涉及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农业等学科的知识。像农机旧件修复技术所涉及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修复技术问题的难度,都不亚于设计制造。但当前修理科学技术的研究力量还较薄弱,又受到经费限制,不可能把所有与修理领域有关的技术问题的研究都包揽下来。应重点研究解决与农业机械密切相关而外行业不能介入的问题。可以引进的技术尽量引进,结合本行业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应用试验和推广。(06)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是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先从翻译进口拖拉机的修理工艺图册等技术资料开始,引进了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农机修理工艺和修理设备,并逐步开展了一些农机易损件修复工艺的研究。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修理拆装工具、不拆卸诊断仪、功率油耗仪、优化调整技术、旧机改造技术、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旧件修复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一、农机维修科研要与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
要把农机维修行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在当前情况下特别是要为农机管理部门的维修管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和依据,为维修市场的培育、规范和发展以及维修的产业化提供政策和法规建议,对生产急需的技术要组织力量攻关,积极向农机维修行业提供先进适用技术。根据农机维修行业生产特点和农机维修网点的实际情况,研制、开发适用于各级维修网点的新设备和新工具,坚持农机维修科技为农机化生产服务的方向。
二、农机维修科研应实行维修经济研究、维修管理研究与维修技术研究并举
目前以维修经济和维修管理为主,实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以应用研究为主的方针。目前,农机维修正处于向生产产业化、管理法规化、科技现代化过渡的历史阶段,其研究任务十分繁重而广泛,农机维修科研必须兼顾各方面的任务,但由于经费及力量有限,只有保证重点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维修行业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最为紧迫的是面对维修市场的维修管理研究,而在向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最为紧迫的是面对维修产业的维修经济研究。只有培育和建设好维修市场,实现维修生产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维修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充分发挥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九五”及其以后的一个时期应以维修管理、维修经济等软科学研究为主。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方面,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农机维修是一门综合性工程类学科,其特点就是综合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来解决农机维修这一特定领域的问题,虽然也有其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问题,但毕竟所占比重较小,而且考虑到当前科研经费短缺而科研项目又往往具有时限的紧迫性,所以应采取从其他部站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先进适用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结合农机维修实际解决农机维修现实问题的策略。
三、农机维修科研要与应用推广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成果不等于生产力,其间要作许多转化工作,要求每一项科技成果都能够不推自广,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只靠研究人员自己的力量就能得以推广,在许多时候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农机维修的环境条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相当不利,非常需要农机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经济上、甚至组织上的支持和帮助。技术上的成果如此,管理上的成果尤其如此。对于一项科技成果如果需要中试,就应把中试立项,为推广打好基础,如果已经成熟就应列入推广计划,拨给必要的推广补助经费,直到转化为生产力为止。只有把科研与推广当做一件系统工程来实施,才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科研体制,维修企业办维修科研、或维修研究单位从事维修产业生产,是维修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对解决维修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重要意义,对于维修生产技术的发展也有重大推动作用,应给以提倡和扶持。
四、农机维修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
既要立足当前生产与工作需要,又要立足21世纪维修现代化的需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农机维修工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机维修科技工作必须面向农机维修工作的方针,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机维修行业改革与发展服务。
总之,农机维修是兼有工业生产性质和服务性质的行业,在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都有许多特殊性。随着农机修理生产的变化,大量技术、经济与管理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农机修理科技的发展要适应行业管理,加倍重视这方面的软科学研究,以便为领导部门制定相应技术、经济政策和法规,为进行正确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科技成果的实际经济效益。
农机修理科学技术是一门工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研究范围广,涉及的技术领域多、复杂,涉及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农业等学科的知识。像农机旧件修复技术所涉及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修复技术问题的难度,都不亚于设计制造。但当前修理科学技术的研究力量还较薄弱,又受到经费限制,不可能把所有与修理领域有关的技术问题的研究都包揽下来。应重点研究解决与农业机械密切相关而外行业不能介入的问题。可以引进的技术尽量引进,结合本行业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应用试验和推广。(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