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免疫机制研究
楚福明 董思佳 吴忌 黄子洋 唐小松 王雯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84例符合诊断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观察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gG、IgM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其腰腿疼痛,改善其行走及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血清IgG、IgM有相关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活血化瘀;免疫机制;Ig G;Ig M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7-003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作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机制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变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过度的不良机械负荷或创伤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继而发生髓核突出[1]。属传统中医学的“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LDH有一定优势,本院应用郑氏伤科理论,在郑氏伤科用药的基础上开发出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临床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一步以免疫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本院于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诊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37.45±2.76)岁;病程1~13 a,平均(7.82±1.71)a。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6岁,平均(37.43±2.22)岁;病程1~13 a,平均(7.50±1.69)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诊断标准来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X线摄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CT或MRI检查显示为椎间盘突出、脱垂;(3)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4)年龄20-60岁。
1.4 排除标准 (1)游离型或重度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马尾综合征者;(2)严重椎管狭窄;峡部裂和重度骨质疏松者;(3)LDH手术后复发者;(4)合并精神疾患患者;(5)腰部有化脓性感染、开放性伤口;(6)孕妇;(7)合并肝肾疾病、呼吸系统、脊椎结核、肿瘤、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极度衰弱者等情况。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1.1 卧床制动 所有患者均予卧床,以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负荷。
2.1.2 药物治疗 静脉应用脱水、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药物,如地塞米松、甘油果糖及七叶皂甙钠等,常规剂量,运用3~5 d。口服药物:据病情口服各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常规剂量及用法。
2.1.3 针刺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宜选取阿是穴、腰痛穴、后溪、腰阳关、肾俞、大肠俞、腰3、4、5夹脊、委中等;下肢疼痛可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取大肠俞、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承山等穴。针刺手法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电针一连续波或疏密波为主,时间20 min[3]。
2.1.4 牵引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采用电动牵引,据患者病情、体重、体质及性别采取不同牵引重量及时间:30~50 kg,15~20 min。
2.1.5 手法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采用解除腰背肌痉挛、松解椎间关节韧带、疏通经络镇痛手法。
2.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礎上加活血化瘀类中药(采用本院院内制剂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用法:七味三七口服液10 mL口服每日3次。玄胡伤痛片3~4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2周。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及出院治疗结束后均检测以下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疼痛程度评定及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显著性水准。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2 2组治疗前后IgG、IgM比较 治疗前2组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IgG、IgM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6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诊断该病主要由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二者相结合,目前治疗该病主要是手术治疗,常用的椎间盘突出术式有髓核摘除、内固定、椎体融合等[4],但无论是哪种手术均存在风险,而且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及术后粘连等并发症,且症状易复发,远期预后不佳[5]。治疗上,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经非手术疗法得以缓解或治愈。本院应用郑氏伤科理论形成了以中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运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的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以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研究证实,在能够产生慢性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中,只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中IgG,IgM水平有明显升高[6],且血清中IgG,IgM升高的水平和腰腿痛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在重度或剧痛者血清中IgG和IgM水平较轻、中度腰痛者有显著性增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IgM指标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辅助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曾佳兴,梁斌,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8(11):1723-1726.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等.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06-4509.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042.
[5]羅云超,吴长喜.腰椎间盘突出症415例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1,14(12):2.
[6]Spiliopoulou I,Korovessis P,Konstantinou D.IgGandlg Mconcentration in the prolapsed human in terverte b raldisc and sciatic aetiology[J].Spine(PhilaPa1976),1994,19(12):1320-1323.
[7]李青.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5):486.
(收稿日期:2018-01-23)
摘要: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84例符合诊断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观察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VAS疼痛评分及血液中IgG、IgM含量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IgG、IgM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其腰腿疼痛,改善其行走及活动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血清IgG、IgM有相关性。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活血化瘀;免疫机制;Ig G;Ig M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7-003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作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机制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变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过度的不良机械负荷或创伤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继而发生髓核突出[1]。属传统中医学的“腰腿痛”、“痹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LDH有一定优势,本院应用郑氏伤科理论,在郑氏伤科用药的基础上开发出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临床中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一步以免疫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本院于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诊治患者共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37.45±2.76)岁;病程1~13 a,平均(7.82±1.71)a。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6岁,平均(37.43±2.22)岁;病程1~13 a,平均(7.50±1.69)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诊断标准来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X线摄片检查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CT或MRI检查显示为椎间盘突出、脱垂;(3)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4)年龄20-60岁。
1.4 排除标准 (1)游离型或重度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马尾综合征者;(2)严重椎管狭窄;峡部裂和重度骨质疏松者;(3)LDH手术后复发者;(4)合并精神疾患患者;(5)腰部有化脓性感染、开放性伤口;(6)孕妇;(7)合并肝肾疾病、呼吸系统、脊椎结核、肿瘤、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极度衰弱者等情况。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1.1 卧床制动 所有患者均予卧床,以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负荷。
2.1.2 药物治疗 静脉应用脱水、减轻神经根炎性水肿药物,如地塞米松、甘油果糖及七叶皂甙钠等,常规剂量,运用3~5 d。口服药物:据病情口服各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常规剂量及用法。
2.1.3 针刺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宜选取阿是穴、腰痛穴、后溪、腰阳关、肾俞、大肠俞、腰3、4、5夹脊、委中等;下肢疼痛可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取大肠俞、环跳、殷门、风市、阳陵泉、承山等穴。针刺手法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电针一连续波或疏密波为主,时间20 min[3]。
2.1.4 牵引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采用电动牵引,据患者病情、体重、体质及性别采取不同牵引重量及时间:30~50 kg,15~20 min。
2.1.5 手法治疗 每日1次,每周5次为1疗程采用解除腰背肌痉挛、松解椎间关节韧带、疏通经络镇痛手法。
2.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礎上加活血化瘀类中药(采用本院院内制剂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用法:七味三七口服液10 mL口服每日3次。玄胡伤痛片3~4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2周。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前及出院治疗结束后均检测以下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疼痛程度评定及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显著性水准。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2 2组治疗前后IgG、IgM比较 治疗前2组IgG、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IgG、IgM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不良反应
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6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诊断该病主要由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二者相结合,目前治疗该病主要是手术治疗,常用的椎间盘突出术式有髓核摘除、内固定、椎体融合等[4],但无论是哪种手术均存在风险,而且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及术后粘连等并发症,且症状易复发,远期预后不佳[5]。治疗上,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经非手术疗法得以缓解或治愈。本院应用郑氏伤科理论形成了以中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运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的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以达到标本兼治效果。
研究证实,在能够产生慢性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中,只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中IgG,IgM水平有明显升高[6],且血清中IgG,IgM升高的水平和腰腿痛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在重度或剧痛者血清中IgG和IgM水平较轻、中度腰痛者有显著性增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gG,IgM指标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七味三七口服液、玄胡伤痛片等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辅助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曾佳兴,梁斌,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8(11):1723-1726.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等.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4506-4509.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042.
[5]羅云超,吴长喜.腰椎间盘突出症415例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01,14(12):2.
[6]Spiliopoulou I,Korovessis P,Konstantinou D.IgGandlg Mconcentration in the prolapsed human in terverte b raldisc and sciatic aetiology[J].Spine(PhilaPa1976),1994,19(12):1320-1323.
[7]李青.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5):486.
(收稿日期: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