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块体周边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特征研究

赵静 牛安福 李强 苑争一
摘要:基于1999~2007年、2009~2013年两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DEFNODE负位错程序反演计算了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断层——海原—祁连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庄浪河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动态空间分布,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对块体周边断裂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强震危险段。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东段闭锁程度有所增强,地震可能对其有一定影响;在汶川地震前后,其它断裂的断层闭锁程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地震可能对其影响较弱。目前冷龙岭断裂、金强河断裂、庄浪河断裂、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部分区域的闭锁程度较强,闭锁深度约为20~25 km,结合地质尺度的断层地震空区等结果,分析认为上述断裂可能为地震危险段。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中,除庄浪河断裂为右旋滑动亏损以外,其它断裂均为左旋滑动亏损;陇西块体周边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则均为挤压。
关键词:陇西块体周边断层;DEFNODE负位错反演;断层闭锁;滑动亏损
中图分类号:P3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3-0351-08
0引言
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的陇西块体是被青藏高原及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围限的菱形块体,周围分布着海原—祁连山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庄浪河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等(田勤俭等,2002),其中海原—祁连山断裂带以强烈的左旋走滑为特征,兼具由南向北的逆冲分量;六盘山断裂带位于海原—祁连山断裂带的东端,以挤压逆冲运动为主,其北段兼具左旋走滑运动;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为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袁道阳等,2004);庄浪河断裂带以挤压运动为主,右旋走滑运动并不明显(侯康明等,1999;袁道阳等,2002)。综合考虑地震发生时间和中长期预测的时间尺度,南北地震带北段可能发生MS≥7地震的6个破裂空区中有4个位于陇西块体内部及周边(M7专项工作组,2012);根据近400多年MS≥65地震的应变能累积释放速率估计,南北地震带北段目前的应变能积累相当于一次8级地震所需能量,因此存在发生MS≥7大地震的危险背景(M7专项工作组,2012);陇西块体周边历史上曾发生过包括1920年海原85级地震在内的多次7级以上强震,但自1955年以来,其周边地区仅发生了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强震背景突出;汶川地震后,陇西块体及周边区域应变积累增强,其中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在陇西块体南部临潭―宕昌断裂附近,2016年门源MS64地震发生在陇西块体西北部冷龙岭断裂附近。因此汶川地震后陇西块体周边断层的闭锁程度、运动特征、强震危险段落的判定等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地壳内部断层闭锁深度、不同位置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会对地壳表面尤其是断层附近区域的变形产生很大影响,它们是影响发震断裂带应变积累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赵静等,2015)。鉴于此,本文利用1999~2007年、2009~2013年兩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研究了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断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等动态变化特征,并将震前和震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时空尺度讨论了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断层的可能影响;最后结合地震空区分布、b值剖面、GPS站速度剖面及高应变能积累断层等结果综合分析判定了陇西块体周边断层的地震危险段。
1DEFNODE负位错反演方法基本原理
本文反演采用DEFNODE程序(McCaffrey,2002,2007),该程序假定块体内部点的运动为块体旋转、块体内部整体均匀应变及块体边界由于断层闭锁产生的滑动亏损而引起的地表弹性变形之和。若块体内部不存在整体均匀应变,理论表达式如下:
含但最终结果并未给出的断层)。
GPS速度场约束方面,1999~2007年有180个GPS测点参与反演;2009~2013年有218个GPS测点参与反演。反演过程中,沿各条断裂带走
向共有6条等深线,
深度依次为01、5、10、15、20和25 km。
断层结构设置时,以李强等(2014)、万永革等(2009)和张希等(2003,2005,2007,2008)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参考,其中张希等(2003,2005,2007,2008)对本文研究区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因此其断层模型对本文中断层结构设置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同时还参考构造地质研究成果(王永成,刘百箎,2001;向宏发等,1998)、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李英康等,2014;王海燕等,2012)、地壳电性结构研究结果(金胜等,2012)和MapSIS软件中有关断层结构信息。综合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断层结构设置如下:六盘山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4个节点,断层倾角为45°;毛毛山—老虎山—海原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10个节点,断层倾角为50°;西秦岭北缘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12个节点,断层倾角为60°;庄浪河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6个节点,断层倾角为60°;河西走廊北侧断裂与武威—天祝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13个节点,断层倾角为40°;托莱山—冷龙岭—金强河断裂每条等深线上有5个节点,断层倾角为50°。具体不同学者所得到的断层倾角见表1。
模型设置时,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Wang et al,2003),将γ值设为05,并保持不变,Z1、Z2初始值分别设为2 km、5 km,并且作为参数同时参与反演;因为本文设定的断层
深度为25 km,因此Z2的最大值为25 km,同时本文设定Z1的最小值为2 km(假定地表至2 km深度处均为完全闭锁)、最大值为20 km。根据反演结果,不断调整Z1和Z2的值,直到寻找到每列节点处Z1和Z2的最优值,然后将此Z1和Z2值作为模型参数并保持不变,进行反演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由于陇西块体、西秦岭块体、西宁块体、阿拉善块体和祁连山块体相对较小,因此本文假定其内部变形主要由断层闭锁引起,而其内部整体均匀应变忽略不计;虽然鄂尔多斯块体较大,但其整体刚性较好,因此其内部整体均匀应变也可忽略不计,所以此次反演仅采用公式(1),以χ2n为标准寻求最佳模型。反演过程中,首先将与周围其它测点运动趋势明显不同的点删除,然后通过多次试算,得到了最优模型,其中1999~2007年最优模型中GPS速度场误差权重因子f取为100,此时χ2n≈0888(观测值个数为360,自由度为292);2009~2013年最优模型中GPS速度场误差权重因子f取为177,此时χ2n≈0996(观测值个数为436,自由度为368)。为了更好地说明模型择优和拟合效果,图3给出了最优模型的拟合残差分布,结果显示两期GPS速度场的所有测点速度残差值都较小,基本处在误差范围之内,这表明模型拟合较好。
3汶川地震前后断层闭锁程度三维分布
通过多次反演计算,得到2008年汶川地震前(图4a)和地震后(图4b)陇西块体周边断层闭锁程度的空间动态变化分布。综合分析两期反演结果,认为汶川地震可能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有一定影响,地震后西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东段闭锁程度有所增强,而其它断裂受汶川地震影响可能较弱,地震前后断层闭锁程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整体来看,冷龙岭断裂、金强河断裂、庄浪河断裂、
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部分区域的闭锁较强,闭锁深度约为20~25 km,可能为地震危险段;托莱山断裂只有地表浅部闭锁,且汶川地震后闭锁程度有所减弱;毛毛山—老虎山
—海原断裂基本为持续蠕滑状态。
将计算得到的1999~2007年陇西块体周边断层闭锁程度(图4a)结合大地震破裂空区判定图(M7专项工作组,2012)综合分析可知,冷龙岭—金强河断裂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天祝—大靖地震空区;六盘山断裂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六盘山南段—西秦岭东段地震空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西秦岭中西段地震空区。另外,根据重新定位的地震资料得到的b值剖面显示六盘山断裂带中段在17~25 km的深度上存在异常低b值区,反映该处的深部断层面存在较高的应力积累(M7专项工作组,2012);六盘山断裂带中南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GPS站速度剖面图像与汶川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形变图像(杜方等,2009)极为相似,反映该段已经闭锁(M7专项工作组,2012);海原断裂带GPS站速度剖面图像反映海原断裂带尚处于开放状态,说明该断裂带自1920年发生85级特大地震破裂以来,断层面还未完全重新耦合(M7专项工作组,2012);祁连山构造带东段及其与庄浪河断裂、海原断裂的交汇区域可能具有相对高应变能积累背景(张希等,2003,2007);六盘山断裂带在汶川地震以后变形差异不大,表现出很好的继承性,因此该断层存在较强的应变积累背景(武艳强等,2012)。本文反演所得断层闭锁程度与上述地震空区、b值剖面、GPS站速度剖面及高应变能积累断层等结果对应较好。
断层在震间期的闭锁是逐步由浅到深的缓慢过程,几年间应该不会有突出变化,而汶川地震可能使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附近受到的构造应力加载有了变化,使得断裂带附近GPS测点运动速率发生变化,这就导致负位错反演得到的断层闭锁程度和闭锁深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断层闭锁程度和闭锁深度的变化不一定完全是真实情况的反映(赵静等,2015)。同时,滑动亏损速率变化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它能够反映断层在大地震前后的一个调整运动情况。
4汶川地震前后断层滑动亏损速率三维分布
图5所示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中,只有庄浪河断裂为右旋滑动亏损(负值),而其它断裂均为左旋滑动亏损(正值)。其中,庄浪河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29 mm/a,在震后约为28 mm/a;托莱山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54 mm/a,在震后约为48 mm/a;冷龙岭断裂和金强河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59 mm/a,在震后約为52 mm/a;六盘山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26 mm/a,在震后约为32 mm/a;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07 mm/a,中东段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后约为20 mm/a,相对来说,该断裂是震后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变化最大的一条断裂。
由图6可知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均为挤压(负值)。其中,庄浪河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
约为27 mm/a,在震后约为17 mm/a;托莱山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41 mm/a,在震后约为34 mm/a;冷龙岭断裂和金强河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32 mm/a,在震后约为27 mm/a;六盘山断裂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27 mm/a,在震后约为17 mm/a;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前约为17 mm/a,中东段完全闭锁部分亏损速率在震后约为04 mm/a,相对来说,该断裂也是震后变化最大的一条断裂。
5结论
本文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3年两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研究了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断层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断层的可能影响;最后结合地震空区分布、b值剖面、GPS站速度剖面及高应变能积累断层等多种结果综合分析判定了陇西块体周边断层的强震危险段。
(1)汶川地震可能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有一定影响。地震后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东段闭锁程度有所增强,而其它断裂地震前后断层闭锁程度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汶川地震前后西秦岭北缘断裂平行和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在所有研究断层中也是变化最大的。
(2)将1999~2007年陇西块体周边断层闭锁程度与地震空区综合分析可知,冷龙岭—金强河断裂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天祝—大靖地震空区;六盘山断裂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六盘山南段—西秦岭东段地震空区;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强闭锁区域基本对应西秦岭中西段地震空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3)汶川地震前后陇西块体周边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中,除了庄浪河断裂为右旋滑动亏损(负值)以外,其它断裂均为左旋滑动亏损(正值);陇西块体周边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均为挤压(负值)。
(4)冷龙岭断裂、金强河断裂、庄浪河断裂、六盘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中西段部分区域的闭锁较强,闭锁深度约为20~25 km,结合地震空区分布、b值剖面、GPS站速度剖面及高应变能积累断层等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断裂可能为地震危险段。
参考文献:
杜方, 闻学泽, 张培震等. 2009.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震间形变[J]. 地球物理学报, 52(11):2729-2738.
葛伟鹏, 王敏, 沈正康等. 2013. 柴达木—祁连山地块内部震间上地壳块体运动特征与变形模式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56(9):2994-3010, doi:106038/cjg20130913.
虢顺民, 江在森, 张崇立. 2000.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块体划分与运动态势研究[J]. 地震地质, 22(3):219-231.
侯康明, 石亚缪, 张忻. 1999. 青藏高原北部NNW向构造活动方式及形成年代[J].地震地质, 21(2):127-136.
金胜, 张乐天, 金永吉等. 2012.青藏高原东北缘合作—大井剖面地壳电性结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55(12):3979-3990.
李强, 江在森, 武艳强等. 2014. 利用GPS资料反演海原—六盘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9(5):575-580.
李英康, 高锐, 米胜信等. 2014.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特征[J]. 地质论评, 60(5):1147-1157.
M7专项工作组. 2012. 中国大陆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M]. 北京:地震出版社.
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2002.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J]. 地震, 22(1):9-16.
万永革, 沈正康, 盛书中等. 2009.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J]. 地震学报, 31(2):128-139.
王海燕, 高锐, 尹安等. 2012.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J]. 地球物理学报, 55(12):3902-3909.
王永成, 刘百箎. 2001. 祁连山中东段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分析[J]. 西北地震学报, 23(4):330-338.
武艳强, 江在森, 闫伟等. 2012. 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地壳变形特征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7(9):1045-1048.
向宏发, 虢顺民, 张秉良等. 1998. 六盘山东麓活动逆断裂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20(4):321-327.
袁道阳, 刘百篪, 张培震等. 2002. 兰州庄浪河断裂带的新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J]. 地震学报, 24(4):441-444.
袁道阳, 张培震, 刘百篪等. 2004. 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形与构造转换[J]. 地质学报, 78(2):270-278.
张希, 江在森, 王琪等. 2003. 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的非震反位错模型及变形分析[J]. 地震学報, 25(4):374-381.
张希, 江在森, 王琪等. 2005. 青藏块体东北缘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J]. 地震学报, 27(6):620-629.
张希, 江在森, 王双绪等. 2007. 青藏块体东北缘GPS与水准资料的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J]. 国际地震动态, 7:61-66.
张希, 张晓亮, 王双绪等. 2008. 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积累[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8(4):12-16.
赵静, 江在森, 武艳强等. 2012.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55(9):2963-2972, 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9.015.
赵静, 江在森, 武艳强等. 2013a. Defnode负位错模型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33(1):21-24.
赵静, 武艳强, 江在森等. 2013b. 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变形动态特征研究[J]. 地震学报, 35(5):681-691.
赵静, 江在森, 牛安福等.2015.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动态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 58(3):872-885, doi:10.6038/cjg20150316.
McCaffrey R. 2002. Crustal block rotations and plate coupling[M]//Stein S,Freymueller J. Plate Boundary Zones, AGU Geodynamics Series.
McCaffrey R. 2007. DEFNODE Users Manual Version [M/OL].(2007-10-25)[2010-08-20].http://webpdxedu/~mccaf/www/defnode/defnode_071025.html.
Loveless J P, Meade B J. 2011. Partitioning of localized and diffuse deform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joint inversions of geologic and geodetic observation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03(1-2):11-24, doi:101016/jepsl2010.12.014.
Savage J C, Gan W J, Svarc J L. 2001. Strain accumulation and rotation in the eastern California Shear Zone[J]. J Geophys Res, 106(B10):21995-22007.
Wang K L, Wells R, Mazzotti S, et al. 2003. A revised dislocation model of interseismic deformation of the Cascadia subductionzone[J]. J Geophys Res, 108(B1):2026, doi:101029/2001JB001227.
Abstract:By using GPS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data during 1999~2007 and 2009~2013 periods and the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of DEFNODE, we inverted the dynamic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ault locking and fault slip deficit in the faults around the Longxi Block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such as HaiyuanQilian Mountain Fault, Liupan Mountain Fault, Zhuanglang River Fault, and north fringe fault of west Qinling Mountain. Then w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the faults and analyzed the seismic potential sections combining with seismic gaps and some other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possibly 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north fringe fault of west Qinling Mountain, because its middlewestern segment is locked weekly and its middleeastern segment is locked tightly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locking of the other faults are almost same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hich means that the earthquak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se faults. At present, Lenglongling Fault, Jinqiang River Fault, Zhuanglang River Fault, Liupan Mountain Fault and middlewe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 fringe fault of west Qinling Mountain are locked tightly and their locking depth is about 20~25 km. These faults are seismic potential segments considering seismic gaps along the faults in the geological scale. The parallel fault slip deficit in the faults around the Longxi Block are all sinistral strikeslip deficit except that the Zhuanglang River Fault is dextral strikeslip deficit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vertical fault slip deficit of the faults are all compression deficit.
Key words:the faults around the Longxi Block; negative dislocation inversion of DEFNODE; fault locking; slip deficit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