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覆杯实验
张伯林
摘 要: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是教师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进行实验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此实验,本文从实验选材、实验技巧以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覆杯实验;实验选材;实验技巧;现象解释
讲授大气压强一节,首先要向学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可供选择的证明实验特别多,由于课时所限,实验必须有所取舍.教师们在选择实验时,都比较偏爱覆杯实验,其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点,一是覆杯实验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学生都能比较容易的找到实验器材.二是覆杯实验非常具有趣味性,学生都非常愿意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也比较容易发现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做成功,有的不易成功?为什么有的同学杯子没装满水也能成功……这样比较容易引发学生再思考.三是覆杯实验的可视性强,现象直观、明显,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覆杯实验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也成为一个较为经典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下面结合笔者经验谈几个关于覆杯实验的问题.
1 实验器材的选用
1.1 覆杯实验
很多教师做覆杯实验时,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选用什么样的纸片上,而忽略了杯子的选择,什么样的杯子比较好呢?关键一点就是,杯口一定要光滑平整.笔者发现,生活中很多杯子的杯口是不平整的,使用这样的杯子做实验,即使选用的“纸片”再好,也可能会在杯口与纸片之间留有缝隙,给实验带来困难.
《中学物理》2018年第4期32页,“覆杯实验再探究”中,关于杯子的形状的选择是这样陈述的:提供以下三种形状的杯子(杯子的底面積相同,高度相同):
最佳选择是容器2.
选择理由是三个形状的容器装满水倒置,杯盖受的水的压强相同,但容器2的杯口小,受到水的压力小.
其实文章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容器2的杯口小,受到的水的压力小,而同时杯盖受到的大气的压力也小了.
问题的关键不是杯子的形状影响到了实验,而是杯口的大小,杯子口大不容易实验也不是因为水的这点压力(水的这点压强在大气压强面前已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而是“纸片”放在大杯口上容易变形,跟杯口产生缝隙,造成漏水,使实验失败.选用合适的“纸片”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1.2 “纸片”的选用
实验中大家一般选用纸质材料制作“纸片”,例如A4纸、卡纸等,笔者发现,只要选用的纸质材料,实验中就容易被润湿,从而因变形而漏水,实验失败.
笔者曾经把石蜡熔化浸润在A4纸上做成蜡纸,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覆杯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老师们可以借鉴一下.
还有一种材料做为“纸片”使用效果特别好,就是家庭用的PVC桌布(如图1所示), 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有韧性、强度大、与杯口贴合度高.这样的桌布往往比较厚,其实它是由几层压合而成,很容易分开,揭下一层剪成比杯口稍大的圆片即可(如图2所示).
选取了合适的器材,实验就随心所欲了.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杯子装满水盖上纸片后,用手轻轻压一下纸片的中间部位,使其稍稍下凹,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其原因是,当把杯子倒置时,水压在“纸片”上会导致“纸片”有所下移,如果“纸片”放在杯口上时是平的,此时的“纸片”会因下移而跟杯口脱离,容易造成漏水.如果提前按压一下“纸片”,可为倒置杯子时“纸片”的下移预留出空间,从而避免了“纸片”与杯口的脱离,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2 覆杯实验中如何破解“纸片被粘住”的疑问
有些学生在看到覆杯实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纸片”掉不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比较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选用一只透明的塑料杯,在杯底打个孔,做覆杯实验时,用手堵住小孔,加满水后将杯子倒置,水不能流出,打开小孔后,“纸片”落下,水流出.从而证明“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孔径不要太小,如果太小的话,可能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空气不能进入杯子,水流不出来.
下面介绍另一种办法,用到的器材有:杯子,一盒钩码,软塑料片,硬塑料片(例如羽毛球筒上的塑料盖、口香糖瓶盖等).
杯盖的制作:将软塑料片剪成比杯口稍大的圆形,将硬塑料片剪成比杯口稍小的圆形,并在其中部扎两个小眼儿,类似于衣服扣子,在两个小眼儿中穿入细线,然后用热熔胶将硬塑料圆片粘到软塑料片的中部,(如图3所示).
实验操作:将杯子加满水,用制作好的杯盖盖好,轻压中部,然后将杯子倒置,水流不出来.将钩码挂在杯盖预留的细线上,逐渐增加钩码个数,看看能悬挂上几个钩码(如图4所示).
这样改进实验,既能消除“纸片被粘住”的疑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可以带来良好的课堂气氛.
3 杯子不装满水的覆杯实验
3.1 实验方法
2018年《中学物理》第四期,《两个生活化中学物理实验的再探究》中提到:“经实验验证(水不加满来做这个实验)完全可以,只要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由于大气压比较大的原因,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发现,“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的条件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要看实验选用的“纸片”材质,如果选材较软,实验方法适当,杯中装任意水量都可以完成覆杯实验.软质材料,前面提到PVC塑料桌布的材料就很好.实验方法也很简单,在杯中加入任意量的水,盖上塑料片,用手适当下压塑料片,让其稍向杯内凹下,但一定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使塑料片的边缘翘起与杯口脱离,导致覆杯时漏水而失败.如果选材较硬并且质量较大,比如玻璃板,“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恐怕也不行,水量还要增多.
3.2 “半杯水”覆杯实验的成因
杯子不装满水也能做覆杯实验,其成功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实验“纸片”选用的材料比较软,比如A4纸、卡纸或者前文提到的PVC塑料桌布等,这样的材料容易发生形变,当把这样的“纸片”放在杯口上,它会在重力作用下向杯子内部凹陷,实验时还要用手扶着纸片将杯子倒置,在“用力扶着”这个力的作用下,纸片也会内凹,杯子倒置后,杯内的水压在“纸片”上,“纸片”中部又会向杯口外部偏移,此时“纸片”可能又向杯口外部突出,也可能看上去“纸片”还是凹向杯内,不管怎样,杯内空气体积相比覆杯之前都变大了,根据波——马定律可知,杯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了,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
另一种情况是,“纸片”的材质比较硬,比如光滑的木板、玻璃板等,这样的材料很不容易形变.如果实验中选用的是玻璃板,当玻璃板盖在杯口上时,玻璃板几乎不发生形变,杯内气压不变,等于外界大气压.当杯子倒置后,假设玻璃板还是紧靠在杯口上,也就是说杯内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此时,杯内气压依然等于大气压强,玻璃板和水因缺乏支撑必然下落,当他们稍有下落,杯内空气的体积就会变大,气压就会减小,当P内S=P0S-ρghS-G玻时,玻璃板停止下落.据测算,玻璃板只需要下移10-4m数量级的距离(此距离与杯子内空气的多少有关,空气越多此距离越大)就可以满足上述条件.虽然用玻璃板也能成功,但难度较大,因为杯子倒置時,玻璃板跟杯口之间已经脱离,玻璃板极易滑动,杯子稍有倾斜玻璃板就会滑落,所以实验时尽量选用轻一点的玻璃板,杯子里的水也不能太少.
2018年《物理教师》39卷第一期《对一道值得商榷的中考试题的探讨》一文,只观察并解释了第二种情况,对第一种情况的存在进行了否定,这是不合理的.
最后再分享一个覆杯实验,器材:一个直径10cm、高17cm的玻璃瓶(瓶子比较大),一块长18cm、宽12cm、厚2cm的有机玻璃板(玻璃板质量比较大).
因选用的瓶子瓶口不太平整,所以首先对瓶口进行磨制,把一张水磨砂纸(180cw)铺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瓶口在砂纸上旋转磨平.
瓶中加入大约13cm深的水(水再少就不容易完成实验了),盖上有机玻璃板并用力向下压玻璃板的中部,使其尽量下凹,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稍微掀动玻璃板一角,放出瓶内部分空气,再压紧玻璃板.
手持瓶子将其倒置(注意观察是否进气,进气说明瓶口没处理好),水不流出(如图5所示),将玻璃瓶横向放置, 水依然不流出.实验完毕.
好的物理课堂离不开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每一个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是每一个物理老师的共识.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得以完美的展现,需要教师们静下心来,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吃透,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的技巧、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也许还会发现实验选用器材的不足、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也许经过改进,一个创新实验因此诞生.
参考文献:
[1]关善超.两个生活化中学物理实验的再探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4).
[2]马兴卫.对一道值得商榷的中考试题的探究[J].物理教师,2018,39(1).
[3]李继兰.对覆杯实验再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07(8).
摘 要: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覆杯实验是教师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进行实验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此实验,本文从实验选材、实验技巧以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各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覆杯实验;实验选材;实验技巧;现象解释
讲授大气压强一节,首先要向学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可供选择的证明实验特别多,由于课时所限,实验必须有所取舍.教师们在选择实验时,都比较偏爱覆杯实验,其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点,一是覆杯实验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学生都能比较容易的找到实验器材.二是覆杯实验非常具有趣味性,学生都非常愿意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也比较容易发现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做成功,有的不易成功?为什么有的同学杯子没装满水也能成功……这样比较容易引发学生再思考.三是覆杯实验的可视性强,现象直观、明显,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覆杯实验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也成为一个较为经典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下面结合笔者经验谈几个关于覆杯实验的问题.
1 实验器材的选用
1.1 覆杯实验
很多教师做覆杯实验时,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选用什么样的纸片上,而忽略了杯子的选择,什么样的杯子比较好呢?关键一点就是,杯口一定要光滑平整.笔者发现,生活中很多杯子的杯口是不平整的,使用这样的杯子做实验,即使选用的“纸片”再好,也可能会在杯口与纸片之间留有缝隙,给实验带来困难.
《中学物理》2018年第4期32页,“覆杯实验再探究”中,关于杯子的形状的选择是这样陈述的:提供以下三种形状的杯子(杯子的底面積相同,高度相同):
最佳选择是容器2.
选择理由是三个形状的容器装满水倒置,杯盖受的水的压强相同,但容器2的杯口小,受到水的压力小.
其实文章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容器2的杯口小,受到的水的压力小,而同时杯盖受到的大气的压力也小了.
问题的关键不是杯子的形状影响到了实验,而是杯口的大小,杯子口大不容易实验也不是因为水的这点压力(水的这点压强在大气压强面前已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而是“纸片”放在大杯口上容易变形,跟杯口产生缝隙,造成漏水,使实验失败.选用合适的“纸片”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1.2 “纸片”的选用
实验中大家一般选用纸质材料制作“纸片”,例如A4纸、卡纸等,笔者发现,只要选用的纸质材料,实验中就容易被润湿,从而因变形而漏水,实验失败.
笔者曾经把石蜡熔化浸润在A4纸上做成蜡纸,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覆杯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老师们可以借鉴一下.
还有一种材料做为“纸片”使用效果特别好,就是家庭用的PVC桌布(如图1所示), 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有韧性、强度大、与杯口贴合度高.这样的桌布往往比较厚,其实它是由几层压合而成,很容易分开,揭下一层剪成比杯口稍大的圆片即可(如图2所示).
选取了合适的器材,实验就随心所欲了.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杯子装满水盖上纸片后,用手轻轻压一下纸片的中间部位,使其稍稍下凹,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成功率.其原因是,当把杯子倒置时,水压在“纸片”上会导致“纸片”有所下移,如果“纸片”放在杯口上时是平的,此时的“纸片”会因下移而跟杯口脱离,容易造成漏水.如果提前按压一下“纸片”,可为倒置杯子时“纸片”的下移预留出空间,从而避免了“纸片”与杯口的脱离,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2 覆杯实验中如何破解“纸片被粘住”的疑问
有些学生在看到覆杯实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纸片”掉不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比较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选用一只透明的塑料杯,在杯底打个孔,做覆杯实验时,用手堵住小孔,加满水后将杯子倒置,水不能流出,打开小孔后,“纸片”落下,水流出.从而证明“纸片”不是被水粘住的.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孔径不要太小,如果太小的话,可能会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空气不能进入杯子,水流不出来.
下面介绍另一种办法,用到的器材有:杯子,一盒钩码,软塑料片,硬塑料片(例如羽毛球筒上的塑料盖、口香糖瓶盖等).
杯盖的制作:将软塑料片剪成比杯口稍大的圆形,将硬塑料片剪成比杯口稍小的圆形,并在其中部扎两个小眼儿,类似于衣服扣子,在两个小眼儿中穿入细线,然后用热熔胶将硬塑料圆片粘到软塑料片的中部,(如图3所示).
实验操作:将杯子加满水,用制作好的杯盖盖好,轻压中部,然后将杯子倒置,水流不出来.将钩码挂在杯盖预留的细线上,逐渐增加钩码个数,看看能悬挂上几个钩码(如图4所示).
这样改进实验,既能消除“纸片被粘住”的疑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可以带来良好的课堂气氛.
3 杯子不装满水的覆杯实验
3.1 实验方法
2018年《中学物理》第四期,《两个生活化中学物理实验的再探究》中提到:“经实验验证(水不加满来做这个实验)完全可以,只要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由于大气压比较大的原因,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
笔者经过实验发现,“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的条件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要看实验选用的“纸片”材质,如果选材较软,实验方法适当,杯中装任意水量都可以完成覆杯实验.软质材料,前面提到PVC塑料桌布的材料就很好.实验方法也很简单,在杯中加入任意量的水,盖上塑料片,用手适当下压塑料片,让其稍向杯内凹下,但一定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使塑料片的边缘翘起与杯口脱离,导致覆杯时漏水而失败.如果选材较硬并且质量较大,比如玻璃板,“杯中水大于三分之二”恐怕也不行,水量还要增多.
3.2 “半杯水”覆杯实验的成因
杯子不装满水也能做覆杯实验,其成功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实验“纸片”选用的材料比较软,比如A4纸、卡纸或者前文提到的PVC塑料桌布等,这样的材料容易发生形变,当把这样的“纸片”放在杯口上,它会在重力作用下向杯子内部凹陷,实验时还要用手扶着纸片将杯子倒置,在“用力扶着”这个力的作用下,纸片也会内凹,杯子倒置后,杯内的水压在“纸片”上,“纸片”中部又会向杯口外部偏移,此时“纸片”可能又向杯口外部突出,也可能看上去“纸片”还是凹向杯内,不管怎样,杯内空气体积相比覆杯之前都变大了,根据波——马定律可知,杯内气体的压强减小了,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
另一种情况是,“纸片”的材质比较硬,比如光滑的木板、玻璃板等,这样的材料很不容易形变.如果实验中选用的是玻璃板,当玻璃板盖在杯口上时,玻璃板几乎不发生形变,杯内气压不变,等于外界大气压.当杯子倒置后,假设玻璃板还是紧靠在杯口上,也就是说杯内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此时,杯内气压依然等于大气压强,玻璃板和水因缺乏支撑必然下落,当他们稍有下落,杯内空气的体积就会变大,气压就会减小,当P内S=P0S-ρghS-G玻时,玻璃板停止下落.据测算,玻璃板只需要下移10-4m数量级的距离(此距离与杯子内空气的多少有关,空气越多此距离越大)就可以满足上述条件.虽然用玻璃板也能成功,但难度较大,因为杯子倒置時,玻璃板跟杯口之间已经脱离,玻璃板极易滑动,杯子稍有倾斜玻璃板就会滑落,所以实验时尽量选用轻一点的玻璃板,杯子里的水也不能太少.
2018年《物理教师》39卷第一期《对一道值得商榷的中考试题的探讨》一文,只观察并解释了第二种情况,对第一种情况的存在进行了否定,这是不合理的.
最后再分享一个覆杯实验,器材:一个直径10cm、高17cm的玻璃瓶(瓶子比较大),一块长18cm、宽12cm、厚2cm的有机玻璃板(玻璃板质量比较大).
因选用的瓶子瓶口不太平整,所以首先对瓶口进行磨制,把一张水磨砂纸(180cw)铺在光滑平整的桌面上,瓶口在砂纸上旋转磨平.
瓶中加入大约13cm深的水(水再少就不容易完成实验了),盖上有机玻璃板并用力向下压玻璃板的中部,使其尽量下凹,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稍微掀动玻璃板一角,放出瓶内部分空气,再压紧玻璃板.
手持瓶子将其倒置(注意观察是否进气,进气说明瓶口没处理好),水不流出(如图5所示),将玻璃瓶横向放置, 水依然不流出.实验完毕.
好的物理课堂离不开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每一个实验,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是每一个物理老师的共识.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得以完美的展现,需要教师们静下心来,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吃透,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的技巧、实验现象的解释等.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也许还会发现实验选用器材的不足、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也许经过改进,一个创新实验因此诞生.
参考文献:
[1]关善超.两个生活化中学物理实验的再探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8(4).
[2]马兴卫.对一道值得商榷的中考试题的探究[J].物理教师,2018,39(1).
[3]李继兰.对覆杯实验再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