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心充满
李 敏
〔关键词〕离异家庭;自卑;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一般资料
王丽(化名),女,12岁,独生女,父母离异。江西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她是班主任转介过来的,王丽经历特殊,在班上很孤僻,没有朋友,学习成绩很差。5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爸爸。有段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她很好,但不许妈妈来看她。那时她并不知道父母已经离婚了,一年后无意从邻居口中得知。6~10岁之间,为上学先后寄居在几个亲戚家里,受尽虐待,有好几次被赶出家门,在外过夜。在这期间妈妈多次来看她都被亲戚拒绝。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才来看她一次。她有一次想过死,拼命把头往墙上撞。被堂哥看见,并告诉了她的妈妈。妈妈知道后把她从亲戚家接出,目前和妈妈、继父生活在一起。虽然继父对她很好,但她还是没有家的感觉。
二、咨询师的观察
第一次见到王丽时,她的衣服干净、整洁,神情有些紧张,但语言表达较清晰,思维有条理。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拘谨的状态。第二次访谈时,她明显比第一次要开放很多,谈到父母离婚的事时双手不停地搓动。会谈中有一些词语和句子在她的叙述中反复出现:暴力、空荡荡的感觉、没有人爱,没有家等。此前她妈妈说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在知道他们离婚后性格一下就变了。现在她在家中总的来说很听话,但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摔东西。
三、问题分析
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案主的父母在她5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她一会儿和奶奶过,一会和这个亲戚过,一会和那个亲戚过,寄人篱下,在亲戚家中遭受的暴力在她心中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阴影。目前她自我价值低,自卑,缺少安全感。
她不能接受家庭的破裂,非常渴望父母能复合,而母亲经常在她面前说父亲的不好,这让她很痛苦。她思念父亲的感受也从不敢在母亲面前提起,所以在家里有时会摔东西。在她当初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来拽她一把,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太难受了,所以她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缺乏归属感。
四、咨询过程
我采用以人为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来帮助来访者学会重新认识自我,改变其对自我的认知,增强自信心。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我一直在运用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法: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她,给予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一段时间下来,效果比较明显:她对我越来越开放,在我面前越来越多地表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王丽觉说自己是一个没有爱的孩子,我说:“妈妈了解你在亲戚家的状况后,立刻把你接到了身边,而爸爸在外四处打工挣钱供你读书。这说明了什么呢?”她慢慢地说道:“他们其实都还在爱着我。” 我让她认识到虽然父母离婚了,但她仍然拥有他们的爱。同时,我也引导她认识到,父母的复合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家庭。那天她在咨询室里大哭了一场,把积压很久的情绪宣泄了出来。
为了帮助她重塑自我,我让她写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并大声朗读,以减少她的自我挫败感。开始时,她拿起笔冥思苦想,好不容易写了十个。我拿过来一看,写的是:我下课不追跑哄闹、我听老师的话、我听妈妈的话、我听别人的话……我看了后很难过,告诉他,别人有可能说的是好话、有可能说的是坏话,不是所有的话都能听。我看她实在想不出来,就提醒她:“你那么小就帮家里面干活,你很能吃苦啊!”于是她又写出了几个优点。我请她大声地朗读出来,她一脸为难的样子,在我的鼓励下,她在大声朗读完自己的优点后,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她每天回家大声读自己的优点5遍。
通过六次咨询,我能感觉到王丽身上发生的变化:她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脸上的笑容越来明媚。我有时课间在校园内漫步时,会看见她和几个女孩子快乐地在一起玩耍。
五、反思
1.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王丽不能改变父母离婚的事实,但她只要能面对,就可以放下和转身。在这个过程中她会觉得很痛,但这是她成长的一个契机。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2.家庭的和谐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尊重婚姻、尊重家庭,愿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